一般情況下,便利店的營業時間基本上都在白天,夜間想要買東西,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然而,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改變,市場上開始出現了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這些店鋪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商品種類卻十分齊全。因為是24小時營業,所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有些人加班到深夜,能夠在街角看到亮著燈的便利店,心理就會覺得暖暖的。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變得原來越少了。近幾日,就連便利店行業的零售巨頭7-11都對外宣布,稱部分門店將實行非24小時營業制度。其實,不光是7-11,還有全家以及羅森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便利店,都紛紛縮短了營業時間,不在進行24小時營業。
從今年的10月份開始,全家的600多家連鎖加盟店開始實施營業時間縮短實驗,隨後羅森也有100多家左右的加盟店,開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營業時間,不再繼續24小時營業。如今,就連7-11也加入其中,難道以後真的就沒有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了嗎?這些零售巨頭究竟為什麼會縮短營業時間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7-11。大家可曾知道,7-11便利店名字的由來?其實,7-11便利店最初就不是24小時營業的店鋪,最開始它們的營業時間是從早晨7點到晚上的11點,所以才有了7-11便利店。而24小時營業其實是在後來發展的過程中,慢慢衍生出來的。
7-11便利店最初起源於美國,前身是「南大陸製冰公司」,後來因為當地居民的需求,才開始銷售牛奶、雞蛋等生活用品,於是逐漸演變成為了一家便利店。日本零售商伊藤洋華堂看中了7-11的運營模式,於是將其引入日本,並成立了下屬公司。之後,7-11就在日本快速發展了起來,並開始擴展中國市場。
7-11進入中國以後,新零售模式受到了當代年輕人的熱烈追捧,於是在中國境內快速擴張,不斷的發展壯大,很快就成為了日本最大的便利店運營商。根據資料顯示,截止到目前為止,7-11在全球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了6.9萬家。其中,光是在日本的門店數量就多達2.1萬家,遠超全家和羅森。
然而,如此大規模的7-11卻也有遭遇危機的時候。根據7-11最新的財報顯示,公司的營收和去年同比下降了0.9%。雖然這樣的降幅可能不是很大,但是7-11的經營問題卻已經很明顯了。於是,7-11開始了一輪大動作,先裁員4000人,之後又關閉了1000多家門店,如今又開始縮短營業時間。
其實,7-11的這一切行為都只是因為一個原因,那就是沒錢了。雖然7-11是便利店中的老大,但是近幾年來類似於7-11一樣的便利店滿城皆是,市場已經過於飽和。再加上電商的衝擊,便利店的營收開始出現了明顯下滑。更重要的是,一直維持著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經營成本原來越高。
要知道,夜間便利店本身的顧客就不多,營收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是夜班工作人員的工資卻比白天的工作人員要高,而且還有電力、暖氣的消耗等等,都增加了便利店的運營成本。可以說,夜間運營對於便利店來講,根本就是一個拖累。7-11還特意做了一份加盟商的調查問卷,其中有15%的店家都希望能夠縮短營業時間。
那麼,是否以後就沒有24小時的便利店了呢?我想也不會。就像羅森,它的加盟店雖然也縮短了營業時間,但是店鋪卻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調節營業時間。其實就是因地制宜,哪些夜間消費較多的地方,應該還會繼續維持24小時營業,而那些夜間消費很少甚至幾乎沒有的,當然就沒有必要繼續堅持24小時營業了,你們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