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對你無禮過嗎?

2020-09-12 西安東聖學苑

一位母親說,有一次和女兒產生了矛盾,孩子因為生氣,使勁把媽媽臥室門關上···

當孩子無禮時,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無禮並非一種「惡」。當孩子表現得無禮時,如果把他們當成壞孩子看待,就會忽視真正的問題。孩子需要知道,無禮並不是一種有效的表達方式,不會讓他們得到想要的東西。當孩子對你無禮時,與其反唇相譏或者懲罰他們,倒不如超然於他們的無禮,讓孩子明白,這樣的行為不會得到任何回應,也無法達到他們的目的。

在所有的人際關係中,設定界限是必要的。就我們對彼此的影響而言,界限定義了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所以,學習適當的界限是孩子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界限必須是實用、明確和一以貫之的。在任何關係或情況下,一旦建立了界限,各方面都要嚴格遵守。

在設定的過程中既要保持一致性,又秉持愛的原則是關鍵。當孩子憤怒地提出抗議時,創造和保持這樣的界限都需要毅力,父母需要包容子女的情緒反應。

儘管孩子對我們的行為是不恰當的,但這是他們表達需要的方式:與我交流,包容我。遺憾的是,實際情況往往不如孩子所願。當父母的界限被跨越,我們又會反過來侵入孩子的邊界。他們打我們,所以我們打他們。他們對我們粗魯,我們大聲呵責和羞辱他們。這種針鋒相對的反應破壞了親子關係。

當孩子表現出不禮貌的行為,我們需要給他們時間冷靜下來,然後確定他們是否處於足夠平靜的狀態,可以於我們討論問題。

父母可以選擇主動走開,讓孩子體驗失去父母情誼的後果,知道他們能夠以禮貌的方式與父母溝通為止。一旦孩子準備好恢復丟失的情誼,我們就可以和他們談談,為什麼粗魯無禮不是一種建設性的溝通方式。

當我們的孩子表現得非常粗魯無禮,比如踢打撕咬,原因可能有兩個:要麼是孩子與我們缺乏聯結並對此表示憤怒;要麼是父母沒能設定足夠的界限,使孩子感到可以自由侵犯父母的人格。

如果一個年紀較大的孩子表現得非常粗魯,家長可以說:「很明顯,我們現在無法討論這個問題,所以我要讓你獨自待一會兒。當我們足夠放鬆,願意平和地討論這個問題,所以我要讓你獨自待一會兒。當我們足夠放鬆,願意平和地討論這件事的時候,再接著談。」

這不涉及任何羞辱或責備,只有因果。但是,如果家長用懲罰性的語氣說出這些話,他們將失去效力,甚至適得其反。此時,父母的語言必須客觀,不含情緒色彩,否則孩子會敏感地聽出來,進而怨恨父母,並且很高興父母能離開,而不是想恢復親子之間的交流。

當需要家長走開的時候,父母往往會擔心這樣做是對孩子的放棄。然而,如果能夠冷靜地走開,絲毫不被動,就能夠對孩子形成強大的吸引力。所謂「吸引力」,是指我們的冷靜所表現出的一種極大的存在感——存在感是極大的誘惑,它最能抓住人的注意力。當我們走開時,孩子不僅不會覺得被拋棄,反而感受到我們存在的缺失,迫切希望將其還原。

做到這一點,父母需要用心,不能在感情上與孩子有任何的疏遠。而走開的行動不能表現出情緒化的跡象,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演變成自然的後果。當父母走開,又對孩子保留了完整的開放性的時候,孩子就會懷念父母的存在。

孩子體會到我們存在的力量的時候,就會注意聆聽我們的意見。然而,我們與他們互動卻總基於舊習慣而非存在。我們只會說一些話或做一些事來讓他們守規矩。這種內在矛盾中,我們的言行流於表面,潛意識裡卻知道,這正是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所以,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存在來讓孩子知道我們是認真的。

相關焦點

  • 言傳身教:你對老師無禮,孩子就能讓你崩潰到哭!
    作為家長,你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的言行舉止,孩子都會無意中模仿,你在家裡對老師發洩的所有不滿,說出口的所有不敬,罵出來的所有汙言穢語,你的孩子保證能夠「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到他的行為中。教育孩子,需要家校共育。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卻把家長和學校、老師的關係搞得劍撥弩張,把自己的孩子寵上天,請問,你是想培養一個無法無天的「小祖宗」嗎?須知:你對老師有多無禮,你的「小祖宗」就會讓你多崩潰!
  • 論語學習心得——泰伯第八(188)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
    馬:好,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論語》,泰伯第八的第二章,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方同學,來給大家念一下翻譯吧。還有一種說法,說你恭而無禮,你只是恭敬,你如果是一個小國,你恭敬上國,你又不用禮去節制,你不會對這個強權說不,你的人民會被你累死。也有一定道理,但是這個有點牽強,更現實的應該是自己比較累。你如果只是講恭,凡事都是很恭敬,但是你不用禮去節制,不用制度,你不用禮的精神去調節,不用禮樂去調和,你就累,勞心勞力,疲勞。
  • 不要把無禮當活潑,這三種孩子是性格缺陷,家長要注意了
    導讀:不要把無禮當活潑,這三種孩子是性格缺陷,家長要注意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把無禮當活潑,這三種孩子是性格缺陷,家長要注意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雙語:你收到過的最無禮的禮物是什麼?
    用戶Millenial_Trash在一篇新帖子裡問道:「到目前為止,你收到過的最無禮的禮物是什麼?」他們收到了許多回復,大家紛紛講述著自己收到的那些令人失望的生日禮物或聖誕禮物。   用戶ilikeredkidneybeans補充道:「過生日的時候,我收到了花瓶和5千克的糖。我那時候才9歲。」   However inappropriate a gift is it is better than no present at all as TupacSchwartzODoyle learned.
  • 用流利的英文回應無禮的人
    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無禮話語或者行動,這樣說來表達自己的不滿:Excuse me? Are you aware what you are saying is incredibly rude?什麼?你沒意識到你所說的東西非常無禮嗎?
  • 文明話題25句: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6.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荀子7.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民,政之大節也。——左傳8.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9.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元許衡10.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這3個餐桌惡習,你家孩子有嗎?10個餐桌禮儀,孩子學會更受歡迎
    荀子說:「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而不寧。」為什麼小到人,大到國家都注重禮儀?因為這背後是修養、素質的體現。,在別人家,難道人家還會問你吃什麼嗎?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家孩子在餐桌上,有不良行為嗎?如果有,請及時糾正孩子!切勿釀成不良後果!比如以下幾種,切忌要不得!
  • 孩子,你怎樣才會有禮貌呢
    古人云「子不教父之過」!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會這麼說,可是有的孩子從小就是母親諄諄教導下長大,可仍然出現失禮現在,並且經常出現。我特想知道,孩子,怎樣做你才會有禮貌呢? 今天,9歲的女兒遇到了很久未見的姑姥。姑姥問孩子「還記得我是誰嗎?」孩子竟然扭頭說,不認識,然後轉身就跑了,非常無禮!可是,我對她的教育可以說是嚴格並且以身作則呀!
  • 南師詳解:修養的四個方面 恭而無禮則勞…… 直而無禮則絞
    -南懷瑾孔子是如何說明人生修養的境界的,也許論語 泰伯中這一段的四個方面值得仔細研究: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這一段說大了是政治哲學,說小了是人生修養的境界,我們可以一起仔細品味下南師對於這段的解讀
  • 女教師未收到鮮花辱罵學生,是學生無禮,還是老師無理?
    網傳朔城區某小學女老師在畢業班會上破口大罵學生:「你媽眼裡頭有我這個老師嗎?我對你另眼看待了嗎?我也沒冷落過你,我也沒慢待過你,你這樣能讀成書,我給你下個保票,你能有多優秀,你媽生的你。」是學生無禮,還是老師無理?
  • 農村老話「有禮無理三分贏,無禮有理七分輸」,有道理嗎?
    有禮無理三分贏:人與人的交往中難免會碰到磕磕碰碰、產生糾紛,在面對、處理這些事情時,即使你在道理層面站不住腳,只要你有禮在先、以禮待人,在最終的結果上,你也會贏得人們的理解與支持,佔了三分先機。無禮有理七分輸:夫妻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陌生人之間,矛盾衝突是在所難免的,在面對這些矛盾時,就算過錯在對方,如果你處理的時候,做事無禮節,得理不饒人,那麼,即使你贏了,也是贏了理、輸了禮,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會為人所不齒的。接下來,來說說這句話告訴我們為人處世的方法道理。
  • 當孩子說「我討厭你」時,大部分父母都回應錯了
    只聽到孩子大聲叫:「你是壞爸爸,我討厭你!」那位爸爸很生氣,也跟著大叫:「我不是壞爸爸,我是好爸爸!」「你是壞爸爸!」「我是好爸爸!」與孩子來回爭論「好爸爸壞爸爸」幾次之後,這位爸爸終於敗下陣來,不再說話,氣呼呼地離開了孩子。看到這幅情景,我心裡忍不住想笑:這位爸爸,也太孩子氣了吧。可是回頭想想,類似的事不是發生在很多家庭裡嗎?
  • 農民常說「有理無禮七分輸,無理有禮三分贏」,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句俗語就是「有理無禮七分輸,無理有禮三分贏」,這句俗語啥意思呢?有道理嗎?在農村,大家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因此有的時候為了一些小事也會引發爭吵,而在我國,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發展成人生傷亡案件,甚至有人要接受法律制裁的情況也不少,為啥小的事情能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呢?
  • 說孩子不禮貌不會有好效果,一旦認定是無禮,這種形象會一直保持
    教育孩子是一個既漫長又辛苦的過程,每一位爸爸媽媽都希望自己能夠教育出懂禮貌,有教養又善解人意的孩子,即便是孩子不夠聰明、成績不夠優秀,沒有考上心心念念的名牌大學,但孩子不論走到哪裡一定要有被他人尊重的有禮有節,因為一旦步入社會所面臨的挫折風雨會更多,如果孩子沒有具備被他人尊重的素養,那麼在挫折多樣的社會裡很難在風雲之中站穩腳跟。
  • 你有這樣恐嚇過孩子嗎?
    這種情況下,很多「聰明」的父母往往會抓住孩子的軟肋,用孩子最怕的東西來恐嚇或威脅他,結果孩子當然會聽話了。然而,僅僅是因為孩子沒有按照大人的規則做,或是孩子調皮,很多父母就不經意就說出了這些話.它對孩子心理的傷害,不亞於體罰。以下這些話,你對孩子說過嗎?別再這樣恐嚇孩子後果很嚴重!
  • 「孩子,你為什麼要上學?」你思考過嗎?
    孩子你想過嗎?每個人對於這個問題答案都不一樣,大部分人可能覺得現在大家都讀書,如果自己不讀書就沒有出路。或者有的人認為可以多賺錢,或者乾脆自己沒有想過。我也曾經和大部分人一樣沒有真正考慮過為什麼要讀書,也覺得如果不讀書就沒有出路,現在已為人母我覺得不是這樣的。
  • 每天學點國學: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
    【原文】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為你好」的父母,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嗎
    最近看到一部劇,名字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豆瓣評分8.3,反響很大,被評為臺灣省的《黑鏡》。《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共十集,兩集一個故事,總共五個單元。第一個單元,《媽媽的遙控器》這個故事中,一個強勢的媽媽將孩子的方方面面掌握在手中,甚至拿到了掌控孩子時間的遙控器,將孩子犯過的錯無限回退,只為逼迫孩子認錯。
  • 女孩如此無禮到底是誰的錯?
    女孩如此無禮到底是誰的錯?一是父母的錯。從小太溺愛孩子,縱容孩子,孩子有惡習不糾正;或者是父母日常對自己的老人也不好,孩子耳聞目染,照著去做,習以為常。二是學校的錯。所以,這樣的女孩只能讓社會去教育,只要她不積極改正,不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讓她的無禮受到別人的抨擊,讓她的惡行受到輿論的譴責或法律的制裁,總有一天她會碰得頭破血流,鼻青臉腫,後悔不已。但願她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照顧好父母親,收穫自己的幸福!
  • 「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
    「中國式禮貌」,是推孩子步入深淵的元兇,你是「中國式家長」嗎典型的中國式禮貌有4種,這幾種中國式禮貌看似是對孩子的教育,實則是把孩子推入深淵的元兇。➽ 第一種中國式禮貌——打招呼主動和長輩打招呼是一種基本的禮貌行為,不管是長輩還是前輩,不打一聲招呼就感覺特別粗魯無禮。每個孩子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熱情開朗的孩子,自然也有害羞內斂的孩子。媽媽帶著孩子面對陌生人的時候,孩子有可能不願意開口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