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菜上桌,有人揮動筷子如舞長矛,如野火燒天橫掃全境,有人大膽心細徹底翻騰如拔草尋蛇,更有人在菜碗裡撿起一塊肉,掂掂之後又放下了,再撿起一塊再掂掂再放下,最後才選得比較中意的一塊,夾起來送進血盆大口之後,還要把筷子橫在嘴裡吮一下......
——梁實秋《圓桌與筷子》
別小看餐桌禮儀,它可能讓別人對你家孩子贊口不絕,也有可能讓別人對你家孩子頻頻搖頭。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的生活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良好的餐桌習慣,是保證孩子將來成功的前提,這種教養的養成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資產,並且是永恆的。
今年生完孩子的趙麗穎終於復工了,在參加一檔綜藝節目時,因其在餐桌上的行為引發了眾多網友的熱議。
趙麗穎和同事在鏡頭前吃飯時,在菜盤子裡面扒拉了好幾次,在找自己想吃的菜,結果,這一幕被放大到鏡頭屏幕前,引起眾多網友的爭議。
有網友認為這種行為只是節目組惡意剪輯;也有網友認為這種行為很過分,在和別人一起吃飯時,不考慮同桌吃飯人的感受;
還有網友深度探索之後得出:趙麗穎多次在其他節目也是如此,這要放在平常家,那就是家教不好。
大家更傾向於哪樣?
不管是哪樣?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餐桌上禮儀有那麼重要嗎?
「這不過是形式主義,太裝了!」當然,不乏一些沒有理解禮儀基本內涵的人會如此說到!
荀子說:「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而不寧。」
為什麼小到人,大到國家都注重禮儀?因為這背後是修養、素質的體現。
而禮儀的培養要從孩子小時候抓起,而餐桌禮儀是培養孩子良好習慣和自身素養的最好開端。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的生活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圖片:威廉漢森
可以說,一個人餐桌上的禮儀與其從小所受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不良習慣,而是其父母的教育方式!
當你帶孩子外出聚餐時,孩子吃的是飯,別人讚賞的是家長的教育、家庭的良好風氣。
培養孩子餐桌上的禮儀,意味著幫助孩子矯正猥瑣的、散漫的習慣,養成得體有度的成功者的習慣。
餐桌禮儀對孩子來講,在其未來的社會生存中是很重要,因為孩子的每一個習慣素養都是緊密相連的。
有這樣一個案例:某知名公司招了一位名牌大學的大學生,並且是以極高的分數被錄取,在他入公司後,卻被辭退了。
原因竟是:這位名牌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一點基本的餐桌素養都沒有!
飯局上,他高談闊論,吃飯時唾沫星子亂飛,無視他人感受!
要知道飯桌就是發展社會關係的重要場合!
養成一個文明、儒雅的用餐方式,是保證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的適應,人際互動上的和諧,以及各種條件下事業的成功的要素。
當然,很多父母的意識比較強,將孩子的一些不良餐桌習慣從萌芽就拔掉,從點滴培養孩子良好的餐桌禮儀,比如以下這兩位!
今年生完二胎的媽媽應採兒曾在節目中提到,自己並不喜歡把孩子交給父母帶,因為父母總是非常溺愛孩子。
有一次陳小春的父親準備做飯的時候,看到孫子小小春之後立馬問小小春想要吃什麼,小小春想吃什麼,他就做什麼。
一旁的應採兒立刻提到,有什麼就吃什麼,以後孩子到別人家吃飯,在別人家,難道人家還會問你吃什麼嗎?
袁詠儀也曾講到,一家人在吃飯的時候,孩子姥姥總會把菜轉到孩子面前再吃。
後來袁詠儀對此表示反對,她表示孩子要等長輩開筷子之後才可以吃,如果桌上就剩下最後一塊,也不應該讓孩子吃!
正如很多媽媽覺得自家孩子學習不好,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但其實不是靠盯著孩子完成作業就可以的,是否有思考過,在日常生活點滴中,是否注重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學習的良好習慣。
各位爸爸媽媽們,你家孩子在餐桌上,有不良行為嗎?
如果有,請及時糾正孩子!切勿釀成不良後果!
比如以下幾種,切忌要不得!
像這樣:
像這樣:
像這樣:
如果出門遇上這樣的人,你會怎麼辦?你是否也在想他們的父母也是如此「不拘小節」嗎?
那麼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各位爸爸媽媽們不妨從以下幾點慢慢糾正孩子!
在吃飯之前,讓孩子幫助擺放碗筷、端菜等,可以讓孩子一起體驗這個過程。
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家長平時就要做好示範,吃飯時先請家中長輩入座,並先給長輩盛飯。
每一餐都是做飯的人辛苦準備的,告訴孩子,即使不合口味,也不要抱怨別人準備的飯菜不合口味。
在飯桌上玩耍碗筷是很沒有教養的行為,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會引起同桌吃飯的人的反感和厭惡。
有的人喜歡在盤子裡挑揀自己喜歡吃的菜,從而在菜盤裡用筷子翻來翻去,這樣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告訴孩子,吃飯時,飯在在口中不要說話;儘量不要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響。
不要拿筷子或刀叉指著別人或用來玩耍打架,不要到別人餐盤中拿取食物,不要把夾出來的食物再放回去,不要把筷子放在嘴裡舔,不要越過別人去夾菜,不要把筷子插在飯菜上。
告訴孩子咳嗽、打噴嚏應單手掩嘴朝向無人的一邊,剔牙和摳鼻要用餐巾紙或手擋住,以免影響在場的其他客人的食慾。
吃飯的時間是家人朋友聚在一起溝通的時間,提醒孩子,吃飯時不可以玩玩具、看電視、玩iPad,吃飯過程也儘量讓孩子不要離開座位走動。
爸爸媽媽們也要以身作則不玩手機。
吃完飯後若要先離席,要跟長輩打招呼,飯後幫助清理餐桌、收拾碗筷或者幫助洗碗。
這也是一項基本的禮儀。如果孩子先吃好飯,應起身對大家說,「我已經吃好了,大家請慢用」,然後再離開餐桌。
在用餐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小動作,都反映了一個人的教養。
好的餐桌禮儀會讓孩子更加受歡迎,長大後步入社會也不會討人嫌,而且這些好的習慣也會受益終生!
總之,要讓孩子從小知道餐桌不僅僅是品嘗美味的地方,同時也是塑造自主能力以及學會尊重他人的地方。
教孩子養成良好的餐桌習慣,各位媽媽爸爸們可以就放心帶孩子出門了,任他七大姑八大姨,誰不說一聲:這孩子吃飯習慣真好,爸爸媽媽教的真好!
今日話題:
您在餐桌上遇到過沒有餐桌禮儀的人嗎?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您會怎麼處理?
各位爸爸媽媽們,您平時又是怎樣教自家孩子餐桌禮儀的?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