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聚會多,請提前教會孩子這些餐桌禮儀!(建議家長收藏)

2020-12-14 億童學園

在飯店吃飯,隔壁桌的幾個孩子在走廊裡肆意地喊叫玩耍。服務員過來勸導家長,家長卻站起來直接與其對峙,還口口聲聲說孩子本性就是愛玩。服務員只得無奈地走開了。

家人聚餐,其中一個親戚家的孩子,把一大瓶飲料據為己有,誰要也不給......

這樣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有些父母認為,小孩子天真無邪,長大了就會懂得文明禮儀;還有些父母則認為,只要孩子學習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禮儀並沒有那麼重要。

其實,這都是誤解。

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禮儀需要從小培養,否則就會形成壞習慣,一旦形成壞習慣,再改就很難;

另一方面,禮儀也是家教的一種體現,日本有句俗語:從一個人拿筷子的樣子就能看出他的出身,一個人在吃飯時的舉止最能體現他的涵養,懂禮儀的人,更受尊重和歡迎,從而贏得更多的機會。

3到6歲正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敏感時期,抓住這一時期,讓孩子從小學禮、知禮、懂禮、用禮,這將關係到孩子一生的發展。

年末節日多,聚會多,這些餐桌禮儀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

1.飯前要洗手。

2.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應等全部人落座,長輩開始吃飯後再動筷。

3.不要亂動,不要隨便離開餐桌,更不要嬉戲打鬧。

4.不要一邊吃飯,一邊說話。

5.要細嚼慢咽,不能大塊往嘴裡塞,狼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

6.不要用筷子在盤子中翻來翻去。倘若自己想吃的某樣菜離得比較遠,應該讓家長幫忙夾。如果是那種帶轉盤的餐桌,不能為了吃自己喜歡的菜,就一直把著桌子不讓轉,或者頻繁轉動轉盤。

7.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裡「叭叭」作響。

8.注意禮貌用語,需要他人幫忙夾飯菜或者拿東西時要說「請」和「謝謝」,碰到他人要說「對不起」。

9.不要把筷子、水壺嘴對著人,不要用筷子敲碗,不要把筷子豎著插在碗中,也不要橫著放在碗前。

10.喝湯或者吃湯汁過多的水果時,要提前準備好紙巾,防止汁水灑得到處都是。

11.吃飯的時候,若要咳嗽或打噴嚏,不要對著別人,可以選擇迴轉身體、低頭或用餐巾紙遮擋等方法。

12.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如有特殊情況要提前離開,要告知大人。

在培養孩子用餐禮儀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認識到這三點:

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要讓孩子明白,吃飯時不能抱著嬉戲玩鬧的心態,與吃飯無關的行為要儘量避免。例如不能邊玩玩具邊吃飯,或者邊看手機邊吃飯,不能把餐桌當遊樂場,在椅子上蹦來跳去。

吃飯時應該抱有感恩之心

這裡的感恩,包括對食物的感恩和對做食物的人的感恩。對於食物的感恩體現在不浪費,比如不因為貪圖過多的食物而過量取食。對於做食物的人的感恩則在於,去別人家做客時,要等著做飯的人坐到餐桌前一起就餐,並能夠發自內心地表達感謝。

做到心中有他人

用餐中,常常有很多隻顧自己的表現,比如將自己喜愛的菜放在自己面前;在菜中翻來覆去地挑,只挑自己愛吃的,搞得別人都沒興趣再夾菜了。這樣的行為無疑會令人不快。做到心中有他人,就是要讓孩子學會共情,問一問他:如果別人這樣做,你什麼感受?推己及人,讓孩子懂得,遵守餐桌禮儀,不僅是自身素質的體現,也是一種利他行為。

那麼如何做到讓孩子真正接納餐桌禮儀,並把它當成一件平常的事去踐行,而非覺得是束縛?這就要靠爸爸媽媽平時在餐桌上的言傳身教了!

有位媽媽講了一件事,她女兒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有個壞習慣讓她很頭疼——跟親朋好友聚餐時,女兒遇到自己喜歡吃的菜會毫不猶豫挪到自己面前。這位媽媽在反省中,發現是她平常錯誤的示範導致的,因為她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將孩子喜歡吃的菜擺在孩子面前,還對孩子爸爸強調:這是女兒最喜歡吃的!時間一長,女兒就認為自己喜歡吃的菜就必須放在自己面前。

後來,這位媽媽改變了策略,不再這樣做。當女兒想把菜端到自己面前時,媽媽會制止,告訴她:爸爸媽媽也喜歡吃這道菜哦!慢慢地,女兒改掉了這個壞毛病。

餐桌禮儀其實就是一種習慣,要養成好的習慣可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或者你口頭交代幾句,孩子就會做到,這需要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朋友般的友善提醒,在培養孩子文明禮儀這件事上,家長切忌太嚴厲或太囉嗦,點到為止,以身作則,當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本文參考:

《婚姻與家庭·家庭教育版》2019年11期《餐桌的禮儀有多重要》作者劉璐

相關焦點

  • 孩子的餐桌禮儀,體現了粑粑麻麻的素質
    起先,人們吃飯是為了填飽肚子;經過幾千年的演化,特別是到了現代,吃飯已經遠遠超出了果腹的意義,還逐漸形成了餐桌文化和特定的餐桌禮儀。有次參加大學同學聚會,一位老同學帶了正在讀小學的孩子赴會。吃飯時,那個孩子總是用筷子把盤子底部的菜翻上來,每一盤菜都被他翻了一遍。還有一次參加朋友婚宴,席上有一個孩子,居然拿出一個早已準備好的袋子,把服務員剛端上桌的波士頓龍蝦給打包了,讓人無語。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收藏好)
    人民日報也曾發布過要求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的32條禮儀,家長一定要知道,並且一定要執行下去。要學會幫助別人掌握基本的餐桌禮儀謝謝;玩具要在自己的房間玩,而不是客廳,因為客廳不是他一個人的(不養他唯我獨尊的性格)……
  • 吃飯長輩先動筷,嘴裡有飯不說話,這些餐桌禮儀,家長務必教孩子
    文丨敏敏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中國作為世界有名的禮儀大邦,對禮儀是非常重視的,人們的衣食住行都會有意識的遵循相應的禮儀規範,這不僅是一個國家的生活規範,還是彰顯一個人的內在修養的重要部分,良好的禮儀是一個受人喜歡、尊重的人必備的品質之一。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快快收藏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具有崇尚禮儀的傳統美德。長期以來禮儀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除了在學校,在日本家中家長也會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快收藏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我們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具有崇尚禮儀的傳統美德。長期以來禮儀被人們作為衡量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之一,也是體現國民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除了在學校,在日本家中家長也會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
  • 孩子的禮儀價值百萬-餐桌雖小,規(禮)矩(儀)卻不小
    事實上,餐桌雖小,規(禮)矩(儀)卻不小!不建議孩子濃妝豔抹赴宴,但儀容儀表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比如,衣服可以不貴,但一定要整齊、乾淨、大小合適。這是約定俗成的餐桌禮儀,是對長輩的尊重。如果沒有長輩在座,則是,一般坐在上座的人先動筷子。
  • 如何教孩子餐桌禮儀,在春節家庭聚會時,孩子不丟臉,家長不尷尬
    小劉今年剛結婚,還沒有孩子,但是她的小姑早婚,已經有一兒一女,分別是三歲和五歲。因為小姑嫁的不遠,所以在吃年夜飯的時候,是在外面酒家定了餐,一起聚會。可是小劉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小姑家的孩子在用餐的時候吵吵鬧鬧的不說,還不停的用筷子翻搞盤子裡的菜。更要命的是,在用餐期間向餐桌打了幾個噴嚏。小劉不高興的小聲的向老公低估了幾句:「看著這些飯菜,我都沒胃口了,怎麼吃呀?」可正是這樣一句話,還是被小姑聽到了,小姑不高興的,直接慫了一句:「孩子不都是這樣嗎?等你以後有了孩子,你就知道了。」就這樣一頓年夜飯,鬧得大家都不開心。
  • 孩子飯桌上沒規矩怎麼辦?父母記住這三點,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李女士帶著自己七歲的兒子去參加同事的酒席,臨出發前,李女士生怕兒子不懂得餐桌禮儀,特意叮囑了兒子要守規矩。可是平常在家裡就沒有規矩,沒有束縛的兒子,到了餐桌上果然露出了原形。
  • 孩子吃飯時有3種「壞習慣」,家長別不當回事,餐桌禮儀體現教養
    1、亂翻,挑自己喜歡的夾現在很多家長從來都不會去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所以導致孩子養成了愛挑挑揀揀的壞習慣。每一個場合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規則,在餐桌上面自然也會存在著餐桌禮儀。但孩子無視這些規則和禮儀,隨心所欲的去做事情,只是單單覺得自己這麼做會開心,只是認為自己這麼做不會受到約束,感覺自由一些。由此可見,這類孩子註定是沒有辦法讓人喜歡的。所以在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嚴肅一些。那麼當遇到孩子有這類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
  • 明星家那些餐桌規矩:孩子禮儀教養培養的好壞,一頓飯就能看出來
    文丨福林媽咪到了年末,聚餐之類的活動就會多起來,每到這個時候,就能看出來每個人的餐桌禮儀。娛樂圈中很多明星,在節目當中就透露過自己家的一些餐桌規矩,和我們很多人家裡的一些規矩也是一樣的。接下來,應採兒也有跟嘉賓們聊到平時是怎樣教導自己的兒子餐桌禮儀的。她表示,她給兒子立了飯桌上的三大規定:1. 不能浪費食物2. 無論誰在飯桌上都沒有特權3. 孩子吃飯沒有優先權在一旁的朱丹聽到之後立馬反駁表示孩子太小沒必要立下那麼多規矩。但應採兒卻霸氣回應:這是最基本的餐桌禮儀!這次真的要給應採兒一個大大的讚揚。
  • 培養孩子餐桌禮儀,要從小學起,家長看完收藏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卻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的禮儀教育,特別是在餐桌禮儀。過去,中國人講究餐桌禮儀,尤其注重從小開始培養孩子,那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家庭都不那麼注重了呢?一日三餐是最普通的一件事,但同時也暴露了一個人的很多問題,飯桌上會顯示一個人的教養,也會凸顯出一個家庭的家教。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不能因為太寵孩子而丟失了最基礎的東西。
  • 幼兒禮儀之餐桌禮儀
    ,我有幾點經驗分享給大家:1·吃飯時長輩優先當大家在一起吃飯時,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先把長輩請到桌前,讓孩子幫忙擺放碗筷,放凳子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這些行為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在吃飯時不要摳鼻孔或者是邊吃邊說話,如果感覺要打噴嚏,應該把頭轉向後面,然後用餐巾紙捂住嘴……餐桌禮儀不容忽視,雖然孩子尚小,但是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多點耐心,多點關注4·引導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繪本讓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繪本都是不錯的引導方式。比如:繪本《小小餐桌禮儀》通過一個個非常可愛的小動物形象,幫助孩子來規範在餐桌上的行為。
  • 餐桌禮儀:不止體現孩子素養,更代表著家庭教育,4招教你怎麼做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大家看過電視應該都知道,古裝電視劇裡的人物在吃飯的時候,餐桌的禮儀都特別重要。大家去參加聚會的時候肯定發現過每個餐桌上都會有那麼一個兩個不講禮貌的人。
  • 人民日報:這32條教養禮儀,越早教會孩子越好(家長收藏好)
    人民日報也曾發布過要求家長一定要教會孩子的32條禮儀,家長一定要知道,並且一定要執行下去。別等孩子長大了才想起來要修剪他!總結一下就是以下幾點:與人說話要求禮貌要學會尊重和自己不一樣的想法明白在公眾場合和家裡的不同要學會幫助別人掌握基本的餐桌禮儀要誠實守信都是生活中的點滴小事
  • 孩子吃飯沒規矩家長很頭疼,兒童餐桌禮儀該如何培養?
    既然要走親訪友,那就肯定少不了要帶著孩子,那麼孩子的禮儀問題,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幫媽就曾遇到過一些非常沒有禮貌的「熊孩子」,讓人覺的很不舒服。其中,最為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大概就是在餐桌上沒有禮貌的孩子。其實,寶寶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上邊的一筆一划都由爸爸媽媽們帶領著去書寫。不僅僅是在走親訪友時,在日常生活中寶寶也應該注意這些餐桌禮儀。
  • 吃獨食、杯盤狼藉,孩子的餐桌禮儀你是否很重視?
    父母的言傳身教能夠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李玫瑾曾表示:孩子的餐桌禮儀很重要,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時都會有這些表現,家長們就需要幫助孩子進行糾正。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教會孩子良好的餐桌禮儀,這不僅能夠反應出一個人的教養,也可以從側面反應出孩子的品格、格局。情商低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現呢?1.
  •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將來的生活?優秀父母提前教會孩子3點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將來的生活?優秀父母提前教會孩子3點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飯桌上的教養,決定了孩子將來的生活。
  • 帶娃過年走親訪友,這些做客禮儀家長提前教,別讓孩子成為熊孩子
    過年串門,到親朋好友家裡做客,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待人接物的禮儀都應該要知道。今天略略為寶爸寶媽們分享帶娃過年走親訪友,提前要教孩子的的做客禮儀,別讓孩子成為熊孩子。-01- 做客不空手拜年拜年,除了教孩子送祝福,帶上拜年禮物也是很重要的。不僅是過年登門拜訪,平時串門做客,最好都教會孩子要帶上一樣小禮物。
  •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以後的生活?優秀父母提前教會孩子3點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以後的生活?優秀父母提前教會孩子3點餐桌禮儀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非常的重要,有的時候僅僅通過一頓飯就可以看出你的性格,你的生活背景,以及教育程度。一個人的餐桌禮儀和他小的時候受到教育有很大的關係,一個在餐桌上舉止非常粗俗的人,所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他的一些不好的習慣,還有他父母的教育,以及家庭的素質。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餐桌禮儀就能看出來,家長要及時糾正
    情商高的孩子,深受大家喜歡,因為孩子會考慮他人的感受,並且給人懂禮貌的印象。讓人不禁誇獎:「人家孩子教育的多好。」所以,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在外的表現,都是反映了平時在家,父母的教育方式。餐桌禮儀的重要性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的教養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家長長期的教育養成的,所以如果想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從日常生活中點滴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