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最近熱播的《清平樂》裡面皇帝和徽柔以及曹皇后在用餐的時候,都是專心吃飯,不說其他多餘的話,吃飯還不會大聲的咀嚼。古人的「寢不言食不語」在此劇裡發揮的淋漓盡致。
中華名族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稱號,因為我們的祖先有孔聖人的教導。但是近年來,吃飯演變成打群架是常有的事,想要杜絕這些隱患的發生就一定要從娃娃抓起。
大家去參加聚會的時候肯定發現過每個餐桌上都會有那麼一個兩個不講禮貌的人。他們吃飯時喜歡大聲喧譁、不自覺的吧唧嘴、喜歡轉桌子,挑自己喜歡吃的吃,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在餐桌上一下這幾種行為是最讓人討厭的,家長注意一下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中招。
1,敲擊碗筷
敲擊碗筷會有很大的噪音,影響周邊人的用餐環境,而且會打擾吃飯人的心情。而且中國有一種古老的思想,敲擊碗筷的話就像是要飯的,降低自己的身價。
2,翻菜
翻菜是讓人最討厭的一種行為。因為很多人一起吃飯的時候,菜不是給一個人吃的,是大家一起吃的,如果一個人用自己用過的筷子來翻菜的話,那這盤菜都沾上了那個人的口水,還如何讓其他人吃呢?
3、自私享用
就像吃席的時候,有一個人喜歡某個菜,他就把某個菜端到自己的身邊不讓別人吃,那這種行為是非常讓人氣憤的。因為大家在一個桌子上吃飯,那這些菜就是共享的,不是某個人的。自私享用的話會讓很多人產生反感和厭惡,因為這已經不僅僅是不禮貌了,更是這個人的性格有問題,比較自私自利。
顧名思義,餐桌禮儀必然是在吃飯的時候需要遵循的禮儀。孩子年紀越小習慣就越好培養,所以家長要抓住孩子培養習慣的黃金時間
1、食不言
我們祖國自古就有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吃飯的時候張嘴說話是非常不禮貌的。因為別人都能看到你嘴裡咀嚼的食物,會影響飯有的胃口。
2、閉嘴咀嚼,切勿發出聲音
如果在吃飯的時候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也是非常不禮貌的。因為吃飯是一個安靜的場合,你只需要用心的吃飯就可以,不能夠發出特別奇怪的聲音,而且閉嘴咀嚼仿佛更文雅禮貌一點。
3、不能浪費食物
浪費是可恥的,所以家長一定要交孩子不能夠浪費食物特別是在吃自助餐的時候一定要多次少量。吃多少點多少不能夠浪費食物,浪費食物是特別不好的習慣和不禮貌的事情。
孩子是好教導的,又是不好教導的。家長用對了方法那就事半功倍,家長用錯的方法那可能會事倍功半。
1、以身作則
首先,家長想要教好孩子,那就一定要以身作則。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可以不說話或少說話、閉嘴吃飯、光碟行動、用行動來教育孩子。光用嘴教育的話,孩子還是不會記到心裡的,用行動來教育孩子是最好的選擇和方法。
2、給孩子報一個禮儀班
其實家長們有時候也會不經意間的失了禮儀,這都是可能發生的,畢竟人無完人。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報一個禮儀興趣班,讓專業的老師來教孩子做專業的事情。術業有專攻,家長可能在這方面不是很擅長,那就交給專業的人教導。
3、多帶孩子參加一些公眾的場合
多帶孩子參加點宴會或者是多帶孩子聽音樂會,這種活動是最陶冶人的情操的。也許參加一次兩次效果不大,但是時間長了,通過耳濡目染就會有很明顯的效果。
吃飯是每天都會發生好幾次的,算是一個很小但卻每天必須要做的事情。很多的文明和禮貌都是從小事看到的,特別是帶孩子出去吃飯或者在家裡有孩子吃飯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不禮貌不僅體現出了孩子沒有素養。
更代表了家長的素養不高以及家庭教育不正確。而且孩子的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給孩子灌輸正確的思想和觀念,讓孩子努力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家家有本育兒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