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兒女神Miss劉(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從最初的三叩九拜到如今的握手微笑,這是禮儀被繼承弘揚、不斷進步的過程。
餐桌上的禮儀可謂是「大學問」,一些小孩子平日裡看著像模像樣,可一到餐桌上教養就被暴露了,餐桌禮儀可是一個「重災區」。新年將至,少不了聚餐活動,和沒有禮貌的熊孩子一起吃飯,怕是不少人的顧慮了。
熊孩子的話題層出不窮,但孩子還小,常常得到寬容,矛頭總會指向父母,每一個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對不負責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後是教養的缺失。
「虎媽」應採兒育兒觀念爆紅,餐桌文化是基本禮儀
Jasper在幾檔綜藝節目中的表現,讓網友疑惑,火爆脾氣的應採兒是如何養育出小甜椒兒子的。採訪中應採兒給出了答覆,一時間應採兒的育兒觀念爆紅,贏得網友掌聲。
其中最值得學習的就是應採兒的餐桌禮儀,這也是大多家長忽視的問題。應採兒表示從一開始就給兒子定下了三大餐桌規矩。
(1) 不可以吃獨食,把自己喜歡吃的菜放到自己面前。
(2) 任何人沒有特權,做什麼吃什麼,有什麼吃什麼,家裡不是餐廳。
(3) 不可以浪費食物,吃飯要注意不要把食物掉得哪裡都是。
聽到這些,主持人表示,是不是給孩子立的規矩太多了,但應採兒直截了當地說;「這不是規矩多,這是基本禮儀」。
不得不說,應採兒說的太對了,要給她一個大大的贊了。身為父母除了教育孩子為人處事,也不能忽視禮儀的教導,尤其是餐桌禮儀。因為中國人喜歡在飯局上談事情,一頓飯就足以體現一個人的教養。
餐桌禮儀的背後隱藏的這兩大「秘密」
了解一個人不能單單依靠別人的三言兩語,外貌氣質也只是皮毛,禮儀規矩才是「王道」。行為舉止的背後往往能折射出一個家庭的樣子,更能顯而易見地呈現本人的教養。
一.餐桌禮儀的背後是家庭素養的體現
「一看就知道這是誰家孩子」這句話相信不少人都聽過也說過,這句話可不是胡說,確有其理。
一個孩子的用餐禮儀,代表著父母的教育,折射出家庭教養,甚至成為評判父母合格與否的標準。幼兒初來乍到,不懂禮儀規矩,為人父母要言傳身教。
禮貌的用餐禮儀背後,是良好家風的營造,是舒適成長環境的提供。
二.餐桌禮儀的背後是未來社交的預示
正確掌握用餐禮儀的孩子,短短一頓飯的時間裡,能給他人留下懂禮貌、有規矩的社交初印象。為日後的相處,創造了機會,提供了便利。
如今社會競爭激烈,好的人緣和廣泛的社交能力都是強有力的競爭優勢。短時間內高質量的辦事效率更能得到伯樂的賞識,更何況是一頓飯的時間呢。
禮貌的用餐禮儀背後,是社交認可的體現,是機會的不斷爭取。
聰明的家長這樣教給孩子餐桌禮儀
孩子本是一張白紙,父母要繪製藍圖,禮儀規矩是不可或缺的色彩,當然了父母本身就是那支繪製藍圖的畫筆。
一.言傳身教是教育的前提
作為父母要求孩子的前提是自己可以做得到,不然孩子會出現不公平的心理觀念。榜樣是最有效最快速的教育妙招,看到周圍人都是這樣做的,孩子就會主動去模仿學習。
二.糾正錯誤是教育的關鍵
人無完人,犯錯誤在所難免,也不可怕,及時糾正就可以。孩子出現禮儀規矩問題大多會在公眾場合,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急於求成,糾正錯誤可以但不要讓孩子當眾難堪。
禮貌的餐桌禮儀是孩子儘快融入社會環境、社交關係的名片,餐桌禮儀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傳統禮儀規矩中的一小部分。禮儀涉及到交往、穿著、溝通、情商等多個方面,任何一個細節和禮儀都不能被忽視,因此對父母的考驗就又增加了。
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尤其在學習上為各位家長和小朋友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禮儀常識大畫書》這套兒童繪本,就可以成為各位父母的得力助手,教給孩子禮儀知識。
這套繪本共分為四本書籍,涉及內容從公共場所、校園環境、家庭關係、人際交往四個方面著手。以動畫故事的情節為敘述方向,簡潔幹練的言語出發,滿足寶寶輕鬆愉悅學知識的需求。
豐富的動畫內容呈現,色彩鮮豔,讓寶寶在觀賞動畫圖片的過程中,能夠記憶禮儀姿勢的表達、呈現。
ps: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