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我家餐桌上發生的一件小事,其實蠻早前就寫了,但遲遲沒有分享。因為這件小事被網友懟「虐待」孩子,PUA孩子,媽媽我真是一臉黑線呀!到底啥事呢,後邊漫畫會說。
直到最近看到一次節目中,嘉賓稱讚應採兒很會選菜,不多不少剛剛夠吃。應採兒說自己深惡痛絕鋪張浪費的行為,並且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
告誡兒子不要浪費食物;
不可以把菜都轉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
不能讓孩子在飯桌上擁有特權感:家裡不是餐廳,有什麼就吃什麼。
朱丹不以為然,認為應採兒給孩子定了太多的規矩。這時候應採兒毫不客氣地回懟:「這不是規矩多,這是基本禮儀。」
應採兒的觀念,真是深得我心呀!
很多人確實無視餐桌禮儀,對孩子不雅的吃相視若無睹,甚至無底線地縱容。卻不知道,飯桌上的細節,藏著一個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沒那麼高深莫測,就藏在小小的一方餐桌上,藏在平常的一日三餐裡。
我也借著「名人」的觀點,順便把這件事拿出來分享~
(值得提示一下的是,又米已3歲多,到了懂得遵守規則的年紀。如果3歲以內,專家不建議父母態度這麼強硬。)
每個地方,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夾菜落碗,不是明文規定,更不是一個統一的標準,但這樣一個小小的「夾菜落碗」動作,確實可以避免湯汁滴到餐桌上,衣服上,嘴上,讓吃飯變得更從容優雅一點,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吃相難看」的正向面。
大家經常開玩笑說,「沒有什麼是一頓飯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這其實說明了「吃飯」在中國文化當中的重要性。中國人的餐桌,吃的是飯,組的是局,看的是為人處世的智慧。飯桌雖是方寸之地,卻最容易暴露人的真實一面,也最能窺見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正所謂,吃品見人品,餐桌見三觀。
飯桌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場景之一。我的孩子未必成為學識淵博、學有大成的人,但至少可以讓他們成為一個懂禮儀有涵養,讓自己舒服,別人也舒服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