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採兒回懟朱丹獲贊:吃飯的規矩,孩子得懂!

2020-12-22 騰訊網

在前一段時間的明星親子綜藝《童言有計》中,針對孩子吃飯問題,應採兒回懟朱丹,被3000萬網友點讚。

原來,在節目中,有嘉賓稱讚應採兒很會選菜,不多不少剛剛夠吃。應採兒表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鋪張浪費的行為是深惡痛絕的,並且很重視孩子的「餐桌禮儀」教育,她說自己對兒子的餐桌禮儀要求非常嚴格。比如:

1、不能浪費食物;

2、不可以把菜都轉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

3、不能讓孩子在飯桌上擁有特權感;

4、家裡不是餐廳,要做什麼飯菜不要問孩子,而是讓孩子有什麼就吃什麼。

5、如果盤子裡剩下的是最後一塊,那麼就算他再喜歡,也不能把它夾走,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就把菜吃光。

對此,朱丹不以為然,認為應採兒給孩子定了太多的規矩。

面對朱丹的質疑,應採兒毫不客氣地懟了回去:「這不是規矩多,這是基本禮儀。」

廣大網友對應採兒的回應紛紛持贊同態度,並且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受過的「餐桌禮儀」的教育,以及碰到的餐桌上的不愉快經歷。

6歲前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表現可以直觀體現家教是否嚴謹。

01

餐桌禮儀的背後是家庭教養

飯桌上的細節,藏著一個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

眾所周知,郭德綱家規很嚴,關於吃飯的家規更是不少:

1、吃飯不能吧唧嘴;

2、全家人圍坐用餐,大人不動孩子不能動;

3、家裡有客要讓客人先上桌吃飯;

4、給客人添飯不能問:還要飯嗎?而是問:給您再添點?

5、家裡做了什麼好吃的,師兄們先吃,師兄們吃完了,剩下的郭麒麟才準碰;

郭麒麟就曾因為良好的餐桌禮儀上過熱搜。

在和華少的一次訪談中,兩個人坐下來喝茶聊天。

斟茶時,郭麒麟沒有掌握好火候,一不小心讓茶水溢了出來。

他立馬表達歉意:「不好意思,這杯我喝。」

他解釋道:茶要半,酒要滿,這是基本的餐桌禮儀。

飯桌雖是方寸之地,卻最容易暴露人的真實一面,也最能窺見一個人的家庭背景和教育。

前幾天,刷抖音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了這樣一個視頻。

在宴席間,一群孩子圍桌吃飯,剛上來一盤豬頭肉,一個孩子二話不說,把自己的筷子插在肉上,將整盤肉全帶進了自己的盤子裡。

周圍的大人看著孩子沒有出面管教,反而還和他打趣。

網友們在下面評論:日子過得好了,教養卻沒了。

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父母們每天變著花樣給孩子們做好吃的,搭配著營養,考慮著孩子的口味。

但是,吃得斯文、吃得有禮節,卻往往被丟在了腦後。

我們竭盡所能給孩子創造好的生活條件,在學習上也是絲毫不敢怠慢,殊不知一個人的文化水平和家庭教養卻不一定相匹配。

02

餐桌教養是給孩子寶貴的無形資產

孔子教誡:「不學禮,無以立。」中國是禮儀之邦,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禮,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

餐飲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

我們每天都要和家人、同事、朋友一起吃飯,在飯桌上聯絡感情,在飯桌上發展關係。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表現,是顯現個人品質最有效的時刻。

可以肯定的說:養成良好的用餐禮儀,是保證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受朋友歡迎、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這種教養的養成,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而無限的。

前幾天,有個朋友講了他們公司招聘時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有個應聘的新人,名牌大學畢業,簡歷漂亮極了,筆試高分錄取,被邀參加公司高管出席的面試飯局。

飯局中,這個新人高談闊論,唾沫星子橫飛,視其他客人為無物,令人大失所望。

最後,公司告訴他:雖然他能力優秀,但是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教養,不能錄取他……

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過:「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工夫,就可以知道你的教育背景如何。」一個在吃飯上都那麼自私、處處只想著自己的人,即使文化水平再高,也不會被認為有教養。

03

餐桌上孩子哪些舉動會給人留下壞印象

1、咀嚼時發出較大聲響,俗稱「吧唧嘴」

有這個壞毛病的人不在少數。許多孩子本來是沒有吃飯時發出聲音的習慣的,但受到了大人的影響,甚至是因為覺得好玩,刻意的去模仿大人吃飯時發出的聲音。當家人意識到不妥的時候,想去改也來不及了。

2、夾菜時筷子在盤中翻揀

很多孩子在家中吃飯時,總是喜歡用筷子在盤中到處翻揀,尋找自己愛吃的菜,家長看見了,也不以為意。

這種舉動在餐桌上是極招人反感的。

本來好好的一盤菜在經過挑挑揀揀之後會弄的亂七八糟,看起來非常的邋遢。從衛生的角度,也會讓同桌吃飯的人非常不舒服,會讓人食慾全無。

3、獨霸一菜

有的孩子在家吃飯時,碰上自己喜歡吃的菜,家人就忙不迭的將那盤菜遞到孩子面前,甚至是全家人都刻意的避開那盤菜,讓孩子一人「獨享」。

久而久之,孩子也就養成了習慣,心安理得的享受這一切。後果就是,孩子自然而然的把這一套帶到了外面,和其他人吃飯時,「獨霸」一道菜,被人貼上「自私自利」的標籤。

4、長輩未動筷,自己先吃

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弟子規》 「尊老」在中國的日常生活中,各個方面都有體現,包括餐桌上。

一些孩子由於平時家中老人的寵愛,飯菜上桌時,總是讓孩子先吃,久而久之,孩子心中也就沒有吃飯時讓老人先動筷子的意識了。

在外面如果還是這個習慣,同桌的人也許嘴上不會說什麼,但是心中恐怕也會打個「低分」。

5、用筷子敲碗

孩子在小的時候會比較調皮,在餐桌上等待飯菜上桌的時候總是會自己找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拿筷子敲碗。如果家長在生活中發現孩子有這種不好的習慣,一定要及時幫孩子改掉。

04

如何建立孩子優良的餐桌禮儀

2歲:注重用餐習慣的培養

1、不邊走邊吃,吃飯要在固定的餐椅上吃,吃完才能下桌。

2、不玩食物,不拿食物當玩具。

3、不能把食物故意扔在地上或是亂抓別人的食物。

4、小腳丫不要翹上餐桌。

3歲:引入新的餐桌規矩

1、用餐前主動洗手。

2、坐在桌前至少堅持15~30分鐘。

3、如果孩子不肯坐在一個地方,總想站起來或到處亂跑,那就要不斷提醒,加強他們的觀念。

4、進餐時管好自己的手和腳,不侵犯他人空間。

包括不能用腳踢對面坐的人,不能把整個胳膊肘放在桌上,更不能去拿別人盤裡的食物。

5、要注意吃相,嚼食物時嘴要閉上。

4歲:對禮儀的要求增加

1、要等到所有人入座後才可以吃。

2、不要邊吃邊說話,更不要打斷別人的說話,除非有緊急情況。

3、吃飯時嘴裡不能發出聲響,不管是喝湯還是喝飲料。

4、飲料快見底前,不要全部喝完,要在杯底留一些,這樣就不會發出嘖嘖的聲音。

5、乖乖坐在位子上,要跟上其他人吃飯的節奏,直到就餐結束,或家人同意離開飯桌。

如果先吃好,放下碗筷後要說「你們慢用,我吃好了。」

5歲:完善餐桌禮儀的細節

1、食物離得遠,夠不到,可要求離得最近的人幫忙遞過來,但不可站起來或跨過別人的盤子伸手拿,防止夠的時候袖子意外蹭到別人的盤子上。

2、不喜歡的食物可以不吃,但不要對食物做負面的評價,例如「難吃」「噁心」之類的字眼。

3、學會在飯桌上有禮貌地請求,請大人幫忙夾食物時務必帶個「請」字,諸如「請幫我夾點土豆」而不是「我要土豆」。

4、吃飯中途沒有特殊情況不能下餐桌。

一旦離開,表示吃完,規矩是不能回來繼續進餐。

6歲:了解餐桌禮儀的意義

1、了解餐具的使用,讓孩子有成就感和獨立性。

2、外出與客人一起就餐時,如果餐桌上有公筷公勺,要用公筷公勺把食物放進自己的盤中,而不是自己的勺子。

3、在餐桌上要照顧別人的感受,喜歡吃的也不能夾很多到自己碗裡,要照顧到還沒有吃到的人。

4、飯桌上不要玩手機,也不要把iPad拿到桌子上,這樣不可能專注地和別人說話。

餐桌禮儀良好的人,讓人感覺舒適,這樣的教養是裝不出來的,是他的父母在生活中日益薰陶,處處提點的結果。

各位爸媽,記得在給孩子優質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外,還要教孩子學會這些餐桌禮儀。

這些刻在骨子裡的教養,是孩子一輩子都受用的無形財富。

相關焦點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網友點讚:孩子的吃飯表現,暴露了家庭的教養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網友點讚:孩子的吃飯表現,暴露了家庭的教養憑藉爽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綜藝感,應採兒在很多綜藝節目中都有很出色的表現,贏得了非常多觀眾的喜歡,而應採兒與陳小春的孩子jasper也由於和媽媽一起參加綜藝節目得到了不小的關注
  • 應採兒懟朱丹獲千萬點讚:孩子吃飯時的表現,暴露家庭的教養
    家長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沒教養的人,所以必須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教他們生活禮儀。應採兒懟朱丹獲千萬點讚:孩子的教養 ,隱藏在吃飯時的表現中很多人都知道,明星應採兒有個乖巧懂事的兒子。在一檔綜藝中,應採兒向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育兒的觀點,她給兒子立了嚴格的餐桌規矩:1、不許浪費食物;2、不許點菜,有什麼吃什麼;3、要等大人先吃。
  • 應採兒節目懟朱丹,卻獲3000萬點讚:別不重視,決定孩子教養
    李玫瑾教授說:孩子到四五歲時,父母就要教導他吃飯的規矩。只有能在飯桌上遵守規矩的人,將來做事才懂規矩,眼裡看得到別人。許多家長覺得吃飯不是大事,沒必要特意給孩子立規矩,只要吃得開心就行。但孩子可不是蒙恬都在家裡吃飯,家族聚餐時就會發現,哪些孩子懂規矩一眼就能看出來。
  • 應採兒回懟朱丹獲贊:孩子教養如何,飯桌上的小細節,已顯現端倪
    有一段視頻,大家開始討論孩子吃飯的禮儀問題,有些家長覺得孩子喜歡吃什麼就做什麼飯,這時,應採兒義正言辭地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家裡做什麼菜就吃什麼,不應該挑剔。應採兒回懟朱丹獲贊: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恰好暴露了家庭教養的好壞應採兒的這一番話,獲得了很多網友的認同與點讚。
  • 應採兒懟朱丹: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家庭的教養
    因為這件小事被網友懟「虐待」孩子,PUA孩子,媽媽我真是一臉黑線呀!到底啥事呢,後邊漫畫會說。應採兒說自己深惡痛絕鋪張浪費的行為,並且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告誡兒子不要浪費食物;不可以把菜都轉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
  • 應採兒因「餐桌禮儀」回懟朱丹,飯桌上的小細節,暴露孩子的教養
    、穿得暖不暖,但在這之上,你是否會關心孩子吃飯的表現是不是有禮貌、有教養?,吃相難看或者不懂規矩也沒關係,孩子現在年齡還小,等他長大了自然就懂了。但也有的父母認為,應該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飯的時候也要遵守餐桌禮儀,這樣的孩子才具備良好的教養。
  • Jasper吃飯規矩多?應採兒的回應太有道理了
    最近在補親子綜藝,看到Jasper和應採兒的部分感觸良多,Jasper那麼可愛、善良、懂禮貌,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新生日記》裡,有個情節讓我印象深刻:和爺爺奶奶一起吃飯時,Jasper不太注意,飯粒掉了滿桌。
  • 黃磊應採兒的「吃飯教育」,不是規矩而是教養,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可是黃磊和應採兒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告訴了我們,原來父母的引導真的很重要。前不久播出的一檔綜藝,其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在節目中,嘉賓表示應採兒真的很會選菜,不多不少剛剛好夠吃,應採兒卻表示自己真的很討厭鋪張浪費。
  • 拒絕隔代寵,應採兒「虎媽式教育」獲贊,餐桌規矩體現孩子教養
    對於很多寶媽來說,自家娃在就餐的時候是最令她們頭痛的,因為很多孩子在飯桌上一點也不&34;,不是各種挑食就是到處亂跑;還有的孩子一定要看著電視吃飯,否則就不願意吃。總之,孩子們在吃飯時候總愛&34;。拒絕隔代寵,應採兒&34;獲贊,餐桌規矩體現孩子教養
  • 應採兒「虎媽式教育」千萬網友點讚:這不是規矩,是最基本的禮儀
    應採兒和陳小春的兒子Jasper自從參加《爸爸去哪兒》之後,軟萌暖心的性格就一直深得網友的喜愛。在前收官不久的《新生日記2》當中,Jasper的表現更是被網友狂點讚。其中一條「Jasper一看就是教育很好地孩子」的評論也獲得了6.7萬的點讚。
  • 應採兒的「虎媽式教育」火了,獲得網友點讚:這才是真正的富養
    更是獲得網友的點讚,本來應採兒是在外國長大的,她的性格給我們的感覺是教育孩子都會很放養,但她在節目裡的表現使我們感到非常驚訝,她對兒子有著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在節目中有幾幕她們的母子互動是很值得我們拍手稱讚的,而且她在網絡平臺上分享了她的育兒視頻,更值得我們學習。視頻中他們一家人在進行「拍電影」的親子活動,因為大兒子飾演的是導演,所以錯過了弟弟飾演閃電俠的衣服。
  • 孩子有音樂天賦?朱丹給孩子買鋼琴!同為人母的應採兒卻這樣做
    朱丹和應採兒兩位明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吧?她們兩個現在都是孩子的母親啦,而且前段時間她們都參加了同一檔綜藝節目。在節目中朱丹提到女兒在一歲的時候就給她買了鋼琴,當時應採兒聽了就非常驚訝,而且性格直率的採兒直接批評朱丹大錯特錯!看來應採兒和朱丹在孩子的教育方式上有很大區別呀!
  • 隔代寵,應採兒「虎媽式教育」圈粉,吃飯也能體現孩子的教養
    網友的這個評論「一看Jasper就是擁有很好的教育的孩子。」被其他網友瘋狂點讚,一句簡單的評價居然能夠收到的破6萬條的評論,簡直就是不可思議。Jasper讓網友一度認為這麼好的教養離不開他媽媽的功勞,所採用的教育方式也很特殊。應採兒也在平臺上發布過自己是如何教育Jasper的,這個短暫的片段收穫到了70萬的點讚。
  •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1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說完,奶奶自顧自誇起孫子來:「我家樂樂前幾天又被老師表揚了,都說這孩子以後肯定能考上清華北大,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一桌人笑了笑,沒有說出口的話也都咽進了肚子裡。還有一次,我們幾個老朋友相聚。朋友家孩子都上小學三年級了,卻還要媽媽追著餵飯。席間,我們正聊得開心,孩子的一句話,打破了這種和諧歡快的氣氛。
  • 推薦極客晨星少兒編程,看應採兒獨到的教育觀
    最近應採兒和丈夫出席活動時,就透露,Jasper現在在上海讀書,已經上學兩個星期了,但由於上海的中文程度比香港要難得多,讓Jasper學中文時覺得相當委屈,甚至哭了:真的,他前天就哭了,非常委屈。一直是虎媽的應採兒,也表示希望Jasper將來能進入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這樣的一流學府。
  • 虎媽應採兒憑啥教出軟萌小小春?家長學會這3點,孩子不優秀都難
    最近Jasper出現在《新生日記2》中,又再次讓觀眾發出感嘆:這是什麼神仙孩子,想生同款。其實,圈粉無數的Jasper之所以成長得這麼好,家庭環境功不可沒,特別是來自母親應採兒的教育。好多人說應採兒是虎媽,可偏偏是這樣的媽媽,教出了軟萌的Jasper。那麼,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今天就給大家分析一下。
  • 【師說言論】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一旁的于謙提了醒:「這規矩得懂,孩子!」原來,秦霄賢倒完茶水,擺放茶壺的時候直接將茶壺嘴對著郭德綱。想起一期節目中,有嘉賓稱讚應採兒很會選菜,不多不少剛剛夠吃。應採兒說自己深惡痛絕鋪張浪費的行為,並且分享了自己家的餐桌教育:告誡兒子不要浪費食物;不可以把菜都轉到孩子面前,讓孩子先吃;不能讓孩子在飯桌上擁有特權感:家裡不是餐廳,有什麼就吃什麼。朱丹不以為然,認為應採兒給孩子定了太多的規矩。
  •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這孩子終於幹了件「大事」!一天,他在商場裡用可樂澆了一臺鋼琴裡的「愛馬仕」,價值68萬的佩卓夫三角……,這回可沒人念及他是個孩子了,更講不了人情了,琴行老闆直接報警,最後判定他們賠償折舊價20萬。 因此,為人父母,我們要明白,過度的愛將是毀掉孩子人生的催化劑。父母溺愛子女,孩子在家的確是過得逍遙自在、快快樂樂。但是一旦長大,走上社會,就會寸步難行,受苦受難。
  • 明星家那些餐桌規矩:孩子禮儀教養培養的好壞,一頓飯就能看出來
    比如,關曉彤是北京人,很小的時候上節目,就跟主持人講爸爸媽媽要求自己的那些規矩:壺嘴不能對著人、不能說您還要飯嗎得說您還加飯嗎、長輩不動筷子小輩的就不能動筷子;德雲社張雲雷講小時候被要求的吃飯規矩,在喜歡的菜不能夾超過三筷子,如果還想吃,要等到這個菜再轉過來的時候再吃;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吃飯的時候會被奶奶要求碗筷擺在桌子上的時候輕一點。
  • 給孩子立規矩有多重要,看看Jasper和嗯哼,差距很明顯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需要注重孩子習慣的養成,因為細節決定成敗,作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應該體現在孩子的日常行為,孩子日常行為糾正好了,那麼細節自然藏在其中,細節在今後的生活當中,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