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二流父母縱容孩子,而一流父母都在做什麼?

2021-01-08 騰訊網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文章說:「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給孩子裝上什麼硬體,孩子就會擁有怎樣的內核。父母給予孩子什麼教育方式,孩子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一個孩子未來的成就與高度,都與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對照以下的這三種家庭,看看你是屬於哪一類吧。

三流的父母溺愛孩子

還記得「一個孩子澆了商場的鋼琴,家長被索賠20萬」這個曾轟動一時的新聞麼?這家的孩子不願意學習鋼琴,為了向父母表達自己的不滿,他隨手就把一杯水灑在鋼琴上,而父母面對他如此魯莽的行為,不僅沒有責備,反而還誇獎說:寶寶做得真好,瞧瞧這鋼琴被洗得乾乾淨淨的。

這下好了,孩子從此之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去親戚家做客,看著別人家的鋼琴,拿起一瓶礦泉水就澆了上去。親戚氣得半死,可孩子家長卻說,我家孩子年紀小不懂事,他這是在幫你們洗鋼琴呢!可鋼琴是最怕水了的好嘛?!但畢竟是親戚,也不好再多說些什麼。

然後呢?這孩子終於幹了件「大事」!一天,他在商場裡用可樂澆了一臺鋼琴裡的「愛馬仕」,價值68萬的佩卓夫三角……,這回可沒人念及他是個孩子了,更講不了人情了,琴行老闆直接報警,最後判定他們賠償折舊價20萬。

因此,為人父母,我們要明白,過度的愛將是毀掉孩子人生的催化劑。父母溺愛子女,孩子在家的確是過得逍遙自在、快快樂樂。但是一旦長大,走上社會,就會寸步難行,受苦受難。溺愛不是愛,而是一種傷害。慣未成年人的後果,最終是要由成年人來承擔的。

二流的父母縱容孩子

一則「姑娘在迪士尼內被8歲男孩摸臀」的消息此前登上熱搜。在上海迪士尼樂園的門口,一個8歲男孩有意無意的摸了一個姑娘的屁股。多次之後,姑娘就說了小男孩幾句。其實,她原本只是想要個道歉。可沒想到的是,卻被男孩媽媽和朋友羞辱了一頓。

男孩的媽媽順手就拿起一個草帽向姑娘的臉甩了三下,言辭還極其難聽。

「8歲孩子懂什麼?」

「你長這個X樣,還摸你?」

「碰到了就碰到了,你沒被人摸過?」

路人見狀,紛紛上前勸說,有什麼話好好溝通,不要打人。結果小男孩的媽媽還理直氣壯地說,我就打,關你們什麼事情。由於該事件造成的影響較大,最後家長才不情願地賠給姑娘1000元,但姑娘還是沒有等來一句道歉。

熊孩子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袒護熊孩子的父母。父母縱容袒護孩子,不告訴孩子哪裡錯了,孩子就無法分辨是非。而犯了錯,意識不到,也不用付出代價,對孩子來說,這是非常可怕的認知。

「他還是個孩子」,並不是讓孩子逃避錯誤和責任的藉口。反而,正是因為孩子還小,父母的縱容很有可能成了變相的鼓勵。這會使得孩子任性妄為,不利於孩子的成長。要知道,一味地縱容孩子,最終不是在為這個社會創造人才,而是在培養「庸才」。

一流的父母懂得有原則地愛孩子

美國泰曼·詹森曾經說過:「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何謂成功的家教呢?那就是讓孩子身心健康,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有積極向上的心態。

而教育本身就是一場春風化雨的過程, 這個關鍵就在於父母。只有有原則地教孩子,才會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先立規矩

之前,在綜藝節目《童言有計》上,明星應採兒曾談起對兒子Jasper的教育。

家裡煮什麼就吃什麼,不能讓孩子有隨心所欲地點菜行為;

吃飯時,等長輩開動後才可以吃;

盤子裡如果只剩最後一塊,哪怕你很喜歡這道菜,也不能夾...

朱丹聽後,就問應採兒是不是給Jasper立得規矩過於多了,有點「小題大做」了。當時應採兒立即「回懟」:這是最基本的禮儀啊,你知道在外有多少孩子/父母被人嫌?「你不給孩子立這些規矩,長大後他又怎麼會懂?」。

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不立好規矩,孩子長大之後也很難養成好的習慣。對於父母來說,規矩要事先講明、說清,要基於孩子的年齡,允許他們在規矩的範圍內有自由,當然也要讓孩子自己承擔不遵守規矩的後果。

劃清底線

一對5歲和7歲的兄弟倆,在面對媽媽時,經常胡鬧、怒吼,常常攪得媽媽手忙腳亂、不知所措。而面對爸爸時,則會顯得中規中矩,從不提過分的要求。因為孩子們很清楚,媽媽容易對他們讓步,而爸爸則是言出必行。

所以說,沒有底線的放縱和沒有彈性的規則,都是對孩子成長的不負責。我們需要給孩子劃出一些界限,告訴他們哪些可以商量,哪些必須執行,讓孩子在底線範圍內做事。對於沒有商量餘地的事,一定要堅守底線,破了底線就要有所懲罰。懲罰不是靠棍棒打出來的,有時一個失望的眼神、一段時間的沉默,都能讓孩子去反思自己的錯誤。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教得好,孩子才能成長得好。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有原則地愛孩子。人生這場旅途,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為人父母,讓我們一起靜待花開,默默耕耘吧。

相關焦點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二流的父母,是孩子的教練。一流的父母做什麼1、一流的父母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 父母也分級:一流做榜樣,二流當教練,三流是保姆,末流呢?
    都說人一上百,形形色色,當父母也是如此,不同的家庭中也有不同的父母。有的父母嚴厲,有的父母寬鬆,有的父母冷淡,有的父母熱情。但不管怎麼說,所有的父母都應該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孩子的愛。之所以父母們的表現不同,也許是因為他媽愛孩子的方式不同吧。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而一流的父母這樣做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只能維持現狀。這種保姆式父母也就是對孩子的成長缺乏長期系統全面的規劃,在這樣的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如果他自己沒有擺渡的意識很容易碌碌無為一輩子。
  • 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練,一流父母做……
    很多父母都想過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近,碧桂園機器人餐廳研發副總監李偉給了我們答案。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你是幾流的?
    點擊上面免費訂閱,為你打造專業的精品閱讀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中國大多數家長,首先是孩子的保姆。如果父母堅持做孩子的保姆,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突然有一天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差距很大,責怪、批評、指責都很難將這種差距彌補。於是他們只能沉重地認為:自己的孩子「先天」就比別人差。似乎一切都難以挽回、難以補救,只能維持現狀。
  • 三流父母靠拳頭教育孩子,二流父母靠嘴巴教育孩子,一流父母靠…
    要問一個孩子誰對他的性格影響最深,答案一定是自己的父母。這幾年比較火爆的電視劇「都挺好」,非常明顯地演繹出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三流父母靠拳頭教育孩子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打孩子就是教育孩子的最好的方式,更有一句俗語: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父母打孩子會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 三流父母給手機,二流父母給玩具,一流父母給最需要的愛和陪伴
    JoJo媽發現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辦公室下班之後,慌忙衝回家的都是寶媽,而在辦公室靜坐聊天打遊戲的都是寶爸。有次JoJo媽問男同事,怎麼那麼得空,下班了也不走,坐在這裡玩遊戲,他回答說,家裡小孩鬧翻天,回去聽到他們吵吵鬧鬧的就心煩,而且寶媽又不停叫喳喳,嚷著讓他幫手做家務帶娃。
  • 孩子犯錯,三流父母發脾氣,二流父母講道理,一流父母對策很高明
    ,會選擇保護孩子的方式,打斷父母的教育。、三流父母:發脾氣在孩子犯錯時,一些脾氣暴躁的父母,通常會直接採取吼罵或是打罵的方式,可這樣的方法,雖然讓爸媽的情緒得到了宣洩,但是在冷靜下來後就會發現娃很可憐,長久下去很可能會帶他們的心靈造成傷害。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做榜樣。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在看到自己孩子優缺點的時候,做父母的都不要立即就反應出來。為什麼不要動,因為孩子需要空間去自己成長,父母隨意而過多的評價,往往使孩子喪失內在的動力,而更多在意父母的反應。
  • 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對父親來說,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父親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一種質量,在什麼時候表現風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誤的時候,父親如何表現風度,這是帶給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也是帶給孩子的一個空間。
  • 「三流父母給手機,二流父母給玩具,一流父母給...」
    最近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三流父母給手機,二流父母給玩具。」而真正一流的父母,會給孩子最好的陪伴。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願意犧牲你的時間去陪他,他就會抽出空來陪你。當孩子不再麻煩你,他可能已經長大成人了。你後知後覺,發現孩子環繞在膝下的時間,總共也就那麼幾年。
  • 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是什麼樣呢?
    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對父親來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要用自己的風度。父親必須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的一種質量,在什麼時候表現風度,尤其要在遇到逆境,遇到自己接受不了的人,遇到別人犯錯誤的時候,父親如何表現風度,這是帶給孩子內心的一種力量,也是帶給孩子的一個空間。
  • 一流父母當榜樣 三流父母當保姆
    大部分中國家庭,都覺得孩子比另一半更重要。一個健康的家庭,應該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親子關係應該擺在次要位置。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努力過好我們自己的生活。小學放暑假,媽媽說:「小孩子自己出去玩多危險啊,在家待著吧」;初中寒假時,媽媽說:「還有那麼多作業,玩什麼啊?」高中時,媽媽說:「馬上高考了,你還敢出去玩?
  • 一流父母當榜樣,三流父母當保姆
    大部分中國家庭,都覺得孩子比另一半更重要。一個健康的家庭,應該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親子關係應該擺在次要位置。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要做最好的自己,努力過好我們自己的生活。最近這個網上流傳的段子,一針見血地指出當今父母在家庭教育上「大包大攬」的習性及惡果。有言道:「一流的父母當榜樣,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三流的父母當保姆。」心理學者武志紅提出了「巨嬰」概念:很多成年人,心理水平是嬰兒。
  • 【教養孩童】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1.媽媽要學的第一個字是:「虛」很多媽媽很精明,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問題,而且忍不住很快就要指出來,這不是母親的內涵。在看到自己孩子優缺點的時候,做母親的都不要立即就反應出來。
  • 【家課】三流的父母做保姆,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一流的父母什麼樣?
    「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對父親來說,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
  • 三流父母像保姆,二流父母似教練,一流父母當如何?
    一、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姑且不討論這句話的對與錯,無論是怎樣的父母,「榜樣」也好、「教練」也好,「保姆」也罷,都有一個共同問題要面對,就是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對父親來說,父親拿什麼去教育孩子,就是用自己的風度。
  • 三流父母用拳頭,二流父母用嘴巴,一流父母用……
    小時候,媽媽讓爸爸看他寫作業,爸爸就躺在床上看著他。有一次,媽媽看到原本應該在做功課的小卓在桌子上睡著,爸爸在床上睡著,非常生氣,質問他爸爸:他們大吵了起來,甚至發生了肢體衝突,媽媽哭著回房睡了。爸爸從晚上7點到第二天凌晨5點,拿著30釐米長的塑料尺子,抽打了他一個晚上。小卓寫錯了一個字,爸爸就拿橡皮把所有的都擦掉,讓小卓從頭開始寫。當時小卓6歲,他非常不理解,為什么爸爸要用這種極端的方式對待他。
  • 三流父母養禍害,二流父母養巨嬰,一流父母…
    我們沒法推測,那些做出「壞」舉動的孩子,背後有著什麼樣的父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家庭教育有重大缺失。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說:「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還記得罪犯在臨刑前咬掉媽媽乳頭的故事嗎,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孩子經常亂發脾氣,三流父母只會「以暴制暴」,一流父母只需1招
    面對孩子亂發脾氣的現象,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應對,一流的父母只需一招,便可幫助孩子克服情緒帶來的障礙。孩子經常亂發脾氣,3種父母的做法1、三流父母以暴制暴面對寶寶亂發脾氣的現象,最不可取代做法就是三流父母的應對方式:以暴制暴。孩子發脾氣,家長通過更暴躁的態度進行「鎮壓」,同強勢的態度逼迫孩子服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