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筷子、吧唧嘴、抖腿、扒菜,不懂餐桌禮儀的孩子,有多惹人厭

2020-08-21 洛清楓聊育兒

(歡迎關注我,專注幼兒童早期教育,追逐陽光育兒。)


01

周末,朋友帶著自己6歲的女兒來家裡玩,我做了一大桌子菜盛情款待朋友一家。

當我們所有人都開心地圍坐在餐桌前準備吃飯的時候,朋友的女兒先開口說話了:

「媽媽,把那個小龍蝦放我面前吧,我最愛吃小龍蝦了!」

朋友尷尬地衝我笑笑,又低頭告訴女兒:「乖,媽媽先給你多夾幾個放你碗裡吧,就別來回挪動盤子了。」

過了一會,小姑娘又開始發話了:「媽媽,這是什麼菜呀?真難吃!和你做得比起來差遠了,我不要吃~」

我抬頭一看,只見小姑娘拿著筷子在這個盤子裡夾一夾,又去那個盤子裡翻一翻,座位面前的桌面上堆滿了食物殘渣,都是她咬一半就直接丟掉的。

我不好意思地看了看朋友,尷尬地衝小朋友解釋道:「實在是不好意思,阿姨不知道你不愛吃這些,下次來,阿姨一定做你喜歡吃的東西!」

02 飯桌見人品,細節定未來

雖然朋友事後也跟我解釋了,表達了歉意,但是我的心裡依然很不舒服。

舔筷子、吧唧嘴、抖腿、扒菜……可能一些人覺得小孩子的這些小舉動並沒有什麼,但好的習慣和作風,一定是從小養成的。


餐桌雖然是吃飯的地方,但它對孩子成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餐桌是一個小社會,孩子未來的模樣早已藏在餐桌上,是成為被稱讚的文明人,還是惹人嫌的過街鼠,相信每位父母心中都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03 餐桌禮儀的重要性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

「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時間,便可知你父母的生活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一些不禮貌的行為都是孩童之舉,等孩子年紀稍大自然就好轉了,但實際上,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其實都是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的體現。


孩子在餐桌上的行為,折射出的就是孩子背後的家庭教育。父母家教嚴厲,孩子在餐桌上一定是舉止優雅的,父母嬌縱寵愛,孩子在餐桌上就一定是唯我獨尊的。

04 孩子需要學會哪些餐桌禮儀?

1.做好餐前準備

比如:擺放碗筷,盛飯端菜,邀請長輩,飯前洗手等。

2.要遵循長者先幼者後的用餐禮儀

3.規範坐姿

比如:身體坐直,不要抖腿,不要翹腿,不要左搖右晃。


4.不消極評價食物

好吃則多吃,不好吃則少吃,不抱怨他人辛苦準備的飯菜。

5.切忌喧譁

敲打碗筷和大聲喧譁都是很沒有教養的行為,公共場合下尤其令人反感。

6.規範行為

不要扒菜、不要舔筷、不要把筷子插在飯上、不要拿著餐具打鬧或指著別人。

7.不當眾做不文雅的行為

不要對著人或者餐桌咳嗽、打噴嚏;不要當眾做剔牙、吐涕等可能影響他人食慾的行為。

8.注重吃相

不浪費,不撕咬,吐出的菜渣要用紙巾接住,不要直接朝地面或桌面吐

05 父母該如何有效教導孩子餐桌禮儀呢?

1.先檢查、糾正自己的餐桌禮儀

孩子有著天然的模仿力,父母的言行舉止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很多時候,當父母規範了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不需要多少額外的教導,孩子就能自然而然地做得很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孩子的事情父母自己也能做到,才能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才會讓孩子更樂意去執行,不至於對規則產生困惑甚至反感。

2.親身示範,讓孩子換位思考

如果孩子喜歡邊吃飯邊看電視,那麼你想引導孩子改變,孩子一定會反問你為什麼?

這時,你不妨親身做個示範,找一個機會自己坐在茶几旁,邊看電視邊吃飯,其他家人則一起圍坐在飯桌前吃飯,然後問問孩子看到這樣的情況是怎樣的感受?會不會有不合群、被冷落的感覺?

中國人很講究家庭用餐的氛圍,這個時候,你再跟孩子講「飲食所以合歡也」,孩子一定能更好地理解,並積極改正。


3.鼓勵孩子一起參與規範的制定

讓孩子參與到規範的制定中來,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和執行這些禮儀規範。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對抗父母、違反規則,是因為孩子心中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父母往往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也沒做到充分溝通讓孩子理解。

4.在循序漸進和堅定執行中找到平衝

給孩子制定禮儀規範,不能急於求成一下子立太多規矩,要懂得循序漸進,比如說一個月只專注一兩個問題進行糾正。只要努力去改進,日積月累也可以做得很好。


至于堅定執行,是指父母教育孩子時不要自己先破壞規則,並且要持之以恆,不能因為一時興趣就立馬執行,然後又因為不能堅持而懈怠或者放棄。

5.及時而具體的鼓勵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的言行舉止有進步,父母一定要給予及時、真誠的鼓勵。

要對孩子的具體行為、以及付出的努力給予足夠多的重視和鼓勵,讓孩子清晰地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這樣他才會有清晰的方向,並願意為之努力。


總之,教育不是施壓,而是引導。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餐桌是最好的課堂,家是最出色的學校,從小教導孩子餐桌禮儀並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優良的生活習慣,不僅能提升孩子的個人素養,而且也是為孩子的未來負責。

相關焦點

  • 孩子應該知道的餐桌禮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每天都要吃飯,餐桌上也有餐桌禮儀,在餐桌上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沒有哪個人一出生就什麼禮儀都懂,而是需要被父母教育。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學習餐桌禮儀呢?
  • 筷子在菜裡反覆扒拉該不該?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近日,綜藝節目《中餐廳4》裡趙麗穎用筷子在碗裡反覆扒拉的片段引起網友熱議,「筷子在菜裡反覆扒拉該不該?」成為了網友熱議的話題,有網友認為這不符合餐桌禮儀,也不衛生。你吃飯時會用筷子反覆扒拉嗎?對此,記者就該話題採訪了多位市民,看看他們怎麼說。
  • 最討厭的餐桌行為,吧唧嘴不算啥,第6種才堪憂,全中是「人才」
    最討厭的餐桌行為,吧唧嘴不算啥,第3種才堪憂,全中是「人才」自古以來,餐桌禮儀是我們一直關注的熱門話題。因為吃飯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素養,並且經常會有聚餐,以及各種飯局,都需要我們深刻的了解餐桌禮儀,不能因為自己的問題而讓別人覺得你缺失了飯桌上的文化。而一轉眼,馬上就要過年了,過年的各種飯約最多了,我們要開始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了。然而一到了聚餐的時候,各種令人討厭的行為便也悄悄的展露出來了,這些行為會對人造成不可磨滅的陰影,因為畢竟中國是禮儀素養之邦。
  • 餐桌禮儀: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哪些禁忌?
    筷子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古時將其稱為「箸」,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並賦有獨特的內涵。在中國的餐桌禮儀文化中,筷子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對於使用筷子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方法和使用禁忌您知道嗎?下面,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一同來了解一下吧~中國人使用筷子的禁忌: 1.筷子應整齊擺放筷子一定要擺放整齊,無論是用餐前還是用餐後,不要把筷子長短不一的放在餐桌上,造成「三長兩短」的局面,寓意十分不吉利,這種細節現在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 飯桌上最討人厭的8種行為,吧唧嘴都不算啥,看你有沒有中招的?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美食家推薦推薦語:這些行為的確有些不妥,尤其吧唧嘴真是很討厭人,重要的是當事人一定也不覺得,這就很無奈了,每次善意提醒他們,他們卻毫不在乎,沒辦法。中華民族無論是美食文化還是餐桌禮儀,都是從祖輩上傳下來的。
  • 第一次約會的5種禮儀,吧唧嘴讓人厭惡,挑菜剔牙太沒素質!
    據說現在的90後已經步入了「相親時代」,實在是找不到對象了,父母幫忙介紹個朋友也沒有那麼介意了,第一次約會都得注意哪些禮儀呢,這可決定著印象分呢!第一個要注意的點是吃飯千萬不要吧唧嘴,會給人感覺很不禮貌,聲音也不好聽,還是嘴巴閉上吃。
  • 飯桌上面最讓人反感的6種行為,吧唧嘴都不算啥,最後一種真噁心
    中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而中國的飲食文化在歷史長河中也是源遠流長,其中的餐桌禮儀十分特別,充滿著智慧和深意,比如長輩不動筷子,晚輩就不可以先吃;敬酒時杯子要比對方低;有人夾菜時不能轉桌;吃飯時不能用筷子敲碗;筷子不能立於飯中等等。
  • 長大後有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大多遵守3個「規矩」,教養騙不了人
    忍飢挨餓的年代已經過去,在追求吃好喝好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用餐禮儀,這不僅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更體現對他人的尊重。有的家長會從小教給孩子一些用餐禮儀,而有的家長則任憑孩子&34;,孩子吃飯總是狼吞虎咽,完全不顧他人感受,惹得同桌的人紛紛側目。
  • 小學生餐桌禮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餐桌禮儀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統美德,優雅食客是餐桌禮儀的靈魂,彰顯父母知書達禮的美德和修養。小餐桌,大文明,對孩子來說,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的,無限的,超越萬貫家財,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一個人的餐飲禮儀不是天生具備的,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這3個餐桌惡習,你家孩子有嗎?10個餐桌禮儀,孩子學會更受歡迎
    一般菜上桌,有人揮動筷子如舞長矛,如野火燒天橫掃全境,有人大膽心細徹底翻騰如拔草尋蛇,更有人在菜碗裡撿起一塊肉,掂掂之後又放下了,再撿起一塊再掂掂再放下,最後才選得比較中意的一塊,夾起來送進血盆大口之後,還要把筷子橫在嘴裡吮一下......
  • 餐桌上最令人討厭的5種行為,吧唧嘴不算什麼,看你有沒有中招!
    美食吃前有等待、吃後有回味的東西。馬上要過年了,過年的時候總是免不了要跟親朋好友們一起聚餐的,雖然說大家都是親朋好友的,但是還是要注意在餐桌上什麼是可以幹的,可是是不能幹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說說餐桌上最令人討厭的5種行為,吧唧嘴不算什麼,看你有沒有中招!
  • 兒童餐桌禮儀 你值得一看
    餐桌禮儀多禁忌直到現在,餐桌上還是有許多禁忌,例如筷子直插不能直插在碗中,因為直插筷子是用來祭奠亡者的,活人吃飯,就要按照活人的規矩來。所以為人父母者,下面這10條餐桌禮儀可要記得教給自己的小孩。1.有長輩時,要讓長輩先入座,晚輩其後入座;2.長輩動筷後,晚輩再開始吃;3.菜還沒上時,不要因為無聊而敲餐具、敲桌子;4.吃東西時細嚼慢咽,不要吧唧嘴,喝湯時最好不要吸溜出聲;5.喝湯用勺,不要直接伸筷子到湯裡;
  • 有人喜歡舔筷子再夾菜,看見就不想吃了,餐桌用筷的20個禮儀
    飯桌上有人夾菜時喜歡舔一下筷子再去夾菜,您會怎麼做?還吃不吃那道菜? 如果我發現有人舔筷子再夾菜,肯定不會再吃這道菜,有人說家裡人吃飯也會這樣放棄不吃嗎?我想這肯定不會的,因為家裡沒人這樣,餐桌禮儀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家長提前教育孩子更重要,遠比今天不吃這道菜強很多。
  • 由吃飯吧唧嘴所想到的……
    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社交禮儀:比如,筷子不能豎著插在飯中;吃飯不能吧唧嘴,喝湯不能吸溜;給客人添飯,一定不能說」還要飯嗎?」;餃子皮破了不能說」破」;鏡子碎了,要念叨「碎碎平安」;年輕人不要蹺二郎腿,抖腿等等。
  • 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一餐飯窺探你的生活教育背景
    我還注意到,小男孩兒,在每一道菜上來之後,總要等大人先動筷子,他才會去夾菜。孩子胃口小,很快就吃飽了,一般孩子吃飽後便會跑去玩耍,但是小男孩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靜靜的聽大人說話。我讓他去玩,他卻說:「阿姨,沒關係的,等大家吃完飯我再去吧。」我一臉驚詫的看著朋友,朋友解釋說:「我從小便要求他沒有吃完飯,不能離開餐桌。」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就是餐桌禮儀。
  • 給孩子一個有教養的餐桌,孩子還你一個有成就的將來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 周六和朋友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
  • 吃飯長輩先動筷,嘴裡有飯不說話,這些餐桌禮儀,家長務必教孩子
    ,小孩子在家裡被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慣的不成樣子,在餐桌上拿著筷子又是舔又是咬的,還不斷的把菜翻來翻去的。誰先動筷子?這些都是餐桌禮儀的一部分,現在的家長都很隨意,再加上又比較寵愛孩子,很少有家庭去刻意的遵守傳統的餐桌禮儀。有些家長在吃飯的時候會特意從飯菜中挑一部分孩子喜歡吃的有營養的先端給孩子吃,什麼都先顧著孩子,完全沒有講究餐桌禮儀,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怎麼可能會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呢?
  • 12星座女吃飯時有啥可愛舉動?巨蟹蘭花指,白羊舔筷子,水瓶好萌
    小白羊女生的可愛,是很天真陽光系列的可愛,吃飯的時候呢,也喜歡舔筷子,目光看著飯桌上哪樣菜更和自己胃口呢,好像舔筷子,就可以提前嘗到它們的味道啦!NO.6處女座——勺子筷子並用處女座的女生很喜歡乾淨,吃飯的時候也不會弄得到處都是湯汁,所以處女座女孩吃飯時的可愛小舉動,就是勺子和筷子並用啦,每一頓飯都很有儀式感哦,很卡哇伊!
  • 餐桌禮儀:不止體現孩子素養,更代表著家庭教育,4招教你怎麼做
    大家去參加聚會的時候肯定發現過每個餐桌上都會有那麼一個兩個不講禮貌的人。他們吃飯時喜歡大聲喧譁、不自覺的吧唧嘴、喜歡轉桌子,挑自己喜歡吃的吃,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在餐桌上一下這幾種行為是最讓人討厭的,家長注意一下看自己的孩子有沒有中招。1,敲擊碗筷敲擊碗筷會有很大的噪音,影響周邊人的用餐環境,而且會打擾吃飯人的心情。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從餐桌禮儀就能看出來,家長要及時糾正
    情商高的孩子,深受大家喜歡,因為孩子會考慮他人的感受,並且給人懂禮貌的印象。讓人不禁誇獎:「人家孩子教育的多好。」所以,家長在在家裡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這些行為習慣,完全可以反應出對這個孩子的教養,而餐桌禮儀可以很好的鍛鍊出孩子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