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餐具、扔食物、尖叫,1歲前就該教寶寶餐桌禮儀了

2020-12-23 母嬰十萬個為什麼

一說到餐桌禮儀,爸爸媽媽的腦海裡想到的可能是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坐在氣派的大長桌邊,用刀叉吃著西餐,舉手投足間充滿了優雅氣質。可是,這跟我家寶寶有什麼關係?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啦!餐桌禮儀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一個人在餐桌上表現出的修養。相信不少人都在公共餐廳裡遇見過吃飯亂哭亂叫、扔餐具扔食物的「熊孩子」,多半就是因為家長在家沒有培養孩子良好的吃飯習慣。

對於年幼的孩子,我們當然不能奢望他們舉止優雅自如,但是對於寶寶扔勺子、扔食物、吃飯時尖叫等不好的行為,是需要糾正的,這就是早期的餐桌禮儀。

禮儀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要覺得孩子現在還小,「調皮」點沒關係,長大了再教就好。從一開始就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已經養成壞習慣再來糾正,要容易得多。其實一兩歲寶寶就可以開始學習餐桌禮儀了,那麼,具體怎麼做呢?

1.根據孩子的年齡水平,制定合理的期望

我們不能指望一兩歲的小寶寶像大人那樣舉止優雅,了解寶寶在不同年齡能做到哪些事,才能給他制定合理的期望。

剛添加輔食的寶寶,還處在探索食物和餐具的階段,扔勺子、扔食物這類行為是可以適當寬容的。這時候父母要保持淡定,越不當一回事兒,孩子的這些行為越不容易持續下去。

記住,你生氣或者責罵,寶寶也會覺得你是在回應他,他會越玩越起勁兒。最佳的做法是幫孩子撿起勺子,耐心告訴他勺子是用來吃飯的,示範怎樣用勺子舀食物再放進嘴裡。

如果孩子不願意再吃,而是一直扔勺子,那麼很有可能他已經吃飽,開始玩勺子了,那麼就淡定把餐盤收走吧。

但如果寶寶已經 1 歲多,尤其是已經 15 個月了,還是喜歡扔勺子或食物,那麼就需要糾正了。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餐桌禮儀,供爸爸媽媽參考:

○ 1~2 歲

飯前洗手,講究衛生;吃飯時不要敲打或扔餐具;不要扔食物,或從別人碗裡抓食物;不要吐食物;不要尖叫

○ 2~3 歲

在大人的提示下自己擦嘴;別人還在用餐時不要在餐桌旁跑來跑去;要別人幫忙夾菜或遞餐具,要懂得說「請」和「謝謝」

○ 4 歲

不把食物、飲料弄灑;咀嚼食物時嘴巴要閉著;嘴裡有食物時不要開口說話;用餐完畢離開時會說「請慢用」;即使是不喜歡的食物,也會禮貌性地嘗一點

2.根據自家情況,制定全家通用的餐桌規矩

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規矩,有的家庭規定吃飯時胳膊肘不允許擱在飯桌上,有的家庭不允許穿著睡衣上飯桌,但有的家庭就覺得這些都沒關係。所以,全家人要一起商量出適用於每一個人的餐桌規矩,從大人到小孩都要統一遵守。

3.言傳身教,教孩子餐桌禮儀

「身教」大於「言傳」,說再多,不如親自做給孩子看。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要首先做到。

想要孩子吃飯不玩玩具,那麼大人吃飯也要專心,不玩手機,不看電視。希望孩子吃飯不要尖叫,那麼大人在餐桌上也不要高談闊論,甚至發生爭吵,席間交談應該輕聲平和。

4.好的行為要肯定,不好的行為要耐心引導

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比如今天乖乖坐餐椅了,比如今天吃飽了知道說「下」而不是尖叫,都要及時表揚:「寶寶,你今天坐餐椅很棒!」「寶寶,你吃飽了想下來,就說『下』,真厲害!」

但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的事,扔食物、扔餐具、尖叫等行為也不是一次就能糾正過來的。爸爸媽媽要耐心一些,傾聽孩子的需求,找到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教寶寶正確的表達方式。

比如尖叫,寶寶是覺得沒人理他,無聊了?還是吃飽了想下餐椅?小寶寶專注力有限,在餐椅上坐一會兒可能就不耐煩了,所以爸爸媽媽要想一些小妙招,讓寶寶覺得吃飯也是件有趣的事。

如果寶寶已經 7、8 個月大了,可以給他提供手指食物,鼓勵他自主進食,兩隻小手不閒著,一邊玩一邊吃,寶寶會更坐得住。

在餐桌上,大人除了互相交談,偶爾也要關照下寶寶,跟他聊聊食物:「寶寶,你覺得好吃嗎?」「你看,你今天吃的是南瓜條,甜甜軟軟的南瓜條」,這樣既能讓寶寶不無聊,又可以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一箭雙鵰。

如果寶寶是吃飽了,想從餐椅上下來,要教寶寶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而不是尖叫。你可以跟寶寶說:「寶寶,如果你想下來,可以指指地面,說『下』,媽媽抱你下來,好嗎?」一次不行就教兩次,兩次不行就教三次,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效果。

另外,讓孩子明白不好的行為會產生不好的後果,也不失為一種方法。比如,如果一兩歲的孩子怎麼教都不聽,還是要往地上扔食物,那麼你可以告訴他:「寶寶,食物是放到嘴巴裡吃的,如果你再繼續扔,我就把盤子收走了,你就要餓肚子了。」

如果寶寶還繼續扔食物,爸爸媽媽可以把盤子收走,即使寶寶餓了也要等到下一餐才有得吃。這個方法不要輕易使用,但如果用了,就要全家一致、執行到底,不要又心疼孩子,給他零食,那就前功盡棄了。

如果孩子在公共餐廳出現「問題行為」,打擾到他人用餐的話,可以帶他離開。不要公開責備孩子,但要明確告訴他,飯沒吃完就離開是因為他的行為影響到了別人,要他明白後果。

所以呀,別小看寶寶吃飯扔餐具、扔食物或尖叫這些小問題,這些行為習慣也要從小抓起呢。當然,育兒先育己,爸爸媽媽要給寶寶做好榜樣哦。

相關焦點

  • 1歲半寶寶吃飯時筷子插入腦內,餐桌禮儀從吃輔食起就應該培養
    餐桌禮儀,聽起來好像高高在上,對於三歲前的寶寶來說,餐桌禮儀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比如吃西餐要左手叉右手刀等複雜的規矩,而是在寶寶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有相應的吃飯原則,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簡單的說,就是養成就餐好習慣。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還小,等大點了再教,但好習慣的養成要趁早,尤其是就餐習慣。
  • 媒體聞濤|這些禮儀你記得嗎? 聞濤小學開出餐桌禮儀課程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餐桌禮儀,而作為祖國的花朵,我們小學生更應學習和掌握餐桌禮儀。從9月28日開始,杭州市聞濤小學開啟為期三周的「PBL課程:21日節約糧食習慣養成記」,在課程指導下,開展了「文明就餐,優雅我先行」的餐桌禮儀課程。9月28日,聞濤學子們在各班主任老師的組織下,學習觀看了餐桌禮儀的視頻,制定了「學校版」和「家庭版」的餐桌禮儀標準。
  • 孩子為什麼愛扔東西?扔東西的背後是搗蛋還是智力的發展
    雖然說孩子只是在探索,但是扔食物和餐具可能並不是我們所期待的。在蒙氏的理念裡,孩子吃輔食的頭幾餐,我們會給孩子提供適合孩子高度的輔食桌和輔食椅。(能獨坐的前提下)這種輔食桌椅的特點就是低、矮。桌子的面板平而寬。可以很大程度避免孩子剛開始抓握餐具還不是很穩的時候,向下掉落在地板上發出響亮的聲音。
  • 寶寶喜歡開關門、扔東西、尖叫、摸私處…怎麼辦?為什麼會這樣?
    當媽那些事兒寶寶喜歡開關門、扔東西、尖叫、摸私處……怎麼辦?為什麼會這樣? 一提起孩子,媽媽們總有說不完的話題。寶寶通過丟東西,聽東西落地的聲音,體驗不同物體的不同屬性。譬如,一本書扔下去,和一個玩具或一塊石頭,同樣都會發出聲音,但響聲竟不同。 這一行為,會一直持續到3歲左右。從最開始的無意識地扔,到10個月後有意識地扔任何抓到的東西,再到2歲開始將扔東西當做一種好玩的遊戲。
  • 搶勺子、扔餐具,8月齡為何會變成飯渣寶寶?媽媽需要這樣來助力
    麵條啊稀飯啊菜泥啊都伸手抓,抓了捏碎,擦在桌子和自己身上上弄成泥,要麼就扔得滿地都是,整個一犯罪現場!孩子吃飯時,為什麼喜歡抓、搶、扔?小寶寶們最初其實是用嘴來感知世界的,這個過程從6-8個月開始。雖然場面真的不忍直視,但是對寶寶來說,這卻是鍛鍊孩子精細能力發育和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好機會!為什麼有的寶寶1歲後能夠自己吃飯,有的卻是飯渣寶寶?主要還是因為前期誘導是否成功!8個月的時候孩子喜歡抓食物,很多媽媽擔心孩子弄髒衣服而拒絕孩子的好奇心。
  • 食客帶狗上餐桌,並用餐具給狗狗進食,老闆當場扔了餐具
    【感謝諸位在茫茫文海中看到並且閱讀這篇文章,本文為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抄襲,侵權必究】10月31日,四川廣漢有網友爆料,在某餐館內,一名客人把一隻小狗帶上餐桌,並且用公共餐盤給狗狗進食,完全無視店內其他人的目光!
  • 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閱讀
    每個國家的餐桌禮儀所講究的都各有不同,餐具的使用及擺放更是如此,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西方餐桌禮儀:餐具擺放,希望能幫到大家!西方餐桌禮儀之餐具擺放餐具是根據一道道不同菜的上菜順序精心排列起來的。座位最前面放食盤(或湯盤),左手放叉,右手放刀。
  • 寶寶學用筷子智商高 禮儀禁忌也要教
    筷子是我國的傳統餐具。對於孩子來說,學習使用筷子不僅是一個繼承傳統的問題,而且事關其身體和智力發育,寶爸寶媽可別小瞧這件事。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了3歲左右,開始喜歡模仿大人用筷子吃飯。三、使用筷子的7個小禮儀要教給孩子!忌敲。
  • 孩子吃飯總扔勺子,這些原因你可能沒想過
    最近很多家長在諮詢中向我求助:「孩子吃飯時總是扔勺子,怎麼辦?」誰都想母慈子孝,可一吃飯就雞飛狗跳。家長一面總想著多做一些食物,擔心孩子是否吃飽了;一面疲於清理收拾,被孩子在餐桌上各種「搗亂」氣得說不出話。如果孩子哪天能好好吃飯,感覺時間都會寬裕不少。其實,要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行為。
  • 餐桌上的禮儀
    中餐宴席座次禮儀總結:   排序原則:   1.以遠為上,面門為上。   2.以右為上,以中為上。   3.觀景為上,靠牆為上。
  • 1歲寶寶愛扔東西咋整 | 好事情呀
    有一個媽媽跟我抱怨說:「我家寶寶現在1歲了,就是喜歡扔東西。玩具給他也不好好玩,就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看著眉頭緊鎖的媽媽,我笑著說道:「這是好現象呀。」為什麼讓媽媽愁眉苦臉的事,我卻說好呢?更有趣的是,每次海馬扔玩具,媽媽就會撿起來,而且有一系列面部表情和情緒反應,可能拿皮球扔的時候,媽媽表現得是高興的,當拿起桌上的遙控器扔的時候,媽媽就會著急地跑過來。這一系列的因果關係讓孩子明白每個行為都有對應的結果,他才會通過扔出去再要回來,反覆驗證行為的結果。
  • 世界餐桌禮儀之——日本的餐桌禮儀
    原始社會,人類肆無忌憚的啃食生肉;再看如今,整齊的餐具,優雅的舉止。無不反映出人類璀璨的文化結晶——餐桌禮儀。世界上每個國家文化的不同構建造就了各國這多姿多彩的餐桌禮儀,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中國,西方和日本三大地區。
  • 四個原因,八種方法,解決孩子亂扔食物
    ,是因為他們面前的食物太多了,可以一次只給他們幾塊(每次1-3塊),或者一種食物吃完了,再提供另外一種。我通常是讓孩子放到大人的餐桌上,他們的餐椅在我們餐桌旁,孩子可以夠得到我們的餐桌。接下來,我又給了寶寶幾塊食物,然後一直看著她,隨時準備作出反應。一看到那隻胖乎乎的小手開始移動,打算扔東西,就緊緊抓住它,然後說「把食物放在餐盤裡」。我可能會連續說很多次,但哪怕孩子還不會說話,ta會慢慢理解你的意思的。
  • 廚房幾樣用具該扔就該扔,髒兮兮的全是細菌,清洗都麻煩
    廚房幾樣用具該扔就該扔,髒兮兮的全是細菌,清洗都麻煩嗨嘍大家好,廚房的空間雖然小,但是用具真的是不少,大大小小的可以說是堆滿了整個臺面和柜子,因為東西多,所以廚房總是髒亂的,不過接下來的內容並不是教給大家收納整理的方法
  • 6個月寶寶愛扔東西是好事,家長趁機用這三個方法,給孩子娃早教
    但讓她惆悵的並不是輔食吃多少的問題,而是每次吃飯時,寶寶手上拿到什麼就開始扔,不管是勺子、玩具還是飯碗,甚至是食物,也會丟下去。琳夏有次忍不住發火了,跟寶寶說不許再扔了!但也沒什麼用,他還是會扔一些東西出去。扔完了還會關注,媽媽是不是幫他撿起來了。這讓琳夏有些抓狂,寶寶這樣是咋了?出於什麼心理?好玩嗎?
  • 主題課程:餐桌禮儀我行動
    教師結合我園醫教課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了解正確的餐桌禮儀。但我們時常會發現幼兒在用餐的仍然存在問題:進食時講話、不會細嚼慢咽、不用正確使用餐具等問題,可以看出幼兒對用餐禮儀意識仍然模糊。   那如何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餐桌禮儀呢?為幫助幼兒餐桌禮儀的養成,成為一個文明就餐的幼兒,快快行動吧!1.了解基本的餐桌禮儀文化。
  • 用英文教寶寶12項餐桌禮儀:閉嘴嚼、不打嗝、不離席、不夠菜
    ◆ 中西方在餐桌禮儀上有什麼差別?Table Manners 餐桌禮儀Mom: We're going to eat at Aunt Sally's houseon Saturday.媽媽:咱們周六要去薩莉姑姑家吃飯。Child: I'm excited!寶寶:我好激動啊!
  • 寶寶總愛扔東西?別擔心,答案在這裡
    6個月~1歲的寶寶扔東西是因為無意中發現自己多了一個「本領」其實寶寶愛扔東西並不是寶寶故意扔東西,也不是所謂的「脾氣壞」,而是寶寶發育良好的一種信號。他們在扔東西時無意發現自己多了一個本領,就是「扔」。而且扔不同的東西落地時,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寶寶覺得扔東西這件事真的太好玩了。
  • 寶寶總愛扔東西?別擔心,一個簡單小遊戲輕鬆解決寶寶亂扔煩惱
    6個月~1歲的寶寶扔東西是因為無意中自己多了一個「本領」其實寶寶愛扔東西並不是寶寶故意扔東西,也不是所謂的「脾氣壞」,而是寶寶發育良好的一種信號。他們在扔東西時無意發現自己多了一個本領,就是「扔」。而且扔不同的東西落地時,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寶寶覺得扔東西這件事真的太好玩了。
  • 孩子上學前需懂的餐桌禮儀
    與朋友交流時,良好的餐桌禮儀會讓交流者用不一樣眼光看自己,而餐桌禮儀就像他們的第二件衣服。因此,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兒童餐桌禮儀,使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得到別人的尊重,越來越受歡迎。不要因為桌子上的小禮節而被別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