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半寶寶吃飯時筷子插入腦內,餐桌禮儀從吃輔食起就應該培養

2020-12-19 小C媽報到

【作者/ 小C媽媽】昨天小C媽媽看到一則新聞,武漢一個1歲半小女孩,在家人給她餵飯時拿著筷子邊走邊玩,不小心摔了一跤,筷子插進嘴裡,深入顱內,並且有2釐米插入小腦,醫生說,如果筷子再偏一點點傷及腦幹,將失去救治機會。萬幸的是,經過搶救小女孩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因為筷子上有飯粒,還要面臨顱內感染關。

單看圖片已經讓人心驚膽戰。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真的很不忍心看這樣的新聞,在心疼這些受傷孩子的同時,我每次都會問,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自己要怎樣避免?因為事後的痛哭永遠於事無補,只有事前預防才是家長必須要做的。

新聞下面有很多討論,有一位媽媽說:為什麼要給孩子用筷子?我家孩子5歲了都還不敢給她用。這是一位劃錯重點的媽媽,筷子沒有錯,這根本不是用筷子的問題,而是吃飯時邊吃邊跑邊玩的問題啊。

這就引出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培養孩子餐桌禮儀,是從吃輔食起就應該做的事情。

餐桌禮儀,聽起來好像高高在上,對於三歲前的寶寶來說,餐桌禮儀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比如吃西餐要左手叉右手刀等複雜的規矩,而是在寶寶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有相應的吃飯原則,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簡單的說,就是養成就餐好習慣。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還小,等大點了再教,但好習慣的養成要趁早,尤其是就餐習慣。不少孩子五六歲了還要追著餵飯,已經夠大了吧?但這時候已經沒法教了。

那麼,吃飯時獨立坐在餐椅裡就是需要培養的第一個禮儀,餐椅很有必要,每個寶寶都應該有一把。

餐椅最直觀的作用,一是解放媽媽的雙手,不用一手抱寶寶一手拿餐具,還可以騰出手自己吃飯;二是等到寶寶會走了,也不用擔心孩子滿屋亂跑,大人在屁股後面追。

對於孩子來說,坐在餐椅上吃飯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1、每次吃飯時都要坐餐椅上,在上面只能吃飯,不能做其他事情,吃過飯就收拾好......久而久之,寶寶就會知道吃飯有專門的地方,專門的時間,吃飯和玩耍是不同的兩件事,這給孩子一個心理提示,吃飯需要專心對待。

2、寶寶從抓握食物過渡到用勺子吃飯,這個過程坐在餐椅上會進行的更快。餐椅裡,寶寶雙手可以自如活動,一套餐具、一份食物,和大人一樣的配備,這會加大寶寶自己動手的欲望。只要大人能放手讓寶寶鼓搗,孩子進步是非常快的。

3、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吃飯是最溫馨的時光,讓寶寶也加入進來,坐在他的專屬位置上和大人一起進餐,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其樂融融的家庭氣氛,這是對孩子非常好的心靈滋養。

那麼,該怎麼培養呢?其實就兩個字:堅持。

有的寶寶對坐餐椅沒什麼意見,那當然是最好了,但也有很多寶寶一開始會拒絕坐餐椅。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可以尋找一下寶寶抗拒的原因。

● 不習慣。那就堅持,多幾次就習慣了;

● 坐著不舒服。比如安全帶太緊、靠背太遠、餐盤太近等等,那就調整一下座椅;

● 周圍幹擾太多。寶寶的注意力不在吃飯上,比如電視開著、玩具就在眼前等等,那就排除幹擾;

● 覺得無聊。家長可以提供食物給寶寶,讓寶寶專注於眼前的食物,不要讓寶寶在餐椅裡幹坐;或者把寶寶的餐椅靠大人的餐桌更近,讓寶寶更有參與感。

總之,我們要多觀察,寶寶不愛坐餐椅都是可以找到解決辦法的。

家長要避免哪些事情呢?

1、為了讓孩子能堅持坐餐椅裡,給孩子玩玩具。這會淡化寶寶對吃飯的概念,把吃飯和玩耍混在一起;

2、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孩子心情好,坐上去了,明天孩子哭鬧,那就不坐吧,在其他地方吃,這樣下來孩子就知道坐餐椅是可以講條件的,好習慣就沒辦法養成;

3、強迫寶寶吃飯,讓孩子對吃飯這件事產生負面情緒。孩子不喜歡吃飯,自然覺得餐椅是個讓人不舒服的地方,肯定會拒絕坐,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食量和胃口,吃飽了就讓他下來,別強迫。

4、大人做了壞榜樣。讓孩子吃飯不要看電視,自己卻抱著手機不撒手;讓孩子專心吃飯,自己卻一邊吃飯一邊做其他事情,所以,我們要約束自己的行為,給孩子做個好的示範。

坐餐椅是基礎,如果孩子每頓飯都可以坐餐椅上乖乖吃飯,不玩玩具不看電子產品,其實就已經養成了很好的就餐習慣,除此之外,3歲前的寶寶還有這些餐桌禮儀可以培養:

● 飯前需要洗手;

● 嘴巴裡有食物的時候不能說話、大笑;

● 不能扔餐具;

● 吃飯時如果要打噴嚏或咳嗽,頭應該轉到旁邊;

● 在餐廳吃飯時,不能亂跑打鬧,不能大叫。

等到寶寶再大一些,還可以進一步培養更複雜一些的禮儀。

小C媽媽嘮叨時間:

很多禮儀,看起來是規矩,其實也是對孩子的自我保護。

例如嘴巴裡有食物時說話或大笑,東西很容易嗆到氣管裡;還有在餐廳裡亂跑,萬一撞到上菜的服務員,熱湯熱油非常危險。比如那個武漢的小女孩,如果是坐在餐椅裡規規矩矩吃飯,這樣的悲劇是可以避免的。

當然,讓孩子懂得並習慣餐桌禮儀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需要父母長時間不斷提醒,不斷強調才能養成。所以,一旦我們開始教寶寶某個餐桌禮儀,全家上下都要保持一致,並且堅定的執行,當寶寶做得很好的時候,我們也要及時肯定和鼓勵。

其實,這些餐桌禮儀在要求孩子做到的同時,也是對我們大人自己的要求。在育兒的路上和孩子一起進步、一起成長,這,才是育兒的本質。

關注我的公號:小C媽報到(xiaocma2012)

回復以下關鍵字查看更多文章

【早教】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的去?過來人說說自己的看法

【好物】買了N種品牌後,總結出這篇娃的餐具使用心得和推薦

【旅遊】同是親子遊,為什麼別人樂翻天,而你卻累成狗?

【常用藥】家庭常備這些藥,搞定小兒常見病

【米粉】我是這樣給娃選米粉的,標準逐條說

【輔食】輔食太精細壞處多,多圖演示正確的輔食粗細形狀

【酸奶】關於寶寶喝酸奶的8大問題,看這一篇就夠了

HI,你好,我是小C媽媽,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也是一位全職媽媽。

這個公號的文章都是我個人原創,沒有枯燥理論和生硬教條,每一篇都來自於我的育兒實踐經驗和親身心得體會,乾貨滿滿、誠意十足。關注我,你一定會有收穫,讓我們一起做更好的爸媽

相關焦點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但是在吃著飯的過程中,周圍的顧客時不時受到兩個孩子的幹擾,他們除了在自己的餐桌上作怪,亂翻亂撿之外,還用勺子筷子敲周圍顧客的椅背,有顧客低聲制止他們,但是他們的家長卻視而不見,還一直在聊天。
  • 幼兒禮儀之餐桌禮儀
    吃飯時長輩優先當大家在一起吃飯時,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先把長輩請到桌前,讓孩子幫忙擺放碗筷,放凳子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3·飯桌上的學問吃飯時,不能把自己喜歡吃的菜都放到跟前。夾菜的時候也不宜一次加的太多,更不能用筷子在菜裡隨意攪動。
  • 與領導吃飯需要注意的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在中國人的整個生活秩序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認為,吃飯不僅是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經驗。因此,掌握一些中國餐桌禮儀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是主人還是客人,你都必須掌握一些規則。
  • 孩子應該知道的餐桌禮儀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每天都要吃飯,餐桌上也有餐桌禮儀,在餐桌上的每一個細小的動作,都能反映出一個人的教養。沒有哪個人一出生就什麼禮儀都懂,而是需要被父母教育。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自己的孩子學習餐桌禮儀呢?
  • 餐桌禮儀:中國人使用筷子有哪些禁忌?
    筷子文化在中國的發展源遠流長,古時將其稱為「箸」,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並賦有獨特的內涵。在中國的餐桌禮儀文化中,筷子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但是對於使用筷子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方法和使用禁忌您知道嗎?下面,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時尚頻道一同來了解一下吧~中國人使用筷子的禁忌: 1.筷子應整齊擺放筷子一定要擺放整齊,無論是用餐前還是用餐後,不要把筷子長短不一的放在餐桌上,造成「三長兩短」的局面,寓意十分不吉利,這種細節現在往往被很多人忽略
  • 筷子在菜裡反覆扒拉該不該?餐桌禮儀你知道多少
    近日,綜藝節目《中餐廳4》裡趙麗穎用筷子在碗裡反覆扒拉的片段引起網友熱議,「筷子在菜裡反覆扒拉該不該?」成為了網友熱議的話題,有網友認為這不符合餐桌禮儀,也不衛生。你吃飯時會用筷子反覆扒拉嗎?對此,記者就該話題採訪了多位市民,看看他們怎麼說。
  • 從吃飯看人品,從小教會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
    生活處處有學問,大家在聚餐時,不知大家是否遇到過這種情況,一個人在吃菜時,只挑自己喜歡的食物,他還一直在菜盤裡來回地扒拉著找自己喜歡的食材,他甚至一直不讓大家轉動餐盤,只為了守著自己的食物,這樣的人,大家雖在吃飯時不會說什麼?但之後大家都不會和他深交。
  • 1歲寶寶飯後摔跤窒息身亡:孩子吃飯時,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快1歲的皓皓突然開發了新技能,學會了第一次獨立行走,他興奮不已。 經過5個多小時的搶救,才把顱內斷掉的筷子取出。 2019年,3歲女童吃飯時手拿筷子在客廳奔跑,跌倒後導致筷子從口腔插入顱腦內10釐米。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二、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餐桌禮儀要求和關注重點1、3-6歲:幼兒園的好規矩,在家中鞏固可事半功倍很多幼兒園孩子的父母會抱怨孩子吃飯的問題。不要說禮儀了,連把飯吃飽都很難。因此,7-12歲是強化孩子用餐禮儀的最佳時期。在這個年齡段,我們可以強化這些餐桌禮儀:(1)用餐姿勢的規範關於坐姿要求,最應該在孩子小學期間強化。學齡前的孩子大多脊柱比較直,坐起來都會很端正。
  • 父母記住這三點,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還沒等到酒席正式開始,幾個菜剛剛上桌,李女士的兒子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還擅自把喜歡的菜放在自己面前,絲毫不顧及旁人。酒席才進行了十幾分鐘,李女士的兒子就開始打起了響亮的飽嗝還吵著對媽媽說:「終於吃好了,快點回家吧!」同事都在場的情況下,李女士顯得非常難堪。
  • 飯後摔一跤,1歲寶寶窒息身亡:孩子吃飯時,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快1歲的皓皓突然開發了新技能,學會了第一次獨立行走,他興奮不已。經過5個多小時的搶救,才把顱內斷掉的筷子取出。2019年,3歲女童吃飯時手拿筷子在客廳奔跑,跌倒後導致筷子從口腔插入顱腦內10釐米。古人告訴我們,食不言寢不語,不僅是一種餐桌禮儀,還是出於安全的角度。吃飯時逗笑、看電子設備寶寶吃飯時,不少家長喜歡逗寶寶笑。
  • 孩子吃飯時有3種「壞習慣」,家長別不當回事,餐桌禮儀體現教養
    1、亂翻,挑自己喜歡的夾現在很多家長從來都不會去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所以導致孩子養成了愛挑挑揀揀的壞習慣。其實大多數人在餐桌前都是有著基本禮儀的,可是不乏有一些孩子,他們在餐桌上面過於隨心所欲,總是搞一些小動作,影響到別人的食慾。
  • 李玫瑾:孩子情商高低,不用等長大,看他吃飯時的禮儀就有所顯露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我們會從一個人的吃相上來略微窺探這個人的出身和層次,有句俗語說,一個人在吃飯時,不經意間的舉止會顯露出他的修養和內涵,即使平時掩飾得再好,在餐桌上,也很容易顯露出真實禮儀。
  • 扔餐具、扔食物、尖叫,1歲前就該教寶寶餐桌禮儀了
    一說到餐桌禮儀,爸爸媽媽的腦海裡想到的可能是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坐在氣派的大長桌邊,用刀叉吃著西餐,舉手投足間充滿了優雅氣質。可是,這跟我家寶寶有什麼關係?如果你這麼想,那就錯啦!餐桌禮儀離我們並不遙遠,它是一個人在餐桌上表現出的修養。
  • 培養孩子餐桌禮儀,要從小學起,家長看完收藏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卻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的禮儀教育,特別是在餐桌禮儀。過去,中國人講究餐桌禮儀,尤其注重從小開始培養孩子,那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家庭都不那麼注重了呢?一日三餐是最普通的一件事,但同時也暴露了一個人的很多問題,飯桌上會顯示一個人的教養,也會凸顯出一個家庭的家教。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不能因為太寵孩子而丟失了最基礎的東西。
  • 孩子上學前需懂的餐桌禮儀
    與朋友交流時,良好的餐桌禮儀會讓交流者用不一樣眼光看自己,而餐桌禮儀就像他們的第二件衣服。因此,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兒童餐桌禮儀,使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得到別人的尊重,越來越受歡迎。不要因為桌子上的小禮節而被別人看不起。
  • 3歲孩子應該懂的餐桌禮儀
    @範:我寶寶兩歲半,吃飯老是慢騰騰的,急性子的我有時真的要抓狂啊~~@diana :我孩子四歲多了,一直以來吃飯習慣就不好,每次飯點都要喊他半天,吃飯總是沒食慾的樣子,還挑食,我該怎麼做啊?@ Ya.Ya:我每天為了寶寶輔食吃得少跟自己生氣跟寶寶生氣。
  • 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一餐飯窺探你的生活教育背景
    餐桌社交其實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社交方式。在人們看來,餐桌同樣可以成為一種社交場合。在吃飯的時候,一個人的教養可以通過他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來,這就叫餐桌社交。當今時代的父母,很關心孩子的營養,也注意對孩子的教養,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但是卻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忘記了餐桌禮儀這一碼事情。其實,孩子吃飯時的表現是最能表現,家庭教養的。
  • 一歲半寶寶的輔食注意這五點,健康衛生發育好
    一歲半寶寶的輔食注意這五點,健康衛生發育好。1歲半~2歲,小孩子飲食可以逐漸過渡到「大人飯」。平時除了給嘗試一下大人飯菜,還是需要單獨做一些適合孩子吃的食物,以保證營養均衡和飲食更健康,促進生長發育。1、不加多餘調味品很多大人都會擔心孩子輔食寡淡無味,該怎麼吃呢?
  • 餐桌禮儀從家庭開始培養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熊孩子」:筷子在盤子裡撥來揀去,菜餚湯汁弄得滿桌都是;客人還沒上桌,就趴到餐桌上找吃的;吃飯時東張西望,把杯盤弄得亂響;餐廳裡跑來跑去,在客人身邊蹭來蹭去……這些在餐桌上的小動作雖然是不經意的,透露的卻是孩子的教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