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情商高低,不用等長大,看他吃飯時的禮儀就有所顯露

2020-12-22 騰訊網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我們會從一個人的吃相上來略微窺探這個人的出身和層次,有句俗語說,一個人在吃飯時,不經意間的舉止會顯露出他的修養和內涵,即使平時掩飾得再好,在餐桌上,也很容易顯露出真實禮儀。

其實這種判斷不僅適用於大人,也同樣適用於孩子,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情商是高是低,不用等到他們長大,可以看看他們吃飯時的禮儀,便有所顯露。

李玫瑾:孩子餐桌禮儀顯露情商,從吃飯這件小事培養「別人意識」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9歲的女孩萱萱經常在小區裡玩,因此結識了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媛媛,因為接觸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小朋友們的家長也都認識了。

這天萱萱和媛媛在小區裡玩得很開心,眼看就要到了吃飯點,於是萱萱媽媽邀請了媛媛和她的媽媽來自家做客。

本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但兩個孩子吃飯時的「吃相」卻打破了平靜,萱萱媽媽為孩子們準備了可樂雞翅和一些自製甜品

可沒想到,媛媛一看到這道菜,立刻將它放在自己面前,享受「獨食」,也沒有等萱萱媽媽上桌,她就開始動筷子吃飯了。

媛媛媽媽一看,臉上顯露一絲尷尬,於是無奈地告訴萱萱媽媽:「可能孩子們都餓了,所以就直接吃飯了。」

更無奈的是媛媛吃完後的骨頭放在了盤子裡,這使得其他人都沒好意思動筷子,就這樣她吃飽了,但是別人都沒怎麼吃。此時媛媛媽媽笑著說:「孩子比較淘氣,平時在家也這樣。

送走她們之後,萱萱媽媽心想:「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和媛媛一起玩,時間長了,萱萱的習慣就很難改正了。

這個故事雖然簡短,但很普遍,媛媛的這種行為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這樣的孩子心中裝不下其他人,所以會顯得情商很低。

在情商中,「利他」是一項重要的評判標準,若一個人擁有高情商,那他能夠讓周圍人更加舒服,而不是很無語。

李玫瑾教授作為一名犯罪心理學家,她曾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小時候要給他立規矩,別人沒有動筷子,你就不能動,要讓孩子從小學會把他人放在心裡,這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同時也是基本的餐桌禮儀。

其實孩子情商的高低,不用等到長到,看他吃飯時的禮儀就有所顯露,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吃飯時的表現不好,就需要及時糾正。

「飯桌見人品」,孩子在餐桌上需要懂得禮儀,父母們教會了嗎?

1)孩子的「吃相」需要教

孩子在吃飯時,儘量不要發出聲音,最好小口進食,這樣既健康,又不失禮儀,咀嚼的時候閉上嘴。

嘴裡有食物的時候,不要和其他人說話,碰到需要吐骨頭的食物,應該用筷子夾到指定位置,不要隨意往桌子上亂吐,這樣很不禮貌。

2)孩子的「夾菜環節」需要教

父母要教孩子,夾菜時從靠近自己的盤邊夾起,不要從很遠的地方開始,而且夾菜時要乾脆利落,不要在盤子裡挑挑揀揀,多人用餐時,要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其實高情商對一個孩子來說很重要,關係到孩子以後能否與他人正常合作,能否藉助他人的力量再近一步,所以,情商培養從孩子的餐桌禮儀開始。

但在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時,父母不要想著一蹴而就,要學會循序漸進,腳踏實地,藉助書籍和榜樣的力量,共同前行。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就能看出來
    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談到情商對孩子的重要性,就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會佔很大一部分」。因此也證實了,智商和才華只是基礎,孩子能否闖出一片天地,成為領導人物情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孩子情商高還是不高,李玫瑾教授認為,不用等孩子長大,通過孩子吃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看他怎麼吃飯就夠了
    而李玫瑾教授則對於孩子的出息、情商則有著更加具體的評價:孩子未來有沒有出息,情商高不高,不用等長大,看他吃飯有沒有這3種行為就夠了。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常見的三種行為 一、吃飯不老實,上躥下跳 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總是上躥下跳的不老實,家長好不容易給他按在桌子上讓他吃兩口飯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
    而一個孩子情商高不高,或者說將來有沒有出息,完全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畢竟情商高低的秘密就藏在餐桌上。將來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會有這3種表現一、吃飯時總是大吵大鬧在我國「吃飯」可以說是最檢驗一個人情商高低,又沒有教養的事情,因此我們吃飯的時候一般都講究一個「靜」字,一次就是吃飯的時候不要大吵大鬧、不要發出奇怪的聲音等等,但是在生活中能夠做到這樣的孩子可以說是少之又少。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育兒領域的紅人,在幼兒行為習慣這方面有著深刻的了解,李玫瑾教授發現,從小沒有接受過良好教育或者生活環境不幸福的孩子,長大後往往更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而越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孩子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我帶孩子出去參加宴席的時候,總是能看見一些老人領著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能發生這種情況的,大抵都是孩子家庭教養和情商教養不夠的原因。她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1、吃飯時不顧形象古代對吃飯時的形象有很大的要求,雖然我們現代人不是古代人那般拘束,但是在吃飯時也不能不顧形象
  • 李玫瑾建議: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餐桌上的行為,足夠反映出這個的教養,而在飯桌禮儀的過程中,還能夠鍛鍊孩子的高情商。李玫瑾是公安大學的教授,她長期研究青少年心理,所以他總能夠一針見血出孩子的問題根源在哪裡。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李玫瑾提醒:孩子情商高低飯桌上就能看得出,父母應該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孩子情商高低飯桌上就能看得出,父母應該好好培養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說:「情緒智力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即使吃飯的時候,都時刻坐不住。他們總是發出很大的聲音,到處跑來跑去。這正是因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沒有適當的教育方法。因此,父母在工作日應注意孩子的餐桌禮儀,因為餐桌上的一些行為可以反映孩子的成長和情商,並且在父母的訓練過程中孩子的成長和情商會得到改善。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
    :吃飯時孩子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小寶有一個對他有求必應的奶奶,雖然平時小寶被奶奶養得白白胖胖的,但是小寶也被奶奶慣出了不少小毛病。小寶媽媽嚴肅地說,孩子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就連李玫瑾教授都曾經直言,孩子吃飯時有吃獨食,愛講話,夾菜時亂翻菜這幾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小寶媽媽堅持要從此以後好好給小寶「立規矩」,讓小寶改正在餐桌上的這些壞習慣。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我作為一個東北人,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會擺宴席,但是東北人的性格豪爽,有的時候在飯桌上不拘泥一些細枝末節,但是該有的禮儀還是會有的。我帶孩子出去參加宴席的時候,總是能看見一些老人領著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顧一切。
  • 李玫瑾教授直言:吃飯時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作者/小苗編輯/小苗李玫瑾教授平時對於育兒這塊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解和經驗,她曾經就在一個節目上直言:吃飯時有這四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家長應當先了解一下吃飯習慣和情商之間的聯繫,才能更好地理解李玫瑾教授的這句話。畢竟,吃飯在我們的普通認知裡就是填飽肚子,哪有什麼其他的含義,為什麼吃飯習慣能和情商掛鈎了,所以,這裡家長可以看看為什麼會說吃飯習慣和情商有聯繫。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情商的發展了,每位家長都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這樣不僅生活中招人喜歡,就算步入社會也對發展有很大好處。老話說:想要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有體現,這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吃飯,就能看出這個孩子的情商未來高不高。
  • 李玫瑾教授:孩子情商高不高,飯桌上就能看出來,不用等他長大
    但是在現在,孩子這一生能否取得成就,除了要依靠他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情商。因為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人才是屬於供大於求的關係,所以孩子都否在眾多知識型人才當中脫穎而出,看的就是他的情商了。所以說,孩子的情商高低,不必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才知道,從在小時候,吃飯這件小事當中就可以看出來。如果孩子在吃飯時,有這幾個行為,那麼說明孩子情商不高。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情商低的孩子,他們不會與人相處,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後處處碰壁。 很多人說,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情商也是如此。
  •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就能體現,李玫瑾提醒:家長要好好培養
    就是說,孩子的不良習慣不是突然形成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思考的。所以小時候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孩子以後長大後才能成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許多「熊孩子」。即使我們在吃飯,也無法和他們敞開心扉地交流。他們總是很讓人感到煩悶,因為他們不聽管教缺少規矩,總是亂跑並且製造讓人心煩的噪聲。這說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缺少適當的教學方法。
  •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你只要跟他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從其中你能夠看出深刻的含義!作家韓寒說過: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
  • 李玫瑾教授坦言: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情商高不到哪去
    在中國的部分家庭,都很注重孩子的餐桌禮儀。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能夠一眼看穿他家庭的教養,更能體現一個孩子的情商高低。有一次軒軒媽媽帶著孩子去參加同學聚會,吃飯的時候,軒軒不僅用自己的筷子亂翻菜品,把菜攪得一團糟,還把自己喜歡吃的紅燒肉全都倒進了自己的碗裡。軒軒媽媽看到孩子的這種行為也沒有加以制止,反而放任他亂動,一時間桌上同學的臉色都不太好看。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情商高的孩子社交能力特別強;不會隨意的跟人計較;照顧對方的感受;幫助家長分擔家務。而情商低的孩子,他們不會與人相處,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後處處碰壁。很多人說,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情商也是如此。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因為通過孩子在餐桌上的一些行為能夠直接反映出孩子的教養以及情商的高低,而在培養孩子餐做禮儀的過程中,教養和情商都會得到提高,孩子長大後才能更有出息。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