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
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一個人是否有出息真的能在吃飯時看出來嗎?或許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吃飯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家長很難將吃飯和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聯繫在一起,今天我就帶父母們看看吃飯和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有什麼關係。
在育兒專家們看來,吃飯是最直觀體現一個孩子性格、習慣、成就的表現,所以我國才會格外注重餐桌教育,家長可以想想,如果自己家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醜態百出,該是多麼讓人討厭的一件事。所以,家長要好好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1、將自己喜歡吃的菜擺在面前
不少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有這樣一種表現,那就是把自己喜歡吃的菜端到面前,或者將桌上所有的菜都夾到自己的碗裡,也不管別人喜不喜歡吃,反正就要把自己愛吃的佔為己有。甚至有孩子,菜還沒上桌就大喊:「大蝦是我的,你們都不可以吃。」
要知道分享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總是吃獨食,而家長又放任孩子如此,並沒有教育,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很可能會被人嫌棄,當父母的臉上也無光。
2、吃飯時說不合時宜的話
人們常說「食不言,寢不語」,既然吃飯那麼就認真吃飯,管住自己的嘴,但有些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完全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且一點兒眼力見也沒有,張口就說別人做的菜不好吃,可想而知,若是在親戚家吃飯,場面會有多麼尷尬,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制止。
雖然吃飯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在飯桌上能夠反映很多東西,就比如這件事就能夠反映出孩子的情商和素養,一個吃飯時喜歡說不合時宜的話的孩子,往往情商都很低。
3、吃飯時不安分
有不少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表現的很不安分,上躥下跳的好像凳子上有釘子,這樣的孩子不管在哪吃飯都會受到別人的白眼,試想一下,如果你在飯店碰到了這樣的孩子,你會不會也覺得反感?同樣如果你家孩子吃飯時不安分,別人也會討厭。
或許你覺得一般孩子有這種表現,家長都會去管,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這樣非但不去管還會任由孩子隨便折騰。
餐桌禮儀的基本就是讓孩子好好吃飯,比如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可以亂跑,必須要把飯吃完了才可以下桌玩耍,嚴格要求孩子吃飯的時候少說話,不要幹別的事情,這也有利於孩子做事專注。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們每天都在背,但卻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這首詩的真正含義,讓孩子懂得節約糧食,告訴孩子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教會孩子不浪費食物。
懂禮貌的孩子更讓人喜歡,比如家裡接待客人的時候,孩子應該會說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歡迎來到我家、您好、請坐。這些禮貌用語會讓人感到很舒服,而在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要懂得說謝謝,再見。
想教育好孩子,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在吃飯的時候,家長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比如你要求孩子吃飯不看電視,那自己吃飯的時候也不許看,這樣孩子才能夠信服你,願意聽你的話。
情商的高低完全取決於孩子後天的經歷和父母的教育,而在餐桌上的表現也能夠反映出一個孩子的情商,如果你家孩子有上面那3種表現,說明他的情商也很低,家長也是時候該培養一下孩子的情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