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2020-10-11 敏敏育兒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

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一個人是否有出息真的能在吃飯時看出來嗎?或許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吃飯只是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家長很難將吃飯和孩子將來有沒有出息聯繫在一起,今天我就帶父母們看看吃飯和孩子將來是否有出息有什麼關係。

在育兒專家們看來,吃飯是最直觀體現一個孩子性格、習慣、成就的表現,所以我國才會格外注重餐桌教育,家長可以想想,如果自己家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醜態百出,該是多麼讓人討厭的一件事。所以,家長要好好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李玫瑾教授所說的3種表現

1、將自己喜歡吃的菜擺在面前

不少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有這樣一種表現,那就是把自己喜歡吃的菜端到面前,或者將桌上所有的菜都夾到自己的碗裡,也不管別人喜不喜歡吃,反正就要把自己愛吃的佔為己有。甚至有孩子,菜還沒上桌就大喊:「大蝦是我的,你們都不可以吃。」

要知道分享對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孩子總是吃獨食,而家長又放任孩子如此,並沒有教育,那麼孩子長大之後很可能會被人嫌棄,當父母的臉上也無光。

2、吃飯時說不合時宜的話

人們常說「食不言,寢不語」,既然吃飯那麼就認真吃飯,管住自己的嘴,但有些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完全管不住自己的嘴,而且一點兒眼力見也沒有,張口就說別人做的菜不好吃,可想而知,若是在親戚家吃飯,場面會有多麼尷尬,所以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這種行為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制止。

雖然吃飯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在飯桌上能夠反映很多東西,就比如這件事就能夠反映出孩子的情商和素養,一個吃飯時喜歡說不合時宜的話的孩子,往往情商都很低。

3、吃飯時不安分

有不少孩子在吃飯的時候表現的很不安分,上躥下跳的好像凳子上有釘子,這樣的孩子不管在哪吃飯都會受到別人的白眼,試想一下,如果你在飯店碰到了這樣的孩子,你會不會也覺得反感?同樣如果你家孩子吃飯時不安分,別人也會討厭。

或許你覺得一般孩子有這種表現,家長都會去管,但事實卻不是這樣,很多家長看到孩子這樣非但不去管還會任由孩子隨便折騰。

如果你家孩子有上面3種表現,家長一定要好好教育孩子

  • 讓孩子好好吃飯

餐桌禮儀的基本就是讓孩子好好吃飯,比如告訴孩子吃飯的時候不可以亂跑,必須要把飯吃完了才可以下桌玩耍,嚴格要求孩子吃飯的時候少說話,不要幹別的事情,這也有利於孩子做事專注。

  • 不浪費食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們每天都在背,但卻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而家長要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這首詩的真正含義,讓孩子懂得節約糧食,告訴孩子很多人連飯都吃不上,教會孩子不浪費食物。

  • 教給孩子懂禮貌

懂禮貌的孩子更讓人喜歡,比如家裡接待客人的時候,孩子應該會說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歡迎來到我家、您好、請坐。這些禮貌用語會讓人感到很舒服,而在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要懂得說謝謝,再見

  • 家長以身作則

想教育好孩子,家長一定要做好榜樣,在吃飯的時候,家長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比如你要求孩子吃飯不看電視,那自己吃飯的時候也不許看,這樣孩子才能夠信服你,願意聽你的話。

  • 培養孩子情商

情商的高低完全取決於孩子後天的經歷和父母的教育,而在餐桌上的表現也能夠反映出一個孩子的情商,如果你家孩子有上面那3種表現,說明他的情商也很低,家長也是時候該培養一下孩子的情商了。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你只要跟他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從其中你能夠看出深刻的含義!作家韓寒說過: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 1.吃飯時大聲喧譁,亂跑亂動 現在家庭衣食無憂,並且只有一個寶寶,很多小朋友吃飯,都是大人端著飯碗追著餵飯。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
  •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將來難有出息
    這樣的孩子,就算長大了,往往也都很難有出息。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吃飯時,如果有這3種表現的話,家長要及時糾正才行。不然的話,孩子長大以後是很難有大出息的。: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長大後難有出息1.
  • 李玫瑾教授: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就沒有多大出息,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指導孩子走向正途。李玫瑾教授說的是吃飯時哪幾種表現呢但是有一些脾氣暴躁的孩子可沒辦法容忍父母做出這樣的飯菜,他們會因為飯菜不合胃口而衝著父母發脾氣,更又甚者會直接不吃不合胃口的飯菜。家長們在這個時候一定不可以縱容孩子,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更加變本加厲,孩子只會認為家長寵著自己不會過多的責怪自己,從而被寵成一個「巨嬰」 。
  •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第一種就被人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有出息,因此會採用各種途徑來測試自己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通常父母們都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事態度、處事表現等地方來觀察孩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總被忽視,那就是孩子吃飯時的表現,吃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情,父母們根本聯想不到把吃飯作為觀察孩子能否有出息的一個考察點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管教
    李玫瑾是我國中國公安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她的很多育兒觀念受到很多家長的追捧以及效仿。在一次採訪中,她談到孩子的性格問題時這樣說道:「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及時管教,不然會有大影響」。那麼吃飯時孩子出現的哪些壞習慣,家長不能忽視呢?1、飯桌上大聲喧譁有句俗話叫「食不言寢不語」,說的就是關於吃飯和睡覺的禮儀。然而有的孩子會十分沒有規矩,在吃飯的時候大聲喧譁、大吵大鬧。
  • 李玫瑾:「沒教養」的孩子,這3個吃飯時的習慣,要及時糾正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我們從細節就能看出來,比如:孩子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公共場合不吵不鬧、吃飯飯能主動的收拾桌子等等?請問,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呢?孩子可能吃眼前的小虧,但從他人生來說,有教養的孩子會走得更遠。我們要想知道孩子有沒有出息,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我們最常做的,但其中也蘊含了很多的禮儀教養。
  • 李玫瑾:高智商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專家,近幾年,李玫瑾教育孩子的講座,得到了不少家長的歡迎,關於孩子的智商發育上面,李玫瑾說:高智商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就能看出來
    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談到情商對孩子的重要性,就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會佔很大一部分」。因此也證實了,智商和才華只是基礎,孩子能否闖出一片天地,成為領導人物情商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孩子情商高還是不高,李玫瑾教授認為,不用等孩子長大,通過孩子吃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
  • 李玫瑾坦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及時糾正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34;,就算吃飯的時候也不能有一刻老實,總是大吵大鬧、到處亂跑,一點規矩都沒有,這些正是因為家長在平日裡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 吃飯時有這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其實一個人的餐桌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說,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從小養成好的餐桌習慣,否則長大了,想改掉都難。這個孩子吃飯時,在餐桌上的表現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大家都不好意思說而已,但家長應該要及時糾正才對,可她竟然渾然不知,有些太無知了,這麼做會讓孩子越來越沒出息。
  • 李玫瑾建議: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
    李教授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這樣的孩子到了未來肯定會因此吃虧的,因為他們只顧著自己的開心快樂,從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這於是一種自私自利的行為,如果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家長要及時改正,要不然吃虧的可是孩子。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
    孩子吃飯時父母不僅要操心孩子食量的問題,還要操心孩子的用餐習慣,因為孩子年紀小時不好好吃飯,長大後也會在餐桌上「沒規矩」。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殊不知孩子的「規矩」是要從小養成的。
  •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改正
    其實父母這種行為很沒有禮貌,會讓坐在一起吃飯的人感到很不舒服。雖然這是一種習慣,但孩子長大之後會因這種不好的習慣而變得特別自私,做什麼事情都要以自我為中心,這樣會害了孩子一輩子。一個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他們在吃飯時會有這三種表現,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了,要是孩子有,一定要及時幫孩子改正過來。
  • 李玫瑾坦言: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大意!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對這種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藉口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滿意的回答: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後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會有這三種表現,家長需要注意
    吃飯是我們每個人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吃飯應該有一定的餐桌禮儀,孩子吃飯時的舉止行為其實都在暴露家長是如何教育的、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都說細節決定成敗,所以家長們更要注意了。著名的育兒教授李玫瑾就曾說:孩子吃飯時有這三個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沒出息,家長們不妨自查一下。
  • 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從他吃飯這3種表現就能看出,網友:真準
    文丨宇哥的育兒經人們常說,要想了解一個人就觀察他的生活細節,有道是細節決定成敗嘛。例如吃飯,是每個人每天都要經歷的事情,從飯桌上的表現就可以很好的判斷出這個人的品行與素質。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從他吃飯這3種表現就能看出,網友:真準
  • 李玫瑾:看孩子有沒有出息不必等長大,看他吃飯有沒有這3個習慣
    ,比如李玫瑾教授也曾說過:想要看孩子在以後有沒有出息,其實不必等長大,看他吃飯時有沒有這3個習慣就夠了。,在吃飯時常見的3種習慣一、護食有一些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對自己喜歡的菜會有一些獨佔的行為,比如把這盤菜端到自己的面前,甚至直接倒進自己的碗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