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2021-01-10 騰訊網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是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她曾提出過一個觀點: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全部認知來自於後天的教育與培養。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父母填上什麼顏色,孩子就是什麼樣子,孩子的性格,教養,情商等都源於父母的後天培養與教育。

中國是禮儀之邦,並且對餐食非常尊重,「小年拜灶王爺」的習俗就證實了這一點。「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詩句也表明了我們對食物以及農民辛勤勞作的尊重。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

1.吃飯時大聲喧譁,亂跑亂動

現在家庭衣食無憂,並且只有一個寶寶,很多小朋友吃飯,都是大人端著飯碗追著餵飯。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

我覺得現在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更高,規矩會更好,但是大家盲目的崇尚西方的「快樂教育,自由教育」,把快樂與自由理解為放任自流,摒棄了我們傳統的餐桌禮儀,這樣就培養出來一個沒有規矩的孩子。

在飯店吃飯,總是害怕碰見小朋友,因為「熊孩子」真的招人煩。曾一度碰見過兩桌有孩子的,一個老實的吃飯,一個來回折騰,家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食不言寢不語」是我們吃飯的基本禮儀。雖然現在社會開放程度高,包容性強,但是規矩還是不能少,一個沒規沒矩的孩子不會受人歡迎。

2.吃獨食

我們每個家庭都有個習慣,好吃的東西都留給孩子吃,大人一點不懂,這樣久而久之,孩子非但不感恩大家的照顧,反而養成了吃獨食的習慣。

愛吃的東西都放到自己碗裡,不讓別人吃。這樣的孩子吃獨食只是表象,生活上也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3.人沒到齊,長輩沒動就先動筷子

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光是餐桌禮儀,還表示了孩子沒有禮貌,不尊重長輩,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這一點看似小朋友,長大就好了,但事實上是縱容了孩子沒規矩,不自控,不克制,心理只在乎自己的壞習慣。

還有吃飯會在盤子中亂翻菜的,把筷子插在碗中間的,吧唧嘴的,掉飯粒的都是餐桌禮儀匱乏的主要表現。而這些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說明孩子的情商低,社會化關鍵能力差,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欠缺。

如何提升孩子的情商與關鍵社會能力

社會關鍵能力是心理學上的專業詞彙,在《0-12歲兒童社會性發展》是這樣定義的:社會能力主要是指兒童為了實現目標,並能與人溝通具備的技能和知識。

李玫瑾教授說:「3-6歲是性格形成的關鍵期,6歲之前不管,12歲之後青春期就管不了了」。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有著「情商之父」稱號的丹尼爾·戈爾曼表示:「情商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一個人的成才,20%取決於智商、80%取決於情商。」

3-6歲也被稱為「潮溼的水泥期」,意思是孩子性格可塑性非常強,所以孩子要儘早培養情商以及社會關鍵能力。

關鍵社會能力包括:情緒管理能力,自律能力,親社會行為能力,積極主動性,自尊心,人際交往能力等。

我們從3歲進入幼兒園,便開始了人生的集體生活,並且集體貫穿我們的一生,所以,高情商,好人緣,社會化能力對我們的影響非常大。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沒教養」的孩子,這3個吃飯時的習慣,要及時糾正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我們從細節就能看出來,比如:孩子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公共場合不吵不鬧、吃飯飯能主動的收拾桌子等等?請問,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呢?孩子可能吃眼前的小虧,但從他人生來說,有教養的孩子會走得更遠。我們要想知道孩子有沒有出息,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我們最常做的,但其中也蘊含了很多的禮儀教養。
  • 李玫瑾:長大出息的孩子,吃飯都有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糾正
    ,畢竟沒人會買他的帳。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多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家長沒有教導好孩子,結果壞了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認為,長大沒什麼出息的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會有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幫他們改正才行。,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優先夾給孩子吃,孩子碰到喜歡的菜餚也會端到自己面前,這就是典型的吃獨食習慣,會被認為太自私,長大後也很難有朋友,在事業上也會受影響,很難能合群。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李玫瑾教授: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就沒有多大出息,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指導孩子走向正途。但是有一些脾氣暴躁的孩子可沒辦法容忍父母做出這樣的飯菜,他們會因為飯菜不合胃口而衝著父母發脾氣,更又甚者會直接不吃不合胃口的飯菜。家長們在這個時候一定不可以縱容孩子,一味的縱容只會讓孩子更加變本加厲,孩子只會認為家長寵著自己不會過多的責怪自己,從而被寵成一個「巨嬰」 。
  •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你只要跟他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從其中你能夠看出深刻的含義!作家韓寒說過: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
  • 李玫瑾坦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及時糾正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34;,就算吃飯的時候也不能有一刻老實,總是大吵大鬧、到處亂跑,一點規矩都沒有,這些正是因為家長在平日裡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將來難有出息
    這樣的孩子,就算長大了,往往也都很難有出息。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吃飯時,如果有這3種表現的話,家長要及時糾正才行。不然的話,孩子長大以後是很難有大出息的。: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長大後難有出息1.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管教
    在一次採訪中,她談到孩子的性格問題時這樣說道:「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及時管教,不然會有大影響」。那麼吃飯時孩子出現的哪些壞習慣,家長不能忽視呢?因此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一定要立刻糾正。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呢?1、顧及他人感受對於在飯桌上沒有禮貌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時提醒,告訴他們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不能在餐桌上只顧著自己隨心所欲的用餐。
  • 吃飯時有這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其實一個人的餐桌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說,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從小養成好的餐桌習慣,否則長大了,想改掉都難。這個孩子吃飯時,在餐桌上的表現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大家都不好意思說而已,但家長應該要及時糾正才對,可她竟然渾然不知,有些太無知了,這麼做會讓孩子越來越沒出息。
  •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改正
    孩子在小的時候,雖然會不懂事,但是孩子吃飯這件事情,可是能看出這個孩子的教養問題和家庭的對這個孩子的影響。我之前在網上看到了一條新聞,一個孩子在餐桌上為了能吃到肉,這個孩子就把一整盤的肉都拿到自己的面前,這個孩子的家長還很贊同孩子的做法。這個孩子的行為就是一個很典型的吃獨食的行為,在餐桌上的人很多,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應該及時的反對才對。
  • 李玫瑾教授:孩子情商低,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
    一會東跑跑,一會吃飯又挑三揀四,父母稍微有點生氣,孩子就會反過來大發雷霆。那次宴席,基本上都沒人願意和那個孩子的家長說話,而是和表現乖的孩子的家長聊的起勁,甚至因為有個孩子表現的乖巧禮貌,被推薦參加市電視臺的一檔節目,剛好他就有電視臺的朋友。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因為通過孩子在餐桌上的一些行為能夠直接反映出孩子的教養以及情商的高低,而在培養孩子餐做禮儀的過程中,教養和情商都會得到提高,孩子長大後才能更有出息。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中國人很講究餐桌禮儀,家長們也會教育自己孩子吃飯的規矩,畢竟一個有家教的孩子從他的行為舉止就可以看出,尤其是用餐時的行為舉止像明明這樣的小孩如果不好好教育,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另外,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第一種就被人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有出息,因此會採用各種途徑來測試自己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通常父母們都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事態度、處事表現等地方來觀察孩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總被忽視,那就是孩子吃飯時的表現,吃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情,父母們根本聯想不到把吃飯作為觀察孩子能否有出息的一個考察點
  • 當寶寶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家長要及時引導
    文/甜心奶爸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從小就關注的問題,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長大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這就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當孩子在餐桌上有這3種表現,長大很難有出息1.,但是對於自己喜歡的食物,就想著吃獨食,這樣不僅會引起其他人的反感,也會讓孩子養成自私的性子,如果家長不及時糾正孩子的行為,只會顯得孩子沒有家教。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孩子吃飯如果有「這3種表現」,長大多半沒出息,家長要及時糾正
    老一輩人經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其中的意思是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特徵,你就能看出他未來的素質和教養,尤其是在餐桌上,這是最能體現一個人教養的地方。,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年紀小就不管不顧,孩子吃飯的行為和表現,你就能看出這個人的教養。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數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吃飯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歷的事情,雖然看似是一種很平常的行為,但是在吃飯的過程中卻能折射一個人的修養與品質。 特別是孩子,從他們在餐桌上的表現,其實家長就能夠窺見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故弄玄虛,但事實確實如此。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數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特別是孩子,從他們在餐桌上的表現,其實家長就能夠窺見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故弄玄虛,但事實確實如此。 我國非常有名的青少年犯罪專家李玫瑾教授發現犯罪心理和他們原生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最近幾年也開始在育兒領域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