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數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2020-12-12 騰訊網

吃飯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歷的事情,雖然看似是一種很平常的行為,但是在吃飯的過程中卻能折射一個人的修養與品質。

特別是孩子,從他們在餐桌上的表現,其實家長就能夠窺見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故弄玄虛,但事實確實如此。

我國非常有名的青少年犯罪專家李玫瑾教授發現犯罪心理和他們原生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最近幾年也開始在育兒領域有所建樹。

她指出,如果孩子在飯桌上有這幾種表現,那麼長大後多半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01飯桌上的哪些表現意味著孩子沒出息?

1、自私自利只顧自己

孩子在飲食方面多少都是有些偏好的,雖然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偏食挑食,但是他們卻會對某一種或者幾種食物情有獨鍾。

如果孩子在餐桌上看到了自己最喜歡吃的菜,便不顧他人瘋狂地把這些菜輸入到自己肚子裡,又或者乾脆把這盤菜端到自己的面前據為己有,完全不理會他人的看法。

這樣的孩子尤為自私,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主,長大後也會成為不顧他人的人,自然很難有大的成就。

2、挑剔發脾氣

即便是廚藝再精湛的父母,也不可能每一頓飯都做得讓孩子滿意,特別有的時候他們為了孩子的營養均衡,會做一些孩子並不是特別喜歡吃但是營養豐富的菜。

這時有的孩子就會非常挑剔,不僅不願意吃,而且還大發脾氣,甚至指責父母。當父母苦口婆心地和他們說這些菜的好處時,孩子也會拒絕接受,甚至直接把這些飯菜丟到地上。

這樣的孩子遇到一點不滿就情緒失控,以後進入社會很有可能會吃虧,當然也很難交到真正的朋友,自然影響他們的發展。

3、不注重飯桌禮儀

我國是一個非常講究餐桌禮儀的國家,但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卻全然不顧這些禮儀,不管父母怎麼說,他們都依然我行我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

有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喜歡敲碗筷,有的孩子則喜歡不停地轉著桌子上的轉盤,當然也有的孩子喜歡在人群中到處亂跑。

甚至直接在飯桌上做出一些吐口水,亂翻菜的動作,讓他人無比尷尬。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難有人願意和他們交朋友,飯桌上的百無禁忌有可能讓他們錯失很多發展的機會。

02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1、不要在公共場合喧譁打鬧

餐廳是一個公共場合,雖然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但是父母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作為社會中的一分子,必須遵守社會規矩的制約,任何違背社會規矩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

所以在公共場合保持安靜,不要影響到他人,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我們對他人最基本的尊重。

2、學會顧及他人的感受

不僅是在飯桌上,在生活的任何方面,父母都應該教給孩子儘量做到和他人感同身受。

因為只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知道自己的哪些行為出現後會對他人造成傷害,從而儘量避免不良行為的產生。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讓孩子委屈自己,而是要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才能實現自己所謂的自由。

3、講文明,懂禮貌

讓孩子成為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讓孩子知道尊老愛幼,知道為人處世的社交禮儀。

這些對孩子的成長都有著很大的幫助,因為一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便會成為他們的優秀品質,伴隨一生。

所以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讓孩子每一天都有進步有成長,即便未必能夠出人頭地,也一定能夠擁有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數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特別是孩子,從他們在餐桌上的表現,其實家長就能夠窺見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故弄玄虛,但事實確實如此。 我國非常有名的青少年犯罪專家李玫瑾教授發現犯罪心理和他們原生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最近幾年也開始在育兒領域有所建樹。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而且孩子沒有分享的意識,自己喜歡就不在乎周圍人的感受,這明顯是情商低的表現,小時候雖然會佔一些小便宜,但是當孩子長大後將會很難找到朋友,過於小氣在工作上也不會太順心如意,因此家長要早日幫忙整改。
  • 李玫瑾教授: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言行舉止和對孩子的教育有著怎樣的深刻影響,只有隨時保持自己頭腦清醒,才不會讓孩子因為自己的錯誤指導走向歧途。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就沒有多大出息,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指導孩子走向正途。
  • 李玫瑾坦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及時糾正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34;,就算吃飯的時候也不能有一刻老實,總是大吵大鬧、到處亂跑,一點規矩都沒有,這些正是因為家長在平日裡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常有這3種表現,不及早糾正就晚了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常有這3種表現,不及早糾正就晚了王女士的兒子今年5歲了,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吃飯的時候最讓人頭疼。孩子看到自己的小把戲沒有得逞便大哭了起來,王女士心疼孩子,可丈夫卻說了,不能一味地慣著孩子,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父母要及早糾正而不是由著孩子胡鬧。
  • 李玫瑾:「沒教養」的孩子,這3個吃飯時的習慣,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育兒專家,她曾經坦言道:「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李玫瑾坦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往往會有這而在飯桌上,孩子「獨食」的情況是很常見的,所以,家長們要及時的糾正,不然到了未來會被人嫌棄,從而會影響你的發展。
  • 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沒出息,尤其是第一種!
    更重要的是,人在用餐時,大腦皮層會發出一種安全的型號,從而令人徹底放鬆,展現出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恰恰因此,便有了從吃飯行為來看孩子長大後如何的說法。如果你家孩子吃飯時總出現這4種行為,長大後可能會沒出息,尤其是第一種表現,家長朋友們可要引起注意啦!
  • 吃飯時有這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這個孩子吃飯時,在餐桌上的表現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大家都不好意思說而已,但家長應該要及時糾正才對,可她竟然渾然不知,有些太無知了,這麼做會讓孩子越來越沒出息。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像明明這樣的小孩如果不好好教育,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另外,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長大很難有出息1、敲碗筷有些孩子出於習慣性的動作,認為敲碗筷是很好玩的事情,於是每當吃飯就拿著碗和筷子敲起來,殊不知,在傳統的中國古代社會,敲碗筷這種動作只有乞丐才會做。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 1.吃飯時大聲喧譁,亂跑亂動 現在家庭衣食無憂,並且只有一個寶寶,很多小朋友吃飯,都是大人端著飯碗追著餵飯。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
  •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你只要跟他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從其中你能夠看出深刻的含義!作家韓寒說過: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
  • 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反感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常常說細節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而這樣的說法並不是簡明扼要且武斷的說法,而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尤其是在小孩的時候,如果在餐桌吃飯的時候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禮儀,那麼娃娃在長大後容易受挫,甚至沒出息。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情商低的孩子,他們不會與人相處,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後處處碰壁。 很多人說,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情商也是如此。
  •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將來難有出息
    這樣的孩子,就算長大了,往往也都很難有出息。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吃飯時,如果有這3種表現的話,家長要及時糾正才行。不然的話,孩子長大以後是很難有大出息的。: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長大後難有出息1.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管教
    李玫瑾是我國中國公安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她的很多育兒觀念受到很多家長的追捧以及效仿。在一次採訪中,她談到孩子的性格問題時這樣說道:「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及時管教,不然會有大影響」。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及時糾正,告訴他們吃飯時不能吵鬧的重要性。2、桌上的菜亂翻亂攪中國吃飯講求團圓,因此大家都是在同一張桌子上夾菜,認為能夠拉近相互之間的關係。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
    孩子吃飯時父母不僅要操心孩子食量的問題,還要操心孩子的用餐習慣,因為孩子年紀小時不好好吃飯,長大後也會在餐桌上「沒規矩」。還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形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殊不知孩子的「規矩」是要從小養成的。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會有這三種表現,家長需要注意
    吃飯是我們每個人每天必須做的事情,吃飯應該有一定的餐桌禮儀,孩子吃飯時的舉止行為其實都在暴露家長是如何教育的、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都說細節決定成敗,所以家長們更要注意了。著名的育兒教授李玫瑾就曾說:孩子吃飯時有這三個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沒出息,家長們不妨自查一下。
  • 長大後前景不好的孩子,吃飯時常有三種表現,家長發現應及時糾正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有三種表現,家長發現應及時糾正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孩子如果從小吃飯的時候就有不好的習慣,這種孩子多數都是被家長慣壞,當他們長大後大多都會成為令人討厭,反感的對象。
  • 李玫瑾: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父母要警惕
    大家肯定都聽說過李玫瑾教授,她一直在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是這方面的教授,除此之外,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領域也極為突出,很多家長們無法解決的育兒難題,被李玫瑾教授一句話就解決了。李玫瑾教授還曾說過:「這3種孩子小時候很「聰明」,長大卻沒出息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