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管教

2020-12-22 寶爸寶媽育兒說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不僅聰明伶俐,還能走到哪裡都受歡迎,討人喜愛。而平時最受大家歡迎的孩子,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有禮貌、懂規矩。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長的寵愛下,平時做事沒有輕重,讓很多長輩直搖頭,家長卻覺得無所謂,但其實如果沒有及時管教孩子將來對他們會有很大影響

表姐的兒子從小在全家人的寵愛中長大,平時不管他犯什麼錯,家人都不會責怪他。這樣的行為讓他變得越來越沒規矩。前天我在她家吃飯時,看到孩子在餐桌上有不少壞毛病。

不僅在菜盤裡到處翻動,還一邊吃一邊大叫,看到自己喜歡的菜這個盤子都拿到自己旁邊。旁邊的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也沒有提醒。直到孩子上學後,還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跟他相處

李玫瑾是我國中國公安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她的很多育兒觀念受到很多家長的追捧以及效仿。在一次採訪中,她談到孩子的性格問題時這樣說道: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及時管教,不然會有大影響」。

那麼吃飯時孩子出現的哪些壞習慣,家長不能忽視呢?

1、飯桌上大聲喧譁

有句俗話叫「食不言寢不語」,說的就是關於吃飯和睡覺的禮儀。然而有的孩子會十分沒有規矩,在吃飯的時候大聲喧譁、大吵大鬧。

這樣不僅容易影響到別人,還會顯得特別沒有素質。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及時糾正,告訴他們吃飯時不能吵鬧的重要性

2、桌上的菜亂翻亂攪

中國吃飯講求團圓,因此大家都是在同一張桌子上夾菜,認為能夠拉近相互之間的關係。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不應該在菜裡隨意亂翻,這樣會很容易讓別人覺得不衛生而失去胃口。因此孩子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壞習慣,家長應該及時提醒。

3、只吃自己喜歡的菜

很多孩子都有挑食的習慣,但在吃飯的時候挑食的孩子就會出現一些壞習慣,例如只吃自己喜歡的菜,甚至將菜拉到自己面前獨自吃。

這樣不僅不禮貌,還會嚴重影響到其他吃飯的人的心情。因此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一定要立刻糾正。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呢?

1、顧及他人感受

對於在飯桌上沒有禮貌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時提醒,告訴他們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不能在餐桌上只顧著自己隨心所欲的用餐。而是應該讓其他吃飯的人也能一起分享這道菜。這不僅是提高情商。還是讓孩子養成好性格的好機會

2、尊重長輩

在飯桌上,很多孩子會因為自己年齡小,而不管不顧,隨自己的喜歡來吃飯。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應該及時教育孩子,讓他們明白用餐時候要尊重長輩。

例如在長輩面前不大聲喧譁,讓他們先動筷子,或是主動幫長輩夾菜。這不僅能讓別人覺得孩子有禮貌,還能拉近親戚之間的關係。

3、細嚼慢咽

不少孩子在吃飯時不僅喜歡大聲說話,坐沒坐相,在用餐時也不顧別人感受,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也要及時提醒孩子吃飯要細嚼慢咽。這不僅能給大家留下好印象還能夠促進腸胃消化

實際上很多家長覺得餐桌禮儀看起來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因此砍掉孩子的一些不良規矩,也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孩子的壞毛病。但其實禮儀不僅是對孩子行為的約束,更是提高他們的情商。因此家長對於吃飯禮儀的問題千萬不可忽視,平時發現孩子有不良習慣也應該及時糾正而不是忽略不計

情商作為孩子未來生活、工作的必備技能,高情商可以讓孩子在工作中遊刃有餘,在生活上

如魚得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情商低的人走到哪裡都會不招人待見,尤其上述情況,家長需要時刻警醒著。

李玫瑾教授說道,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而3—6歲的正是塑造性格的最好時機

孩子的性格在6歲已經成型,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6歲前改掉孩子的壞毛病還來得及。

我給大家推薦《寶寶情商培育教養繪本》。一本10冊的培養情商的繪本,利用10個不同的小故事,來幫助孩子理解道理,通過孩子喜歡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要比直接講道理舒服得多。

原價128元的書,現在只要69.9元就可以了,一段外賣的錢就可以幫助孩子,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 1.吃飯時大聲喧譁,亂跑亂動 現在家庭衣食無憂,並且只有一個寶寶,很多小朋友吃飯,都是大人端著飯碗追著餵飯。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
  •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你只要跟他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從其中你能夠看出深刻的含義!作家韓寒說過: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
  • 李玫瑾教授: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就沒有多大出息,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指導孩子走向正途。李玫瑾教授說的是吃飯時哪幾種表現呢>有一些被父母關懷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比如將自己喜歡的菜挪到面前,不讓別人吃自己喜歡吃的菜,用自己的筷子在菜裡扒拉等做法,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表現,這不僅說明了孩子情商低和不講禮貌,更加是在暗示孩子以後的性格走向。
  •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將來難有出息
    這樣的孩子,就算長大了,往往也都很難有出息。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吃飯時,如果有這3種表現的話,家長要及時糾正才行。不然的話,孩子長大以後是很難有大出息的。: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長大後難有出息1.
  • 李玫瑾:「沒教養」的孩子,這3個吃飯時的習慣,要及時糾正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我們從細節就能看出來,比如:孩子說話時看著對方的眼睛、公共場合不吵不鬧、吃飯飯能主動的收拾桌子等等?請問,這樣的孩子誰不喜歡呢?孩子可能吃眼前的小虧,但從他人生來說,有教養的孩子會走得更遠。我們要想知道孩子有沒有出息,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我們最常做的,但其中也蘊含了很多的禮儀教養。
  • 李玫瑾坦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及時糾正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34;,就算吃飯的時候也不能有一刻老實,總是大吵大鬧、到處亂跑,一點規矩都沒有,這些正是因為家長在平日裡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最關鍵的是當家長管教孩子的時候,長輩還會支持孩子,認為這是孩子護食的表現,還在那裡沾沾自喜呢!而且孩子沒有分享的意識,自己喜歡就不在乎周圍人的感受,這明顯是情商低的表現,小時候雖然會佔一些小便宜,但是當孩子長大後將會很難找到朋友,過於小氣在工作上也不會太順心如意,因此家長要早日幫忙整改。
  •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第一種就被人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有出息,因此會採用各種途徑來測試自己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通常父母們都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事態度、處事表現等地方來觀察孩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總被忽視,那就是孩子吃飯時的表現,吃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情,父母們根本聯想不到把吃飯作為觀察孩子能否有出息的一個考察點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對這種為自己不教育孩子找藉口的父母,李玫瑾教授給出了滿意的回答: 3-6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此時孩子出現一些問題家長不盡興管教,那麼孩子12歲之後,父母的話就是垃圾,他聽不進去。3歲的時候你管他,他可能會哭鬧一場,等到15歲後再想管他,他能跳樓、能服藥自殺。
  • 李玫瑾:長大出息的孩子,吃飯都有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糾正
    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多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家長沒有教導好孩子,結果壞了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認為,長大沒什麼出息的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會有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幫他們改正才行。,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優先夾給孩子吃,孩子碰到喜歡的菜餚也會端到自己面前,這就是典型的吃獨食習慣,會被認為太自私,長大後也很難有朋友,在事業上也會受影響,很難能合群。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吃飯時有這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其實一個人的餐桌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說,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從小養成好的餐桌習慣,否則長大了,想改掉都難。這個孩子吃飯時,在餐桌上的表現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大家都不好意思說而已,但家長應該要及時糾正才對,可她竟然渾然不知,有些太無知了,這麼做會讓孩子越來越沒出息。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當寶寶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家長要及時引導
    文/甜心奶爸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從小就關注的問題,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長大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這就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看著這個場景估計在場的人都會有一樣的想法,那就是這個孩子太沒有家教了。但是這個孩子的媽媽就在旁邊維護:「還是小孩子,大家不要介意,繼續吃哈。」但是周圍的人卻是沒有吃飯的欲望了,其實很多的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象,但是家長卻是不以為意,殊不知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有出息。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數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吃飯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歷的事情,雖然看似是一種很平常的行為,但是在吃飯的過程中卻能折射一個人的修養與品質。 特別是孩子,從他們在餐桌上的表現,其實家長就能夠窺見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故弄玄虛,但事實確實如此。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些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情商低的孩子,他們不會與人相處,不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長大後處處碰壁。 很多人說,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從一頓飯上就能看出來,情商也是如此。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中國人很講究餐桌禮儀,家長們也會教育自己孩子吃飯的規矩,畢竟一個有家教的孩子從他的行為舉止就可以看出,尤其是用餐時的行為舉止像明明這樣的小孩如果不好好教育,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另外,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坦言: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大意!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數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特別是孩子,從他們在餐桌上的表現,其實家長就能夠窺見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故弄玄虛,但事實確實如此。 我國非常有名的青少年犯罪專家李玫瑾教授發現犯罪心理和他們原生家庭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最近幾年也開始在育兒領域有所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