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外面不僅聰明伶俐,還能走到哪裡都受歡迎,討人喜愛。而平時最受大家歡迎的孩子,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有禮貌、懂規矩。
現在很多孩子在家長的寵愛下,平時做事沒有輕重,讓很多長輩直搖頭,家長卻覺得無所謂,但其實如果沒有及時管教孩子,將來對他們會有很大影響。
表姐的兒子從小在全家人的寵愛中長大,平時不管他犯什麼錯,家人都不會責怪他。這樣的行為讓他變得越來越沒規矩。前天我在她家吃飯時,看到孩子在餐桌上有不少壞毛病。
不僅在菜盤裡到處翻動,還一邊吃一邊大叫,看到自己喜歡的菜這個盤子都拿到自己旁邊。旁邊的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也沒有提醒。直到孩子上學後,還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跟他相處。
李玫瑾是我國中國公安大學的兒童心理學教授,她的很多育兒觀念受到很多家長的追捧以及效仿。在一次採訪中,她談到孩子的性格問題時這樣說道:「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及時管教,不然會有大影響」。
那麼吃飯時孩子出現的哪些壞習慣,家長不能忽視呢?
1、飯桌上大聲喧譁
有句俗話叫「食不言寢不語」,說的就是關於吃飯和睡覺的禮儀。然而有的孩子會十分沒有規矩,在吃飯的時候大聲喧譁、大吵大鬧。
這樣不僅容易影響到別人,還會顯得特別沒有素質。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應該及時糾正,告訴他們吃飯時不能吵鬧的重要性。
2、桌上的菜亂翻亂攪
中國吃飯講求團圓,因此大家都是在同一張桌子上夾菜,認為能夠拉近相互之間的關係。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不應該在菜裡隨意亂翻,這樣會很容易讓別人覺得不衛生而失去胃口。因此孩子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壞習慣,家長應該及時提醒。
3、只吃自己喜歡的菜
很多孩子都有挑食的習慣,但在吃飯的時候挑食的孩子就會出現一些壞習慣,例如只吃自己喜歡的菜,甚至將菜拉到自己面前獨自吃。
這樣不僅不禮貌,還會嚴重影響到其他吃飯的人的心情。因此孩子出現這樣的行為,家長一定要立刻糾正。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呢?
1、顧及他人感受
對於在飯桌上沒有禮貌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及時提醒,告訴他們要顧及別人的感受,不能在餐桌上只顧著自己隨心所欲的用餐。而是應該讓其他吃飯的人也能一起分享這道菜。這不僅是提高情商。還是讓孩子養成好性格的好機會。
2、尊重長輩
在飯桌上,很多孩子會因為自己年齡小,而不管不顧,隨自己的喜歡來吃飯。在這樣的情況下家長應該及時教育孩子,讓他們明白用餐時候要尊重長輩。
例如在長輩面前不大聲喧譁,讓他們先動筷子,或是主動幫長輩夾菜。這不僅能讓別人覺得孩子有禮貌,還能拉近親戚之間的關係。
3、細嚼慢咽
不少孩子在吃飯時不僅喜歡大聲說話,坐沒坐相,在用餐時也不顧別人感受,絲毫不在意自己的形象。對於這樣的情況,家長也要及時提醒孩子吃飯要細嚼慢咽。這不僅能給大家留下好印象,還能夠促進腸胃消化。
實際上很多家長覺得餐桌禮儀看起來對生活沒有什麼影響,因此砍掉孩子的一些不良規矩,也會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孩子的壞毛病。但其實禮儀不僅是對孩子行為的約束,更是提高他們的情商。因此家長對於吃飯禮儀的問題千萬不可忽視,平時發現孩子有不良習慣也應該及時糾正,而不是忽略不計。
情商作為孩子未來生活、工作的必備技能,高情商可以讓孩子在工作中遊刃有餘,在生活上
如魚得水,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情商低的人走到哪裡都會不招人待見,尤其上述情況,家長需要時刻警醒著。
李玫瑾教授說道,孩子的成長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而3—6歲的正是塑造性格的最好時機。
孩子的性格在6歲已經成型,因此想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6歲前改掉孩子的壞毛病還來得及。
我給大家推薦《寶寶情商培育教養繪本》。一本10冊的培養情商的繪本,利用10個不同的小故事,來幫助孩子理解道理,通過孩子喜歡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要比直接講道理舒服得多。
原價128元的書,現在只要69.9元就可以了,一段外賣的錢就可以幫助孩子,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