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
有的人說,從簡單的一頓飯上,你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
飯桌上的禮儀習慣,需要家長們從小就開始培養。
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決定孩子的教養,而教養能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有本本事。
中國自古以來就注重「飯桌文化」,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在過去的飯桌上,最忌諱的就是吃飯的時候亂講話了,不過,現在卻改變了很多,雖然飯桌成為了交流感情的地方,但基本的禮貌還是要遵守的。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
1、吃飯時大喊大叫製造噪音
孩子天生就活潑好動,每天都是亂蹦亂跳的沒有老實的時候,尤其是在吃飯時,看到人多比較熱鬧,孩子就更開心的,每次都在飯桌上大吵大鬧,影響別人吃飯的心情。
雖然飯桌上的親戚朋友都不好意思去說孩子,但是在心中,孩子這種無理的吵鬧是很招人煩的,自然而然會覺得孩子沒有禮貌和教養。所以,家長最好嚴肅去批評孩子吵鬧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吃飯時製造噪音是不對的。
2、敲碗敲盆當遊戲
當家長人準備用餐的時候,有的孩子總喜歡拿著筷子去敲擊碗和盆製造聲音,並將其當作是一種樂趣,每次吃飯都習慣性地去製作聲音。
但這種敲擊碗盆同樣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這不僅僅是噪音惹人反感,還有就是在老一輩人說,吃飯時敲擊是一種「不吉利」的行為,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免孩子長大之後還保持這種壞習慣,很容易影響社交。
3、不懂得尊老人
尊老愛幼是我國傳統的文化教養,即使在飯桌上,這種禮貌行為是不能少的,通常情況下,桌子上的主位都是專門為老人和長輩坐的。
但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並沒有這個概念,在吃飯的時候早早的就坐了上去,讓長輩們都不知道坐在哪了,這種情況尷尬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畢竟,當孩子出現了問題的時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教育好,或者過於溺愛,導致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如何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父母經常的抱怨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不懂得尊重別人、說謊、沒禮貌、愛哭愛鬧、自私自利等等,可是多少家長卻忽略了重要一點,孩子身上99%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日常所表現出現的教養都來自於父母的教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你看到了孩子,也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
所以,當你去責備孩子 的時候,不妨先檢查自身的問題,你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教育和陪伴?是否鼓勵或尊重孩子?
親愛的家長朋友,今天的內容就先分享到這裡,完整的學習資料會陸續更新在本公眾號,記得關注轉發本文喲~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