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坦言: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別大意!

2020-12-15 騰訊網

「學霸札記」一個分享學習資料的平臺

中午12:00與你相約~

有的人說,從簡單的一頓飯上,你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

飯桌上的禮儀習慣,需要家長們從小就開始培養。

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決定孩子的教養,而教養能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有本本事。

中國自古以來就注重「飯桌文化」,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在過去的飯桌上,最忌諱的就是吃飯的時候亂講話了,不過,現在卻改變了很多,雖然飯桌成為了交流感情的地方,但基本的禮貌還是要遵守的。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

1、吃飯時大喊大叫製造噪音

孩子天生就活潑好動,每天都是亂蹦亂跳的沒有老實的時候,尤其是在吃飯時,看到人多比較熱鬧,孩子就更開心的,每次都在飯桌上大吵大鬧,影響別人吃飯的心情。

雖然飯桌上的親戚朋友都不好意思去說孩子,但是在心中,孩子這種無理的吵鬧是很招人煩的,自然而然會覺得孩子沒有禮貌和教養。所以,家長最好嚴肅去批評孩子吵鬧的行為,讓孩子知道吃飯時製造噪音是不對的。

2、敲碗敲盆當遊戲

當家長人準備用餐的時候,有的孩子總喜歡拿著筷子去敲擊碗和盆製造聲音,並將其當作是一種樂趣,每次吃飯都習慣性地去製作聲音。

但這種敲擊碗盆同樣是很沒有禮貌的行為,這不僅僅是噪音惹人反感,還有就是在老一輩人說,吃飯時敲擊是一種「不吉利」的行為,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糾正,以免孩子長大之後還保持這種壞習慣,很容易影響社交。

3、不懂得尊老人

尊老愛幼是我國傳統的文化教養,即使在飯桌上,這種禮貌行為是不能少的,通常情況下,桌子上的主位都是專門為老人和長輩坐的。

但在生活中,很多孩子並沒有這個概念,在吃飯的時候早早的就坐了上去,讓長輩們都不知道坐在哪了,這種情況尷尬的往往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畢竟,當孩子出現了問題的時候,都是因為父母沒有教育好,或者過於溺愛,導致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

如何培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父母經常的抱怨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不懂得尊重別人、說謊、沒禮貌、愛哭愛鬧、自私自利等等,可是多少家長卻忽略了重要一點,孩子身上99%的問題,都是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日常所表現出現的教養都來自於父母的教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你看到了孩子,也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

所以,當你去責備孩子 的時候,不妨先檢查自身的問題,你是否給予孩子足夠的教育和陪伴?是否鼓勵或尊重孩子?

親愛的家長朋友,今天的內容就先分享到這裡,完整的學習資料會陸續更新在本公眾號,記得關注轉發本文喲~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你只要跟他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從其中你能夠看出深刻的含義!作家韓寒說過: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有的人說,從簡單的一頓飯上,你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有教養。飯桌上的禮儀習慣,需要家長們從小就開始培養。父母的教育方式,可以決定孩子的教養,而教養能決定孩子未來是否能有本本事。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李玫瑾坦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及時糾正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3種表現,說明情商低,家長要及時糾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34;,就算吃飯的時候也不能有一刻老實,總是大吵大鬧、到處亂跑,一點規矩都沒有,這些正是因為家長在平日裡的教育方式不當導致的。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智商高的孩子也許不會成功,但是情商高的孩子註定未來表現非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情商的發展了,每位家長都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這樣不僅生活中招人喜歡,就算步入社會也對發展有很大好處。
  • 李玫瑾:「沒教養」的孩子,這3個吃飯時的習慣,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育兒專家,她曾經坦言道:「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李玫瑾坦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往往會有這「3種表現」一、孩子喜歡吃「獨食」一個好習慣需要從小開始培養的,而父母是家長道路的引領者,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跟家長的教育有著密切關係,如果孩子養成壞習慣,家長不在意的話,這個習慣會跟孩子一輩子
  • 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會有3個「壞習慣」,家長早糾正
    他的家長還在一旁說:「這是這孩子的習慣,比較護食!」說完還有點驕傲的樣子。或者說孩子還小,長大以後就好了之類的。但是自從吃過飯後,很多家長的讓自己的孩子不要跟這個小孩子玩耍,避免孩子也學到了這種不好的習慣。一個人有多大的本事,決定的因素很多,而很多時候也是這些小小的因素會影響一個人最終能否獲得成功。
  • 李玫瑾教授: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如果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有這幾種表現,長大後就沒有多大出息,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孩子,指導孩子走向正途。李玫瑾教授說的是吃飯時哪幾種表現呢>有一些被父母關懷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別人的感受,比如將自己喜歡的菜挪到面前,不讓別人吃自己喜歡吃的菜,用自己的筷子在菜裡扒拉等做法,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表現,這不僅說明了孩子情商低和不講禮貌,更加是在暗示孩子以後的性格走向。
  • 李玫瑾建議: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
    李教授教授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認真培養第一種:孩子吃飯時大聲叫嚷情商高的人是懂得如何去愉悅其他人,而不是引起其他人的反感,還記得上一次我去餐點吃飯,有兩個六七歲的孩子吃飯時大聲喊叫,還時不時的亂跑亂跳,旁邊吃飯的人都面露嫌棄的表情,但孩子的爸爸媽媽卻習以為常。
  • 李玫瑾教授:孩子情商低,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
    一會東跑跑,一會吃飯又挑三揀四,父母稍微有點生氣,孩子就會反過來大發雷霆。那次宴席,基本上都沒人願意和那個孩子的家長說話,而是和表現乖的孩子的家長聊的起勁,甚至因為有個孩子表現的乖巧禮貌,被推薦參加市電視臺的一檔節目,剛好他就有電視臺的朋友。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
    :吃飯時孩子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小寶有一個對他有求必應的奶奶,雖然平時小寶被奶奶養得白白胖胖的,但是小寶也被奶奶慣出了不少小毛病。小寶媽媽嚴肅地說,孩子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就連李玫瑾教授都曾經直言,孩子吃飯時有吃獨食,愛講話,夾菜時亂翻菜這幾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到哪去。小寶媽媽堅持要從此以後好好給小寶「立規矩」,讓小寶改正在餐桌上的這些壞習慣。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管教
    前天我在她家吃飯時,看到孩子在餐桌上有不少壞毛病。不僅在菜盤裡到處翻動,還一邊吃一邊大叫,看到自己喜歡的菜這個盤子都拿到自己旁邊。旁邊的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行為好像已經習以為常,也沒有提醒。直到孩子上學後,還依然保持著這樣的壞習慣,久而久之,大家都不願意跟他相處。
  •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你: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有這3種表現,父母要好好培養中國公安大學的教授李玫瑾,在教育孩子這一領域有著獨到的見解,很多家長在看過李玫瑾教授關於育兒教育的講座視頻,都深受啟發,在一次講座中李玫瑾教授直言:情商不高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 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改正
    韓寒曾說過:上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有句老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這這句話就足夠說明了吃飯的重要性,同時也需要遵守一定的餐桌禮儀。想知道一個人的教養有沒有問題,跟他吃一頓飯就知道了,為什麼這麼說呢?一頓飯裡面可是藏著一個人的教養。
  • 李玫瑾坦言:午睡與不午睡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很大,父母別大意
    根據英國《衛報》網站報導:美國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午睡可幫助孩子記住早上所學的知識。相信家長們都聽說過李玫瑾教授吧!她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並且在育兒領域中也有獨特的見解,作為國內知名的育兒專家,她的觀點還是存在一定參考性和權威的,並且李玫瑾坦言:午睡與不午睡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很大,父母別大意!李玫瑾坦言:午睡與不午睡的孩子,長大後差別很大!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 1.吃飯時大聲喧譁,亂跑亂動 現在家庭衣食無憂,並且只有一個寶寶,很多小朋友吃飯,都是大人端著飯碗追著餵飯。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
  • 李玫瑾教授直言:吃飯時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作者/小苗編輯/小苗李玫瑾教授平時對於育兒這塊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解和經驗,她曾經就在一個節目上直言:吃飯時有這四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但為什麼李玫瑾教授會說&34;的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會有這四種表現呢?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她曾在一次講座中,特意提到過孩子的餐桌禮儀,並表示: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而且孩子沒有分享的意識,自己喜歡就不在乎周圍人的感受,這明顯是情商低的表現,小時候雖然會佔一些小便宜,但是當孩子長大後將會很難找到朋友,過於小氣在工作上也不會太順心如意,因此家長要早日幫忙整改。
  •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第一種就被人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有出息,因此會採用各種途徑來測試自己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通常父母們都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事態度、處事表現等地方來觀察孩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總被忽視,那就是孩子吃飯時的表現,吃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情,父母們根本聯想不到把吃飯作為觀察孩子能否有出息的一個考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