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有出息,因此會採用各種途徑來測試自己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通常父母們都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事態度、處事表現等地方來觀察孩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總被忽視,那就是孩子吃飯時的表現,吃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情,父母們根本聯想不到把吃飯作為觀察孩子能否有出息的一個考察點。
老話常說"吃有吃相,坐有坐相。"很久以前我們在餐桌上都奉行著很多規矩,例如餐桌上長輩先動筷子,孩子才能開始吃、家裡來客人,小孩子不上桌等,這些規矩有不好的也有值得我們繼續遵守的,但是如今這些習俗與規矩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被認定為"陋習"。很多大人們都開始不遵守了,更何況小孩子呢?所以孩子們在餐桌上越來越隨心所欲了。
但是在育兒專家李玫瑾老師眼裡,吃飯這件事會直觀地展現出一個孩子的性格特徵、日常習慣、未來的成就,她曾經說過:"孩子如果飯桌上有這3種表現,那麼孩子以後很難有出息"。我國是一個非常注重禮儀的國家,餐桌就是我們互相溝通感情的一個重要場所,我們應該注重孩子的餐桌教育,悉心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1、 吃飯時過分活泛
很多寶寶因為家長的溺愛,總是喜歡在人多的場合表現自己,非常的活泛,具體行為就是在餐桌和凳子之間來回跑跳,或者總是發出奇怪的聲音,打擾家人們的進食。很多時候我們去外面的餐館吃飯的時候,總會遇到領著"熊孩子"的父母,吃飯時熊孩子不僅隨意的到處亂竄,還總是大喊大叫,十分讓人嫌棄。但是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家長竟然還覺得自己的孩子只是天性活潑了一些,根本不管孩子在公共場合的餐桌表現,真是讓人想說一句只有熊家長才能養出熊孩子。孩子長大後只會變得很沒有教養與禮貌,遭人嫌棄情商低,只會變得越來越沒有出息。
2、 自私
說到自私,大人們就會發現孩子在小的時候總有一個時期非常的有獨佔欲,非常的自私。這種表現一部分是孩子成長中心理髮育造成,一部分就是因為父母不注重孩子吃飯時的行為過分溺愛導致的。這樣的孩子非常自私,家裡來客人以後也會把自己喜歡的食物堆放到自己的面前,或者乾脆的站起來不停地翻菜,非常的不禮貌。大人們不要覺得孩子這樣只是年紀小不懂事,如果不加以制止,孩子長大後會變得很自我為中心,不會在意其他人的任何建議,事業上也不會有什麼大出息。
3、 不注意衛生
藍爸朋友家的孩子就非常的不講衛生, 尤其是在吃飯的時候,吃飯對他來說就像一個玩遊戲的過程,吃任何東西都是直接上手拿,完全不考慮自己這樣做了之後,其他人人還怎麼吃,非常的讓人倒胃口。而且吃完了以後還會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邊摳鼻子邊吃飯或者吃完以後也不洗手,家長們要注意,看到孩子這樣時,一定要及時的進行糾正,這樣不在意細節,沒有素質的孩子,很難有大出息的,只會讓人感到嫌棄與厭惡。
我們首先就要讓孩子有好好吃飯的概念,給孩子設立一些規矩,比如吃飯時不能隨地亂跑或者不要大喊大叫影響別人。然後我們要教會孩子飯桌上要有禮儀,要以客人和長輩為首要照顧對象,不要太自私。最後我們作為家長要成為一個好榜樣,只有家長以身作則,以好習慣進行影響,孩子們才能做到在飯桌上有禮儀。
父母們不要認為孩子飯桌上的表現是一個小事,人生都是用細節決定成敗的,吃飯時的這些不好的小表現,會很大程度的影響到孩子今後的發展,從一些吃飯的行為上就可以看出,孩子們應該被糾正的地方在哪裡,如果家長放任下去,這些小毛病就會成大的影響,孩子長大後不會變成一個注重禮儀的人,長時間的這樣自私沒禮貌,孩子只會不受待見沒有出息。
我是藍爸,一位正在成長中,擁有豐富育兒經驗的多平臺作者,關於今天的話題,各位家長們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或者有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分享到評論區,我們一起解決,共同進步,讓你我的育兒道路不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