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吃飯時娃有3種表現,那麼長大後「難有出息」,第一種心生反感

2020-09-04 園園媽育兒日記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

要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有很多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跟他吃一頓飯,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餐桌禮儀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吃飯時的表現更體現著一個人的教養和層次,也就是為什麼在小的時候,父母總是要求我們吃飯的時候要守規矩。

吃飯時娃有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

案例:

表姐33歲才生了個女兒,女兒非常可愛,家裡人都很喜歡,尤其是表姐,歲數不小了才生孩子,對女兒更是寵愛萬分,由於表姐一直忙事業,家裡經濟條件很不錯,所以在女兒出生後,過著相對來說比較奢侈的生活。

所以女兒從小就被家長嬌生慣養的,在孩子3歲的時候幾乎吃遍了山珍海味,在一次家庭聚會中,飯店選的地方就是一個普通的飯店,一家人都到齊了,飯菜也擺上桌了,表姐的女兒首先把比較好吃的菜挪到自己的面前。

女兒拿起筷子在菜裡挑來挑去的,而且每上來一個菜,她都要先挪到他的面前,嘗一口做出「評價」,表姐在期間多次制止,女兒也不聽,最後上了一道青菜,孩子吃了一口,就吐到了桌子上。

還要求表姐給她換其他的菜,把平時的「山珍海味」都拿出來,否則她就不吃,孩子這樣的而表現讓表姐非常尷尬,讓女兒忍一忍,聚會過後回家再做給她吃,可女兒非但不聽,還大吵大鬧的,還不停的用筷子敲碗筷,貶低著「這飯菜只有乞丐才吃」,場面十分的尷尬。

分析:

本來一場好好的家庭聚會,就因為表姐的女兒氣氛弄的很尷尬,無奈表姐只能帶著女兒先行離場,而女兒的這種行為,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孩子被嬌慣的要什麼給什麼,在餐桌上顯得特別的沒有禮貌。

而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外面吃飯,都要遵循基本的禮儀,因為吃飯中的行為往往是比較能體現孩子的教養程度,也能看出來孩子以後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以後很難有出息。

第一種:挑三揀四

有的孩子會用自己的筷子在菜裡夾來夾去,甚至還會把菜撒到桌子上,不僅不衛生還影響其他人的食慾,如果父母看到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不加以制止的話,孩子以後就會養成愛挑食的毛病,還會變的自私霸道,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第二種:敲碗筷,吃飯聲音大

許多孩子喜歡用筷子敲碗,因為會發出聲響,孩子覺得很好玩,但是這聲音讓人聽了感覺非常的不舒服,一般家長都會認為只有乞丐才會這樣做,所以通常會制止孩子,還有的孩子吃飯還會「吧唧嘴」,這樣的聲音也會讓人心生反感。

第三種:吃獨食

通常每家都會定期團聚,親戚坐在一起吃飯嘮家常,現在的孩子受到許多長輩的疼愛,會把好吃的挪到孩子的面前,還會不停地給孩子夾菜,生怕孩子吃得少,但是久而久之會讓孩子養成吃獨食的習慣,在外人面前這樣做是非常沒有教養的表現。

一個人的教養的體現從很多領域都能體現,但是餐桌禮儀還是比較能體現孩子的教養,因為在吃飯中有很多細節的表現,細節決定成敗,人緣好的孩子不僅擁有好的餐桌禮儀,還有其他方面的文明表現,這樣的孩子在以後很難不取得成功。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出現過哪些不文明的行為?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若吃飯時娃有3種表現,那麼長大後「難有出息」,看看你家有沒有
    文/園園媽育兒日記要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有很多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跟他吃一頓飯,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餐桌禮儀也是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吃飯時的表現更體現著一個人的教養和層次,也就是為什麼在小的時候,父母總是要求我們吃飯的時候要守規矩。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第一種就遭人嫌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遭人嫌餐桌禮儀真的很重要,和有有禮儀有修養的人一起吃飯是一件讓人開心愉快的事情,而假如碰到一些沒有修養的人,那一餐真的是難以下咽。這樣的行為,看似在吵架,其實就是要吃獨食的表現,說明他們在家吃飯的時候就是這樣沒有規矩的,而連餐桌規矩都沒有,就別指望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是有規矩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不可能會有出息的,因為這樣的人別人一看就討厭,更不用說和他結交。
  • 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反感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 ,轉載請註明,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常常說細節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而這樣的說法並不是簡明扼要且武斷的說法,而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尤其是在小孩的時候,如果在餐桌吃飯的時候沒有表現出應有的禮儀,那麼娃娃在長大後容易受挫,甚至沒出息。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常有這3種表現,不及早糾正就晚了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常有這3種表現,不及早糾正就晚了王女士的兒子今年5歲了,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吃飯的時候最讓人頭疼。孩子看到自己的小把戲沒有得逞便大哭了起來,王女士心疼孩子,可丈夫卻說了,不能一味地慣著孩子,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父母要及早糾正而不是由著孩子胡鬧。
  •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第一種就被人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有出息,因此會採用各種途徑來測試自己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通常父母們都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事態度、處事表現等地方來觀察孩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總被忽視,那就是孩子吃飯時的表現,吃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情,父母們根本聯想不到把吃飯作為觀察孩子能否有出息的一個考察點
  • 當寶寶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很難有出息,家長要及時引導
    文/甜心奶爸孩子的教育是父母從小就關注的問題,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讓孩子長大能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這就是父母最欣慰的事情。媽媽帶孩子參加宴席,卻引起眾人反感之前和一個親戚去參加喜宴,當時因為這個親戚帶孩子的原因,所以整個行程都是比較慢的,我們到場的時候,基本上人都已經到齊了,我們一行人就隨便找了個座位坐了下來,當時這一桌有3個孩子,彼此相處的還是比較和諧的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中國人很講究餐桌禮儀,家長們也會教育自己孩子吃飯的規矩,畢竟一個有家教的孩子從他的行為舉止就可以看出,尤其是用餐時的行為舉止有一次,奶奶帶著明明去村裡吃喜宴,明明的吃相讓很多在場的人都嫌棄,一開始明明就自顧自地大快朵頤,接著,他居然和一個小男孩因為爭搶一個雞腿吵架,兩個人絲毫不讓對方。不料接下來明明往雞腿上吐了吐口水,得意地說:「現在雞腿上門有我的口水,就是我的」。奶奶看後居然說:「都是孩子們鬥氣,沒關係大家繼續吃。」
  • 餐桌禮儀預示著娃長大後是否有出息,吃飯有這3種表現,要糾正
    父母常常教育孩子「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如果你要想知道這個人是否有教養,那麼跟他吃一頓飯就知道了。吃飯時的表現代表著一個人的教養是很有道理,餐桌禮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這3種表現,讓人煩,特別是第一種。
  • 李玫瑾:孩子吃飯時的這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將來難有出息
    這樣的孩子,就算長大了,往往也都很難有出息。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說過:孩子吃飯時,如果有這3種表現的話,家長要及時糾正才行。不然的話,孩子長大以後是很難有大出息的。4種表現,應及時糾正,不然長大後難有出息1.
  • 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大表現」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吃飯的時候敲碗敲筷】有一些孩子覺得很好玩,在吃飯的時候,會習慣的拿筷子去敲碗。在傳統的認知中,只有乞丐才會這樣敲碗以乞討食物。所以一般家裡人不會讓孩子這樣敲碗的。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吃飯時有「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第一種就討人嫌
    ,包括朋友5歲的女兒,真真是非常乖巧可愛,雖然他們家只有一個女兒,也是寵著愛著,但是該教育給孩子的一點都沒少,孩子表現得很有教養,特別是在餐桌上。直到上桌吃飯,女孩都是表現出一副不急不忙的樣子當自己夾不到時才和媽媽說想吃哪個菜,也不像一些小朋友那樣,吃飯弄出很大的聲響,就是輕輕的,沒有什麼聲音,等她吃飽了,放下筷子很有禮貌的說自己吃飽了,大家慢慢吃。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大多有「3種表現」,每一種都讓人反感
    生活中,有些孩子在飯桌上表現得像個大人一樣,處處滴水不漏,惹人稱讚;而有些孩子則會錯誤百出,甚至會有一些及其不禮貌的行為,讓一起吃飯的人感到厭煩。孩子的一些餐桌行為會引起他人反感,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孩子性格與品德,可以以此來估計孩子長大後的表現。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通常會在吃飯的時候有下面的這三種表現,看看你家的孩子有沒有吧!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家長們別不在意
    一個人的修養如何,不需要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去表現,往往主需要一些細節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教養,比如餐桌上,特別是在禮儀之邦的中國,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往往就能體現出他的家教如何。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孩子,吃飯的時候多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注意了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數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吃飯是我們每天都會經歷的事情,雖然看似是一種很平常的行為,但是在吃飯的過程中卻能折射一個人的修養與品質。 特別是孩子,從他們在餐桌上的表現,其實家長就能夠窺見孩子以後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聽起來似乎有些故弄玄虛,但事實確實如此。
  • 李玫瑾: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時多數有這3種表現,要及時糾正!
    她指出,如果孩子在飯桌上有這幾種表現,那麼長大後多半不會有太大的出息。 這樣的孩子尤為自私,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為主,長大後也會成為不顧他人的人,自然很難有大的成就。
  • 長大「沒出息」的娃,看他吃飯就知道了,「3種表現」令人反感
    不僅如此,當小林說自己幫孩子夾菜時,大寶果斷拒絕,並說&34;。一頓飯下來,小林食之無味。,長大&34;的娃,看他吃飯就知道了,以下&34;令人反感!這第一種就是&34;。雖然很多小朋友都按耐不住自己見到喜愛食物的心情,但是長此以往,只會讓人覺得他很沒有教養。第二種讓人生厭的行為就是 &34;自己喜歡吃的菜。要知道,飯菜不只是給你一個人吃的,還有其他人也希望自己能吃飯自己想吃的東西,所以有這種傾向的孩子個性比較自私。
  •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卻不以為然
    小孩看似習以為常的舉動,一場聚餐無禮的行為,讓眾人看清了小吳背後無規矩的家庭教養方式,一日三餐看似日常,卻是個人素養的體現時刻,無法遵守餐桌禮儀,日後更難在其餘方面有規有矩,久而久之,這種孩子難以出息。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一般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注意
    老一輩人常說的:「民以食為天」,這句話足可以說明一個人吃飯的表現有多重要,尤其是吃飯時有許多禮儀,我們都更加需要尊重,不能覺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能讓孩子無所顧忌,吃飯完全可以看出一個孩子的教養深淺,所以家長平時一定要注重孩子的餐桌禮儀。
  •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你只要跟他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從其中你能夠看出深刻的含義!作家韓寒說過: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