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的時候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會惹人討厭,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2020-09-19 曉梅媽媽聊育兒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從小父母就會教導我們一些餐桌禮儀,例如,桌子上長輩不動筷,晚輩就不許動筷,這些餐桌禮儀都是父母簡單的交給我們,我們也會遵循父母的教導,儘可能的做一個乖孩子。

但是也有不少父母會忽視的孩子餐桌禮儀的教育,孩子會先上桌吃一些自己喜歡的食物,孩子完全不會顧及其他人的眼光,也沒有任何的禮貌。

案例:

麗麗有一個五歲的兒子,平時麗麗對兒子還是寵愛。從小就對兒子嬌生慣養,造成了兒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最近麗麗的大學同學準備開一場同學聚會,可以帶家屬去,麗麗本身就放心不下兒子。與丈夫待在家裡,所以想著還是把兒子帶去聚會,這樣也可以認識其他的小朋友。

剛到酒店的時候,麗麗開始與其他的同學敘舊。兒子也與其他同學的孩子玩兒得很好,在一起有說有笑。隨著服務員將菜品端上桌,人們都聚集到了餐桌前。麗麗也叫兒子的手洗乾淨之後領到自己的座位旁邊。等到服務員開始上第一道菜的時候,麗麗的兒子突然吵著餓,想吃東西,但是餐桌上沒有其他人動筷子,即使其他的小朋友也沒有吵吵著想吃飯。

但是麗麗實在看不了兒子說自己餓,所以就讓兒子先吃了,在場的所有同學看著麗麗的行為都驚呆了。只建立的兒子拿起筷子就夾著第一道菜往嘴裡放,而且吃飯的時候還發出了很大的聲音,大家都用嫌棄的目光看著麗麗和她的兒子。

不少同學在這次聚會後就跟麗麗斷絕了聯繫,甚至感覺認識麗麗會讓自己感到很丟人。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麗麗這種父母,只在乎孩子的感受。但是不會給孩子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在外面的表現,包括餐桌上的禮儀,都暗示著一個家庭的教養和父母的教育問題。

吃飯時有這3種「壞毛病」的孩子,小時候招人嫌棄,長大後會沒出息

1.自己喜歡吃的菜放到自己的面前

有的父母從小就嬌慣孩子,孩子想吃什麼就給孩子做什麼,孩子想要什麼就一定要給孩子滿足。這樣就會讓孩子造成一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在餐桌上會將自己比較喜歡吃的食物放到自己的面前。在父母面前如此,在外人面前也是這樣,這就會讓別人覺得父母的教育有問題。小時候就會遭人嫌棄,那麼長大之後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也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出息。

2.在碗裡面來回扒拉

有的孩子喜歡吃一道菜,當中的肉類就會一直挑肉吃,這樣就會造成在碗裡面來回扒拉肉。這是一種很不好的餐桌行為習慣,父母會感覺孩子願意吃什麼就吃什麼,但前提是要一定的餐桌禮儀,來回扒拉菜,會造成自己的口水沾到自己的筷子上,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去碗裡面來回亂扒,這也是一種不講衛生的行為習慣。

3.吃飯的時候吧唧嘴

古話說的好「食不言寢不語」,但是吃飯的時候嘴巴發出聲音也是很不禮貌的一種行為,這樣會對他人的用餐造成影響,如果孩子出現了吃飯的時候吧唧嘴的行為,父母一定要糾正。

吃飯能體現出人的修養和人品

小的時候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記住,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在餐桌上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不可以做。在以後的人生發展道路上和職場中也會做好自己,吃飯能體現人的修養和人品,保持一個良好的餐桌禮儀,也是有一份良好修養的開始。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吃飯時有這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
    其實一個人的餐桌習慣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所以說,想要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從小養成好的餐桌習慣,否則長大了,想改掉都難。3個「壞習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要及時糾正!,認為孩子吃獨食是好事,這樣的孩子不吃虧,也是聰明的表現,當孩子和別人一起吃東西,有吃獨食的情況時,家長並不會去阻止,而是顯得很高興。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要抓緊改正
    父母都希望自己家孩子能更有出息,那怎麼才能判斷出自家孩子是否有出息呢?李玫瑾教授大家都很熟悉吧?李玫瑾教授在育兒這方面很有造詣,基本是家長們爭相學習的對象,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檔節目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在吃飯時會有這3種表現。」
  •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卻不以為然
    小孩看似習以為常的舉動,一場聚餐無禮的行為,讓眾人看清了小吳背後無規矩的家庭教養方式,一日三餐看似日常,卻是個人素養的體現時刻,無法遵守餐桌禮儀,日後更難在其餘方面有規有矩,久而久之,這種孩子難以出息。
  •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種表現」,第一種就遭人嫌
    長大後難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遭人嫌那孩子的家人還打哈哈說:「都是小孩子沒關係的,大家繼續吃沒關係。」我和朋友面面相覷,不知道該如何下筷子。這樣的行為,看似在吵架,其實就是要吃獨食的表現,說明他們在家吃飯的時候就是這樣沒有規矩的,而連餐桌規矩都沒有,就別指望他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是有規矩的,這樣的孩子長大不可能會有出息的,因為這樣的人別人一看就討厭,更不用說和他結交。
  • 吃飯時有「3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第一種就討人嫌
    ,包括朋友5歲的女兒,真真是非常乖巧可愛,雖然他們家只有一個女兒,也是寵著愛著,但是該教育給孩子的一點都沒少,孩子表現得很有教養,特別是在餐桌上。,還知道先安頓客人先做好,然後自己才乖乖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吃飯的時候,想吃什麼菜都是只夾自己的那一邊的。
  • 李玫瑾: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教授,她近幾年開展了很多教育講堂,得到了廣大父母的認可,前段時間李玫瑾教授表示: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第一種就惹人討厭!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有以下表現1、吃飯時大喊大叫製造噪音孩子天生就活潑好動,每天都是亂蹦亂跳的沒有老實的時候,尤其是在吃飯時,看到人多比較熱鬧,孩子就更開心的,每次都在飯桌上大吵大鬧,影響別人吃飯的心情。
  • 北大教授: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俗話說得好,「三歲看老」,孩子聰不聰明,其實在他們小時候就能看出端倪,只不過家長沒有抓住機會而已,北大退休老教授曾經說過: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 長大後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大多都有這4種表現,第一種就惹人煩
    ,吃飯時大多都有這4種表現1、吃飯大喊大叫有一次我去包子鋪吃早飯,剛坐下就聽到一個孩子大喊大叫,一會說包子不好吃,一會又要吃漢堡包,整個包子鋪的人都能聽到他的大喊,本來想安安靜靜吃個早飯,卻被這樣一個孩子打攪了,我還聽到有人都小聲念叨著:「這孩子真沒禮貌」、「孩子家長也不管管」、「這家長怎麼教孩子的」,
  • 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你家娃在其中嗎?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過這樣一句話:「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但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急著高興。」,長大之後多半沒出息,所以家長不要太過於縱容孩子。,不管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不肯讓自己吃虧,如果別人不小心得罪了他,他肯定是加倍奉還,這樣的孩子不管到哪都是惹人嫌的,家長可別以為這樣的孩子聰明,實際上他是蠢。
  • 李玫瑾:高智商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家長們都抱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智商更多,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優秀,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看出,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有徵兆。
  • 李玫瑾:智商高的孩子,小時候有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在我國基本上所有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有所出息、有所成就。 不過也總有很多人質疑,孩子有沒有出息,還要20幾年後次啊能知道,現在教育孩子能說明什麼?
  • 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從他吃飯這3種表現就能看出,網友:真準
    孩子長大有沒有出息,從他吃飯這3種表現就能看出,網友:真準孩子不但不聽勸阻,反而當著莉娜這麼多同事的面頂撞她。聽著同事們交頭接耳地說她兒子沒素質、缺教養,令莉娜倍感丟臉,伸手便打了孩子,孩子哇哇大哭弄得場面極為尷尬,莉娜連忙向領導及同事們道歉,提前帶著孩子走了。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在《教養》中談到:一個孩子要是連吃飯的基本禮儀都做不好,長大以後基本上沒多大出息!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多半有這3種表現,不妨自查一下
    的確是如此,衣食住行,吃飯是人最基本的一項技能。如果連吃飯都存在著許多的毛病的話,那麼也意味著孩子性格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實在孩子吃飯的過程當中,如果有三個表現的話,就說明他長大後多半沒什麼出息。這些行為都是非常不雅的,如果孩子在飯桌上會有這些行為的話,也會讓別人去排斥他,這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際關係。
  • 吃飯時有以下表現的孩子,小時候遭人嫌棄,長大後也多半沒出息
    從吃飯,能看出一個人的層次和教養,這句話你們認同嗎?前幾天和同事一起吃飯,因為當時是周末,孩子也在家,所以她就把孩子也帶來了。因為人也不少,所以點的菜也比較多,足夠大家吃。讓人沒想到的是,菜一上來,她就把菜放到她孩子跟前。她家孩子因為年齡小,筷子也使不好,所以到最後,就成了用手抓。同事不好意思地說:不好意思哈,孩子年齡小。可雖然說著不好意思,卻沒有一點要制止孩子行為的意思。
  • 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難有出息,第一種就被人嫌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能有出息,因此會採用各種途徑來測試自己孩子未來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通常父母們都從孩子的行為舉止、對事態度、處事表現等地方來觀察孩子,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總被忽視,那就是孩子吃飯時的表現,吃飯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事情,父母們根本聯想不到把吃飯作為觀察孩子能否有出息的一個考察點
  •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
    李玫瑾提醒你:長大沒本事的孩子,吃飯時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我們想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你只要跟他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雖然吃飯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從其中你能夠看出深刻的含義!作家韓寒說過:帝給人一張嘴巴就是用來吃飯。連飯都不能好好吃,你還能做好什麼事?
  • 哈佛大學發現: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
    哈佛大學教授曾經為孩子做過一項研究,最終得出驚人的結論:這3類孩子小時候看似「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父母對孩子的百依百順,會讓孩子逐漸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而很多父母還認為孩子這是「聰明」的表現,也不沒有及時的去糾正孩子的行為,而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別瞎高興。
  • 這3種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還沾沾自喜
    這3種孩子大多是「假聰明」,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家長還沾沾自喜每個家長都期待自己的孩子天資聰穎,智商超群,雖然天才兒童不常有,情商智商都在線的孩子還是比較常見。像豆豆一樣的孩子其實還有很多,這樣喜歡耍小聰明的孩子,長大以後多半沒有出息。因為他們沒有把聰明才智用在正道上,除了豆豆之外,還有什麼樣的孩子是假聰明的呢?
  • 長大後沒有出息的娃,吃飯時大多有「3大表現」
    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娃,長大後多半沒出息【吃飯的時候敲碗敲筷】有一些孩子覺得很好玩,在吃飯的時候,會習慣的拿筷子去敲碗。在傳統的認知中,只有乞丐才會這樣敲碗以乞討食物。所以一般家裡人不會讓孩子這樣敲碗的。
  • 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大多有「3種表現」,每一種都讓人反感
    餐桌禮儀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一餐簡簡單單的飯會反映一個人基本的禮貌和休養。生活中,有些孩子在飯桌上表現得像個大人一樣,處處滴水不漏,惹人稱讚;而有些孩子則會錯誤百出,甚至會有一些及其不禮貌的行為,讓一起吃飯的人感到厭煩。孩子的一些餐桌行為會引起他人反感,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孩子性格與品德,可以以此來估計孩子長大後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