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梅媽媽聊育兒
從小父母就會教導我們一些餐桌禮儀,例如,桌子上長輩不動筷,晚輩就不許動筷,這些餐桌禮儀都是父母簡單的交給我們,我們也會遵循父母的教導,儘可能的做一個乖孩子。
但是也有不少父母會忽視的孩子餐桌禮儀的教育,孩子會先上桌吃一些自己喜歡的食物,孩子完全不會顧及其他人的眼光,也沒有任何的禮貌。
麗麗有一個五歲的兒子,平時麗麗對兒子還是寵愛。從小就對兒子嬌生慣養,造成了兒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最近麗麗的大學同學準備開一場同學聚會,可以帶家屬去,麗麗本身就放心不下兒子。與丈夫待在家裡,所以想著還是把兒子帶去聚會,這樣也可以認識其他的小朋友。
剛到酒店的時候,麗麗開始與其他的同學敘舊。兒子也與其他同學的孩子玩兒得很好,在一起有說有笑。隨著服務員將菜品端上桌,人們都聚集到了餐桌前。麗麗也叫兒子的手洗乾淨之後領到自己的座位旁邊。等到服務員開始上第一道菜的時候,麗麗的兒子突然吵著餓,想吃東西,但是餐桌上沒有其他人動筷子,即使其他的小朋友也沒有吵吵著想吃飯。
但是麗麗實在看不了兒子說自己餓,所以就讓兒子先吃了,在場的所有同學看著麗麗的行為都驚呆了。只建立的兒子拿起筷子就夾著第一道菜往嘴裡放,而且吃飯的時候還發出了很大的聲音,大家都用嫌棄的目光看著麗麗和她的兒子。
不少同學在這次聚會後就跟麗麗斷絕了聯繫,甚至感覺認識麗麗會讓自己感到很丟人。其實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麗麗這種父母,只在乎孩子的感受。但是不會給孩子形成好的行為習慣,孩子在外面的表現,包括餐桌上的禮儀,都暗示著一個家庭的教養和父母的教育問題。
1.自己喜歡吃的菜放到自己的面前
有的父母從小就嬌慣孩子,孩子想吃什麼就給孩子做什麼,孩子想要什麼就一定要給孩子滿足。這樣就會讓孩子造成一種自私自利的心理,在餐桌上會將自己比較喜歡吃的食物放到自己的面前。在父母面前如此,在外人面前也是這樣,這就會讓別人覺得父母的教育有問題。小時候就會遭人嫌棄,那麼長大之後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中,也會讓孩子越來越沒有出息。
2.在碗裡面來回扒拉
有的孩子喜歡吃一道菜,當中的肉類就會一直挑肉吃,這樣就會造成在碗裡面來回扒拉肉。這是一種很不好的餐桌行為習慣,父母會感覺孩子願意吃什麼就吃什麼,但前提是要一定的餐桌禮儀,來回扒拉菜,會造成自己的口水沾到自己的筷子上,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去碗裡面來回亂扒,這也是一種不講衛生的行為習慣。
3.吃飯的時候吧唧嘴
古話說的好「食不言寢不語」,但是吃飯的時候嘴巴發出聲音也是很不禮貌的一種行為,這樣會對他人的用餐造成影響,如果孩子出現了吃飯的時候吧唧嘴的行為,父母一定要糾正。
小的時候給孩子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記住,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在餐桌上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不可以做。在以後的人生發展道路上和職場中也會做好自己,吃飯能體現人的修養和人品,保持一個良好的餐桌禮儀,也是有一份良好修養的開始。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如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歡迎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