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孩子情商高不高,飯桌上就能看出來,不用等他長大

2020-12-11 小婷老師育兒觀

在以前的時代,一個人一生是否能夠取得成就,主要靠智商。因為在當時,人才緊缺,所以說「知識改變命運」。

但是在現在,孩子這一生能否取得成就,除了要依靠他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情商。

因為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人才是屬於供大於求的關係,所以孩子都否在眾多知識型人才當中脫穎而出,看的就是他的情商了。

心理學家也普遍認為,在當今社會,情商對孩子的影響是要超過智商的。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也曾經表示:一個人的成功,IQ只佔20%。

那麼如何判斷的孩子情商高不高呢?

情商不像是智商,更多的要靠後天的培養,就像是孩子的行為習慣一樣。

所以說,孩子的情商高低,不必等到孩子長大之後才知道,從在小時候,吃飯這件小事當中就可以看出來。

如果孩子在吃飯時,有這幾個行為,那麼說明孩子情商不高。

1、吃飯拖延,拉長戰線

有些孩子在吃飯的時候,心思並不在吃飯上,邊吃邊玩,甚至把飯碗端到電視機面前,結果別人都吃完了,他還在慢悠悠地吃。

長輩就只能坐在沙發上等著他,等他吃完去客廳沙發上玩、或者是去做作業了,然後才能收拾桌子。

2、長輩做自己不愛吃的菜就生氣

即使是一家人,口味也會並不相同。但是孩子在長輩做的幾道餐中有自己反感的菜,就生氣,甚至質問長輩,「這個菜又不好吃,為什麼非要做?」

然後在就餐時,特別嫌棄的要離那道菜遠一點,語言上還會貶低這道菜。

3、吃獨食

特別的護食,自己喜歡的食物就要自己吃,別人夾一筷子就要生氣。從心底裡認為,這道菜就是做給我一個人的。

如果孩子在吃飯時候,有這三種行為,就說明,孩子現在的情商並不高。

其實以上這3種行為都說明了這個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調控自己的去情緒、不懂得為他人考慮。

那麼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懂得為他人考慮的思維模式也同樣會作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與家人、朋友、同學的相處都是如此。

那麼這樣的孩子,勢必是一個情商低的孩子。

不既然發現了問題,家長也不必太過憂心,在文章開頭也說過了,情商主要是要靠後天的培養。

所以家長及時引導,孩子的情商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給家長們一些建議:

1、從小給孩子立好規矩

小孩子正是處在一個橫空直撞,沒有邊界感的年紀中,如果家長沒有明令禁止,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可以的,那麼他就會默認為這個行為是被允許的。

等到孩子壞習慣養成,長大了再讓他去改正,家長痛苦,孩子也痛苦。

所以,及時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就是不可以的。再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自然根正苗紅,懂禮儀、有教養,情商高。

2、讓孩子有共情能力

孩子是生活在社會當中,尤其是現在的這個社會當中,人際關係更是複雜。

讓孩子擁有共情能力,就是讓孩子擁有能夠感覺到他人的情緒、情感,能夠理解別人所處的環境,能夠「進入他人的心靈世界」,並且做出相應反應的能力。

這並不是要讓孩子處世圓滑,而是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看問題,不至於盲目自大,目中無人。

為了家長更好的幫助孩子提高情商,小婷推薦的書單是以下幾本書:

《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

由浙少出版,積累銷量突破5000萬冊。一共8冊,分為逆商教育、社會交往、性格教育、財商教育、性教育、行為習慣、情緒管理、品格培養。

同時每個主題後面都有「給父母的話」,可以讓父母們了解相應的兒童學知識,更好地解決育兒困惑。

《好孩子好品質》

這一套就是由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祝士媛女士傾情推薦的繪本。

全書12冊,我有生活好習慣、我們都要守規則、我會關心別人、做最好的自己、我是能幹的小孩、我不怕困難、我會保護我自己;

上小學,我不怕、我愛交朋友、我會管理我自己、幼兒園裡我最棒、我是自信的小孩。

書中故事都是通過小主人公大豆和小蔥、妞妞等小朋友生活來引導孩子。名字好玩又有趣,形象也很可愛。掃描書中二維碼,可以免費聽有聲故事。

《幸福力情商培養繪本》

美國心理學會為3-6歲兒童量身打造,聚焦家長普遍關心的話題,小故事蘊含大智慧,培養自信、堅強、自主的高情商孩子,為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礎。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你對「情商」有什麼見解,或者是有什麼好的書單推薦,都可以在下方留言!

這裡是小婷老師育兒觀,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坦言:飯桌上孩子有2個表現,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引言:在當代社會,現在很多人自然智商非常的高,但是在人際交往的過程當中,他們的低情商會害了他們。但是情商的培養和提升,完全是來自於後天的努力,很多人的情商都是來自於自己的父母或者身邊的人們對他們的影響,如果身邊人的情商普遍高,那麼他們的情商自然也差不到哪裡去。而現在很多人都說孩子的情商,其實在很小的時候就能夠體現出來,甚至在飯桌上就能夠看得出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就能看出來
    作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那麼怎麼培養出一個出息的孩子呢?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孩子的智商上下功夫,認為孩子智商高了將來在學習時就會有出色的成績,學習好確實是一個出路。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是光有成績和努力就一定有出息,一個有出息的人往往他的身上還有一個可貴的品質,就是「情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我作為一個東北人,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會擺宴席,但是東北人的性格豪爽,有的時候在飯桌上不拘泥一些細枝末節,但是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有著「情商之父」稱號的丹尼爾·戈爾曼曾說過:成功=80%的情商+20%的智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我作為一個東北人,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會擺宴席,但是東北人的性格豪爽,有的時候在飯桌上不拘泥一些細枝末節,但是該有的禮儀還是會有的。我帶孩子出去參加宴席的時候,總是能看見一些老人領著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顧一切。
  • 李玫瑾:情商不高的孩子,從小能看出來,怎樣培養孩子高情商?
    在如今這個社會上,光有智商是一定不行的,有時候情商才是更加重要的。各位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會把情商提上日程。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保護之下,總是要去外面闖蕩的。為了讓孩子適應社會生活,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情商教育。
  • 李玫瑾:情商不高的人,往往孩童階段就能看出來,網友:太真實了
    社會上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內心並不壞,只是說話,做事非常不講場合。要知道情商對一個人的發展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就如馬雲所說:一個人的成功,靠情商,情商低的人是沒辦法管理一批智商高的人的,智商高的人是很難管的,你管理他們就得靠情商。
  • 李玫瑾提醒:孩子情商高低飯桌上就能看得出,父母應該好好培養
    李玫瑾提醒:孩子情商高低飯桌上就能看得出,父母應該好好培養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說:「情緒智力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她在一次演講中特別提到了兒童餐桌禮儀,並說: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就能看出來,家長應該重視並培養。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她在犯罪心理以及幼兒心理方面有著很大的權威,雖然主攻專業並不是育兒,但是通過長期對犯罪心理的研究,讓他發現這些煩人的犯罪心理都是受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和家庭教育影響導致的,因此她才開始進軍育兒領域,並獲得了不錯的成就。
  • 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從小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媽媽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很少關注到小孩子的一些很細微的小行為,但是李玫瑾教授一直堅持認為,孩子在3-6歲的時候,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多加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如果不加以注意,長大後的孩子多半智商也不會高到哪裡去!
  • 李玫瑾:孩子情商高低,不用等長大,看他吃飯時的禮儀就有所顯露
    其實這種判斷不僅適用於大人,也同樣適用於孩子,如果你想知道孩子的情商是高是低,不用等到他們長大,可以看看他們吃飯時的禮儀,便有所顯露。 李玫瑾:孩子餐桌禮儀顯露情商,從吃飯這件小事培養「別人意識」 以前在書上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9歲的女孩萱萱經常在小區裡玩,因此結識了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媛媛,因為接觸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小朋友們的家長也都認識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情商和智商,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東西。一個人長大後是否有作為,和其情商與智商的高低分不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戈爾曼曾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智商僅佔20%,80%靠情商」。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情商高的人無論說話、做事,都會讓人感覺很舒服,如沐春風;而情商低的人,開口說話就會顯得格格不入。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從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就能看到他長大後的樣子,甚至決定將來的人生。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從手上的細節就能看出來
    ,而孩子聰不聰明其實也不用等長大,孩子智商高低的秘密其實全藏在手上。李玫瑾教授坦言:孩子聰不聰明,看看手就知道!我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其實不用等長大也能看出來,其智商高低的秘密其實都藏在手裡。據調查發現這並不是李玫瑾教授故弄玄虛,在醫學界中,手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由此可見手的重要性。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好,孩子吃的、用的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正常孩子基本上智力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但是當孩子進入社會之後,能否吃得開,那就要看一個人的情商了,而從小情商就高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差不了。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 李玫瑾教授直言:吃飯時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
    作者/小苗編輯/小苗李玫瑾教授平時對於育兒這塊有著非常深厚的理解和經驗,她曾經就在一個節目上直言:吃飯時有這四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家長應當先了解一下吃飯習慣和情商之間的聯繫,才能更好地理解李玫瑾教授的這句話。畢竟,吃飯在我們的普通認知裡就是填飽肚子,哪有什麼其他的含義,為什麼吃飯習慣能和情商掛鈎了,所以,這裡家長可以看看為什麼會說吃飯習慣和情商有聯繫。
  • 李玫瑾教授:餐桌上有這3種舉動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
    很可能和孩子的情商有關。李玫瑾教授是研究犯罪心理的專家,在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時候,李玫瑾教授就發現,很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動機和青少年的個人經歷有關。因此李玫瑾教授近幾年也會開一些預防青少年犯罪的講座,給家長傳授一些育兒經驗。李玫瑾教授談到餐桌禮儀的時候,提到:餐桌上有這3種舉動的孩子,情商多不會高,孩子的情商有待提高。
  • 李玫瑾教授:娃聰不聰明,從他的「手部」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但孩子到底聰不聰明,卻是一個很難判斷的標準,有時候還要看孩子上學之後的表現才能評判一二。,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指出:娃聰不聰明,其實只要從從他的「手部」就能看出來,不用等孩子長大以後才能看出。從孩子的雙手,我們如何來看出孩子到底聰不聰明?
  •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
    然而在絕大多數父母的眼裡,成績就是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但實際上"智商"並不能體現孩子的全部,"情商"才是決定孩子的高度。很多時候,優異的學習成績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獲得,而高情商卻是先天決定的,有些孩子從小開始就表現出了超乎同齡人的情商。
  • 李玫瑾教授坦言: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的孩子,情商高不到哪去
    在中國的部分家庭,都很注重孩子的餐桌禮儀。孩子在飯桌上的表現,能夠一眼看穿他家庭的教養,更能體現一個孩子的情商高低。用不著你管!」這句話一出,所有人都隱忍住了怒火,等到聚餐結束之後,大家紛紛默契地把軒軒媽媽拉黑,之後的同學聚會再也沒有邀請過她和軒軒了。其實軒軒在飯桌上的這種行為,正好說明了他的情商不高,否則不會因為自己而讓媽媽成為同學中的交往黑名單。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有這3種表現,家長可別縱容
    李開復教授曾經說過:「在任何領域,情商的重要性都是智商的兩倍」。智商高的孩子也許不會成功,但是情商高的孩子註定未來表現非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情商的發展了,每位家長都想要培養出一個高情商的孩子,這樣不僅生活中招人喜歡,就算步入社會也對發展有很大好處。老話說:想要看一個人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有體現,這對於孩子也是如此,我們可以從簡單的吃飯,就能看出這個孩子的情商未來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