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情商不高的人,往往孩童階段就能看出來,網友:太真實了

2020-12-15 大咖時尚show

社會上總有那麼一些人,他們的內心並不壞,只是說話,做事非常不講場合。

要知道情商對一個人的發展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就如馬雲所說:一個人的成功,靠情商,情商低的人是沒辦法管理一批智商高的人的,智商高的人是很難管的,你管理他們就得靠情商。

但是一個人的情商往往與其生活的環境和從小接觸的教育方式有關。

李玫瑾:情商不高的人,往往孩童階段就能看出來,網友:太真實了。

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就曾經提到過孩子的情商問題。她認為一個人的情商高低,往往在這個人的孩童階段就可以看出來。

因為在孩子3-6歲,是他們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也是奠定他們情商基礎的重要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通過孩子表現出的一些行為舉止,往往就可以看出孩子的情商是高還是低。

情商低的孩子往往在小朋友的圈子中混的也不是很好。處理不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把握不住人際交往之間的平衡,不知道該怎樣與人保持距離。

情商低的孩子往往不懂得分享。

就像有些家長會抱怨自己家的孩子非常自私,佔有欲特別強,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總是霸佔著家裡所有的玩具,零食糖果從來不能有第二個人碰。

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由於只在乎自己生活中的一點小利,眼界太小導致無法換來真心的朋友。

第三就是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就比如說孩子在自己想要發脾氣的時候,完全不分場合說哭就哭,家長哄都哄不住。這樣的孩子只會用最低級的辦法讓父母注意到他。

可想而知,孩子在小時候脾氣就無法控制,長大之後更是會因為不懂得掩蓋情緒而讓別人一眼看透內心世界。

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發飆,這樣的情緒一旦到了社會上只能吃虧。

家長應該注意孩子的情商培養,畢竟情商的最大因素不是遺傳,而是在於生長環境,孩子情商不高多半都是父母沒有注意。

那麼,究竟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首先要讓孩子能夠和別的小朋友和睦相處,就要讓孩子懂得分享。有時候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開始可能只是單純的因為想要保護自己喜歡的東西。

因此家長就應該讓孩子知道在分享的過程中可以收穫哪些。

比如,我們開始和孩子講:「你給妹妹一顆糖,之後媽媽再給你一顆。」說完這句話之後,家長也一定要做到。

一旦孩子發現因為一顆糖,自己交到了朋友收穫了快樂,自然也就不在乎失去的那一顆糖了,但是作為媽媽事後主動將這顆糖補給孩子,孩子心裡沒有了那份損失,自然會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其次,需要讓孩子學會誇獎別人,如果學會恰當的對別人進行稱讚,是很多人都要學習的一門學問,因為選擇恰當的誇獎方式,往往能夠增加他人對自己的好感。

所以,家長需要讓孩子學會欣賞、誇獎別人。

為此家長可以從學會誇獎自己的孩子入手,讓孩子逐漸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之下誇獎別人。久而久之孩子的情商也就能夠有所提高。

最後就是要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這件事情,相信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一大難題。

因為我們自己有時候尚且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作為一個還不懂世事的孩子,如何讓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情緒?

我們要教會孩子認識情緒。當孩子遇到某件事而發生很大的情緒波動或者變化時,你需要告訴他那是什麼情緒;而這些不好的情緒最後表現大部分就是哭和無理取鬧。

首先我們不要縱容孩子的情緒。比如很多孩子用哭和無理取鬧來「威脅」家長,我們一定要告知孩子哭是沒用的並賦予行動,絕不能被「威脅到」!然後和孩子分析情緒。孩子哭完後,而且他的哭又沒有達到目的你就可以跟她分析不好的情緒給自己和爸爸媽媽帶來的壞處。

最後與孩子約定。我們家長和孩子有個硬性約定,適用於雙方。就是當有壞情緒產生甚至哭鬧時,當說出「海鷗」就要相互抱抱;說出「天鵝」就要親親臉蛋,用這種方式來撲滅壞情緒。

這些方式都是讓孩子學會自我情緒控制的方式。最重要的還是給予孩子正確的三觀,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什麼樣的形象最容易成為孩子的榜樣?

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案例我們應該都知道,很多孩子喜歡模仿動畫裡的卡通人物,因此我們不難明白在孩子幼年時期,卡通人物的魅力是非常能夠吸引孩子的。

但動畫給予孩子的知識面有太少,於是繪本可能是父母能夠給予孩子的最合適的東西。

繪本不僅有孩子喜歡的動畫形象,而且將聽說讀寫這幾個學習功能全部結合在一起,這樣孩子不僅學會了道理、找到了榜樣,還能夠學會新的知識。

這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是受到李玫瑾教授推薦的書。完全符合李玫瑾教授的「6歲性格成型定律說」。

這是一套10冊裝的中英雙語繪本,不僅內容全彩,還是環保印刷,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閱讀環境是基礎也是關鍵。

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媽媽愛你、我是媽媽的小幫手、我愛幼兒園、禮儀我最棒、從小有愛心、我真棒、知錯能改、輸了沒關係、我來幫幫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幫助孩子克服情緒障礙,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哪些事能做的、哪些事不能做的事情深刻的留在孩子的印象中。

如果您感興趣,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情商不高的人,往往孩童階段就能看出來,網友:太真實了
    本周應該免費的遊戲為《流放者柯南》,一款多人網絡求生遊戲,和《Hue》,一款冒險解密遊戲。現在夏促只需要一半的價格就能買到我感覺挺值。正好可以補上上一個推薦差一塊就可以到100的缺憾。什麼,擔心會被Epic背刺?是得好好考慮。早買早享受,不虧。
  • 李玫瑾:情商不高的孩子,從小能看出來,怎樣培養孩子高情商?
    李玫瑾:孩子情商不高從小就能看出來李玫瑾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教授,長期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探討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成因。李玫瑾認為,一個人的情商問題,不用等到成年以後才能得知,往往在兒童階段就可以暴露出來。孩子3~6歲這段期間,是性格培養的關鍵期。許多下意識的行為舉止,都可以透露出這個孩子的情商問題。當孩子的情商很低的時候,家長不要以為等到孩子長大就好了。無數的事實證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孩童時期的性格奠定了長大以後的基礎。
  • 李玫瑾: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若孩子有這3種表現,暗示情商低不了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相比較智商的培養,那些重視孩子情商教育的家庭,最終才會培養出真正優秀的孩子來,而李玫瑾教授也曾認為:一個人的情商高低,往往在這個人的孩童階段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想要讓孩子的未來更加優秀,那麼我們就要開始重視孩子們的情商了!
  • 李玫瑾:小時候基本能看出來,小孩的情商值,若你家娃有可別慣著
    情商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一個人的智商有多高,只要情商太低,就很不高興。在這個社會也很難生存。因此,父母在小時候要注意子女的感性教育。李玫瑾: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能看到。如果你家有孩子,就不要。著名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曾提及孩子的情緒問題。她認為一個人的情緒高低往往能在這個人的童年中看出。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就能看出來
    大多數家長都會在孩子的智商上下功夫,認為孩子智商高了將來在學習時就會有出色的成績,學習好確實是一個出路。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是光有成績和努力就一定有出息,一個有出息的人往往他的身上還有一個可貴的品質,就是「情商」。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吃飯時的舉動就能看出來
    孩子將來能不能有出息一直都是家長非常在意的一件事情,畢竟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一生會碌碌無為,但是孩子能不能有出息,至少也要等到20歲以後,難道小時候就沒有什麼表現能夠看出來嗎?
  • 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小時候有這3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情商不高
    但實際上"智商"並不能體現孩子的全部,"情商"才是決定孩子的高度。很多時候,優異的學習成績可以通過不斷努力來獲得,而高情商卻是先天決定的,有些孩子從小開始就表現出了超乎同齡人的情商。最近在網絡上看到一個育兒講座,而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李玫瑾教授講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則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4個「特徵」,家長該管就得管。
  •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好,孩子吃的、用的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正常孩子基本上智力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但是當孩子進入社會之後,能否吃得開,那就要看一個人的情商了,而從小情商就高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差不了。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 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
    李玫瑾教授是有關研究教育心理學的專家,最近在網上看到李玫瑾的一段教育視頻,內容是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李玫瑾教授坦言: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情商不高的人,小時候基本都有這3種特徵喜歡埋怨有很多孩子喜歡抱怨,在平時參加集體活動的時候,若是失敗了,就會打開「抱怨模式」,一個勁地抱怨這個沒做好, 那個沒做對,就不知道從自己的身上找毛病,將全部的責任都推卸給別人,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情商都很低。
  • 李玫瑾:孩子有三種表現,暗示情商亮起「紅燈」,比智商低更可怕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Daniel Goleman)說過:「智商高的人也許事業無成,情商高的人卻一定能表現非凡。」你這孩子情商真低,真不知道家長怎麼教育的。」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表示: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而一個孩子情商高不高,或者說將來有沒有出息,完全不用等長大,通過吃飯的樣子就能看出來,尤其是在外面吃飯一定會因此而吃大虧,正所謂你不教育孩子,這個社會就會替你教育。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東北有個詞是「吃冤家」,說的就是這種人。能發生這種情況的,大抵都是孩子家庭教養和情商教養不夠的原因。李玫瑾雖然是心理學的教授,但是她在育兒方面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也分享過很多的育兒經驗。她曾說過:一個孩子有沒有出息,情商將會佔很大一部分。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有著「情商之父」稱號的丹尼爾·戈爾曼曾說過:成功=80%的情商+20%的智商。
  • 李玫瑾教授:孩子情商高不高,飯桌上就能看出來,不用等他長大
    但是在現在,孩子這一生能否取得成就,除了要依靠他的智力水平,更重要的是情商。因為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人才是屬於供大於求的關係,所以孩子都否在眾多知識型人才當中脫穎而出,看的就是他的情商了。心理學家也普遍認為,在當今社會,情商對孩子的影響是要超過智商的。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也曾經表示:一個人的成功,IQ只佔20%。那麼如何判斷的孩子情商高不高呢?情商不像是智商,更多的要靠後天的培養,就像是孩子的行為習慣一樣。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多半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 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你家孩子中幾條
    曾經在一場關於孩子情商的講座中,她提出了一個觀點:現代社會,情商跟智商同等重要,孩子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肯定不會高。曾經在一場關於孩子情商的講座中,她提出了一個觀點:現代社會,情商跟智商同等重要,孩子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肯定不會高。李玫瑾:小時候有4個「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你家娃中幾條?
  • 李玫瑾:孩子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暗示情商高,是你家娃嗎?
    尤其是和兒時玩伴的相聚,總是讓人驚喜滿滿,曾經被家長說一身「臭毛病」的孩子,往往長大後更有出息!我研究了心理學多年,才明白很多看似是「臭毛病」的行為,其實是情商高的表現。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也曾表示,9歲前有以下「臭毛病」的孩子,暗示情商高!看看是你家娃嗎!
  • 李玫瑾: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的孩子,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
    經常我們提及「青少年犯罪」,正是因為孩子的童年時期受到了某些事情影響,從而具備了一些不太好的品德。家長從李玫瑾身上,學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一次講座中,他提及了孩子的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高不了,容易吃虧,家長需要從情商上培養孩子。
  • 李玫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我作為一個東北人,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會擺宴席,但是東北人的性格豪爽,有的時候在飯桌上不拘泥一些細枝末節,但是畢竟很多時候能看出一個人的情商高不高,在飯桌上就可以有很明顯的表現。:孩子有沒有出息,吃飯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1、吃飯時不顧形象古代對吃飯時的形象有很大的要求,雖然我們現代人不是古代人那般拘束,但是在吃飯時也不能不顧形象
  • 李玫瑾:對於情商低的孩子,小時候就像這樣長大,太真實了
    溝通是一種技能,在學習實踐中時需要不斷總結和探索,有些人認為說話不堵很直截了當,但事實上這樣的人情商很低,是最煩人的人。一個情商低的人,即使他有很高的能力,最終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畢竟情商影響人的上限,孩子的情商離不開父母。
  • 李玫瑾:孩子小時有4種「特徵」,長大後情商不高,家長及時糾正
    心理學家李玫瑾老師在多年對人的心理研究中發現:但凡能當領導的,業務能力不一定強,但情商一定特別高,有人格魅力,會和人相處,人際關係處理的非常好。所以,情商高低對人的影響非常重要。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既聰明又情商高,對孩子情商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但李玫瑾老師也說:人的心理表現往往具有滯後性,成年後的情商高低,其實與早年的心理撫養密切相關,而孩子的心理成長具有幾個關鍵期,小時候有這4種表現,長大後情商多半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