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出生開始,便被賦予了最美好的祝福,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有所成就,在接下來的育兒過程中,也是按照這個方向進行培養。
不過當今社會想讓孩子成才,光靠智商是遠遠不夠的,情商在社會的發展中顯得越來越重要,光有智商沒有情商的人也很難在這個社會立足,對此家長應該改變自己的教育思路。
現在的生活條件這麼好,孩子吃的、用的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正常孩子基本上智力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但是當孩子進入社會之後,能否吃得開,那就要看一個人的情商了,而從小情商就高的孩子,長大之後也差不了。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幾大階段,而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而情商高的孩子小時候就會有這4個特徵,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不過面對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很多家長可能會心生疑惑,公安大學教授為什麼來講育兒,所講的內容可靠嗎?
同樣的問題,曾經在李玫瑾教授的講座上就有人提到過這個問題,而李玫瑾教授的回答值得讓家長們反思:
「犯罪心理問題很多源於人的早期,所以我在犯罪心理研究的過程當中,非常重視研究人早年的一些心理問題,而且,真正要破解人的一些心理問題,你也會發現,它和人的早年的關係密切相關。」
李玫瑾教授經過長期對犯罪心理以及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研究,讓李玫瑾教授總是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孩子問題的真正根源所在。
同時李玫瑾教授所傳達的育兒觀念正是如今父母應該學習的,根據李玫瑾教授的總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的孩子,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如果你家孩子有,那就偷著樂吧!
李玫瑾:孩子小時候有這4個特徵,證明情商高,長大後多半有出息
1、見面打招呼,講文明懂禮貌
李玫瑾教授曾在講座上坦言:情商高的孩子往往都會有一些明顯的「特徵」,而見面打招呼,講文明懂禮貌正是其中之一!
如今社會很多孩子經過家長的嬌生慣養,見到老師或者長輩都不會主動問好,親戚來家裡串門也是一聲不吭,就和沒看到一樣,這對於長輩極其不尊重,不僅是沒禮貌的表現,更是情商的表現。
而高情商的孩子,往往都能做到文明、禮貌,即使情緒出現了問題,也能夠合理地控制情緒,突出骨子裡的教養,同時見到親朋好友,都會主動問好,這樣的孩子朋友也不會太少。
2、樂觀向上、努力向上
渾身負能量總是愛抱怨的孩子,遇到問題只會怨天尤人,從不會從自身上找問題,這樣的孩子可以作為情商低的代表,而且這些負能量還會影響孩子前進的步伐,讓孩子的生活沒有希望。
而積極樂觀、努力向上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這主要就是因為他們的情商都不低,因此自家孩子如果愛抱怨,家長一定要及時引導孩子積極向上,努力發現事物美好的一面,同時家長也要做好正能量的傳遞,不要將自身負能量傳遞給孩子。
3、懂得分享
懂得分享也是高情商的表現之一,這類孩子自己有什麼好東西都願意和朋友一起分享,正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這類的孩子不僅朋友多,將來到了社會上也十分受歡迎,屬於走到哪裡都討人喜歡的類型。
如果孩子和朋友相處總是佔小便宜,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對孩子進行情商教育,不過分享這件事情不能強迫,家長可以利用小故事的方式來引導孩子。
4、能夠控制情緒、不亂發脾氣
有一些小孩子仗著父母的寵愛,有一點不順心的地方就會亂發脾氣,這無疑是低情商的表現,連情緒都無法控制,那麼情商註定高不了。
高情商的孩子往往能夠用理智戰勝情緒,不會出現這種被情緒所控制的情況,同時對於自身的負面情緒也總是能夠找到合適的方式進行發洩,而這樣的孩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都十分省心。
因此當孩子無法控制情緒時,就需要家長的幫助,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不要被孩子的情緒給帶跑偏了,等到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再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因為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任何聲音對他來說都是噪音,所以你的話起不到任何作用,而這時大部分家長也會選擇生氣,這樣就會導致「惡性循環」。
當然家長平時也要教會孩子如何管理情緒,尤其是在3-6歲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內,如果這段時間沒有做好,讓孩子形成了脾氣暴躁的性格,那麼將會伴隨孩子一生。
對於兒童情緒管理小愛媽建議多給孩子看看《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因為孩子這個時候很多道理都不懂,家長也不知道怎樣描述孩子才能聽懂,這時這種《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能夠起到關鍵的作用,利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故事來教會孩子情緒管理,孩子不反感,無聲無息就讓孩子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