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飯沒規矩家長很頭疼,兒童餐桌禮儀該如何培養?

2020-12-22 孕嬰幫

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春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家人團聚,其次就是走親訪友,去探訪一下不經常見面的親人朋友,互相聯絡一下感情。既然要走親訪友,那就肯定少不了要帶著孩子,那麼孩子的禮儀問題,就顯得非常的重要。幫媽就曾遇到過一些非常沒有禮貌的「熊孩子」,讓人覺的很不舒服。

其中,最為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大概就是在餐桌上沒有禮貌的孩子。其實,寶寶剛出生時,就是一張白紙,上邊的一筆一划都由爸爸媽媽們帶領著去書寫。不僅僅是在走親訪友時,在日常生活中寶寶也應該注意這些餐桌禮儀。

飯前洗手

俗話說病從口入,吃飯前應先洗乾淨雙手再吃飯,這樣才能減小細菌侵染的可能性。

禁止亂跑

有的寶寶吃飯的時候不安分,總是圍著餐桌跑來跑去,這樣既不安全,又影響別人吃飯,是一種很不禮貌的行為。

禁止亂動

一些寶寶比較好動,即使是安分的坐在位置上,也總是東摸摸西瞅瞅。這樣子很容易碰到身邊的人,也會不小心把碗筷打碎。

用餐具吃飯

有的寶寶年齡過小,沒有辦法獨自使用餐具,媽媽們可以單獨給寶寶準備餐具。但是年齡稍微大一些的,還是建議使用餐具吃飯,這樣才不會影響別人吃飯的情緒。

吞咽完畢再講話

有的寶寶嘴裡食物還沒完全吞咽下去,就要開口講話,一開口就不小心把嘴裡的飯菜給噴了出來。這種情況不僅很尷尬,還讓人感覺很不衛生。

禁止攀爬餐桌

一些寶寶看到想吃的菜餚,但是因為距離較遠,就會想要爬到桌子上去抓菜。這種行為雖然沒有惡意,但是卻會讓人覺得這個孩子沒有教養。當寶寶夠不到食物的時候,應該向爸爸媽媽們求助才對。

不要在飯桌上剔牙、吐食物

寶寶新長的牙齒比較稀,食物就很容易塞進牙縫。寶寶儘量不要在餐桌上剔牙,也不要把嘴裡的食物吐出來,如果這樣做了,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不能抱怨食物

餐桌上的一些飯菜可能不太合小朋友的胃口,對於這種不合胃口的飯菜,寶寶只要嘗一下就好,不能在當下就說出飯菜難吃,這樣很不禮貌。

餐桌用語很重要

對於在餐桌上對寶寶有所照顧的人,都應該回以感謝。爸爸媽媽們應該教會寶寶說「請」「謝謝」,在不小心打翻別人的東西時,要會說「對不起」。

逢年過節,走親訪友,大家一起吃飯,享受著團聚的喜悅之情,我們不能讓這些小細節影響了大家的心情。所以各位媽媽們快給寶寶講解一下餐桌禮儀,讓寶寶做一個人人誇獎的好孩子吧。

我是幫媽,兩個孩子的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兼具插畫師,有關孩子教育、生理、心理、營養、日常保健與護理等方面問題,問我吧。

相關焦點

  • 孩子飯桌上沒規矩怎麼辦?父母記住這三點,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繫,不懂得餐桌禮儀的孩子往往讓家長十分頭疼。還記得在《媽媽是超人第二季》中,有一幕畫面引發了很多父母的共鳴,包文婧和包貝爾的孩子包餃子在吃飯的時候非常任性,無論媽媽怎麼哄就是不吃,甚至直接把碗摔碎了,弄得包文婧很是生氣,最後折騰了好久,包餃子才肯吃飯。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在餐桌上出現不懂規矩的情況呢?
  • 培養孩子餐桌禮儀,要從小學起,家長看完收藏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卻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孩子的禮儀教育,特別是在餐桌禮儀。過去,中國人講究餐桌禮儀,尤其注重從小開始培養孩子,那為什麼現在大多數家庭都不那麼注重了呢?一日三餐是最普通的一件事,但同時也暴露了一個人的很多問題,飯桌上會顯示一個人的教養,也會凸顯出一個家庭的家教。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不能因為太寵孩子而丟失了最基礎的東西。
  • 幼兒禮儀之餐桌禮儀
    ,我有幾點經驗分享給大家:1·吃飯時長輩優先當大家在一起吃飯時,作為家長應該讓孩子先把長輩請到桌前,讓孩子幫忙擺放碗筷,放凳子等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吃飯時不要摳鼻孔或者是邊吃邊說話,如果感覺要打噴嚏,應該把頭轉向後面,然後用餐巾紙捂住嘴……餐桌禮儀不容忽視,雖然孩子尚小,但是家長一定要給孩子多點耐心,多點關注4·引導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繪本讓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繪本都是不錯的引導方式。比如:繪本《小小餐桌禮儀》通過一個個非常可愛的小動物形象,幫助孩子來規範在餐桌上的行為。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吃飯的能力?
    餵飯的媽媽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質。說到「餐桌禮儀」,有些家長會抱怨:「能哄著、餵著讓小祖宗把一頓飯吃完就不錯了,哪還管什麼禮儀不禮儀的。」那麼,家長們有沒有反思過為什麼別人家孩子用餐時聽話乖巧,自家娃兒一到吃飯時就「雞飛狗跳」呢?
  • 飯桌上見教養,想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父母需做到這三點
    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如此重要,家長們又該如何下手呢?第一、建立起完善的、適合孩子們的用餐規則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家長們在思想上重視了對於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並做好了相關的計劃,才能有條不紊地幫助孩子養成餐桌禮儀。
  • 孩子吃飯時有3種「壞習慣」,家長別不當回事,餐桌禮儀體現教養
    1、亂翻,挑自己喜歡的夾現在很多家長從來都不會去對孩子進行餐桌禮儀教育,所以導致孩子養成了愛挑挑揀揀的壞習慣。每一個場合都有著屬於自己的規則,在餐桌上面自然也會存在著餐桌禮儀。但孩子無視這些規則和禮儀,隨心所欲的去做事情,只是單單覺得自己這麼做會開心,只是認為自己這麼做不會受到約束,感覺自由一些。由此可見,這類孩子註定是沒有辦法讓人喜歡的。所以在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嚴肅一些。那麼當遇到孩子有這類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家長應該告訴孩子,等長輩們開始吃飯了,才能跟著吃,不能不顧他人直接搶著吃。
  • 年末聚會多,請提前教會孩子這些餐桌禮儀!(建議家長收藏)
    在飯店吃飯,隔壁桌的幾個孩子在走廊裡肆意地喊叫玩耍。服務員過來勸導家長,家長卻站起來直接與其對峙,還口口聲聲說孩子本性就是愛玩。服務員只得無奈地走開了。家人聚餐,其中一個親戚家的孩子,把一大瓶飲料據為己有,誰要也不給......
  • 吃飯長輩先動筷,嘴裡有飯不說話,這些餐桌禮儀,家長務必教孩子
    很多家長都下大功夫去培養孩子在各方面的禮儀,現在最受家長重視的就是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了,不管是在哪裡、幹什麼,人都不可能不吃飯,也不可能總是自己一個人吃飯,這時候,良好的餐桌禮儀就是必備的了。身邊的人既沒有教過孩子餐桌禮儀,又不注重自己的餐桌禮儀,孩子在身邊人的影響下,不僅不可能培養出良好的餐桌禮儀還很容易養成不好的飲食習慣。
  • 孩子在餐桌上有這幾種表現,將來很難有出息,再不改就來不及了
    ,才發現大家都在討論這件事,認為這孩子吃飯太沒規矩,甚至斷言這種沒教養的小孩子,長大以後也不會有大出息。,尤其餐桌上的禮儀,因為是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如果連這點最基本的禮貌都不懂,又如何指望孩子將來有多優秀呢?
  • 兒童餐桌禮儀 你值得一看
    兒童餐桌禮儀 你值得一看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餐桌禮儀可謂是歷史悠久。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周代,就已經形成一套相當完備的餐飲禮儀制度,這也是我國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表現。
  • 1歲半寶寶吃飯時筷子插入腦內,餐桌禮儀從吃輔食起就應該培養
    這是一位劃錯重點的媽媽,筷子沒有錯,這根本不是用筷子的問題,而是吃飯時邊吃邊跑邊玩的問題啊。這就引出今天我們要討論的話題:培養孩子餐桌禮儀,是從吃輔食起就應該做的事情。餐桌禮儀,聽起來好像高高在上,對於三歲前的寶寶來說,餐桌禮儀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比如吃西餐要左手叉右手刀等複雜的規矩,而是在寶寶的每一個階段,都要有相應的吃飯原則,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簡單的說,就是養成就餐好習慣。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還小,等大點了再教,但好習慣的養成要趁早,尤其是就餐習慣。
  • 長大後沒出息的娃,吃飯會有3種表現,好的餐桌習慣比想像的重要
    孩子具有良好的餐桌習慣遠比家長想像的重要,李玫瑾教授就曾在一次講座上提到關於孩子餐桌禮儀的問題,她表示,從孩子用餐時的規矩上,就能看出很多的問題,而長大後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大多會有3種表現:第一種:將愛吃的據為己有孩子吃飯時看到喜歡的食物就據為己有,愛"吃獨食",甚至阻止別人吃,給他人造成困擾卻不當回事,這樣孩子不懂得分享,比較自私,而家長如果還縱容的話,只會助長孩子的氣焰,也沒什麼人願意和他走近了。
  • 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一餐飯窺探你的生活教育背景
    餐桌社交其實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社交方式。在人們看來,餐桌同樣可以成為一種社交場合。在吃飯的時候,一個人的教養可以通過他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來,這就叫餐桌社交。當今時代的父母,很關心孩子的營養,也注意對孩子的教養,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但是卻有很大一部分家長忘記了餐桌禮儀這一碼事情。其實,孩子吃飯時的表現是最能表現,家庭教養的。
  • 孩子上學前需懂的餐桌禮儀
    與朋友交流時,良好的餐桌禮儀會讓交流者用不一樣眼光看自己,而餐桌禮儀就像他們的第二件衣服。因此,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兒童餐桌禮儀,使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得到別人的尊重,越來越受歡迎。不要因為桌子上的小禮節而被別人看不起。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文 / 魔斯媽媽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工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一個6歲的小男孩,讓我充分意識到餐桌禮儀的重要性。為此我特地去學習了相關禮儀課程。
  • 餐桌禮儀從家庭開始培養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的「熊孩子」:筷子在盤子裡撥來揀去,菜餚湯汁弄得滿桌都是;客人還沒上桌,就趴到餐桌上找吃的;吃飯時東張西望,把杯盤弄得亂響;餐廳裡跑來跑去,在客人身邊蹭來蹭去……這些在餐桌上的小動作雖然是不經意的,透露的卻是孩子的教養。
  • 李玫瑾: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會有這3種行為,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直言:長大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會有這3種行為,家長要及時糾正 1.吃飯時大聲喧譁,亂跑亂動 現在家庭衣食無憂,並且只有一個寶寶,很多小朋友吃飯,都是大人端著飯碗追著餵飯。這樣的習慣非常不好。
  • 孩子長大後受不受歡迎,餐桌禮儀就能看到,家長也要學習下
    孩子的行為舉止直接反映了這個孩子的家教水平,孩子在外面亂來丟的是家長的人,因此很多家長都非常關注家庭教育。孩子的起碼素質在餐桌上最容易體現出來,因為孩子都是貪吃的,在吃飯的時候就能夠看出一個孩子最起碼的素質和修養。
  • 培養孩子的社交禮儀,這幾點家長一定要做好,讓孩子講文明懂禮貌
    曾經也有人說過類似的話,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的人際關係非常好,可見在社會中,社交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社交禮儀又是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體現了一個人的基本素養,還能夠促使人際關係更加和諧,而孩子的世界中,社交禮儀也尤為重要,經常會聽人說某某家的孩子真有教養,誰家的孩子太沒規矩了。其實這樣的語言都是指這個孩子的社交禮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