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餐桌禮儀不容忽視,一餐飯的功夫,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

2020-12-20 樂樂媽育兒

前不久在和閨蜜的聚會上,閨蜜家6歲的兒子淘淘徹底的給我上了一課,在相處過程中不難發現淘淘是一個十分乖巧的孩子,席間飯菜上的有些,我便建議淘淘可以去旁邊的遊戲專區玩一會,沒想到的是淘淘當即便回絕了我的好意道:「謝謝阿姨,我沒關係的,我還是在這邊吃完飯後在過去吧!」

對於年僅6歲的小男孩如此的禮貌,我自身是有些驚訝得,見此閨蜜便向我解釋道:平時她就時常教導淘淘無論外在誘惑力有多大,都一定要在飯後解決,萬不可隨意離開席位,這是對對方的極大不尊重體現。

聽到閨蜜的解釋,我不禁感嘆:你的教育真的很成功,孩子也是十分的出色、有規矩,剛剛我便發現淘淘一直在等待著大人們先動筷子,隨後他才自己緩緩拿起筷子吃飯,並且在吃飯中途也是將食不言寢不語貫穿得淋漓盡致,我們嘮嗑他便安靜地在一旁聆聽,我若問他話,他也會隨機大大方方地應對如流,真是太棒了!

其實我國自古以來對於「餐桌禮儀」的重視從未遞減過,古代便有食不言寢不語的名言傳出,甚至還有宮廷禮儀,這種自古傳承而下的「餐桌禮儀」更是跟家教門風緊密相連,仿佛若想知道一個人的品性如何,首先從這個人的餐桌禮儀方面看去便可知曉一二

禮儀它代表的是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是由許多個歷史不斷地累積而成的,它是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的,然而這種餐桌禮儀文化也是表現在很多方面的。

很多簡短的規則,實際上都是檢驗一個人品性的關卡,而在教育孩子餐桌禮儀時,是需要採取分階段式的培育。

不同年齡,不同的培育方式

3~6歲孩子父母要教會他的便是飯前勤洗手、輕拉桌椅,坐下時不可以發出響動、腳需要併攏萬不可以肆意搖晃、進餐時一手扶碗一手拿餐具、吃飯時不可以發出響動、食不言寢不語、實行光碟行動、一些食物殘渣一定要放入餐具的指定位置,飯後再統一倒入垃圾桶內等等。

7-12歲孩子父母則需要注重的是擺正孩子的坐姿,無論是學習還是用餐時,都需要讓孩子做到不駝背,腰背挺直;其次還要加強孩子尊重他人的意識

例如:不可以在盤子內肆意撥弄;不可以將筷子伸到他人面前的餐盤夾菜;一次不可以加太多的菜品;當預感要打噴嚏時,一定要用手遮擋住嘴,並微微側身將頭轉至側後方打噴嚏,以免口水滲入到菜品中,造成不衛生的不良影響等等。

12歲以上的孩子父母應制止孩子餐桌玩手機、看書的習慣,父母要讓孩子內心清楚做什麼事就要像什麼,每件事都應在適宜的場合下完成;其次便是要告誡孩子應尊重長輩,將「關照」的職責攬在自己的肩頭;最後便是懂得感謝,當面對他認為自己夾菜時,父母要告誡孩子應回以感謝二字。

那麼父母應如何積極地培養孩子優秀的餐桌禮儀呢?

①父母以身作則

在孩子的成長學習中,父母這個伴隨其一生的教師便是孩子最直觀學習的榜樣,父母首先便要養成自身優良的餐桌禮儀習慣,其次便是以潛移默化的形式來感染孩子,讓孩子逐漸的也慢慢形成得當的餐桌禮儀。

②設立規矩

自古有言: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若想將餐桌禮儀根深蒂固地印刻在孩子的頭腦中,父母便少不了要為孩子設立相應的餐桌禮儀規矩

例如:若是吃飯發出聲音,便要接受罰抄一篇古文,再犯的話便在一篇古文的基礎上,加上一篇英文原文的背誦,且在制定規矩的同時,父母亦要學會多多鼓勵、激勵孩子,這樣做也會更加增進孩子對於餐桌禮儀知識的探索欲望

③從小給孩子樹立好習慣的思維

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中,將孩子的人生分為了幾大階段,而3~6歲正好是孩子性格和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

有句俗話說得好:「3歲看大,7歲看到。」

所以,孩子在3歲左右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父母除了最基本的陪伴之外,還要教育孩子的情緒表達與溝通能力的技巧

父母要早早地培養好孩子的好習慣,這樣孩子未來才會有更高的成就,而培養孩子的習慣,繪本就是必不可缺的,為什麼說是必不可缺呢?

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對於故事以及圖片是最為敏感的,而且繪本當中也有很多父母說教,但孩子不明白的內容,孩子能夠在圖片中更好的理解出來。

樂樂在3歲左右就看了很多的繪本,而這套《媽媽我愛你》是樂樂非常喜歡的,全書共有10本,其中畫面精美、插圖色彩鮮豔,在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當做是一本漫畫書,還可以用來親子共讀

這套書中共有10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讓孩子在故事中學會禮儀、懂得各種習慣,並陪伴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把那些能做的不能做的事情深刻地留在孩子的印象當中,是培養寶寶好習慣不可或缺的一套繪本。

同時還有這套《媽媽我能行》,這套書是給6~12歲的孩子看的,其中共有8冊,這是一套溫暖、充滿正能量的兒童成長勵志讀本,書中精選了300多篇哲理故事,潛移默化地為孩子帶去溫暖、感動、信心和力量,讓孩子懂得自強、自信、誠信、奉獻、有愛等美德。

而這些美德都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東西,而這套書便能夠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解決成長路上的各種煩惱,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自信心和好習慣。

相關焦點

  • 深度|一餐飯便知你的生活教育背景,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
    文 / 魔斯媽媽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工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一個6歲的小男孩,讓我充分意識到餐桌禮儀的重要性。為此我特地去學習了相關禮儀課程。
  • 孩子的餐桌禮儀培養全攻略,一餐飯窺探你的生活教育背景
    孩子胃口小,很快就吃飽了,一般孩子吃飽後便會跑去玩耍,但是小男孩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安靜靜的聽大人說話。我讓他去玩,他卻說:「阿姨,沒關係的,等大家吃完飯我再去吧。」我一臉驚詫的看著朋友,朋友解釋說:「我從小便要求他沒有吃完飯,不能離開餐桌。」我突然意識到,原來這就是餐桌禮儀。
  • 這3個餐桌惡習,你家孩子有嗎?10個餐桌禮儀,孩子學會更受歡迎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的生活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吃的是飯,看的是父母的教育!不管是哪樣?這也引發了一個問題,餐桌上禮儀有那麼重要嗎?「這不過是形式主義,太裝了!」當然,不乏一些沒有理解禮儀基本內涵的人會如此說到!
  • 孩子牢記飯桌上的三要一不要,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生活
    important}記得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曾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作為父母,我們一定不能忽視了孩子的餐桌教育!在孩子的餐桌教育中,其實是最好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開始,餐桌教育,我們要告訴孩子三要一不要。
  • 孩子有無教養,吃一頓飯便知!七個餐桌禮儀,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而是由部門經理和公司的老闆帶著幾個人去吃了一頓飯。因此,經常發生一些大人不願意和一些帶孩子的人一桌就餐。因此,餐桌禮儀的作用可見一斑。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說想要看看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一起吃頓飯就知道了。是不是第一反應就覺得這個孩子的行為很噁心,其次就覺得是這家長沒有教育好孩子呢?凡是有這樣想法的人,那就說明這個孩子的家教確實不行了,如果他再不做出一些改變,未來就很可能因這兩個字而被社會淘汰。大家必須抓緊時間了。
  • 小餐桌 大智慧:餐桌是禮儀和愛的一方小世界
    ,不就是想讓兒子吃的開心,然後給你點個大大的贊嘛,不要用帶著挑剔諷刺的語氣說孩子了哈。」聽我嘮兩句,你看,咱們和孩子各自都辛苦了一天,剛剛孩子想說他的趣事給老爸聽,結果一棒子讓爸爸給放回去了,多委屈啊。那麼多小夥伴喜歡他,願意和他分享,多好的事啊!
  •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如何在餐桌上教育孩子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一日三餐,看似永遠循規蹈矩,卻蘊藏著父母和孩子的教養。聰明的父母,都懂得如何在餐桌上教育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用餐禮儀,這是保證孩子將來進入社會後事業成功的重要前提。這種教養的養成,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這種資產是永恆而無限的。
  • 幼兒禮儀之餐桌禮儀
    如果準備就緒,讓孩子對長輩說:「開飯啦!」入座前應該讓長輩先入座,然後孩子再坐。2·言傳不如身教給孩子說100遍,讓他做到尊長,不如給孩子做好示範動作,先讓長輩上桌,先給長輩盛飯,長輩沒有動筷子,晚輩們都不能動。
  • 世界餐桌禮儀之——日本的餐桌禮儀
    人類文明的進步,從其飲食上便可以看出。原始社會,人類肆無忌憚的啃食生肉;再看如今,整齊的餐具,優雅的舉止。無不反映出人類璀璨的文化結晶——餐桌禮儀。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江戶時期1663年,由於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隔絕了當時日本與外界的聯繫,對當時的日本發展造成了不好的影響,卻也讓日本能在不受外國的幹擾下肆意發展其獨特的本土文化。而這「食」之道,日本則發展了一套獨特的日本料理文化且其中便包含日本餐桌禮儀的形成。
  • 孩子餐桌教育重不重要?應採兒對jasper的餐桌教育,網友大呼認可
    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會忽略孩子的餐桌教育,覺得孩子在餐桌上的行為無傷大雅,但餐桌教育也是很重要的,接下來將為大家科普一下教育的重要性。餐桌教育究竟有多重要?禮儀大師威廉.漢森曾說過:有見識的人,只有用一頓飯的時間,就知道這人的家庭背景以及教育背景。
  • 陶虹給孩子制定「餐桌禮儀」竟寫滿整張紙,太誇張了,有必要嗎?
    深以為然,一個孩子的教養如何,在餐桌上就能見分曉。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為什麼這個採訪會引發我的思考呢?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餐桌禮儀良好的人,讓人感覺舒適,這樣的教養是裝不出來的,是他的父母在生活中日益薰陶,處處提點的結果。可見,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 餐桌上的習慣,藏著孩子的未來
    善於觀察的人,只需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教育背景如何一日三餐,看似永遠循規蹈矩,卻蘊藏著父母和孩子的教養。父母是最好的老師,餐桌是最好的課桌,家是最出色的學校。 從上面的案例中,我們可以學到餐桌禮儀非常重要,對不對?因為餐飲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社會活動。
  • 餐桌上的教養,將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只需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其實餐桌時光是一天中最好的親子教育時機美國一個教育機構曾經就「哪些因素能促使孩子在學習能力測試上得高分」這一問題進行研究調查,結果發現智商、社會條件、經濟地位都不及一個更微妙的因素更重要。
  • 陶虹制定「餐桌禮儀」竟寫滿整張紙:孩子的吃相裡,藏著你的家庭教養!
    節目中,主持人李靜探到了孩子禮儀方面的教育問題,一開始陶虹只是掩嘴笑,而坐在旁邊的朋友立馬說:他們家徐小寶吃飯的規矩,徐崢寫了滿滿一張紙。 陶虹便和大家分享了一下他們夫妻倆給徐小寶立下的吃飯的規矩: 吃飯的時候不許說話; 吃完飯要把自己的餐具放到洗手槽裡; 不許評價食物的好壞…… 可能很多人認為陶虹和徐崢的做法有些誇張了,對孩子沒有必要這麼嚴格。
  • 吃飯長輩先動筷,嘴裡有飯不說話,這些餐桌禮儀,家長務必教孩子
    很多家長都下大功夫去培養孩子在各方面的禮儀,現在最受家長重視的就是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了,不管是在哪裡、幹什麼,人都不可能不吃飯,也不可能總是自己一個人吃飯,這時候,良好的餐桌禮儀就是必備的了。,第一碗飯要端給誰吃?
  • 孩子上學前需懂的餐桌禮儀
    與朋友交流時,良好的餐桌禮儀會讓交流者用不一樣眼光看自己,而餐桌禮儀就像他們的第二件衣服。因此,對於孩子,我們應該從小就養成兒童餐桌禮儀,使孩子們在未來的生活中得到別人的尊重,越來越受歡迎。不要因為桌子上的小禮節而被別人看不起。
  • 從小培養寶寶餐桌禮儀,千萬別這樣餵飯,影響孩子一生
    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沒有哪家的女孩願意,致使孤獨一生。所以從小培養寶寶餐桌禮儀是非常重要的。但很多爸媽受不了孩子的手髒兮兮,都會認為孩子的飲食不乾淨,更看不得寶寶吃了大半天都沒吃完……嫌髒嫌慢嫌吃得少,於是向寶寶發出「髒!別碰!讓我餵你吃飯」的指令。其實從孩子自主抓食物吃開始,就表明出她對食物有著濃濃的興趣了。讓寶寶自己獨立吃飯,不僅能增加孩子對於新食物和自主吃飯的興趣,還能鍛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和小手的抓握能力,同時還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 餐桌禮儀最體現孩子的教養
    很多人都說在餐桌上最能體驗一個人的教養。還有人說想了解一個人就吃一頓飯……今天專門分享我們家的餐桌禮儀。今天的十條是家長孩子們必須遵守的。第八十一條:餐廳裡的轉盤不許當玩具亂轉,吃飯時轉的要慢,有其他人夾菜的時候不許轉,要等別人夾完以後再轉。現在親戚朋友請客吃飯機會非常多,家長也經常帶著孩子們一起赴宴。
  • 孩子在餐桌上有這幾種表現,將來很難有出息,再不改就來不及了
    其實這種事在生活中並不少見,很多家長總覺得孩子還小,等到長大了自己就明白了,絲毫沒有意識到,孩子的行為也反映了家長的教育水平。,但也應該保持基本的餐桌禮儀,有些時候,越是瑣碎的小事,就越容易影響到孩子的一生。
  • 給孩子一個有教養的餐桌,孩子還你一個有成就的將來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 周六和朋友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