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制定「餐桌禮儀」竟寫滿整張紙:孩子的吃相裡,藏著你的家庭教養!

2020-12-13 騰訊網

很多家長私信問Professor:怎麼體現出一個孩子有沒有家教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Professor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條#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的例子#的話題,有許多高贊回答,其中最令Professor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小男孩吃飯的視頻。

這個小男孩吃的飯菜很簡單,一份素菜,一份主食,可是小男孩吃的很仔細,一點也沒有掉到地上,也不會吵著看動畫片,只是安安靜靜認認真真吃飯。

看起來是很小的一件事,但是家教恰恰體現在生活中的種種小事中。

吃飯、穿衣、走路等小細節,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是爸爸媽媽們最應該重視的地方。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規矩的重要性。

為什麼要給孩子立規矩

Professor曾看到過一段關於陶虹的訪談節目。

節目中,主持人李靜探到了孩子禮儀方面的教育問題,一開始陶虹只是掩嘴笑,而坐在旁邊的朋友立馬說:他們家徐小寶吃飯的規矩,徐崢寫了滿滿一張紙。

此話一出,立馬引起了主持人的興趣。

陶虹便和大家分享了一下他們夫妻倆給徐小寶立下的吃飯的規矩:

吃飯的時候不許說話;

吃完飯要把自己的餐具放到洗手槽裡;

不許評價食物的好壞……

可能很多人認為陶虹和徐崢的做法有些誇張了,對孩子沒有必要這麼嚴格。可是,如果你看到下面這個場景,也許就不會這麼覺得了:

在一個宴席上,一群孩子一起吃飯。剛上來一盤豬頭肉,一個男孩便把筷子插到肉上,直接上手,全都拖到了自己面前……

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過這樣一句話:

「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有此可見,孩子是生活中仍是需要有些規矩的,這些規矩不僅體現著孩子的教養,更可以在一舉一動間影響孩子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與觀感。

父母要在哪些方面給孩子立規矩

12月1日,德雲社2020年開箱,對於等待了大半年的粉絲而言絕對是件喜事。而更令眾多粉絲暖心的是,開箱公告中明確表示不再進行二次售票,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黃牛惡意抬高價格的問題。

在Professor看來,這便是德雲社的規矩,相聲本來就是傳統藝術,而誠信便是基本的規矩。作為德雲社的當家人郭德綱,不僅在大的方面講規矩,在吃飯、穿衣等等小事兒上也講規矩。

有一次,郭德綱和徒弟們一起吃飯的時候就講到了,在餐桌上的一些規矩,也就是禮儀。

郭德綱說:到家裡聚餐,每次去的人都很多,但是你們師娘一般都會多預備一些菜,你們吃的越多,她就越高興,吃得多沒關係,但是吃飯的時候得守規矩。

吃飯的時候不能吧唧嘴,不能張著嘴巴吃,不能邊吃邊評論;

夾菜的時候不能「過河、抬轎」,就吃麵前的那一塊;

吃飯的時候筷子不能插在碗裡……

可能有人會說:這些規矩太細了,沒必要這麼追求細節。

誠然,德雲社所遵循的古禮有很多說法,很多家庭沒必要全盤照搬,事事講規矩,件件有說法。但是在大方向上,我們依然要對孩子有所制約。

首先,吃飯的時候不可以有粗野、粗俗的行為,大聲講話、亂扔食物、亂扔餐具這些基本的規矩,父母要嚴格要求孩子。

其次,不可以隨意打斷別人的話,隨便打斷別人的話是一件非常不尊重別人的事,父母應該從小就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

最後,不可以亂搶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有喜歡的東西可以跟爸爸媽媽要,也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去獲取,但是不可以去搶別人的。

規矩要立,但要合理

Professor的一位朋友對孩子非常嚴格,處處立規矩。例如:吃飯必須在餐桌上吃,不可以一邊看一邊在電視前的茶几上吃,如果孩子不聽話,朋友要麼強行關閉電視,要麼大家都別吃,直到動畫片結束。

一段時間之後,孩子雖然養成了「好習慣」,做事情卻越來越偏執、認死理。

給孩子立規矩是好事兒,但要學會正確的方法,立規矩並不是要體現出父母的權威,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的同時,也能明白父母的期望。

父母「立規矩」的方式將影響孩子大腦的健康發育,給孩子定立的規矩要明確,切不可朝令夕改,同時要明確告訴孩子不守規矩的後果,也要告訴孩子守規矩會給予什麼樣的獎勵。

父母在立規矩的同時讓孩子也要有期待,立規矩之前也要好好聽聽孩子的想法,父母要跟孩子平等相處,一起商量好如何去定立規矩,不應該是父母決定了的事情不顧孩子的反對堅決執行。

定立的規矩也要有彈性,生活中存在很多的變數,不能將一條規矩一味地執行下去,規矩也要有彈性,適當的給孩子空間,過於嚴厲的規矩會讓孩子感覺到壓抑。

Professor點評:

如何給孩子定規矩每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方式,此時的「較真」,是為了孩子未來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刻在骨子裡的教養,細節處也不馬虎的優秀習慣,是父母留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

相關焦點

  • 陶虹給孩子制定「餐桌禮儀」竟寫滿整張紙,太誇張了,有必要嗎?
    李靜採訪小陶虹時,在談到對孩子的禮儀教育上,小陶虹朋友透露:他們家徐小寶光吃飯的規矩就寫了滿滿一張紙!陶虹說:家裡的規矩,要從一點點建立起來,我們家就格外重視吃飯的規矩。深以為然,一個孩子的教養如何,在餐桌上就能見分曉。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 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如何,就看他飯桌上的吃相,藏不住的
    後來,我才意識到有時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往往能夠折射出一個人的家庭教養,在飯桌上的吃相,暴露出的教養問題,藏不住的。更可氣的是,他們的家長還樂呵呵地看著孩子不講究餐桌禮儀,還對孩子寵溺地說「多吃一點,吃飽了長成高個子」。我想說的是,身為家長實在不應該只在餐桌上顧著孩子的營養,而忘記了對孩子進行教養,規範孩子的吃相。
  • 幼兒禮儀之餐桌禮儀
    這句話一點不假,孩子小時候的所作所為就註定他將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特別是在餐桌上,一個孩子坐的端正,吃相斯文,言談舉止皆有禮貌,定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如果這個孩子只顧自己吃得開心,不理會他人,而且任性蠻橫,想怎樣就怎樣,定是一個沒素質之人。教養無聲,卻藏著一個人最好的品質;教養無形,卻彰顯了一個家庭的家風。
  • 【弘揚好家風好家訓】教養 | 別讓孩子的吃相,暴露了你的家風
    吃相是一個孩子教養的綜合體現,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餐桌上他就一定能成為家庭的名片不僅畫面裡的地道美食讓人垂涎欲滴,更為難得的是,故事裡講述的手藝人的匠心和就餐禮儀的細緻令人受益頗豐。餐桌雖小,但他們在這小小餐桌上的言行卻體現了父母的層次和教育理念。誰也不會直言道出你家孩子缺家教,但是一場飯局下來,有的人會漸漸疏遠你,有的人會暗暗投訴你,還有的因為與領導同桌,孩子的表現導致個人形象大打折扣,你孩子的吃相,正在逐漸毀了你。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其實,餐桌上的禮儀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長莫要覺得孩子還小,飯桌上有點小毛病以後會自行改掉。李玫瑾教授曾坦言:6歲前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年齡後,想要糾正壞毛病就比較困難了。
  • 應採兒因「餐桌禮儀」回懟朱丹,飯桌上的小細節,暴露孩子的教養
    、穿得暖不暖,但在這之上,你是否會關心孩子吃飯的表現是不是有禮貌、有教養?但也有的父母認為,應該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飯的時候也要遵守餐桌禮儀,這樣的孩子才具備良好的教養。,飯桌上的小細節,就能暴露孩子的教養。」
  •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飯桌上的秦霄賢非常緊張,忙著給師傅們倒了茶水,卻不料出了差錯。郭德綱瞟了一眼說:「你就這麼壺嘴衝著我?」一旁的于謙提了醒:「這規矩得懂,孩子!」 原來,秦霄賢倒完茶水,擺放茶壺的時候直接將茶壺嘴對著郭德綱。 老祖宗的餐桌禮儀有一條:茶壺嘴對著誰,就表示這個人是主人不歡迎的客人。這段內容迅速引發爭議。
  • 【師說言論】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席間,我們正聊得開心,孩子的一句話,打破了這種和諧歡快的氣氛。原來,媽媽夾了一塊肉給孩子吃,沒想到孩子嚼了兩口,就哇地一下全吐到了碗裡,大聲埋怨:「呸呸,真難吃,媽媽,我要回家!」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過:「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工夫,就可以知道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教育背景如何。」
  • 帶孩子出去吃飯被說沒教養?最高級的家風,是孩子的吃相!
    現代社會,做父母的都是在關注孩子的食量,常常鼓勵孩子「好好吃飯,多吃肉」,卻很少去注意孩子吃起飯來的樣子。這就導致,許多孩子「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吃沒吃相」。吃是每個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孩子有一個好的吃相,無疑會更勝一籌。從孩子吃飯時的這些言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教養。而他的教養,往往體現了父母的修養,甚至家庭的教育理念。
  • 新年將至,聚餐的背後是孩子家庭教養的顯露,學應採兒的餐桌禮儀
    「文/育兒女神Miss劉(個人原創,歡迎轉載分享)」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注重禮儀的國家,從最初的三叩九拜到如今的握手微笑,這是禮儀被繼承弘揚、不斷進步的過程。餐桌上的禮儀可謂是「大學問」,一些小孩子平日裡看著像模像樣,可一到餐桌上教養就被暴露了,餐桌禮儀可是一個「重災區」。
  •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 家長必讀
    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過:「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工夫,就可以知道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飯桌上的細節,藏著一個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家庭教育。 很多家長無視餐桌禮儀,對孩子不雅的吃相視若無睹,甚至無底線地縱容。卻不知道,餐桌並無小事。
  • 給孩子一個有教養的餐桌,孩子還你一個有成就的將來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 周六和朋友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
  • 應採兒懟朱丹: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家庭的教養
    今天分享我家餐桌上發生的一件小事,其實蠻早前就寫了,但遲遲沒有分享。因為這件小事被網友懟「虐待」孩子,PUA孩子,媽媽我真是一臉黑線呀!到底啥事呢,後邊漫畫會說。朱丹不以為然,認為應採兒給孩子定了太多的規矩。這時候應採兒毫不客氣地回懟:「這不是規矩多,這是基本禮儀。」
  • 一個孩子的吃相,暴露他的未來和教養,你家孩子屬於哪種?
    餐桌禮儀在我國有很長的發展歷史,根據文獻記載,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是一套完善的制度。由孔子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的傳統,也是大國之貌和家風的體現。在古代,有專人來教皇子和公主禮儀,如若做不好,就會被打手懲罰。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餐桌禮儀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表現,暴露出他的未來和教養。
  • 孩子有無教養,吃一頓飯便知!七個餐桌禮儀,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因此,經常發生一些大人不願意和一些帶孩子的人一桌就餐。因此,餐桌禮儀的作用可見一斑。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說想要看看一個人有沒有教養,一起吃頓飯就知道了。別以為孩子小,就不用培養這樣的禮儀。特別是在有長輩一起相聚的圓桌上。如果一個小孩兒一直扒拉著菜餚,或者把飯吐的滿地都是,甚至直接起身去夠離著他最遠的一些東西,把衣袖劃到路過的飯菜裡。
  • 孩子的吃相,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他的教養和未來
    現代的家庭裡,有一些父母樣樣掐尖兒趨利,培養出&34;的孩子;也有一些父母模糊教養和個性的邊界,不懂得教孩子處世的禮節和分寸餐桌上,吃這種簡單的行為,呈現著多種態度,有些人吃相粗野,有些人吃飯優雅,有些人吃獨食,有些人喜分享,有些人不顧禮節,有些人處處周全……臺灣作家林清玄在描寫一篇有關食物的文章中說道,&34;而我覺得,不僅僅是吃的內容,吃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格,這種人格,就是教養。
  • 最好的禮儀教養在家庭
    ,便是圍繞「最好的禮儀教養在家庭」,讓您的孩子「言之有禮」話題展開。教育部認證家庭禮儀講師,兒童禮儀教育工作委員會深圳兒禮協會導師,好哈優言禮學堂特聘導師—張老師,英國託尼博贊認證思維導圖講師、善愛美家互助會會長、好哈優言禮學堂禮儀思維導圖特聘導師——杜老師,漢頡股份全國漢學培訓基地中華漢鼓專家委員會首席導師——毛老師,深圳科臻中醫養生館,資深中醫康復理療師\資深甲骨文書法家——陳老師。
  • 吃獨食、杯盤狼藉,孩子的餐桌禮儀你是否很重視?
    父母的言傳身教能夠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李玫瑾曾表示:孩子的餐桌禮儀很重要,情商低的孩子在吃飯時都會有這些表現,家長們就需要幫助孩子進行糾正。我們在餐廳或者婚宴的時候,就經常會看到很多「熊孩子」,宴席開始之前他們就在凳子上踩來踩去大聲喧譁,並在凳子上留下髒鞋印,上桌以後孩子就用筷子使勁敲打飯桌上的碗筷,十分的沒有禮貌,很多賓客由於不認識也不好說教,在宴席中,飯桌上所有肉食都是被他轉過去,並且一直不讓賓客轉桌,熊孩子的筷子在湯裡不停的翻動,吃相也相當的不雅,讓人疑惑的是孩子的這個不文明行為,家長竟然表現得無動於衷
  • 餐桌禮儀最體現孩子的教養
    很多人都說在餐桌上最能體驗一個人的教養。還有人說想了解一個人就吃一頓飯……今天專門分享我們家的餐桌禮儀。今天的十條是家長孩子們必須遵守的。第八十一條:餐廳裡的轉盤不許當玩具亂轉,吃飯時轉的要慢,有其他人夾菜的時候不許轉,要等別人夾完以後再轉。現在親戚朋友請客吃飯機會非常多,家長也經常帶著孩子們一起赴宴。
  • 孩子在餐桌上有這幾種表現,將來很難有出息,再不改就來不及了
    一般情況下,吃飯時間是一個人最放鬆的時候,而大腦一旦放鬆了,潛意識裡的東西就會顯露出來,因而也有了「餐桌見教養」這個說法。由於正常人是一日三餐,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吃飯是一件很平常、很普通的小事,沒必要斤斤計較,但事實上,從一個小小的餐桌禮儀中,我們也能看到孩子的教養,甚至是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