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吃相,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他的教養和未來

2020-08-10 藍小咪防沉迷

在餐桌上吃一頓飯,就能在一雙筷子上、一個碟子外的方寸中,暴露出家教和人品。

現代的家庭裡,有一些父母樣樣掐尖兒趨利,培養出&34;的孩子;也有一些父母模糊教養和個性的邊界,不懂得教孩子處世的禮節和分寸。成績再好,拿獎再多,殊不知在餐桌上吃一頓飯,就在一雙筷子上、一個碟子外的方寸中,暴露出家教和人品。

我對吃有種很頑固的信念,覺得這種人類最本能的行為,也包含著深刻的智慧。

讀書的時候,一個炎熱無風的夏天,班裡幾個女生一起買了半個西瓜解暑。坐在寢室裡,幾個人渾身汗涔涔,拿著勺子互相推讓,&34;,&34;……於是我們幾個女生客氣地繞開西瓜中間的部分,貼著西瓜皮挖著發白的果肉,這時一個女生一邊從西瓜正中間挖去一大塊,一邊和我們這些彼此推讓的女生說,&34;我看著那副得意洋洋的樣子,從此對她再無好感。

我是一個特別愛吃的人,很多記憶中的好時光都在餐桌上度過,小時候熱愛媽包的韭菜盒子,燉的酸菜粉條,爸做的鍋包肉,炸醬麵,就連平常的白菜燉豆腐也能讓我吃進滿滿兩碗白米飯。

長大後我對吃的熱情也不曾褪去,我喜歡在餐桌上和人打交道,喜歡讓愛情和友誼在熱氣騰騰的氛圍裡萌生,我總覺得那碗筷間的好滋味就是恰到好處的人間氣。

出國之後,更是常常想念家鄉的味道,每當看見街頭有寫著漢字的餐館招牌,心裡和舌尖都湧起一股暖意,我們這個溫和的民族,對吃總有一種特別的情懷,那顆粒飽滿的東北大米,種類繁多的西北麵食,小巧精緻的廣東早茶……都是文化裡最精髓的部分。

我一直在意吃的內容,卻漸漸發現,吃不僅是一種文化,更可以成為一種修養。

餐桌上,吃這種簡單的行為,呈現著多種態度,有些人吃相粗野,有些人吃飯優雅,有些人吃獨食,有些人喜分享,有些人不顧禮節,有些人處處周全……

臺灣作家林清玄在描寫一篇有關食物的文章中說道,&34;

而我覺得,不僅僅是吃的內容,吃的態度,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人格,這種人格,就是教養。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恩格爾係數(註:食品支出總額佔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總是很高,爸媽對我的教育大多和食物有關,特別直白。

記憶中小時候的某一天,媽還在廚房裡做最後一道菜,餓極了的我就拿起飯碗自顧自地吃起來,爸嚴厲地教訓我,&34;自此和別人吃飯,都要等到飯菜全部上桌,每個人都坐到餐桌邊,才肯動筷。

有一年過春節的時候,我和爸媽去奶奶家,我看著擺在桌子上的糖果和零食,貪婪地不停塞進嘴裡,媽湊到我跟前,非常嚴肅地說,&34;自此知道,不管走到哪裡,在誰的面前吃東西,都要吃得適度,吃得體面。

中學時朋友來家裡做客,媽做好晚餐,席間我吃得酣暢,朋友卻不好意思動筷,媽一邊告訴朋友&34;,一邊在餐桌上對我說,&34;自此有了習慣,招待客人的時候,餐桌上要照顧到每個人的感受,盡力做到周全。

長輩慶生的時候,爸媽在旁邊提醒我,&34;;爸媽和朋友聚餐,餐桌上不忘教育我,&34;……這些有關吃的樸實道理,讓之後的我不管走多遠,都一直記在了心裡。

出國以後,我在很多小餐館裡打過工,觀察過很多人的吃相。有些人吃飯講求排場,明知道吃不完也要點到滿桌,往往臨走時桌子上還剩著幾盤只動了幾筷子的飯菜,寧可浪費也不打包,一點都不覺得心疼。

有些人吃飯怕吃虧,每樣菜上來之後,必定先夾上一大口,整個就餐期間眼睛都是帶光的,生怕自己有什麼比別人少吃了一點點。

有些人吃飯不顧其他人,霸著菜單只點自己喜歡的食物。

有些人吃飯髒兮兮,把整張桌子都沾上醬汁和飲料。

有些人吃飯帶著一股驕傲情緒,喜好無緣無故地支使服務生,走時候還要打個飽嗝吐在你臉上……

當然,也有可愛的姑娘和小夥子,吃飯的樣子實在惹人喜愛,他們介意彼此的喜好,照顧周邊人的情緒,態度溫柔地對待食物,臨走時,還貼心地把小盤子壘在大盤子上,用餐巾紙把桌上的汙垢擦去,然後笑著和我說謝謝。

那個時候,我和一起租房的小姑娘私交甚好,她還沒經歷過戀愛的滋味,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和一個追求她很久的小夥子出去約會。她一雙清澈的眼睛眨巴眨巴,問我,&34;

我條件反射地地說,&34;有沒有忌口的食物?&34;魚是喜歡糖醋的還是清蒸的?&34;

後來姑娘去和小夥子約會,回來時垂頭喪氣,不用問也知道進展並不順利。她遞給我兩個熱氣騰騰的打包盒,對我說,&34;

在我們的人生裡,吃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話題,我們和家人吃溫馨的晚餐,和多年不見的朋友聚在一起喝咖啡,和閨蜜去甜品店吃提拉米蘇,拉著戀人享用浪漫的燭光晚餐,在畢業季的散夥飯上喝得酩酊大醉……

我們遇見不同的人,和他們一起吃飯,在不同的言談舉止間,學會一些規矩,也漸漸總結出這樣的道理:

吃飯的時候,凡是要第一個夾菜,夾最大塊排骨的人,八成生活裡也是自私的;

那些在你吃東西時一定要借著光嘗一嘗的人,大概生活中也常常佔著別人的小便宜;

而那些肯為你先盛一碗湯,把魚肚子最厚實的那塊肉夾給你,不鋪張不浪費不過分挑剔食物的人,他們不一定是你最親近的人,但一定是正直的,善良的,可以值得信賴的人。

我記得讀書時候,班級裡有兩個女生選擇了同一節體育課,體育課下課的時候就是中午午餐時間,所以兩個女生A和B,上完課就順便一起去吃午飯。A的家境殷實,對吃很有講究,幾乎頓頓流連學校外的小館子,B是貧困生,每一餐都在食堂解決,一素菜一白飯,嚴格控制花銷。

幾次在食堂裡遇見他們的時候,A總是和B一樣,要了一模一樣的飯,清淡的素菜和白飯,A吃得特別開心,兩個人也聊得歡暢。畢業幾年,我一直記得A那張善良的面孔,每次想起都不禁感慨,吃是一種多麼直觀的教養。

我始終相信,一個在吃上講求道德的人,骨子裡一定也有個高尚的靈魂,因為吃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嚴肅到,很多時候它在不經意間,就毫不留情地顯示了你的教養。

相關焦點

  • 一個孩子的吃相,暴露他的未來和教養,你家孩子屬於哪種?
    由孔子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的傳統,也是大國之貌和家風的體現。在古代,有專人來教皇子和公主禮儀,如若做不好,就會被打手懲罰。從這點也可以看出,餐桌禮儀的重要性。因為一個人在餐桌上的表現,暴露出他的未來和教養。
  • 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如何,就看他飯桌上的吃相,藏不住的
    更可氣的是,他們的家長還樂呵呵地看著孩子不講究餐桌禮儀,還對孩子寵溺地說「多吃一點,吃飽了長成高個子」。我想說的是,身為家長實在不應該只在餐桌上顧著孩子的營養,而忘記了對孩子進行教養,規範孩子的吃相。,孩子吃飯時的表現,能夠真實地暴露出他的心理狀態以及教養。
  • 【弘揚好家風好家訓】教養 | 別讓孩子的吃相,暴露了你的家風
    吃相是一個孩子教養的綜合體現,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餐桌上他就一定能成為家庭的名片由於這種情況,在加納時,當地服務人員想當然地認為他一定就是總理。每次上菜都先給他,對他特別殷勤。直到訪問快結束時,周總理向各位服務人員一一握手表示感謝,那些人才恍然大悟。他們異口同聲地說『中國的總理真好。』」
  • 帶孩子出去吃飯被說沒教養?最高級的家風,是孩子的吃相!
    現代社會,做父母的都是在關注孩子的食量,常常鼓勵孩子「好好吃飯,多吃肉」,卻很少去注意孩子吃起飯來的樣子。這就導致,許多孩子「站沒站相,坐沒坐相,吃沒吃相」。吃是每個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孩子有一個好的吃相,無疑會更勝一籌。從孩子吃飯時的這些言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教養。而他的教養,往往體現了父母的修養,甚至家庭的教育理念。
  • 「手下留情」「毫不留情」英語怎麼說?完全不用hand!
    想起在以前的公司每天都要在釘釘上打卡或者按流程操作,確實不讓人愉快,而現在學生瘋狂給差評,顯得毫不留情。因此,罐頭菌今天就來科普一下,「毫不留情」在英語中的說法。1.with one's gloves off/take off the gloves  毫不留情相信對於「手套」不熟悉的小夥伴,在這段疫情期間,也漸漸熟悉起來了。
  • 孩子這種沒教養的行為,別人不好意思說,家長自己可要心裡有數
    (一)孩子這種沒教養的行為,別人不好意思說,家長自己可要心裡有數上周末,我參加朋友的婚禮,因為跟朋友的朋友都不太熟悉,剛開始入座的時候,氣氛有些尷尬,這時,一位面相和氣的寶媽帶著孩子坐到了我們桌上。女人之間,有了小孩就有聊不完的話題,我和寶媽一下子聊開了。
  • 吃相反映修養
    後來上班,每天午餐和同事坐在一起吃,經常交換食物,誰帶了新口味的餅乾,誰做的拿手炒飯,大家都願意互相分享。  一位男同事,每次把自己的飯吃得飛快,然後緊盯著別人的筷子,還要假惺惺問上一句,「你這個飯一定特別好吃吧?」每到這時,就有人不情願地把食物分給他。
  • 我拒絕和你這樣吃相的人一起吃飯
    後來上班,每天午餐和同事坐在一起吃,經常交換食物,誰帶了新口味的餅乾,誰做的拿手炒飯,大家都願意互相分享。一位男同事,每次把自己的飯吃得飛快,然後緊盯著別人的筷子,還要假惺惺問上一句,「你這個飯一定特別好吃吧?」每到這時,就有人不情願地把食物分給他。
  • 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前陣子適逢假期,免不了參加各類飯局,我也因此看到了餐桌上的千面人生。有一次參加一個婚宴,並不太熟絡的人被隨機分到了一桌。吃到一半,服務員端上了一盤大閘蟹,一桌人你推我讓,最後讓一個老者先動筷子。這時候,同桌的一個11歲左右的的小男孩也踮起腳躍躍欲試。沒等他起身,老爺爺已經夾走了一隻大閘蟹,其他人也陸續動筷。
  • 留情造句和解釋_留情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留情(liú qíng)。近義詞有:包涵,海涵,饒恕,原諒,寬恕。照顧情面而予以寬恕。[浩然《豔陽天》:「越愛護一個領導,對他身上的錯誤越不留情。」]留情參考例句:1、對待敵人,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毫不留情。2、他已經知錯了,您就手下留情吧!3、他毫不留情的攻訐對手,引起了眾人的強烈不滿。
  •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日後的成功程度!(千萬父母受益的好文)
    孩子通過的坐姿、動作、神態、表情、目光等,已經用無聲的、豐富的語言在告訴人們你是誰的孩子。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毫不誇張地說:真正的教養在飯桌上。一個孩子餐桌上的行為,就是他素養的底色! 卓雅禮儀創始人賈惠女士觀點:看一個人餐桌上的表現,幾乎便可以洞悉其飲食習慣、生活...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
  •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將來的生活!
    周五和朋友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孩子媽媽像沒事人一樣,只顧著跟周圍的人聊天,仿佛沒有看到好幾個客人被孩子濺了一身的湯汁。雖然孩子很優秀,可從那以後,我給這對母子打上了沒教養的標籤。
  • 【師說言論】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你的家庭教養……
    我很客氣地提醒:「要不要吃點其他菜,小朋友可不要挑食哦。」他置若罔聞,依舊埋頭吃。雞翅吃完,他把碗往前一推,跳下椅子:「不吃了。」奶奶這時卻在一旁責備起媽媽:「讓你多買點給孩子吃,你不聽。」說完,奶奶自顧自誇起孫子來:「我家樂樂前幾天又被老師表揚了,都說這孩子以後肯定能考上清華北大,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 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將來的生活
    周六和朋友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孩子媽媽像沒事人一樣,只顧著跟周圍的人聊天,仿佛沒有看到好幾個客人被孩子濺了一身的湯汁。雖然孩子很優秀,可從那以後,我給這對母子打上了沒教養的標籤。
  • 提醒家長:飯桌上的教養,決定孩子將來的生活
    周六和朋友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孩子媽媽像沒事人一樣,只顧著跟周圍的人聊天,仿佛沒有看到好幾個客人被孩子濺了一身的湯汁。雖然孩子很優秀,可從那以後,我給這對母子打上了沒教養的標籤。如果孩子不改變,將來很可能要絆倒在「教養」兩個字上。
  • 那個誇我毫不掩飾、打我毫不留情的老師,我為什麼充滿感激?
    人這一生,不同階段遇上幾個真正的嚴師,從內心裡關心你、指引你,讓你少走許多彎路,讓你更早地步入快車道,真是莫大的福分!教過我的老師不計其數,唯獨打過我一次的小學校長一直在我心中。每次想到他,我是又愧又悔,感激莫名。這一路行來,雖然並沒有做到他期待的成就,但至少沒有走什麼錯路。
  • 4歲兒子飯桌上翻菜,孩子飯桌上的小舉動,可能影響他一生的教養
    而陳女士只是單純地認為孩子還小,這些小舉動無傷大雅,這可能是很多家長的真實想法,認為孩子吃飽最重要,「吃相」不重要。表面上,這是父母對孩子愛的一種體現,殊不知無形當中,家長給孩子做了壞榜樣。在孩子幼年的時候,他們並不知道待人接物的禮儀,也不知道長幼順序,孩子與人之間的一言一行,大多來自於父母的親身實踐。
  • 百年樹人|飯桌上的教養,影響孩子將來的生活!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父母的教育,決定孩子的教養周六和朋友吃飯,其中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小孩子一直沒消停,沒吃幾口就到處亂跑,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自己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
  • 教養,是一個孩子終生的名片
    旁人看不過眼,前去阻止,女孩也毫不收斂,又把氣撒在了陌生人身上。有網友說:「沒教養的孩子,將來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深以為然。教養是一個人的天性,是一個人的素質。教養更是一種為人的準則,是一種處世的規矩。
  • 給孩子一個有教養的餐桌,孩子還你一個有成就的將來
    餐桌禮儀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惡習,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體素養。 周六和朋友吃飯,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孩子一直沒消停,從其他客人身邊擠進餐桌,扒著自己喜歡的菜吃,最後碗裡放了一堆菜沒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