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四,四川瀘州人,出身教育世家。先後就讀於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是國內首批「錢(鍾書)學」研究生。曾任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全國魯迅文學獎評委、全國茅盾文學獎評委、全國少數民族文學「駿馬獎」評委、全美中國作家聯誼會顧問。現任四川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兼任四川省詩歌協會會長,著名辭賦家。其代表作有《小平百年賦》《三國源賦》《中國農業賦》《中華錢幣賦》《巴蜀文化賦》《成都賦》《川菜賦》《絲路南源賦》等。僅就嵌刻立碑者,其已逾150篇之巨。
文/劉光 乙森
流火的七月,多情的雨水,擋不住人們對文創文殊坊詩雅韻的摯愛和嚮往,掩不住對文殊坊老成都「九街十廟」的追尋和欣賞。
七月初的一天早上,成都下起了大雨,一下就是幾個小時,給出行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和憂思。何開四老師冒雨乘車,如約而至文殊坊書畫活動室,儘管駕駛員因雨大視線模糊,開車錯過了人民中路文殊坊西大門牌坊,不得不繼續往北到前面去掉頭再回到文殊坊;儘管下車後的短程步行,雨水打溼了他的褲腿,但何老師沒有一點的怨言和倦意,而是情緒高昂精神抖擻地告訴我們說:「今天的雨下得實在是太大了,不曉得駕駛員又咋個開過了,不過來文殊坊搞文創出力量,我是咋個都要趕來的哈。」然後何老師一串爽朗的笑聲,在書畫活動室內迴旋,在場的書畫藝術家們一下子就被何老師的風趣幽默平易近人的談吐感染了,他們紛紛過來與何主席作自我介紹和打招呼。
何開四老師側過身來,對正在揮毫潑墨的「邵牡丹」的弟子小王畫的牡丹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駐足觀賞起來。在經過兩分鐘的仔細觀摩後,何老師語重心長地對小王說:「小夥子的牡丹花畫得不錯,師高弟子強啊。如果在畫動物昆蟲(指蝴蝶)上再下點功夫,把中國畫表現蟬翼紋理和透明的那種水墨功夫多操練一下,多臨摹齊白石、張大千等前輩大師佳作;同時再把書法練一練,這樣花好、蟲好、字好,做個「三好」畫家!」小王誠懇地接受了何老師的建議,並表示一定要努力把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傳承好,做一個新時代的有文創精神的畫家。
與何開四老師相見恨晚的「十二生肖」書畫家李教文先生,今天與何老師是第二次在文殊坊見面,李老師專門為何老師準備了一幅扇面「十二生肖」作品扇子,請何開四老師指正點撥一下。何老師接過扇子後,首先感謝李老贈送的工藝扇新作,接著一邊觀賞一邊談到,「我在文殊坊看到李老書寫的篆書『十二生肖』是個好東西!這種中國古老的篆書文字、甲骨文是中華民族老祖宗留下的燦爛文明,可惜現在寫篆書甲骨文的人很少了,李老的『十二生肖』,寫得特別好、特別有美感、特別有韻律,我一直在琢磨一直在思考,文殊坊能不能在這個『十二生肖』文化上,與文殊坊遊客接地氣上做點文章,因為這個『十二生肖』與每個人都有關係啊?如果來文殊坊的每個人,能夠收穫一幅寫有自己生肖的書法作品,那是何等的開心和巴適。你想想看,上面有自己的屬相,還有天幹地支,甲乙丙丁,還有與自己相同屬相的古今名人,或為歷史上著名偉人、或為文化名流、或為英雄榜樣人物多有趣味意義,這樣既宣傳了中華文明,又滿足了個人榮耀感。文殊坊一定要把李老這個『寶貝』的文創產品開發好、宣傳好、運用好!」
何開四老師不愧是文化大家,其文化創意比比皆是。整個上午何老師與各位書畫藝術家們,為文殊坊的文創事業及項目進行了非常愉快地交流建議和指導,大家一邊觀賞創作書畫作品一邊暢所欲言,並形成了許多共識和意向。何開四老師當場承諾說:「等李教文老師在文殊坊舉辦「中華十二生肖書法展」,我首先來為其寫序。」話畢,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一片掌聲。何開四老師是著名的辭賦大家,作品頗豐,為許多人文景區景點、集團企業、產品品牌撰寫過精美的辭賦,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小平百年賦》《成都賦》《川菜賦》《絲路南源賦》《感恩賦》等等。
午後,我陪著何開四老師到「文殊坊文創圈」街區走一走、看一看,參觀指導文殊坊文創項目和文創點,他高興地說:「好!今天雨也停了,還比較涼快。說實話,文殊坊我來過多次,但總是因其他原因,還真沒有靜下來好好看一下,現在文殊坊文創搞得這麼好,正好趁今天參觀學習,仔細看看。」
陪何老師從人民中路文殊坊西門「德慧門」牌坊下的「南絲綢之路」雕塑旁出發走進文殊院街,剛走到紅牆邊,何老師就發現了文殊院紅牆上新近嵌掛的「文殊院—人文地標成都記憶」的銅牌,他仔細地端詳了銅牌上的文字內容,還詢問了我這個地標牌是什麼時候掛的。我們沿著紅牆往裡面走,到成都院子門口,何老師停下了腳步,仔細端詳著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大門,若有所思,大約半分鐘後我們進到了成都院子酒店的大門,來到大廳,何老師在抬頭環顧了大廳一圈後自言自語地說道:「哦,原來成都書院大門在這裡,這樣的文創改造很好嘛,既保護了老成都院落的建築風貌,又很好地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建築文化內涵,老建築和時尚建築搭配運用得很好,高端大氣上檔次,窗明几淨暖人心。」
而後,我們走出大廳,來到了巍峨的五嶽宮前,何老師看得非常仔細認真,還不時給我介紹了很多的歷史上的著名建築文化和人文趣事。穿過五嶽宮,我們來到後面的小巷小院,逐一走了一圈,我們從院子酒店側門出來後,何老師對這裡的老成都文化韻味和川西建築肌理由衷地嘆服和讚賞,在得知院子酒店在經過文創特色打造,各方面都有明顯的發展之後,語重心長地說:「成都院子文創搞得不錯,老成都老民風民俗風韻猶存,不僅要讓遊客住進來,還要讓更多的遊客市民進來參觀遊覽,感受老成都文化氣息。」
在「知竹」工作室,何老師對非遺傳承大師劉嘉峰倍感崇敬,他不僅驚嘆於眼前的各種各樣的竹藝工藝品,更對劉嘉峰、劉江父子二人對中國傳統文化竹編技藝的傳承和創新的精神和責任感表示高度讚揚。當他看到精美雅致的竹編茶具、「知竹LV」時尚女包、各種各樣的竹編小擺件飾物等時,不斷地發出了讚美和驚嘆聲,並對「文殊坊文創圈」孵化出了「知竹」這樣的國際化精品傳統企業所取得的成績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欣慰。
從知竹出來後,我們向川味中國文創館走去。在參觀成都院子和知竹的過程中,我和何開四老師邊走邊看邊聊,中途沒作過任何停歇,也沒有喝過一口水,但何老師一直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沒有任何懈怠之感,十分地耐心和仔細。
這時,何老師被一塊「一壺春秋」的招牌深深吸引,正當我們在門口停留猶豫之際,店主王棟先生熱情地迎了出來,並請我們入座喝杯普洱茶,我們會意地答應了,恭敬不如從命。我們進到店內坐下後,何老師一邊聊天一邊品著上好的普洱茶,何老師隨口道:「好茶好人家,好茶不分家」。言之鑿,聊品茶,語不絕,話桑麻。聊天中當得知「一壺春秋」是文殊坊的老商家時,何老師深情地對店主說:「小夥子的茶不錯,泡得也好,在文殊坊靠泡一壺茶泡出了一片天地啊!不過,我有個建議啊,你的店堂布置很漂亮,也很雅致,有品味。你看你上面那一排古樹茶的包裝生態質樸,很有味道哦,但上面毛筆書寫的字實在是差了一點,建議你啊,以後請寫字好一點的人寫嘛,這樣茶好包裝好字也好,就完美了哈!」店主聽後非常感謝何老師的金玉良言,沒有想到何老師這麼親切,這麼畫龍點睛,這麼關心我們文殊坊的一個普通商家。
經常路過文殊坊的人會發現,五嶽宮街上的川味中國文創館門前左右兩顆紫荊花樹,今年開得特別漂亮和鮮豔。似乎昭示著文殊坊的文創春風,吹遍了文殊坊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堅信文殊坊的文創之花,一定會象紫荊花開一樣,團團擁簇,繁花似錦。
何老師從進入「川味中國」文創館的大門起,就被裡面清新的文化氛圍、精緻生動的工藝品、氣勢磅礴的裝修風格深深吸引,仿佛聞到了濃濃的「川味」,令其陶醉神往。我們在文博館中間的茶桌旁坐下來,服務生為我們端來了剛沏好的兩杯「碧潭飄雪」,那飄逸出來的清香,頓時瀰漫了整個空間。川味中國文創館的女主人李紅梅女士,向何開四老師詳細介紹了川味中國近兩年在文殊坊的快速發展情況,她說,在市上區上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川味中國正在秣馬厲兵,積極籌劃以「買全川、賣全球 」為目標的「大川味博展館」的中心工作。何老師聽後非常高興,品了一口茶接著說:「川味中國的『川味』非常耐人尋味,我首先想到的是川味之川菜,我曾經寫過《川菜賦》。」說著,何老師馬上給我們輕聲朗讀起《川菜賦》來:「天下山水在蜀,天下美食亦在蜀;四川古稱天府,四川亦為食府。博弈衍生博弈之論,好吃造就好吃之風」。在解讀「四川吃世界,世界吃四川」兩句時,何老師更是聲情並茂,字句鏗鏘,玩味無窮。他說:「『四川吃世界』講的是,四川是個吃的世界哦,四川人好吃撒,好吃的東西又多,令外地人垂涎三尺,唾沫橫飛哈!『世界吃四川』講的是,讓世界人民都吃上四川的好菜喲,也歡迎世界的『好吃嘴兒』都來四川吃好吃的哈!」話畢,我們三人都不約而同的哈哈大笑起來。何老師最後對李紅梅女士說:「我寫的《川菜賦》授權贈送你們川味中國免費使用,等你們把《川菜賦》鐫刻好揭牌的時候,我一定過來參加祝賀,也算是我對『川味中國』文創館的一點點貢獻!」李紅梅女士激動得紅光滿面,連聲說道:「謝謝何老師!謝謝何老師!謝謝何老師對川味中國文創館的支持和厚愛」。
一個下午的時光,在文殊坊的穿行中過得飛快,何老師下午在文殊坊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給了我們良多的啟示和感動,一個文化大家對文殊坊的文創生活是如此的上心盡力,如此親切無私。從他的身上我分明看到了他對老成都傳統文化的尊重和關愛,從他的身上我分明看到了文殊坊風骨裡的詩雅韻在他心裡的那份美好和完美註腳。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把「文殊坊文創圈」的事情做好,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把文殊坊的文創產業做得更好。
下午五點半,藍天白雲下的文殊坊格外秀美和雋永,直到這個時候,何開四老師和我才一起離開川味中國文創館,才離開熟悉而充滿生機的文殊坊文創圈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