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金江發
「這是調解同意書,沒有意見的話,請在這裡籤一下名字。」12月15日,在臨海市公安局古城派出所駐所調解室內,調解員洪權正在為矛盾雙方辦理調解相關手續。
2020年9月,古城派出所接到一起打架警情,經過了解,原來是臨海人吳女士在瞞著丈夫的情況下,近一年時間在某美容院內充值消費了70萬,其丈夫在發現後認為存在欺詐誘導消費的情況,要求商家返還充值款,為此雙方鬧了矛盾,甚至大打出手。
根據「警情日清月結」制度,接處警民警按照糾紛警情處理流程,當即流轉到駐所調解室,委託駐所調解室化解。調解室充分利用資源集成優勢,組織牽頭,召集工商、消協等多個部門單位聯合調處,特邀律師向雙方解讀消費有關的法律法規,最終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由商家退還吳女士充值卡內餘額25.6萬元。
「這是一起成功的,及時由警情轉到矛盾糾紛化解的案例。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作為我們基層派出所要盯牢警情,民警要有自主分析研判能力,才能有效防止矛盾糾紛激化升級,」古城派出所所長盧利敏說。
古城派出所「駐所調解室」是今年該所摸索的一種應對轄區矛盾激化,預防民轉刑的新舉措。調解室人員構成是1名公安幹警、1名司法幹警、2名律師、4名專業調解員、12名特邀調解員外加一部分社會聯合力量組成的調解團隊。
據古城派出所的工作人員介紹,以往的調解就是有糾紛才調解,現在的「駐所調解室」擁有三個優勢。「一個是警情流轉,提前發現警情內在糾紛可能性,預防民轉刑;其次是多遠調解,相當於今年提出的縣級矛調中心的一個再前沿,更加落實於基層;此外是通過大數據網際網路思維參與調解糾紛,注入警方的分析研判來支撐調解,而不是像以往一樣出現公婆都有理的情況。」
「駐所調解室」運作了一段時間,表現出了良好的效果,能夠第一時間把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及時發現、及時調處,為「民轉刑」案件的發生構築了一道堅固的「防火牆」。
截止到目前,古城派出所駐所調解室共計調解警情流轉糾紛526起,調解成功率100%。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