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人民調解處於預防化解矛盾的最前沿,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被國際社會譽為「東方經驗」。記者獲悉,在新形勢下,番禺區司法局積極在多元化人民調解工作機制方面進行探索與創新,努力提高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效率,為平安番禺建設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2017年1至6月,全區各級調解組織共排查調處矛盾糾紛2298宗,受理數同比上升71.23%。成功調解2271宗,成功調解數同比上升73.49%,調解成功率達98.83%。
全市首創人民調解「以案定補」激勵機制
基層人民調解員承擔著大量繁雜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而且工資收入普遍不高,調解工作積極性受到一定限制。即便近年政府在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水平方面有所提高,街道鄉鎮、居村委調委會和調解員每個月都給予一定的調解經費和補貼,但總體上還是偏低,探索建立一套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激勵機制勢在必行。
去年5月,番禺區制定下發《廣州番禺區人民調解委員會、人民調解員案件補貼、獎勵試行辦法》,在全區16個鎮(街)統一實施,對全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和派出所人民調解室等各類調解組織所參與調解的案件,按照案件複雜程度、調解難度、協議卷宗的規範水平給予調解員每案5~500元不等的獎勵,開創了全市人民調解「以獎代補」、「以案定補」的先河,極大地促進了人民調解員的工作積極性。兩個月後,石樓司法所代表區司法局在全市公安局電視電話會議上作經驗介紹。今年6月,廣州市司法局領導表示要在全市建立健全人民調解「以案定補」激勵機制。2016年,番禺區發放「以案定補」案件調解補貼736412元。
率先推行公職律師事務所主管人民調解工作
去年,根據番禺區委組織部安排,番禺區司法局6個科室縮減至4個,番禺區人民調處辦公室更設在番禺區公職律師事務所,由公職律師事務所主管人民調解工作。由此,番禺區在全市率先推行由公職律師事務所主管人民調解工作的人民調解、公職律師聯調聯動機制。
該機制的創新,可以充分整合司法行政資源,有效發揮公職律師相對獨立身份和專業化法律意見的專業特長,為全區性重大群體性糾紛提供法律諮詢及依法解決問題的途徑,合力推進依法化解社會矛盾和服務困難群眾,推動人民調解隊伍向規範化、專業化、職業化方向發展。
在派出所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室
為了加強重大疑難矛盾糾紛的調處力度,全力推進「警調銜接」機制建設,努力構建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格局,從2015年底到2016年,逐步在全區23個派出所設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工作室。同時,建立聯動調處制度、回訪問效制度、學習培訓制度等,增強聯調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調解工作效率,積極推動「警調銜接」工作向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方向發展。
通過在派出所調解室設立專職調解員,加強鎮(街)人民調解委員會對派出所調解室的業務指導,把派出所調解的民事矛盾糾紛納入「以案定補」範圍,大大提高了派出所民事調解的效率,節約了糾紛當事人在派出所和司法所之間奔波的時間精力,使各類「報警」矛盾糾紛得到及時化解,有效維護了社會治安穩定。
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
近年來,番禺區根據2014年司法部制定下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和2016年司法部、中央綜治辦、最高人民法院和民政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推進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工作的指導意見》,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轄區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逐步形成覆蓋多領域的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體系,我區先後設立了廣州市醫調委駐番禺工作室、人民法庭人民調解工作室和派出所人民調解工作室。
今年1月,番禺區司法局、法院和區公安分局在區交警一中隊聯合設立番禺區首個道路交通事故調解工作室。5月份,區司法局聯合區婦聯、區法院以及社會熱心人士共同組建了首家區婦聯婚姻家庭糾紛調解工作室;同時,永旺夢樂城廣州番禺廣場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目前,區司法局和住建局正籌備於7月中旬在區住建局設立番禺區物業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這些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的設立,可以及時有效化解醫療衛生、交通安全、婚姻家庭、消費等行業、專業領域的矛盾糾紛,不斷提高化解行業性、專業性矛盾糾紛的能力水平。
目前,全區共有調解組織386個,其中鎮街調委會16個,村居調委會272個,企事業調委會62個,行業性調委會7個,醫調委駐番禺工作室1個,交通事故調解室1個,婚姻調解室1個,派出所調解室23個,法庭調解室3個,初步形成了「分工明確、功能齊全、專群結合、各展所長」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體系進一步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製得到進一步完善。
廣報記者肖桂來 通訊員番宣、丁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