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鄉隨俗 溫嶺請「老娘舅」協助調解成制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2日 08:48 來源:
編者按
調解也需「入鄉隨俗」
調解,是我國獨創的一種解決糾紛的方式,被國外司法界同行稱為「東方一支花」。而司法調解,在法院審理案件的過程中,又起著法院判決所無法替代的作用。該制度在2006年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即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
一項制度要想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就需要各地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當地的風土人情,「入鄉隨俗」、因地制宜地加以貫徹執行。像浙江省溫嶺市人民法院聘請當地威望高的人充當調解人,建立的「協助調解員制度」,就是司法調解與當地風土人情巧妙結合的結果。而江蘇豐縣法院宋樓法庭在調解藝術上下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做法都很好地發揮了調解的作用,真正地做到了「握手一笑泯恩仇」,值得各地借鑑。
法制網台州1月11日電 記者陳東升 通訊員葉長衫 村民馮長興被合作夥伴告上了法庭。今天上午,他來到新河法庭準備應訴時,意外地在牆壁上的協助調解員照片中發現了他們村黨支書馬於志的頭像。聽了工作人員一番說明,他當即提出,請老馬當「老娘舅」(當地農村對公正有威望的中間調解人的尊稱),願與對方調解。
調查顯示,當地法院聘請的協助調解員百分百地都認為,參與法庭協助調解程序是件體面的事情,提高了自己在當地的威信。而有95%的選擇調解的當事人也認為:「自己信任法院請的調解員,他們又跟法官熟悉。」
近年來,浙江省溫嶺市人民法院基層法庭一直受兩大問題困擾:一是案多人少,案件辦不過來;二是吃力不討好,案件判決以後,上訪多、執行難。通過調查,他們發現農村民事訴訟案件大多為熟人之間糾紛,其中婚姻家庭、繼承糾紛、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佔了大多數。鑑於此,從2004年開始,該院在農村基層法庭嘗試建立協助調解員制度,希望藉助社會力量,將糾紛化解在審判前和審判中。
箬橫法庭在539名人民調解員中精心挑選了25人為協助調解員。法庭設立了協助調解員工作室,牆上張貼25名調解員的名單、照片、職責和操作規程。法庭在立案或送達起訴狀副本時,同時把調解建議告知書、訴訟風險通知書、協助調解員名單等送達當事人,明確告知,如有調解意願,可以從中任意挑選協助調解員參與調解。
溫嶺法院副院長林晨介紹,該院的協助調解有三種模式:一是協助調解。當事人確定協助調解員後,法官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選擇在開庭前、開庭時或者開庭後邀請調解員參與調解;二是委託調解。法官不參與調解而由協助調解員獨立行使調解職責。三是和解協調。當事人在和解過程中申請法庭進行協調的,法庭指定協助調解員進行協調。調解與和解完畢,法官最後對調解與和解協議書進行審查,如不違反法律規定及當事人自願原則,則製作民事調解書加以確認。
協助調解員基本上是村黨支書、村主任,威望高、熟悉農村情況。法庭通過法律知識培訓、旁聽庭審、贈送民事法律書籍等手段,提高調解員的業務水平。所在地鎮政府也撥出專款,規定協助調解員每調解成功一起案件,補助30元。雖然協助調解員已調解成功大量令人頭疼的案件,但實際上至今還沒人來領取這筆補助。
在院長葛建明看來,協助調解員制度適應鄉土環境,避免了人們對法院公正執法的無端猜疑,有利於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實施這一制度三年來,每年農村法庭的調解率上升率都在10個百分點以上,而每年申請執行率的下降速度也在10個百分點以上,2006年,一些法庭的調解撤訴率甚至高達75%。在溫嶺農村,過去是「一場官司十年仇」,通過調解,現在是「握手一笑泯恩仇。」
新聞連結:
2006年以來公安機關調解治安案件122萬餘起
2006年 全國法院民事案件逾三成調解結案
北京今年將大力推進司法調解工作 促進社會和諧
首例「欣弗事件」受害者索賠案已達成法院調解
醫患糾紛日益多 試行「人民調解」可行否
感動中國2006候選人——高瑞奎:「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
渝兄妹因土地不和 妹妹3000元徵"調解高手"(圖)
為什麼特別強調用調解的方法緩解化解矛盾糾紛
重慶高院出臺新規定 充分藉助社會力量調解
責編:多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