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調解機制簡介

2021-01-08 法制網

  王亞明 孫國榮

  美國是調解制度豐富而收效較高的國家,因為在美國行政執法機關直接介入調解程序並不常見,所以本文將對司法外ADR調解制度和司法ADR中調解制度兩個方面進行介紹。

  司法外ADR調解制度

  調解機構

  美國司法外ADR制度調解服務的提供機構具有多樣性,一般有兩個機構。一是私營機構,包括現代美國律師事務所都設立ADR業務,這些私營機構利用手上的調解資源,例如私人調解員、調解場所,提供有償調解服務;二是公共服務機構,這些公共服務機構一般都是由調解志願者組成,日常運作主要依靠專項基金或者一些捐助,具有非盈利性質。

  美國對於私營調解機構的信任,更多是出於對現代化服務的信任,雙方當事人都願意相信有償的調解服務和市場信譽機制,能夠使調解機構以積極主動的態度,站在中立的立場上,協助雙方進行糾紛的解決。

  調解員構成

  美國法院對於訴訟調解員的選用非常注意多樣性。在一些州的法院甚至設立「調解法官」專職負責調解,有的法院直接將訴訟案件移交給私人調解員進行調解。私人調解、志願者、律師、退休法官都是美國法院常見的訴訟調解員人選。

  美國的調解員除了志願者外,還有一種特殊的群體,就是律師。律師作為調解員並不是憑藉其職業身份,而是憑藉他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相比較於一般的調解員來說,律師在實務上的經歷和較高的法律專業素養,能有效地幫助當事人雙方調解糾紛,包括調解協議書的起草。

  美國各個州地方律師協會也都比較贊同律師擔任調解員。儘管律師調解員能夠保證調解的專業性,但美國律師協會還是擔心律師過去的職業習慣,可能會影響他們在調解過程中的中立性和公平性,所以各個州律師協會又出臺不同的職業道德規範性條款,例如應當清晰告知當事人自己的行為是調解行為,不是代理行為等等。

  無論是律師調解員還是志願者調解員,美國對於調解員身份的獲取有著相當大的爭議,各個州具體的規定也存在一些細微的差別,整體而言,要求他們在上崗之前要接受培訓。對於調解能力的認定,有的州規定要具有學士學位以上的資格,有的州更注重調解能力的培養(一般認為調解超過15個案子就算作有資歷的調解員了)。

  美國對於調解能力的培養,從大學教育就已經開始,每一個大學法律系專業都會開設調解培訓課程。相比較於資格證書,美國的調解員名單似乎更「管用」點,這份名單類似於權威認證,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照名單上的簡歷進行篩選。

  調解的方法

  美國的調解程序是由當事人雙方自主選擇設計,調解人提供建議並積極串聯這些程序。調解的手段依靠的是當事人的個人能力和智慧。美國學者認為調解員就應該像法官一樣,「消極、被動」,注重於方案的提出和過程的串聯,因此,美國調解員在市場化運作背景下,更趨於理性,比如提供糾紛解決的可行性方案,把可能產生的利害關係向調解當事人講清。

  調解達成的協議經過司法審查是合法的,在法院的確認下具備法律效力。對於調解的執行力問題,法律認為強制執行的權利應該在法院手上,這也是對法院司法地位的肯定。當事人如果僅憑調解協議就可以自主開啟強制程序的話,那麼,國家的司法秩序將會產生混亂,並且可能導致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這是毋庸置疑的。

  司法中ADR調解制度

  調解的地位

  美國將調解的重點更多地放在了糾紛未進入訴訟程序之前,甚至在當事人前去立案的時候,法官也會再三建議你去調解,由於美國ADR項目眾多,所以法官的建議包括調解,但不限於調解。這種調解往往是私人調解或由法院推薦的志願者進行調解。而司法系統內的調解行為則一直被美國謹慎使用,以防止法院創設判例的效率變的低下。

  美國對於司法調解抱著是十分謹慎的態度,甚至起步的時間比中國還要晚一點(中國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建立訴訟調解制度)。當ADR制度進入美國法院的時候,很多人都在擔心法官會不會因此變得「無事可做」或喪失法律的價值。

  美國司法調解制度中,主審法官並不擔任案件糾紛的調解員,一般由法官助理或者書記員擔任,特殊情況下也會請私人調解員、志願律師或者退休法官擔任案件的調解員。這一做法很好地避免了主審法官在調解過程中,對案件判決結果產生主觀上的傾向可能,極大地保證了判決結果的公正性。

  是否存在強制調解

  一般情況下,尊重調解自願原則,但也存在強制調解的情況。所謂強制調解,主要是指符合調解方式處理的案件,立法對其適用調解作了強制性規定,排除當事人對訴訟的選擇權,如許多州法院通過立法規定在解除婚姻的案件中,將調解作為一個糾紛解決程序,如1921年,美國的達哥他州調解法規定,對200美元以下的案件適用調解。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民事訴訟規則第16條也作出規定:法官有權決定案件是否調解或和解,拒絕調解的當事人如果在判決中,沒有得到比調解結果更有利的判決時,由其負責承擔因拒絕調解對方當事人為審判所支付的訴訟費用。調解的強制性,不單單在美國存在,在歐洲國家的法官看來,司法ADR具有一定的強制因素。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浜大小黑板 • 直播回顧|胡衛民:中國特色律師調解機制的構建與...
    浜大小黑板 • 直播回顧|胡衛民:中國特色律師調解機制的構建與展望(5月6日) 2020-05-08 0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慶安法院:完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調解機制
    年初以來,慶安法院認真貫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建立完善了人民調解網絡組織,實現了城鄉調解組織網絡調解全覆蓋。,充分運用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將全縣司法所(18個)、派出所(22個)、消費者協會、物業辦、交警隊、信訪局、民政局、律師事務所這些線下調解資源和數據匯聚到調解平臺,在該平臺上實現法院與上述調解組織雙向互動,即法院在平臺上向上述調解組織委派調解,上述調解組織在該平臺錄入調解案件,需要法院出具調解書和司法確認的直接在該平臺推送到法院
  • 訴前調解聚合力 定紛止爭促和諧——「三大調解」機制調解案例剖析
    【案情簡介關店人民法庭經依法受理審查後認為,該共同訴訟案件符合訴前調解條件,建議委託關店人民調解委員會駐關店人民法庭人民調解工作室(以下簡稱「調委會工作室」)先行調解,調解不成,再依法立案。在徵得三方代理律師同意後,調委會工作室隨即開展調解工作。
  • 訴前調解聚合力 定紛止爭促和諧 —— 「三大調解」機制調解案例剖析
    【案情簡介】  2020年8月至11月,信陽市某房地產策劃有限公司職工劉某被公司委派至南京市從事二手房屋交易中介工作。關店人民法庭經依法受理審查後認為,該共同訴訟案件符合訴前調解條件,建議委託關店人民調解委員會駐關店人民法庭人民調解工作室(以下簡稱"調委會工作室")先行調解,調解不成,再依法立案。在徵得三方代理律師同意後,調委會工作室隨即開展調解工作。  【調解過程】  調委會工作室受理案件後,調解員決定先通過"背靠背"的方式開展調查,詳細了解情況,摸清糾紛脈絡。
  • 【司法動態】推動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銜接 促進「三大機制」落地落實
    為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弘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司法行政機關和人民法院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中的職能作用,促進「三大機制」在溮河區進一步落地落實,區司法局與區法院以推動「調」「訴」無縫銜接為著力點,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途徑。
  • 魚臺縣仲裁院創新「三調聯動+多元調解」機制
    (通訊員 班培)調解是化解勞動人事爭議的一把「利劍」,為用好調解這把化解勞動人事爭議案件的利劍,化解勞動爭議的「第一道防線」,魚臺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在2017年建立了「三調聯動機制」,打造「和為貴」品牌,三年以來,「三調聯動機制」在勞動爭議案件中不斷探索、實踐和創新。
  • 美國紐約法院的「推定ADR」機制
    儘管與訴訟相比,調解在成本、靈活性、自主性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但調解啟動難是全世界法院都面臨的問題。為了推廣調解的使用,充分發揮調解的優勢,美國紐約州準備今年全面推行「推定ADR」機制(英文原文為「Presumptive ADR」,意思是推定所有糾紛適合ADR,將ADR作為訴訟程序的第一步)。
  • 進一步完善委派調解機制的指導意見與答記者問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訴源治理機制,切實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紛需求。堅持依法、自願、依程序原則開展委派調解工作,不斷推動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 信用監督機制助力新時代人民調解
    「近幾年,國家出臺了一些列政策大力推動人民調解工作,如:2010年8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同年12月24日司法部印發了《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的意見》等若干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政策措施,2015年10月1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的意見》,並於同年
  • 北京這項調解機制獲11部門向全國複製推廣
    北京市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被商務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11部門「相中」正式走向全國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成為6項複製推廣事項之一,主要內容為「推動成立一批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積極構建智慧財產權部門牽頭、司法行政部門指導、司法部門確認保障的多部門聯動的智慧財產權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
  • 北京這項調解機制 獲11部門向全國複製推廣
    北京市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被商務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11部門相中「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成為6項複製推廣事項之一,主要內容為「推動成立一批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積極構建智慧財產權部門牽頭、司法行政部門指導、司法部門確認保障的多部門聯動的智慧財產權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
  • 課程習作丨證券糾紛非訴調解機制——《證券法》第九十四條第一款
    在爭議解決機制的設計上,如果僅僅重視形式平等則意味著對中小投資者實質的不平等。因此,在證券糾紛解決機制的構建中,應當像傳說中在美國證券交易所門廳內牌子上寫的那樣:「要像攙扶80多歲的老太太過馬路一樣,用心呵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第三,對比普通民事糾紛,證券糾紛解紛難度更大。
  • 引入人民調解機制 構建智慧財產權大保護格局——新都區智慧財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
    為進一步完善新都區智慧財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提升新都區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社會共治能力,構建智慧財產權大保護工作格局,9月18日上午,新都區市場監管局聯合區司法局組織召開了「新都區智慧財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成立大會」。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先春主持會議,區市場監管局局長劉傳銀、區司法局副局長鍾寧出席會議並講話。
  • 行政糾紛訴前調解機制建立!長沙「民告官」案件可以選擇訴前調解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10月12日訊(記者 虢燦 實習生 凌玉霞 通訊員 吳炳 李燦)在長沙的「民告官」案件,如果案件符合條件,並且當事人願意自願調解,可以選擇長沙鐵路運輸法院的行政爭議調解中心或者家門口的社區服務中心等地訴前調解。今天上午,長沙市司法局和長沙鐵路運輸法院共同籤署並發布《關於建立行政糾紛訴前調解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
  • 全國首個海船船員勞資糾紛調解和維權協作機制在寧波建成
    此次籤署的「海船船員勞資糾紛調解和維權協作機制」,是寧波海事局與寧波海事法院基於雙方專業優勢,實現船員勞資糾紛公正、高效、快速處理的一種無償行業調解機制,是對現有船員維權途徑的一種機制化創新。不僅是傳統訴訟和訴前調解的補充,也是海事部門船員權益保障工作的延伸。
  • 完善調解機制功能   推進調解平臺建設
    人民法院調解平臺,集合了法院的審判調解資源和全社會的糾紛化解資源,共同做好糾紛調解工作;能夠打通線下線上多種渠道,靈活組織開展調解;可以實現在線製作調解協議和在線司法確認,提高調解效率;對調解不成功的案件,法官可以引導當事人在線申請立案。
  • 天津港中心法庭與濱海新區仲裁院共商勞動爭議聯動調解機制建設
    濱海新區勞動人事仲裁院院長焦竑介紹了仲裁院組建歷史、機構現狀和仲裁案件收結情況,闡述了目前勞動爭議仲裁調解時面臨的一些爭議較大的問題,希望能和天津港中心法庭通過黨支部共建加強業務交流、統一裁審尺度,形成勞動爭議聯動調解機制,高效化解勞動糾紛。
  • ...法院進一步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向當事人發出訴前調解建議書
    近日,為進一步推進多元解紛機制建設,豐富平安創建活動形式,西安閻良法院在全力構建多元化糾紛化解網絡的基礎上,結合轄區案件特點,製作並發放訴前調解建議書,積極引導當事人通過多元解紛機制快速高效的化解糾紛。
  • 山西省首個調解成功的刑事自訴案例在運城鹽湖人民法院調解成功
    近日,鹽湖區人民法院成功調解一起刑事自訴案件,成為人民法院「多元解紛」機制建設中,全省首個調解成功的刑事自訴案例。案情簡介2020年6月,鹽湖區一位老人遭遇車禍後不治身亡,老伴郭某悲痛萬分,但因半身不遂,行動不便,遂委託其親屬王某代為處理事故賠償等相關事宜。
  • 睢陽區人民法院深化多元解紛機制推行「特邀調解+司法確認」開闢糾紛化解快車道
    立案後,特邀調解員侯賢法及時介入,組織原、被告雙方當事人進行訴前調解。經侯賢法近三個半小時的釋法析理、耐心調解後,雙方當天下午便在特邀調解工作室籤訂了調解協議,並進行了司法確認。該起糾紛之所以能這麼快予以調解,得益於睢陽區法院不斷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大力構建「特邀調解+司法確認」工作機制的創新舉措。一是高站位謀劃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