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之治在歷史上到現在是一直被人們讚美的,因為貞觀之治的創始者唐太宗,是他的政治清明,讓百姓們在貞觀的年代,過上了幸福,豐衣足食、國泰民安的生活。一位好的明君要是做出了好的政治,一直會被後人而讚揚,唐太宗他的真名叫做李世民,拋開別的不說,他的政治制度就讓人敬佩不已。我們都知道皇帝都是喜歡聽好話的,而真正虛心納諫的人沒有幾個,但是李世民就是其中一個,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名,但是能真正聽到忠言逆耳的可能也沒有幾位皇帝吧。
李世民一生只活了51歲,但是卻打造了23年的貞觀盛世,每個人給他腦補的畫像都是威武雄壯,高高在上的,雖然事實上他年輕的時候確實是如此,因為作為一個皇帝,要經常帶著士兵出生入死,身經百戰在沙場,作為這樣的軍人肯定是可以擁有一種體質能力,幾天可以不吃不喝,還要連夜騎馬的。
但是很奇怪的是,年輕的時候,他對丹藥這種東西是非常厭惡,他也道出了秦始皇,漢武帝等人因為貪戀丹藥,想要修的自己長生不老,但是最後結果卻是一無所有的例子。從這些當中就可以看出他對丹藥種東西壓根就不信任,可是為什麼後來老年之後,他卻對這種東西非常的依戀,甚至迷戀到死呢?
就這樣的一代明君,在貞觀之治其中做出了巨大奉獻的他,最後卻依戀上這種丹藥,但是知道原因後卻令人寒心。在貞觀17年的時候,太子被廢不久,有一次的早朝上他留下了四個很信任的人,非常無力的說他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弟弟竟然這樣對他,確實讓他覺得沒有希望,說完之後他將自己的頭朝床上撞去,不顧自己的安危,不知道是什麼讓他寒心的事情,竟然讓他這樣一代明君,做出這樣不可理喻的事情。
看到唐太宗不僅這樣自殘,還想抽刀自殺,被所有人阻止之後,他才漸漸穩定下來,細細想來,能夠讓他這樣痛不欲生的事情應該就是太子想謀篡他的皇位了。雖然說只要皇帝退位,皇位就一定是太子的,可是不明白為什麼太子還要篡位,一直以來,唐太宗最寵的就是太子,還給它取名字叫做承乾,想必對他日後也是有所期望的。可是不知道就是這樣自己從小寵到大的兒子,竟然在這樣的環境下還要與他人勾結來傷害自己的父親。
太子勾結他人想要逼迫唐太宗退位這件事情,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這件事情深深地打擊到了唐太宗,讓他不得不廢掉他的太子之位,不僅是作為一個帝王深深感到的失望之情,更是作為一個父親痛不欲生的事。也就是說這樣一代明君最後能夠做出這樣的事情應該是由太子所導致的,因為一個人在身心疲憊,沒有任何希望的時候,對於一個產生了很多負能量的人來說,他非常需要將情感寄托在一個東西身上,又需要那個東西來麻痺自己的情感,當時進入他思想的就是丹藥。
剛開始他並不是特別迷戀,而是後來在貞觀十九年的時候,身體素質慢慢的下降了,就是這樣的舟車勞頓,日夜疲憊,讓他還患上了另外的病。這種病不僅是因為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導致,更是因為被病毒所感染…再加上後來的唐太宗已經換上了風疾,讓他的身體更是一天不如一天,人在這樣的時候,通常已經頭腦不清醒,想要活下去的欲望就會演變成一些昏庸之道。因為全身都是病,這讓李世民想要將希望寄存於丹藥之上,他也希望自己能夠擺脫病魔的纏繞,能夠長生不老。
這樣的思想一旦開啟,便一發不可收拾,有人向他推薦了吃了就能夠活兩百年的丹藥,他竟然也信了,但是之後服用那個丹藥並沒有起什麼作用,而是慢性的中毒,直到身體已經不能承受毒藥而在痛苦中死去。所以後來的李世民在他51歲那年就駕崩了,留下了這麼多年苦心經營起來的大唐朝,雖然一直在電視劇裡看到所有人為爭一個王位而付出的代價,但是就這樣被自己寵愛的兒子逼著退位,到最後失去對生活的信心的皇帝,可能也只有李世民了。他的死卻是令人寒心,一個鄙視服用丹藥的人,到最後被病魔纏身卻無力抵抗,只能靠一份丹藥念想而存活的人,足夠證明他的經歷有多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