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做教育現代化的先行者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寫好教育「奮進之筆」特別報導 上海篇

上海近年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率先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率先啟動新高考綜合改革,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開展以公辦為主的學前教育、公辦初中強校工程、市屬高校「雙一流」建設,3個項目可謂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的生動縮影。

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書記虞麗娟表示,在移動網際網路和新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教育始終是老百姓密切關注的話題,公眾對美好教育的追求比以往來得更加強烈。上海學前教育堅持普惠優質發展,基礎教育堅持公平與質量並重,高等教育堅守育人「生命線」並注重學科發展,以步步為營的教育現代化建設,為國家和老百姓託舉起教育強國的夢想。

落實政府責任,開展以公辦為主的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牽動著眾多家庭的心,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是交給社會還是政府擔起來?上海選擇了後者。

上海這些年把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事業發展規劃,構建由政府統籌管理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體、多元辦學格局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上海持續擴大學前教育規模,滿足不斷增長的學前教育需求。當前學前教育進入新一輪入園高峰,上海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全市1591所幼兒園中公辦幼兒園已有990所,佔62.23%,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比例,且公辦幼兒園已全部達到二級以上標準。

在加強公辦幼兒園建設的同時,上海持續加大對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的鼓勵力度,讓更多的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通過政府扶持,改善辦園條件、降低保教費標準,成為學前教育普惠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新建幼兒園項目納入市政府重點工作或實事項目,是上海保障園舍建設力度的一個重要手段。上海落實住宅商品房小區公建配套幼兒園建設政策,嚴格執行每一萬人配置一所15班規模幼兒園的要求,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如新建小區存在缺配現象,將不予核發產權證。

上海還聚焦基礎教育設施相對薄弱地區、入學入園存在結構性矛盾集聚區,通過收回被挪用的場地、改擴建園舍、整合中小學閒餘資源、合理調整園內活動室面積等方法,為轄區內適齡兒童提供充足的公辦園學額。若公辦幼兒園學額不足,則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統籌按公辦幼兒園的收費標準進入民辦幼兒園生活,從而解決本區域適齡兒童的入園問題。

上海積極推進城郊幼兒園對口交流、委託管理、教育集團化等工作,發揮以市級示範性幼兒園為首的優質園所作用,加強對郊區幼兒園和區域內薄弱幼兒園的業務指導。通過市區名師、名園長工作室帶教與園本培訓結合,使所有幼兒園保教人員都有機會接受專業培訓。

思南路幼兒園以關注兒童發展需要而別具特色,社會美譽度高。黃浦區成立以該園為龍頭的「思優個別化教育集團」,帶動包括二級園、民辦園在內的5所幼兒園,開展教師研訓活動,將優質的辦園理念和實踐輻射出去。

崇明東灘思南幼兒園在創建之初就得到思南路幼兒園的幫扶。園長吳聞蕾自豪地說:「不管辦園理念還是教學行為,東灘都有思南的樣子,幼兒園開辦兩年就得到當地老百姓喜愛。」

據介紹,上海已啟動第4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編制工作,提出3年新建、改擴建90所幼兒園的目標。此輪計劃將著力加強學前教育內涵發展,通過醫教結合、信息化試點、玩教具研究等系列項目的實施,推進上海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讓家門口的初中學校強起來

上海市民對優質公辦初中教育一直有著強烈需求,特別是在上海的小學教育質量普遍高位均衡的情況下,這就使得提升公辦初中辦學水平顯得格外迫切。

今年7月,上海市教委發布關於公辦初中強校工程的實施意見,在全市範圍內選取116所公辦初中作為強校工程實驗校,通過3年到5年的建設周期,進一步抬升底部,促進公辦初中提質增效,持續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上海強校工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與「名校長名師培養工程」緊密結合,通過配備和培養,讓每一所強校工程實驗校都擁有一名市級名校長、兩名名師。各區通過調配校長和骨幹教師資源,加強有潛力校長和教師的培育,加緊配齊或申報名校長、名師。

強校工程的另一個特點在於市、區聯動。上海16個區整合力量,形成區域推進強校工程實施方案,既聚焦強校工程實驗校的提質增效,又兼顧大面上公辦初中的質量提升。在實施過程中,各區綜合施策,在名師名校長帶動、改進教學和評價、加強學校家庭社區聯動等方面,突出「一校一策」,協調配置學校適應中考改革應具備的軟硬體條件,整體提升辦學水平。

眾多優質資源和專業力量成為強校工程實驗校的有力支撐。據統計,已有24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含分校)、4所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51所優質品牌公辦初中、14所優質民辦學校、4所區教育學院、1所國家改革發展示範中職校參與到強校工程實驗校的支持帶動中。

上海市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以優越的教學質量受到眾多學生和家長青睞。前不久,上海市五四中學與靜教院附校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五四中學校長沈嶸希望以強校工程建設為契機,借鑑靜教院附校做法開設跨學科課程,在各年級主要科目開展以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為特徵的「後茶館式」教學,開展提升教師命題素養方面的研究。

上海將開展「強校工程」三年實施規劃的評估,為每一所實驗校開出更加細緻、可行、有效的「藥方」,促進實驗校特色發展、質量強校。形成基於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的增值評估方案,關注學生學業質量、教師專業成長、學校為學生提供的個性化服務、家長的滿意度,體現學校原有基礎上的成長性,以「評估—反饋—改進—提高」的方式,支撐每一所學校的長遠發展。

地方高校也有機會爭創世界一流

前不久,教育部「雙一流」建設現場推進會在上海召開,各地參會人員到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現場觀摩和研討交流,各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布局和推進等方面的特色做法給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

地方高校與在滬部屬高校在發展水平上差距較大是上海高等教育長期以來面臨的問題。目前上海有14所高校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範圍,其中上海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音樂學院、上海體育學院、上海海洋大學共5所地方高校入選「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上海版的「雙一流」怎麼建?

早在2014年,上海按照國家部署率先啟動教育綜合改革國家試點,出臺面向2020年的高校學科發展規劃,啟動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劃,著眼到2020年,使20個學科達到國際一流水平、180個學科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201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深化高校改革建設高水平地方高校的試點方案,把300萬元以下國有資產自主處置、高校經常性經費自主統籌、高校人員編制使用、正高級崗位結構比例調整等14項權限「放權鬆綁」下放給試點高校,遴選基礎較好的研究型大學啟動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設試點,通過重點建設特色優勢學科,引領學校走向高水平。

在2014年啟動的高峰高原學科建設計劃中,上海目前5所「雙一流」市屬高校獲得30多個學科的支持。該計劃在經費投入上強調個性化、高強度和人本化,對於納入建設範圍的學科,建設目標、建設方案等都由高校對照國際標杆提出,經論證後給予個性化支持。

政府以學校自設的建設目標與任務為依據,對建設情況進展進行跟蹤評估、動態調整。高峰高原學科建設經費重點用於人才隊伍建設,人員費用最高可達財政投入總量50%,解決了經費「能買小白鼠不能發給人」的問題。

國家「雙一流」建設名單公布後,上海市政府隨即出臺推進上海「雙一流」建設實施意見,著眼突出立德樹人、優化分類布局、凸顯績效導向、激發改革活力,給予部屬高校「雙一流」建設政策和資源支持,重點支持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範圍的5所地方高校加快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市級財政以「一校一策」思路給予重點投入。

在上海市教委主任陸靖看來,「雙一流」建設徵程上沒有「主演」與「看客」之分,每一所高校都是參與者、踐行者,都有責任在各自領域和類型中辦出特色、創出一流。

據介紹,上海把高校分為學術研究型、應用研究型、應用技術型、應用技能型4類,出臺了高校分類管理指導意見,把分類思想全面融入高校管理各環節,不同類別高校實施不同標準,形成了分類規劃、分類投入、分類評價的高等教育治理新格局。(本報記者 金志明 董少校)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4日第1版 

相關焦點

  • 縣域教育現代化的先行者
    2015年4月,壽光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全國縣域內先行先試推進教育現代化,並在當年10月出臺文件,成立教育現代化領導小組,把實現教育現代化作為政府工作的核心目標,要求市鎮兩級黨委、政府及各有關部門把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2019年,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專家組在研究論證後,認為壽光教育現代化發展水平達到了預期目標,為全國縣域教育現代化的推進提供了範式。
  • 近代博雅通識教育先行者:上海聖約翰大學
    從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務」名滿天下的燕京大學,到「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都」的金陵大學;從「妙手生花、救死扶傷」的協和醫學院,到譽滿海內外華人圈的廣州嶺南大學……謹此,崑山杜克大學推出《中美合作教育百年史話》系列,向通識博雅教育的先行者們致敬。
  • 王國維:中國近代教育的先行者
    同時,他也是中國近代教育的開創者之一。1897年,初抵上海《時務報》館的青年王國維,在維新思潮的影響下,提出了在海寧籌辦師範學堂和小學堂的構想,並將具體方案告訴好友,希望轉達海寧知州,可惜最終未能付諸實踐。維新變法失敗後,在家養病的他致函汪康年,認為教育是今後中國的「第一要著」,其早年教育救國思想可見一斑。
  • 《上海教育史》首次詳述滬上教育發展變遷
    (上海教育出版社供圖)    作為國內第一部系統全面研究上海教育歷史、完整展現古代至當代滬上教育變遷的著作,四卷本《上海教育史》昨天在華東師範大學首發。業內評價,這套書總結了上海教育的經驗、成就與舉措,為我們了解上海教育的今昔變遷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 教育機構生命力大考驗,戰疫「先行者」們做對了什麼?
    在「停擺」與「爆發」的兩重天境遇下,一大批教育機構不僅通過自發捐款捐物、提供公益課程等方式積極支持「戰疫」;同時創新發力成為線上教育快跑與轉型的「先行者」,並憑藉騰訊全生態產品加持成功做到了大幅「增長」。線上機構究竟該如何順風起勢,線下機構又將如何逆風再飛?
  • 人民的城市生機勃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上海實踐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長三角地區合作交流的龍頭,要不斷提高城市核心競爭力和國際競爭力。」2018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登上上海中心大廈,回顧滄桑巨變,他對這座自己曾經工作過的城市提出期許——發揚「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立足上海實際,借鑑世界大城市發展經驗,著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浦東的諄諄囑託 奮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
    上海廣大幹部群眾將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堅定的決心,堅定推動浦東改革開放再出發,奮力創造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全面展現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氣象。  一、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浦東高水平改革開放的戰略意圖  浦東因改革開放而生,因改革開放而興,因改革開放而強。
  • 祈望改革先行者的創新精神永存
    徐恆傑  6月6日晚19點30分,一位曾經轟動全國的「改革之星」悄然隕落,改革先行者步鑫生因病在家鄉浙江省海鹽縣去世。  不到兩年前,我在海鹽調研期間,聽文溪塢村的老村長介紹,步鑫生的老家就在離他們不遠的一個村子。於是通過當地朋友聯繫,拜訪了恰巧在家鄉休養的步老先生。
  • 郭雨橋:做中國醫療變革的先行者
    二人一個是中國醫生自由執業的先行者,一個是最早把醫療平臺概念引入到中國的人。張強走出體制的第一站,就落地在郭雨橋創辦的沃德醫療中心。  在微博中,張強醫生稱郭雨橋是他自由執業的啟蒙人。張強寫道:「他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創業理念,儘管歷經磨難,如今看到他再度出發打造長三角最大的婦兒醫療服務平臺,由衷地祝福他。」
  • 梅綻江南傲霜開——小康「先行者」江蘇奮力開啟現代化新徵程
    ▲2020年12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頭版刊載題為《梅綻江南傲霜開 ——小康「先行者」江蘇奮力開啟現代化新徵程》的報導。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亢、凌軍輝、陳剛、王恆志風雲變幻,行遠自邇,方知踏平坎坷成大道。
  • 杜成憲:對素質教育、品味和修養的追求,是上海教育的特點
    實施現代教育以來的150多年,上海一直走在全國教育改革的前列,不斷創造著教育上的「第一」,成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教育的每一次變革,都伴隨著觀念和思想的重新調整、建設和啟蒙。而上海,每每在教育變革的關鍵時期,能夠提出反映大勢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成為教育創新的策源地。和全國其他省(市、區)相比,上海教育的基礎文脈並非最為厚重。
  • 善做擔當作為的先行者
    天下沒有平坦的路,幹任何事情都難免遇到困難,在困難面前不畏懼不退縮,做一名愈挫愈勇、敢闖敢試、永不放棄的踐行者,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當前,行業各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步伐在加快,而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更多黨員幹部善做先行者,帶頭履職盡責、勇於擔當,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營造真抓實幹的良好氛圍。
  • 如何破解教育現代化「迷局」
    教育現代化是指由教育形態變遷相伴隨的教育現代性不斷增長和實現的過程,其最本質的內容是現代性的增長與實現。教育現代化可以分為兩個階段,與此相應,教育的現代性也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第二階段是從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
  • 『桂馨踐行』做閱讀的先行者,莊溪小學在行動
    編者按:2014年10月30日—11月2日,「2014兒童母語教育論壇」在南京舉行。
  • 做藝術教育,上海耀華國際學校是認真的!
    此次開創性增設時尚設計課程,是耀華藝術創意課程的全面升級,並將把設計工藝課(Design & Technology)從IGCSE學部延伸至A Level學部,極大程度地豐富和拓展A Level藝術教育,讓學生有機會進一步發展其興趣和技能。全新藝術工作室上海耀華古北校區將全面改造藝術設計工作室和展廳,配備服裝與紡織課程所需的各類設施與設備,為同學們創造優美時尚、功能完善的藝術學習空間。
  • 以教研轉型促進教育現代化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加快實施教育現代化戰略、推進教育轉型的今天,教研如何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大趨勢、教研員如何適應這種轉型?這些問題值得全體教研戰線上的同志思考和實踐。    著力提升教研員專業素養教研的轉型首先是教研員專業素養的適應性問題。
  •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
    堅持教育自信,就是要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批判地吸收國際先進教育經驗,不做簡單的「母版」「模板」「翻版」和「再版」,海納百川、直面問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中保持清醒的戰略定力,「識變、應變、求變」,於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求新局,「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真正走出中國教育現代化的堅實道路,進而更加堅定、從容、穩健地邁向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
  • 英孚全人教育理念助力實現教育現代化2035
    伴隨雙翼產品的問世,英孚重申科技助推優質教育、助力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承諾。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應用正促使全球經濟進行深刻的變革。在這一變革之中,教育在幫助人們理解、適應並能夠不斷推動發展變革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英孚中國推出雙翼這一創新產品,契合中國政府於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的目標。
  • 「先鋒精神,行無止境」 浪琴表先行者系列盛大發布
    瑞士著名鐘錶製造商浪琴表於上海舉辦全新先行者系列發布盛典。活動當天,浪琴表中國區副總裁李力先生攜手當代先行者,海上搜救飛行員宋寅,音樂劇演員、歌手阿雲嘎,單板滑雪運動員劉佳宇,全球旅行探險家張昕宇、梁紅夫婦,及品牌好友,著名演員聶遠、韓東君,R1SE成員夏之光、任豪,為全新系列隆重揭幕,共同詮釋歷史與當代的先鋒精神。浪琴表以先行者系列致敬歷史上的傑出探險家。
  • 助力英語教育現代化進程,共建全球英語教育共同體——2020國際英語...
    本屆大會由中國日報社和世界英語教師協會聯合主辦,21世紀英語教育傳媒承辦,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和北京師範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擔任學術指導單位,旨在加強中國與世界在英語教育領域的對話與合作,為廣大英語教育工作者搭建高端、專業、國際化的學習與交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