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密室逃生》電影海報 官方圖
你發現自己身處一個密室,沒有窗戶,只有一扇上鎖的門。把你關起來的瘋子設計好了一系列精妙而刁鑽的謎題,只有按順序解開謎題,才能找到逃出密室的鑰匙。為了增加難度,甚至還設置了一個倒計時,比如只有在一個小時內解開謎題才能逃出去,否則就只能接受即將到來的結局。
這種聽起來就像恐怖片的設定,其實是近年來全球流行的一種娛樂方式,即密室逃生。擁有不同強項的一行人集合各自的智慧 ,在限時的情況下破解各種密碼,解開一個個謎題,找到隱藏的機關。每個房間都有不同的設計,玩家們在合作解謎的過程中享受這種團隊合作的快樂。自從2010年這個概念誕生以來,密室逃生遊戲便憑藉這種滿足人類擺脫現實的願望和極高的娛樂性,迅速在世界各地流行起來。
當製片人奧利·馬爾默和家人嘗試密室逃生遊戲時,他立刻預見了改編電影的可能性,尤其這種模式和經典的封閉密室劇情可謂絕配,當他找到製片合伙人尼爾·H·莫瑞茲後,他們就想到了一個的點子,來製作一個不但刺激而且危險的終極密室,那便是,當計時器歸零的時候 ,就意味著死亡。
《密室逃生》的電影就這樣開始了,六個陌生人在等待室相見,以為自己將要參與的是無害的獎金遊戲,他們並不知道,遊戲已經開始了。
圖說「《密室逃生》電影海報 官方圖
隨著燈光暗下去,天花板上的面板打開,柱子開啟,前烤架打開,窗戶緊閉,風扇開始轉動,七分鐘時間,一下子就把演員和觀眾置於一個高壓烤箱一樣的情境下。隨著等待室被火焰吞沒,六人逐一爬進通風管道裡,順著一個壁爐爬到了一個溫暖舒適的木屋裡。看似安全,接著他們又進入冰屋。離開冰屋之後,一行人來到了撞球室,一個五十年代的棕櫚泉式建築。遊戲大師把這間屋子上下顛倒,讓主角們和桌子,椅子,酒吧還有撞球桌一起站在天花板上面。隨著房間地面一塊塊脫落,一個15層高的電梯井出現了。五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藉助各種落腳點往上爬。是的,這時候,已經有人被「淘汰」了,而危險是每一分鐘都存在的。放映時,座位左右時不時有人發出驚呼聲。
再之後就是磚屋,人越來越少。在這個可以旋轉的小空間,隨著人的走動,屋子的尺寸會發生變化、異形。而在其後的醫院房,電影終於揭示了迷宮集團對主角們進行了多少研究。
圖說「《密室逃生》電影海報 官方圖
原來招募起這六個看起來毫無關係的「玩家」是有原因的:佐伊,一名搞科研的學生,她在一場墜機事故中倖免遇難,但是卻失去了自己的母親;本是一名迷失的年輕人,過著自我毀滅式的生活,這一切都是為了忘記,自己曾是一起嚴重車禍的唯一倖存者;阿曼達是一名女軍人,在一次自製爆炸物事故中受傷,現在還帶著創傷生活;傑森是個風度翩翩,好勝心強,但是自私自利的財務總監,他依靠昂貴的生活用品來忘卻自己的過去;麥克是來自西維吉尼亞州的藍領卡車司機,也是團隊中最年長的人,他曾經是一名礦工,你可能以為他會習慣於封閉空間,其實不然;丹尼是個年輕的電腦天才,痴迷密室遊戲,但卻也是一場事故唯一的倖存者——也就是說,遊戲大師用這一個個房間,想要驗證,「幸運」的人能否始終幸運?
《密室逃生》將於1月18日上映,這是一部並不算寓意太深刻的好萊塢特效電影,但作為一部驚悚片,它卻藉助觀眾熟悉的遊戲,打造出令人全程攥緊拳頭,手心冒汗的「致命」體驗,甚至不到電影最後一刻,誰能活下來,這個懸念始終存在。值得一提的是,電影聯合製片人尼爾·H·莫瑞茲曾為《速度與激情》、《極限特工》、《越獄》等擔任製片,可見對於困境和懸疑的不斷製造和升級,團隊頗有經驗。(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