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總醫院李芳:幹細胞移植治孤獨症

2020-12-19 騰訊網

  編者按:最近,兒科病房裡孤獨症患兒逐漸增多,年齡最小的有十幾個月,大的則有十來歲,家長們一個個苦不堪言。到底小兒孤獨症是什麼樣的疾病,又應該怎樣防治?新華軍事專訪第二炮兵總醫院兒科主任李芳。

第二炮兵總醫院兒科主任李芳。

  正確認識、及時治療、積極預防是關鍵

  新華軍事:小兒孤獨症是什麼樣的疾病?

  李芳:小兒孤獨症又稱自閉症,它是發生於兒童早期的一種涉及感知覺、情感、語言、思維、動作和行為等多方面的發育障礙,也是兒童廣泛性發育障礙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病因不明,男孩居多,其發病率根據國內外報導,一般為萬分之四至十五不等,若按此推算大約有60萬患兒。

  以前,專家們普遍認為這是一種精神疾病,與父母的情感冷漠和教養方式有關,但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證實了小兒自閉症的發生與教養方式無關,並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生物學因素、神經細胞的結構與功能在孤獨症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

  新華軍事:在治療方面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李芳:「幹細胞移植」這種新方法可以大大改善小兒孤獨症的症狀。

  比如有這樣一個病例,一個2歲的小男孩小華,從不理睬別人的逗樂,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不喜歡跟小朋友們一起玩,總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呆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都2歲了,還不張口說話,儘管爸爸媽媽總是不停地跟他說話,但他總是擺著一副不搭理的樣子。他父母帶著他輾轉於各大醫院,後來被診斷為「小兒孤獨症」。

  後來到了我們醫院,我們決定在為他進行康復訓練的同時,輔助進行「幹細胞移植」這種新的治療方法。經過一個療程的「幹細胞移植」治療,小華的病情明顯得到好轉。幾天後的一個早上,小華起床一睜開眼主動對媽媽說:「媽媽,早安!」 半個月過後,小華完全變了個樣,主動拿著玩具找同病房的小朋友一起玩,主動將吃的東西送給照顧他的護士阿姨,出院時還給大家唱起了兒歌。

  還有一個孩子叫洋洋,是一個8歲9個月的小男孩,1歲半的時候發現叫他的名字沒有反應,2歲在瀋陽某醫院確診為「孤獨症」。從2歲半開始進行訓練治療,但沒有明顯改善。後來我們也是為孩子實施幹細胞移植治療。

  這個孩子治療前的症狀主要表現為7個方面:1、眼神飄忽、無對視。2、不與人交流。3、刻板行為,如抖繩子、玩水。4、情緒易煩躁,要求不被滿足時有傷人行為。5、不認識爸爸媽媽。6、語言發育遲緩,言語不清且連續性差。7、聽指令差,反應較慢。

  治療後症狀明顯改善:1、眼神好轉,有對視。2、有簡單的交流,如生活上的要求可主動提出。3、刻板行為較前減少。4、情緒改善明顯,傷人行為未出現。5、認知水平提升,如物品、人物。6、言語連貫性方面改善明顯(數數字方面可看出)。7、聽指令較好,反應較以往快了很多。

  幹細胞移植治療小兒孤獨症不需開腹,創傷小、痛苦小,一次治療只需20分鐘

  新華軍事:幹細胞移植治療小兒孤獨症有哪些優勢?

  李芳:小兒孤獨症是一種嚴重的兒童早期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患兒與社會聯繫技能、認知和語言溝通能力的發育延遲和偏離。由於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約2/3的患兒存有明顯的社會適應不良,需要長期照顧和看管。因為孩子沒有獨立社交能力,不能學會任何獨立的生存本領,無法獨立生活。

  近年來,幹細胞移植技術已經在治療小兒腦癱、脊髓損傷、腦外傷等神經系統疾病中獲得了初步的成功,證實幹細胞治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修復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這也為利用幹細胞移植治療小兒孤獨症提供了理論依據。

  幹細胞移植技術是一種先進的技術,將新採集到的幹細胞通過靜脈輸入兒童的體內,不需要開腹,創傷小、痛苦小,一次治療時間只需要20分鐘,患兒家長容易接受,一個療程需要在兩周內做4次移植。

  此外,幹細胞移植對治療小兒腦癱也取得了獨特的療效。

  叫名字沒有反應等11個症狀 家長要高度警惕

  新華軍事:在生活中,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小兒孤獨症?

  李芳:小兒孤獨症通常在三歲前就可以察覺,典型的症狀表現為以下4個方面:

  人際交往障礙:對外界事物不感興趣,不大察覺別人的存在;與人缺乏目光接觸,不能主動與人交往,分享或參與活動;不願與人交往,分不清稱謂,不合群、無語言或只有很少語言。孤獨症患兒在嬰兒期就可能表現出避免與他人眼與眼對視,缺乏面部表情。當父母離開時,沒有任何的依戀;父母回來時沒有愉快的表情和迎接的姿勢,當他害怕時也不會尋求保護。

  情緒與行為異常:對物品有怪異的興趣和玩法(如長時間旋轉某物,玩水,喜歡呆在暗處),在日常生活中,堅持某些行事方式和程序,拒絕改變習慣和常規,長時間重複一個機械動作,莫名其妙的表情(哭、笑、鬧),對某些聲音、畫面等很敏感,沒有害怕心理。

  語言發育障礙:一部分孤獨症患兒從來不說話,總是默默不語;一部分患兒開始講話比別人晚,而且所講內容少,說話如鸚鵡學舌,對別人所講話的內容或部分內容進行重複(模仿言語),有時會對以前別人所講內容進行重複(延遲性模仿言語)。

  興趣範圍狹窄、行為刻板:堅持每次都以同一方式去做某件事情,只要一種類型的玩具。還有對一般兒童所喜歡的玩具、遊戲、衣物不感興趣,而對一般兒童不作為玩具的物品非常感興趣,如喜歡圓的物品、可旋轉的玩具、泥土、修理工具等。由於孤獨症兒童對物體特性的興趣與正常兒童不一樣,很難參加到別的孩子的遊戲中去。

  總結起來,家長如發現孩子有以下11大症狀,就必須引起高度警覺:

  1、叫孩子名字時他沒有反應;

  2、孩子老喜歡獨自相處;

  3、孩子見人不笑;

  4、孩子不喜歡玩具;

  5、孩子在某些方面顯得特別早熟;

  6、孩子對某些聲音或物體出奇地感興趣;

  7、孩子常常用腳尖走路;

  8、到12個月還沒有手勢如指點或揮別;

  9、孩子到12個月還不會發聲或沒牙牙兒語;

  10、到16個月還不會說單字的話;

  11、到24個月還不會說兩個字的句子。

  小兒孤獨症的最佳治療時機應在36~48個月

  新華軍事:小兒孤獨症治療的關鍵是什麼?

  李芳:小兒孤獨症,早期診斷、及時矯治非常關鍵。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這些症狀,家長應該及時到正規專業機構診治,千萬不可延誤。

  兒童大腦發育有兩個重要階段:第一個階段是3歲左右,這時大腦快速發育,思維理解能力開始分化,各項功能進步明顯;第二個階段是7~8歲左右,這時大腦基本發育成熟,邏輯推理能力增強。

  兒童孤獨症發病的主要特點是思維理解能力減退,尤其是對語言的理解力較差,因此表現為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所以, 小兒孤獨症的最佳治療時機應在36~48個月,因為這一階段大腦的分化剛剛開始,許多功能還不完善,其可塑性是最大的。所以在這個階段治療成功的機率最大,效果也最好。

  但是,有很多家長對孤獨症的發病不了解,當孩子出現了一些異常表現,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延誤了孩子的最佳治療時機,造成終生遺憾。

  小兒孤獨症如能及早發現、及早矯治,是可以補足孤獨症患者先天學習能力缺陷,減少其不適應、破壞性行為的出現,並使其潛能得以充分發揮,絕大部分兒童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一部分孩子可能基本具備自主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

  因此,當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發育不同,出現社交障礙、言語發育遲緩、興趣愛好狹窄、行為動作單調刻板等時,應該及時到正規專業機構診治,以便早發現、早診斷、早矯治。

  治療小兒孤獨症,家長配合很重要

  目前,小兒孤獨症的治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應採取綜合治療措施,包括特殊教育訓練,家庭治療計劃以及藥物療法。如果配合進行幹細胞移植治療,效果會更加明顯。

  治療的目標為減少孤獨症行為症狀、增強社會交往、促進正常發育。由教師以及父母對患兒進行特殊教育訓練,包括生活習慣、言語運動技能的學習訓練,矯正病態行為症狀和其他不適應行為。家庭治療計劃包括行為和發育指導、幫助父母學會照管和訓練孤獨症兒童的基本方法。

  小兒孤獨症在進行綜合治療時,家長的配合治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廣大家長,一定要勇於接受事實,克服心理不平衡狀況,化愛心、耐心、恆心為動力,積極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訓練和治療活動中去。

  比如在進行口型和發音訓練時,要讓孩子很快學會模仿口型和發音是很困難的,可以先從讓他模仿一些身體大動作開始,逐步過渡到口型發音的模仿,對孩子的偶然發音要立即給予鼓勵,以增加自動發音的頻率。要和孩子多交流,多聊天,讓他多說話。還要鼓勵他多和別的小朋友玩,鼓勵他去參加一些活動。不要責備孩子,批評孩子,要多表揚孩子,比如鼓勵孩子給大家講故事,可以是給家裡的人,也可以是給小朋友,當孩子講完故事,不管講的如何,都要先給予肯定和表揚,通過這種正向鼓勵進一步激發孩子的積極性,這樣孩子就會越來越想說,就會慢慢好起來。

  當然,小兒孤獨症的情況千差萬別,訓練的方案和治療的方法應因人而異。

  預防兒童孤獨症要從妊娠期開始 加強圍產期衛生保健

  新華軍事:小兒孤獨症應該如何預防?

  李芳:小兒孤獨症的預防主要注意一下三個方面:

  1、預防兒童孤獨症要從妊娠期開始,預防重點是加強圍產期衛生保健,母親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期前3個月病毒感染可導致胎兒大腦發育異常,如風疹病毒、流感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均可損害患兒中樞神經而致病。所以孕婦在懷孕期間尤其是懷孕初期要注意不要感染病毒。在分娩時如遇難產時,應儘量避免嬰幼兒窒息,以免造成腦損害。在嬰兒早期也要注意避免高燒驚厥,多次的高燒驚厥也會造成腦損害。

  2、嬰兒應儘可能用母乳餵養,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鹼性礦物質,有益於孩子智力的發育。較大的兒童應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等「鹼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鹼平衡」,有益於機體內PH值的相對穩定,使各種代謝功能協調,進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3、防治兒童孤獨症要採取綜合性措施,要讓孩子多參加各種鍛鍊,多參與集體活動。不能讓孩子長期過「封閉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終生。一旦發現孩子出現類似兒童孤獨症的表現,應及時請教醫生,妥善施治,並進行有關誘導訓練。(彭雪徵 莫鵬)

相關焦點

  • 造血幹細胞移植能把血友病治好嗎?
    又因為此病屬於血液病範圍,常有患者想通過骨髓移植治癒血友病,移植真的有用嗎? 造血幹細胞移植能把血友病治好嗎? 骨髓移植並不能治癒血友病,也不適合用於治療血友病。這一點需要明白,不要盲目治療。 此外,還有的醫院建議血友病患者做脾臟移植、肝臟移植。其實,不管移植的是哪裡,都會慢慢消耗掉,凝血因子的基因問題不是這些移植可以解決的。同其他治療方案相比,費用、治療的預後都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移植手術治療血友病沒有實用價值。
  • 幹細胞移植
    □記者 劉曉蓮    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絕症有了剋星,深度燒傷的病人可以有「臉」見人,癱瘓病人有望站立起來,帕金森、肝硬化病人也不是沒得治……幹細胞,就像普羅米修斯的火種,讓病變的臟器重獲新生,讓行將枯萎的生命重新點燃。
  • 二炮總醫院開設中西醫結合不孕不育門診
    日前,夫婦兩人帶著最後一線希望,來到二炮總醫院不孕不育門診,找到了國內知名的不孕症專家包狄主任,包主任結合這對夫婦的病情,量身制定了治療方案,不到半年,夫婦就已懷孕,夫婦喜極而泣。這只是包狄主任從醫多年治療數千成功病例的其中一個。受多種因素影響,不孕不育症呈逐年上升趨勢,不僅影響著夫妻的關係和生活,還給整個家庭造成遺憾。
  • 二炮總醫院:功能性鼻內窺鏡微創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
    走投無路之際,日前她慕名來到了位於北京的第二炮兵總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生為她實施了內鏡下微創手術,病情明顯改善,王阿姨重新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如今已康復出院。據二炮總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徐金操介紹,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已經成為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最重要的手術方法。目前研究表明慢性鼻竇炎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是各種原因引起的竇口阻塞導致鼻竇黏膜慢性炎症。
  • 湖南最大規模兒童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全面啟用
    華聲在線11月16日訊(通訊員 李雅雯 李奇 記者 鄧桂明)今日上午,來自懷化身患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的10歲男孩小捷,順利走出湖南省兒童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倉,哥哥給他捐獻的幹細胞成功植入,從此不再需要輸血,他成為省兒童醫院首例成功實施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患兒。
  • 幹細胞移植為「生命」加油
    兩名患者已受益  本報訊(首席記者 梁峽林 實習生 安亞妮)肝硬化一直是醫學界難以攻克的難題,今後將可以通過一種新辦法——臍帶血幹細胞移植進行治療。由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理事、中國醫藥生物技術臨床專業委員會委員、蘭州電機公司職工醫院傳染科專家張建軍率領的課題組繼去年年底為一名40歲的重症肝硬化病人張某進行了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後,7月16日下午4時再次為一名78歲高齡的肝硬化患者進行了移植治療,均取得了滿意效果。對張某肝硬化的治療也成為我省首次採用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移植新技術治療肝硬化的成功範例。
  • 血液移植專家:自體臍血幹細胞移植臨床證實有效
    5月26日,全國知名婦兒科與血液腫瘤臨床專家、專業協會及權威媒體齊聚南京,對臍帶血等幹細胞領域監管政策、行業現狀、臨床應用、科學研究以及規範管理等問題進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討,會上,不少婦兒與血液腫瘤科專家認為,臍帶血移植證實有效。
  • 臍帶血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重要來源
    1988年,世界首例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在法國巴黎完成,歷經三十年的醫學研究,臍帶血的醫療價值得到公認。臍帶血含有豐富的造血幹細胞,具有重建血液和免疫系統的功能,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重要來源。國家衛計委最新發布的國衛辦醫發〔2017〕7號文《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範(2017版)》中明確規定,臍帶血造血幹細胞治療技術適應於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重型地中海貧血、急性白血病多種血液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
  • 幹細胞是醫美行業的一劑良藥?這家臺灣幹細胞公司牽手醫美診所申請自體幹細胞療法
    >米蘭時尚診所(醫療美容診所)共同申請利用自體幹細胞移植治療其他表面性微創或輔助療法。(1)申請細胞治療項目: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2)適應症名稱:其他表面性微創技術之合併或輔助療法兩家公司合作中,執行單位為米蘭診所,細胞製備場所為訊聯生技
  • 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研究獲進展
    來自美國埃默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Interferon-gamma and 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signaling between donor dendritic cells and T cells regulates graft versus host and graft versus leukemia activity」的文章,利用小鼠移植模型
  • 幹細胞無精症能治嗎?效果如何?
    幹細胞無精症能治嗎?效果如何?無精症是男人想要生育的終結者,其治療確實存在諸多的難度,但並非不治之症,通過治幹細胞治療仍然可以恢復生育能力,圓男性父親夢。
  • STM:幹細胞移植免疫排斥的內在機制
    在白血病的治療中,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之後的幹細胞移植通常會引起嚴重的不良炎症反應,尤其是在皮膚或腸道中,因為這些所謂的「屏障」器官更容易受到影響。到目前為止,其原因尚不清楚。針對白血病的治療中,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用於破壞異常細胞,然後通過正常幹細胞移植來替代。在白血病中,健康骨髓幹細胞或造血幹細胞的移植通常是患者康復的唯一希望。
  • 幹細胞移植對神經肌肉疾病的研究進展
    2.幹細胞旁分泌神經因子幹細胞與運動神經元、膠質細胞共培養,可誘導膠質細胞源性神經營養因子(GDNF)和睫狀神經因子(CNTF)分泌增多;血管內皮細胞因子(VGEF)表達增加,降低了細胞因子IL-6、TNF-α、iNOS的表達。
  • 中信湘雅β地貧+HLA配型試管嬰兒幹細胞移植成功
    救贖:「我們需要一份跟孩子HLA相配的造血幹細胞」「我們走訪了多家醫院,都被告知對於重型β地貧患者而言,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這一疾病的有效方法。如果能找到HLA相配的造血幹細胞供者,治癒孩子就有希望了。」在骨髓庫等待HLA全相合的供者少則1年,多則5年,且移植後有較大的排異反應,不是劉樺的首選。
  • 東莞14歲重型地貧患者順利完成造血幹細胞移植
    14歲的曉燕是一名重型地貧患者,就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夕,她順利完成了造血幹細胞移植,並順利出倉。這一刻,曉燕自己和家人都苦等了13年。曉燕移植的成功,對李春富教授團隊救治的近4000名地貧患者裡可能是一小步,但對於因配型困難而遲遲得不到移植的患者來說,可能是一次生與死的大進步。
  • 幹細胞移植改善股骨頭損傷的研究進展
    近年研究,幹細胞移植對骨骼疾病(骨關節炎、骨質疏鬆及股骨頭損傷等)具有良好的效果。相關研究指出,幹細胞移植可使其存活在股骨頭壞死區內,增強血管化和骨再生,降低炎症反應,使壞死區骨重建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幹細胞移植的2個可能機制:1.幹細胞定向分化幹細胞具有多向分化功能,特定條件下可向成骨細胞、軟骨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等定向分化,為新生骨組織的形成起重要促進作用。
  • 幹細胞移植技術 將為自閉症兒童打開心門
    孤獨症的患病率報導不一,一般認為約為兒童人口的2~5萬人,男女比例約為3~4:1,男孩比女孩多3-4倍。近幾年隨著自閉症患病率越來越高,人們對自閉症的重視也越來越高了。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關注日",以提高人們對自閉症和相關研究與診斷以及自閉症患者的關注。自閉症的孩子,他們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遙遠而漆黑的夜空中獨自閃爍著。
  • 移植臺灣同胞造血幹細胞的小軒軒,順利出了移植倉
    三湘都市報9月17日訊(記者 李琪 實習生 曹紫瑤 )8月28日下午,從臺灣起飛的載著一份造血幹細胞的飛機,安全降落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省兒童醫院血液內科宋娜醫生,一路護送「生命種子」,於當晚移植到了5歲3個月大的男孩軒軒身體裡,他是一名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急需造血幹細胞移植。
  •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啟程!為延續生命接力
    3月31日上午,莫曉紅捐獻造血幹細胞歡送儀式在永煤總醫院舉行。商丘市紅十字會、永城市衛健委、永城市紅十字會、永煤總醫院、永城市義工聯合會等相關負責人參加儀式。歡送會上,商丘市紅十字會組宣部部長孔明輝介紹了莫曉紅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具體情況。永城市衛健委副主任謝磊、永煤總醫院黨委書記、工會主席張秋民分別講話,讚揚莫曉紅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無私奉獻精神。莫曉紅就捐獻造血幹細胞談了個人體會。
  • 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展簡史_鄭大中科博生
    1990年,美國的墨裡和託馬斯因分別在腎移植和骨髓移植方面作出重要貢獻,而共同獲得該年度的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這也是臨床醫生首次獲此殊榮。而「造血幹細胞移植」——這朵器官移植領域的奇葩,在近30年裡迅速發展壯大,為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先天免疫缺陷病、惡性實體瘤等60多種頑疾提供了嶄新的、卓有成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