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娃娃半夜會動」,女兒被玩具嚇哭,媽媽的沒當回事惹了禍

2020-12-22 宋媽說育兒

「文/宋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隨著智能科技的發展,很多玩具能夠跟孩子之間實現互動對話,這種玩具設計原本是希望能夠通過互動的方式,提升孩子的情商或智商,代替父母起到早教陪伴的效果,可卻沒成想,給不少孩子造成了「心理困擾」。

「媽媽,娃娃半夜會動」,女兒被玩具嚇哭,媽媽的沒當回事惹了禍

為了趕上時代腳步,琪琪也給自己的女兒買了一個造型非常精緻的芭比洋娃娃,這款來自於國內大品牌的高端洋娃娃做得非常細緻,不僅能夠通過智能系統與孩子進行互動,手部和眼睛都可以進行自由活動。

雖然這款玩具耗費了琪琪數千元,但只要想到孩子可以一邊遊戲,一邊學習知識,在遊戲中也實現了啟智開發,琪琪就覺得這錢花的值。當她把這個洋娃娃拿給自己女兒時,女兒愛不釋手的一直在把玩。

琪琪按照說明書進行了智能設置,可以跟隨寶寶的聲音做出回應,開始時寶寶也覺得非常好奇,還經常會和玩具對話。琪琪看到寶寶和玩具玩的很好,暗自慶幸自己這錢花對了。

可是沒過幾天,她就發現4歲的女兒經常會半夜哭鬧。原本已經可以獨立睡覺的孩子,突然開始找媽媽。摸不著頭腦的琪琪只能試著跟孩子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當中,女兒一直在跟她說,非常害怕之前買的智能娃娃:「媽媽,娃娃半夜會動。」

聽了孩子的話,琪琪覺得非常不理解,跟孩子解釋道:「寶貝,這個娃娃就是你的好朋友呀,你不要害怕乖乖睡覺,再哭鬧媽媽要生氣了。」琪琪的女兒迫於媽媽的壓力,不得不回到自己的小房間睡覺。

可是自此之後,孩子變得越來越沉默,對於娃娃一類的玩具毫無興趣,甚至會產生恐懼。而每天最抗拒的就是回到自己的房間睡覺。等琪琪終於發現女兒不對勁,趕緊帶女兒到醫院就診。

醫生診斷孩子出現了社交障礙以及心理恐懼的情況,而追根溯源,竟然就是那個價值數千、手眼會動、能夠互動對話的娃娃引起的。琪琪萬沒想到,自己讚不絕口的玩具,居然成為了孩子的「噩夢」,將孩子逼得邁向自閉。

作為愛護孩子的父母,到底該如何給孩子選擇玩具呢?

一個玩具的破壞力真的有這麼大麼?答案是肯定的!兒童時期的孩子心智正處於發育與完善階段,在這一階段的孩子通常都相對比較敏感,家長在進行玩具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避開過於真實和過於恐怖的玩偶玩具

由於現在技術的發展,很多玩具或是洋娃娃等都做的十分逼真,與真人相差無幾。有的玩偶有著較為深邃的眼神,在孩子眼中這樣的眼神通常過於恐怖,家長應當儘量避免給孩子玩此類玩具。另外一些骷髏狀或是殭屍面具類的玩具也要嚴格杜絕。不要因為大人的一時好奇或喜好,引發孩子內心的恐懼。

2、切勿用智能玩具填滿孩子的童年

智能科技給很多人帶來了生活便利,也讓家長變得越來越「懶」。一些智慧機器人、讀書機器人、早教機器人的出現,使很多家長依賴於這些電子產品或智能產品進行早教教育。

雖然在循環往復的知識播放或是互動中,孩子能夠鍛鍊心智有所成長,但這類機器人並不能代替家長的陪伴。孩子仍然需要與家長之間進行頗具「人情味」的互動,這是安全感和信賴感建立的基礎。

3、要避開聲音刺耳、光線刺眼的玩具

孩子的身體發育通常都是循序漸進的,在兒童時期無論是聽力還是視力,都處於一個逐步完善階段,且已經發育的聽力和視力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和傷害。

因此在這一階段為孩子選擇玩具時,要避開聲音刺耳,光線刺眼的玩具。尤其要注意電子產品對孩子視力的傷害。

對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在選擇玩具的時候類型也不同

青少年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成長時期,對於玩具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玩具時,可配合孩子心智發育的需要,分階段選擇不同類型的玩具,讓孩子可以邊玩邊學,快速成長,變得越來越聰明。其實選玩具也是有方法的:

1、周歲之前

一般小嬰兒在1~9個月的時候是聽力與視力的高速發育時期,在這一階段當中,可以選擇一些帶有聲音的玩具,也可以選擇一些色彩斑斕可以自由移動的玩具。這樣可以調動孩子鍛鍊聽覺、提升視覺主動性。讓孩子對於色彩和聲音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並逐漸形成辨認能力。

孩子會爬以後,還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布偶玩具,放在孩子視線所及又略遠一些的地方,這樣可以刺激孩子主動向前爬或玩耍,鍛鍊孩子的筋骨,促進孩子成長。

2、1-3歲

這一階段是孩子逐步感知外界世界的階段,也是孩子早教教育中比較重要的一段時期。家長在這段時期可以通過手卡玩具、繪本書籍、簡單的組裝玩具等,給孩子了解世界,掌握知識,學會動手的機會。

3、3-5歲

這一階段應該嘗試著讓孩子從房間裡走出去,因此玩具的類型也可以側重於向室外玩具發展。例如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多人一起玩的球類玩具等,這樣既能夠鍛鍊孩子的骨骼,又可以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當中逐步接觸社會,形成一定的社交能力培養。通過交流互動的方式,提升孩子心智成長的速度。

無論選擇哪種玩具,應當儘量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且一定要避免選擇一些尖角銳角,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玩具。另外在玩具材質的選擇上也要非常注意,避免選擇便宜的有可能含有甲醛的玩具,以免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在買玩具上家長做出明智選擇,能夠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而又健康的童年。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媽媽,娃娃夜裡自己動」,媽媽沒把胡話當回事,幾天後慌忙就醫
    導讀:「媽媽,娃娃夜裡自己動」,媽媽沒把胡話當回事,幾天後慌忙就醫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娃娃夜裡自己動」,媽媽沒把胡話當回事,幾天後慌忙就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晚上娃娃會自己動」,寶媽沒當回事,幾天後送孩子去醫院
    但是最後被媽媽罵了一頓,因為這畢竟是別人送的禮物,扔掉的話對別人太不禮貌了,媽媽拒絕了孩子的請求,最後娃娃還是被放在家裡的柜子上。但是不久之後,孩子對媽媽說:「媽媽,娃娃夜裡自己會動。」媽媽聽到這話的第一反應就是,孩子在說謊話,只是想把娃娃扔掉,「那只是一個普通的布娃娃,怎麼可能會自己動?」說完就沒有搭理女兒,還訓斥了孩子一番。後來的幾天裡,孩子出現了問題,夜裡開始失眠,經常到晚上十一二點還不睡,睡著之後總是做噩夢,半夜會驚醒。這樣的折磨寶寶哪裡吃得消?臉頰慢慢瘦下去,媽媽這下慌了,連忙送去醫院檢查。
  • 「媽媽,她總瞪著我」3歲女兒被嚇哭,專家:這5種玩具少買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離不開玩具,玩具承載了孩子所有的樂趣,出於寵愛,父母往往會給孩子買很多心愛的玩具,作為女孩子,洋娃娃是首選,其中的「芭比娃娃」更是熱門!有些做工精良的娃娃,從膚質到頭髮,細膩仿真到極致,但很多東西真不是越貴越好!
  • 六歲女兒直說害怕洋娃娃,媽媽沒當回事,直到孩子說胡話發高燒
    每個孩子小時候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玩具陪伴,它們是孩子童年的夥伴。隨著時代的更替,很多玩具都變得具有年代感,父輩母輩的玩具大多是陀螺、彈弓、皮筋……現在孩子的玩具都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娃娃、機器人、拼圖等等。可是,不是什麼玩具都適合給孩子玩的。
  • 媽媽給女兒買布娃娃,女兒夜裡卻哭著找媽,有些玩具真不適合孩子
    由於安安才剛剛跟父母分房睡不長的時間,心裏面也是有些不太適應,一直要求媽媽能給自己買個毛絨玩具陪著睡覺,這樣自己就能不害怕了。劉女士認為女兒提出的要求非常可以理解,當即就對女兒做出了承諾。正好也是女兒安安的生日也快要到了,劉女士便趁著這一天,給女兒買了一個非常大的娃娃。
  • 「那個娃娃半夜總是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卻慌忙就醫
    「那個娃娃半夜總是動」,寶媽以為女兒說胡話,幾天後卻慌忙就醫瑞瑞女兒非常喜歡洋娃娃,從小不管到哪裡必須要抱著娃娃,不然就哭鬧,由於娃娃一直被女兒抱了3年多,已經壞的不成樣子了,瑞瑞就合計給女兒買一個新的。
  • 「她總盯著我看」,3歲女兒被800元玩具嚇哭,網友:誰看見都得怕
    苗苗打算將3歲的女兒送去幼兒園,畢竟年紀也到了,早去早適應,為了讓女兒對幼兒園不那麼排斥,苗苗決定給女兒買一個洋娃娃,希望有娃娃的陪伴,女兒能開心一點。苗苗狠狠心,給女兒買了一個國外牌子的娃娃,價格在800元左右,而女兒看到洋娃娃之後更是非常喜愛,走到哪裡都抱著,苗苗都有些吃醋了。
  • 「媽媽,它老盯著我」,4歲女兒被玩具嚇哭,網友:我看了也怕
    不過,父母在給孩子選擇玩具時還是要謹慎一些為好,要知道,可不是所有玩具帶給孩子的都是快樂。這不,曉玉給四歲女兒花了一千多元買的玩具就把孩子嚇哭了。曉玉的女兒平時最喜歡洋娃娃了,4歲生日,曉玉狠下心來花了一千多元給女兒買了一個進口洋娃娃作為生日禮物。
  • 「媽,它總是看著我」,4歲女兒被玩具嚇哭,賣家:和我們無關
    在寶寶玩玩具的時候,是非常希望玩具能說話的,他們還會假裝玩具能夠說話,這讓我想起《玩具總動員》中,如果玩具真的會說話了,不知道孩子會不會開心。但事實孩子會一定程度的把玩具當成真實存在的東西,比如帶著毛絨玩具吃飯,和他說話,這僅僅是因為玩具長得漂亮,一旦某樣玩具超出孩子的審美範圍,憑藉著孩子的想像力她剩下的只有害怕。
  • 6歲女兒被洋娃娃嚇哭:娃娃對著我笑,這3類玩具別再給孩子買了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他們最多的除了同齡的朋友和自己的家長外,玩具也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重要物品。孩子在與朋友玩耍時會分享彼此的玩具,孩子在一個人玩時也需要玩具的陪伴,可見玩具也是伴隨著孩子成長的。但是很多家長並不會注意玩具的挑選,往往就忽略了玩具給孩子帶去的傷害。
  • 「媽媽,它總盯著我」,3歲女兒被千元玩具嚇哭,網友:誰不怕
    對於小女孩來說,最多的玩具可能就是各種各樣的洋娃娃了,小秦的女兒鬧鬧就是一個娃娃控,從小就喜歡抱著娃娃,其他玩具都不要就要娃娃小秦家庭條件不錯,這天正好在網上看到一個漂亮精緻的娃娃,雖然有些貴,要1000元,但想到3歲的女兒一定喜歡就毫不猶豫的拍了下來,幾天後娃娃到貨了。
  • 六歲女兒常說害怕洋娃娃,媽媽起初沒當回事,直到娃說胡話發高燒
    六歲女兒常說害怕洋娃娃,媽媽起初沒當回事,直到娃說胡話發高燒為人父母,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件必修課程。在生活中,我們會關注孩子的飲食,在教育方面,我們也會提前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識。比如在成人的思想中,小男孩一定就會喜歡小汽車、手槍一類的模型玩具,而小女孩一定會喜歡洋娃娃一類的裝扮玩具,可在孩子心中,她們真的喜歡這些玩具嗎?有位媽媽就覺得自己6歲的女兒肯定會喜歡洋娃娃,所以給孩子買了一些非常精緻的洋娃娃,模樣看起來跟真人很像,十分逼真。
  • 「那個洋娃娃自己動了」,媽媽沒當回事,直到孩子被送進醫院
    媽媽可沒發現洋娃娃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安慰了一會兒嬌嬌,等她睡著自己也去休息了。但是到了早晨的時候,孩子又哭著醒了,娃娃也在發出響聲。媽媽一直以為嬌嬌玩膩了,想要新玩具,因為以前嬌嬌也這樣做過,或者用其他的理由來買新玩具,導致教的玩具多得放不下。
  • 4歲女兒被洋娃娃嚇哭,「它總是看著我」這3類玩具要謹慎購買
    父母買玩具讓寶寶開心的同時一定要謹慎,因為有些玩具可能會嚇到寶寶,而且還會孩子對今後的成長有所影響。洋洋過4歲生日,家人給她買了很多禮物,但洋洋最喜歡爺爺奶奶送的洋娃娃。這個洋娃娃金髮碧眼,模樣很可愛,還會學人說話唱歌。洋洋對娃娃喜歡的不得了,就連睡覺也要放在床頭。
  • 「媽,那個娃娃夜裡會動」,媽媽以為孩子說胡話,幾天後急忙就醫
    導語:每個孩子來到爸爸媽媽的身邊,都是上天賜給爸爸媽媽們最好的禮物,每個家長都時常會擔心孩子會不會吃不飽睡不好,今天有沒有開心,為什麼會難過等等。總是想把最好的給他們,等到了生日就更加的隆重了,有的家長會把孩子的好朋友、小夥伴們請到家裡開派對等等,把孩子最喜愛的禮物送給孩子,我相信男孩子看到變形金剛,女孩子看到芭比娃娃,都會開心德手舞足蹈吧。案例:小童是一個「90後」的媽媽,她的女兒佳佳今年是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年僅6歲。
  • 「它總盯著我看」,5歲女兒被洋娃娃嚇哭,這3類玩具別給孩子買
    「它總盯著我看」,5歲女兒被洋娃娃嚇哭靜靜的女兒今年5歲,因為是女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小發卡,洋娃娃這些玩具,有時候還會親手給娃娃設計衣服,靜靜覺得這種方式不錯,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沒準以後真能往設計師方面發展呢。
  • 「它一直盯著我看」,4歲女兒被千元玩具嚇哭,網友:換我我也怕
    每個孩子的童年都離不開玩具,玩具承載了孩子所有的樂趣,出於寵愛,父母往往會給孩子買很多心愛的玩具,這些玩具由於做工精良,所以費用並不低。「它一直在盯著我看」,4歲女兒被上千元的玩具嚇哭小敏要過生日了,媽媽一直在絞盡腦汁給孩子買什麼生日禮物,因為小敏對于洋娃娃一直以來都很青睞,所以媽媽就準備花筆大價錢給孩子買個洋娃娃。
  • 「媽媽,洋娃娃在動!」3歲女童緊急送醫,醫生卻說孩子沒撒謊
    隨著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娃娃的質量和外形也得到進一步完善,不光是材質方面,連逼真程度也越發接近真人。不少家長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寧願花費高價去國外購入仿真娃娃,也要給孩子最好的陪伴,卻沒想過這種娃娃可能傷人。前些天,我們小區就發生了一件大事,說是王家3歲的女兒半夜又哭又鬧,嘴裡不停說胡話:「媽媽,床頭的洋娃娃在動!你快看!
  • 「媽媽,娃娃半夜會說話」,父母以為孩子說胡話,隔天高燒不退
    前段時間,朋友帶女兒逛街的時候,女兒非要買一個仿真娃娃,放在房間。朋友拗不過女兒,只好買了。之後有一天,朋友給女兒講完故事,女兒說:媽媽,娃娃半夜會說話。當時朋友和老公都以為孩子說胡話,就讓孩子早點睡覺。但第二天醒來,發現女兒高燒。趕緊送醫院,打退燒針,檢查什麼的。一個星期花了將近一萬塊錢,都不見好轉。
  • 「娃娃一直盯著我」,5歲女孩被玩具嚇哭,心理醫生:3種玩具少買
    看見女兒害怕,她就把電池取了下來,可是有天晚上團團剛回臥室沒多久,就突然哭了起來。她立刻跑過去看,團團一臉恐懼地指著洋娃娃:媽媽,它一直盯著我看,我害怕。第2天, 她就把洋娃娃送人了,但是她不理解,為什么女兒會怕一個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