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經》中的「存思」之法

2021-02-08 證道大流沙



      《上清經》第一卷為《誦經玉訣》,講述修煉者在進齋室人定誦詠《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之前的整套存思禮儀。該經的卷二至卷六的三十九章經詳細地介紹修煉者存思的具體過程,每章分別記載神的名字和所鎮守的人身部位及其功能。修煉者在默誦具體章經時,先謹請某種神,再「真思」該神降生的不同顏色的真炁為神雲罩在修煉者的頭上;接著「次思」此神雲從泥丸中入,乃口及神雲,吞津若干次,則真炁結成數神,在人體內運行,通過具體的關竅,達到神所鎮守的部位;然後修煉者詠誦《上清經》,默念咒祝,想像自己正佩帶著諸神的「消魔玉符」,「存呼」神的名字,請其發揮護衛功能。這便是每章經存思的大致過程。



      在三十九章之後,還有結經《徊風混合帝一秘訣》,指出修煉者在誦詠三十九章經之後,便應閉目存思這眾神白氣,混沌一團如白雲,從雲虛中來入口中,良久,從玉莖、兩腳底、兩手心中出去了;良久,白炁忽又變成紫雲,從口入頭併入五臟之內,充滿腹內,過了較長時間,紫雲從兩腳底、兩手心、玉莖中透出;過一會兒,存見紫雲之炁充滿左右及一室之內,又想像口中出風炁吹紫雲之煙,互相混合纏繞,忽然結一位稱做「大洞帝一尊君」的神仙;尊君嘴的左邊有日光,嘴的右邊有月光,嘴裡吐著徊風之炁,吹著日月之光,都變成白色和紫色之氣,讓光炁下下滲入修煉者五臟六腑白節之內,一身之內,洞徹朗然,內外如白日那樣明亮;過了較久,忽然忘身,諸事完畢,神炁已定,覺得身體輕巧、神清氣爽,接著叩齒三十九遍,兩手拭面,再念頌咒,心拜四方,乃起。至此,三十九章存思的整個過程,始告結束。




版權聲明   


我們注重分享,文章、視頻、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異議請告知,我們會及時處理。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不識道,不足以德行天下;

不用道,不足以圓滿人生!


精彩回顧:

茅山道院上清宗壇早課仙經視頻

茅山道院上清宗壇晚課仙經視頻

補財庫的真諦是什麼?

修道是一件最樸素的事情!

道教超度中焚化的紙錢和元寶,是亡魂自己帶走了嗎?

道教常識|怎樣許願、還願?

陳鼓應:我為何主張多讀《老子》與《莊子》?

王國良:鯤鵬精神

三魂七魄

《莊子》:最舒服的生活是,凡事慢慢來








相關焦點

  • 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三皇經》在元朝被焚,現已失傳。在《道藏》的《洞神八帝妙精經》中,保留了不少三皇經的道法。
  • 五雷正法淵考(三)上清派徊風混合之道和雷法煉召將方式
    帶到法術中來,形成不同的煉將(一種想像以氣化成神將的宗教修煉)和召將方式。上清派素來擅長存想又稱存思之術。該派主要經典《上清大洞真經》,以及著名的《黃庭經》,所載都是存想的要訣。所謂存想、存思,是在心中想像身體各部位如骨節,五藏六腑,乃至於頭髮、牙齒等等都有專神管轄,將其形象鮮明地保存在腦海裡,或者想像它們各居於應住之宮即身體的相關部位。是為存思內景。
  • 存思對象和結果,可以是體內的景與神,也可以是體外的神與境
    試引其中幾例,《洞真上清青要紫書金根眾經》中用"存見"指涉存思的景象,閉眼存日中五色流霞,下冠兆身,洞煥一形,存見日中有一仙人,形長八寸……下在兆身頭頂之上,上引日中赤丹金精石景水母之瑛,灌溉兆形。上述引文中有兩處用到了"存"字。其中"存日中五色流霞"中的"存"更加接近察和觀察的意涵,強調意識的行為狀態,而不是對象。
  • 道家上清派完整修煉成仙功法《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內名經》
    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內名經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上清經派修煉方術中,隱書之道為主要的一種。其餘方術尚多,如署名「周真人撰」《太上洞房內經序》說,進行上清經派的修煉。此經主要講述修誦《上清大洞真經》之法,經文分三篇,其一為《上清九天上帝祝百神內名經》。內載「百神名」詩一首,謂修道者「行回元五通八間十二願之事既畢,讀百神名一過,以續行事之後也」。五通八間十二願是誦讀《大洞真經》之道法。以誦經思神為行道要訣,第二篇為《太上說智慧消魔唱》。內載「消魔唱」詩一首,謂修道者「讀《大洞真經》十過。輒當讀此消魔唱一過,以闢九天之毒氣,禳北帝大魔王之來試也」。
  •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全卷·【道經入庫】
    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  經名: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簡稱《九真中經》。撰人不詳,約出於東晉南期。為早期上清派重要經典之一。原本一卷。後分作二卷。
  • 道教最高法術之雷法
    但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下道教的雷法。道教聲稱可以呼召風雷,伏魔降妖,祈晴雨、止澇旱的一種方術。起於北宋,興盛於南宋、金、元。創始者為神霄派之王文卿、林靈素等,為神霄、清微及道教南宋等派所傳習,東華、天心、正一派也兼習之。其法主要載於《道法會元》、《清微丹訣》、《法海遺珠》等書中。
  • 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上
    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天寶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氣青始。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餘天也,其氣白元。神寶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氣黃玄。故《九天生神章經》云:此三號年殊號異,本同一也,此三君各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謂洞真、洞玄、洞神是也。
  • 服日月精華法
    可以白天存思太陽,夜間存思月亮。亦可經常存思太陽在心中,月亮在泥丸宮之想,據說此能驅除病邪。    第二種方法,是存思體年有日月之像和採體外日月之氣相結合。如《雲笈七籤》曰:每當早晨空氣清新之時,採取日氣而服咽之;半夜存思月像在距自身九寸之處,照耀自己的泥丸宮,下徹五臟,內外透亮,引光氣入於口,咽下。
  • 《上清靈寶大法卷之二十五》
    上清靈寶大法卷之二十五洞微高士開光救苦真人寧全真授上清三洞弟子靈賣領教嗣師王契真纂經句分類門師曰:靈寶大法,有大梵隱語六十四句,合於太陽經數,出於天地之先,有卦之前,古今陰陽之象也。語大梵開圖之時,有數之始,已顯坤母束覆,九日導乾,兩卦之名。
  • 服日月精華法(集錦)
    煉養者在深刻理解陰陽學說後,再將存思、服氣、咽津三者相結合,採日月精華,必然事半功倍。採日月精華法,通常有三種:    第一種方法,是存思體內有日月之像。如《雲笈七籤》曰:存想自己心中有日像,紅色,大似銅錢,九芒,從心中出喉,到嘴裡,又返回胃中,許久,才吐氣咽津,共三十九個循回,一日凡三次;存想自已腦中有月像,白色,光芒四射,從腦部下照入喉,到齒根,咽下胃中,許久,才吐氣咽津,亦三十九個循回。可以白天存思太陽,夜間存思月亮。亦可經常存思太陽在心中,月亮在泥丸宮之想,據說此能驅除病邪。
  • 九天應元雷壇道法微微第十三課:禳土眼道法一宗
    上曰九天,下曰九地。天地相合,陰陽交感,陽升陰降。所謂神九至陽,鬼九至陰。鬼神,二炁之靈者。九天雷神,乃至陽之炁,居於坤土之下,一陽來復,自乎坎位。乃知陽炁潛施,發生萬物,以成四時,鈐轄煞神,降伏瘟部。上帝賜冠冕,朝見於玉階,以為侍從之神,其功最大,其位最高,神通無窮,威靈莫測。究其跡,生於上古,議其神,自乎先天。昔宗師廖真人修大洞法,誦《度人經》,常見其趺坐,則冥冥中有天花亂墜,真人自不為感。
  • 《上清經秘訣》:道教上清派修行典籍之指南
    故《道性品》云:戒行攝眾生,引歸真一。自淺之深,非無優劣;從凡入聖,各有等差。以正一仙靈為初戒,以玉清升玄為畢,通玄合道,契真言象,以宗其道,師其人,行其教,遵其禮。朕聞寥廓之際,真宰存焉;溟悻之初,聖人利見。其教善貸而不有,其道日用而惟新。則煥乎雲篆仙書,秘於瑤篇玉簡。非握圖受之主,不能行其教;非棲真擇賢之士,不得關其文。明真有五科,太上留十戒。
  • 中佛協會長學誠法師:法華經中王,人法俱殊勝
    >     自古皆謂法華為經中之王,但一直對此說法不甚明了,近日初讀法華,方茅塞頓開。歸結起來也不外乎從法殊勝和人殊勝兩個方面來勸學,來宏傳,來流通。《法師品》的結構和內容也是從這兩個方面來說的。  從法殊勝的角度來說,《法華經》可謂經中之精華、經中之王。就諸經而言,一般來說是開悟的楞嚴、成佛的法華,就是說在《法華經》中,佛陀為我們開示了成佛的通途和大道。
  • 奇門遁甲 | 法術之九鳳破穢之法
    具體運用中通過罡步、符式、手訣與咒語的配合,從而達到極強的破穢和修煉效果。九鳳破穢法中的九鳳,是指一種九頭神鳥,並非九隻鳳凰。《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句曰九鳳。」九鳳破穢法有時作為方便法門,往往會針對不同的功效需要或只用咒,或只用訣,或只用罡,又或其中兩兩相互配合運用。
  • 高清碑帖 | 八大山人《上清黃庭內景經》
    高清碑帖 | 八大山人《上清黃庭內景經》
  • 持誦《北鬥經》須知
    道教誦經有自己的規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誦經應如法持誦    誦經前,要請道長「過經」,即教授經文的持誦方法:包括經文的生字讀音和個別字的「圈念」——一些字不按本音,發特殊讀音。以及經文的內修方法,比如存思、煉炁等。「過經」後按此持誦。
  • 《法華經》為何稱之為經中之王?
    天台宗是以《法華經》作為宗經、作為根本經的,所以凡是「教宗天台」的法師,一定最喜歡《妙法蓮華經》。《法華經》是真正的經中之王。唐代道宣律師給《妙法蓮華經》寫的《弘傳序》,第一句就是「《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
  •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卷上:清微天宮神通品第一
    雖然,是經始終純紀玉帝神變生化之實,而結經之真乃直指為宣說靈寶清淨真一不二法門,非靈機洞悟、心印相符者,疇克爾哉?敬重宣化義,以告來者。伏乞上聖垂鑑。臣良謹言。  是時玉皇尊帝與諸真聖、真聖一本雲天真飛天大聖、無極神王、靈童玉女九千萬人清齋建節,侍在側焉。  右《乘機與會章》,並已詳校,略無舛誤。臣謹言曰:上聖之心,一而不二,上聖之跡,同而不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