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典書籍:《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

2020-12-19 我與冬天有個約會

在道教史上,東晉南北朝是重要的轉折時期。道教由於門閥士族階級的改造,經歷了一番重大的變革,從早期傳播於民間的道團,直接上升為官方承認的正統宗教,在上流社會普遍流行,同時湧現新的道經,以《三皇經》《靈寶經》《上清經》這三組道經最為重要,即三洞真經。

《三皇經》在元朝被焚,現已失傳。在《道藏》的《洞神八帝妙精經》中,保留了不少三皇經的道法。其中共有最上乘的92枚符咒,這些符文代表某些天神地祗、仙官天將、五嶽四瀆之君、魂魄邪精的隱諱姓字。

《靈寶經》是由葛氏家族傳播的一組道經。其中《靈寶五符序》三卷收錄於《道藏》中,內容為養生求仙,上卷為存思服氣之術,中卷為服食草木藥方,下卷為佩戴或吞服的符籙以及成仙之法。 以五行思想為基礎,構造道教修煉方術,是東晉靈寶諸經共同的特點。靈寶派的兩個顯著特點是:注重齋戒科教,勸善度人。

靈寶派的修煉方法主要是符籙科教,它注重齋儀,同時又受到上清派的影響,也講思神、誦經,對金丹、房中之術甚為輕視。從其重視符籙科教方面來看,它比上清派更接近於舊天師道,故甚至有認為《靈寶經》系由張陵所造者。但實際上它和舊天師道那種搞畫符念咒,以「驅鬼降魔」「祈福禳災」的方式並不完全相同。 同時在修持方法上也比上清派更簡便易行,故能適合中上層人士的需求,發展很快。

上清派的開創人物魏華存、楊羲、許謐等,均系高門士族出身,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與封建統治的上層人物有著密切的聯繫,屬於士族知識分子,有的本身即是封建王朝的官吏。但東晉司馬氏政權對江南士族始終抱有戒心,甚至持歧視態度,因此這些信奉道教的世族子弟在政治上並不得意,於是他們便以老莊為精神寄託,並由此而信奉道教。

他們憑藉自己的文化,按自己的意志和愛好,對原來的舊天師道進行改造,使之適應士族貴族的需要。他們製造了《上清經》等許多經典。 在這些經典中,已經完全排除了早期道書中反映農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的思想,在修煉方法上強調存思之法,著重個人修煉,因而為封建統治階級所樂於接受和讚賞,這是他們不斷壯大和發展的重要原因。

《上清經》的問世及傳布,在道教內部開創了一個新的派別,即茅山上清派。山中宰相陶弘景成為南朝上清派的代表人物。 在現存的《上清經》中,諸如金丹服食、導引行氣、佩符投簡、遁甲隱景、踏罡步鬥、高奔日月、餐吸雲霞、歌頌禮讚、召神伏魔、禁制虎狼等道術,應有盡有。

相關焦點

  • 道教人物—靈寶天尊
    靈寶天尊,全稱「太上玄黃高聖元氣所成靈寶天尊上清妙有上帝玉晨大道君」,靈寶派稱「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簡稱「上清大帝」、「太上道君」、「玉晨道君」。道教天神,三清尊神之第二位。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在道觀之「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右位,大多手捧如意,最早為道教上清派尊神。
  • 【道教知識】——道經體系:三洞四輔十二類
    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法是道教所特有的一種對道經的分類方法,道藏就是用這種方法編目的。三洞包括:洞真部:即上清經洞玄部:即靈寶經洞神部:包括《三皇文》和其他召喚鬼神的書籍。四輔隨著經書的增加,通過三洞編目已經不能包納全部的經書,於是出現了四輔的分類法,也就是輔助、補充三洞的經書。
  • 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 1-24卷
    《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的編撰體例是:每卷分門,門下分品,品下分細目。除四十卷之外,又以十天幹,分為十集,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集,每集據內容分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或前後卷,其中辛集分為上、下、前、後、左、右六卷,為分卷最多之集。該經共分二十門、八十七品。
  • 道教百科法術符咒《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合成40卷 》電子版
    道教東華靈寶派科儀的集大成者,由宋末元初林靈真彙編,明代道士周思得重修集。
  • 《淺談道教如何講經》——樓嘉詠道長
    這一優良傳統是從元始說經,靈寶演法,太上垂科就開始了。三清道祖為什麼要演說經法,是因為眾生對參玄悟道還有疑惑,不能真正明了大道真諦。所以天尊慈悲,廣說經法,俾使一切眾生聞經悟道,不入輪迴,逍遙永生。道教真經,不可思議,本雲篆天書,結炁成文。以不同的方式流演於人間。然經文妙義,人多不能正確理解經義。所以歷代祖師仙真注釋經文,闡發妙義。
  • 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活動在北京舉行
    開幕式上,首先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李光富致辭,中央統戰部十二局有關負責同志發表講話。李光富表示,開展好玄門講經工作,是道教界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舉措,是深入推進堅持道教中國化方向、加強道教文化建設的重要實踐,希望以此為抓手,進一步推動教內形成學習經典、研究經典、宣講經典、踐行經典的良好風尚,自覺對道教經典做出適應時代要求的挖掘和闡發,充分發揮道教教化信眾、服務社會的功能,使道教緊跟時代前進步伐,更好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 道教宗派:三皇派、幹君派、清水道、李家道、北天師道、南天師道
    三皇派 三皇派是、上清經是、靈寶經是三大經是中行世最早的道派,奉持的主要經典是《三皇文》,即《天皇文》、《地皇文》、《人皇文》的合稱,又稱《三皇經》。 據道書記載,三皇派開創人是南海太守鮑靚,於晉惠帝永康年中,入嵩山石室得《三皇文》,他又師事左元放,受《三皇》、《五嶽》劾召之要。
  • 道教四大天師,除了張天師,知道另外三個的都算道教入門了
    佛教有四大菩薩、四大天王,道教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也有四大天師之說,那麼這四大天師是誰呢?作為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為一般大眾所熟知,但是另外三大天師,知道的一定是對道教有相對了解的人了。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這四大天師。
  • 道教門派系列:仙道貴生,無量度人靈寶派,御劍飛行劍仙門(中)
    文/曉夢閣主在前一期的文章中,介紹了道教門派多大86個門派,又根據不同的條件細分出各種門派的總觀。介紹了太清玄元濟世救人的正一道與固精煉炁、胎息符籙的上清派。這一期我們繼續來了解下另外三個門派。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靈寶派靈寶派是四大天師之一的葛玄葛天師所開創的。葛玄,三國時期的修道者,師從左慈道人。 前期主修道術和煉丹,研習《九鼎丹經》等經書。時至東晉末年,於天台山修行,感通太上老君,老君命真人下凡,傳授葛玄《靈寶經》33卷。遂葛玄開宗立派,創立靈寶派。葛玄後在江西閣皂山潛心修道煉丹,治病救人。
  • 道教派系 門派
    (《中華道教大辭典》第46頁)經籙派以信奉某一符籙為特徵的道派統稱為經籙派道教。晉代出現的三皇派(傳三皇經)、靈寶派(傳靈寶組經典)、上清派,皆為經籙派道教。南朝陸修靜總括三洞經典,將三種道派統稱為經籙派。唐代經籙派道教盛興一時,各派別之間並無逾越的界限,但有嚴格的道階品位制度,按傳授經戒法籙品位的高低來區分道階品次和道位職稱。
  • 道教二十一經典,道盡天下事!
    《道德經》除了「道可道非常道」,你還記得這本經典著作中的哪一句話嗎?甭管修不修道,讀一讀《道德經》,你就會知道,「老子五千言,道盡天下事」,一點都不誇張。《太平經》道教早期的核心經典之一,也是最早反對重男輕女的經典之一,奠定了道教修行的基礎路線,必讀。
  • 洞玄教主靈寶道君,曾託胎於西綠那玉國奉元始天尊為師
    靈寶道君,又稱靈寶天尊,居上清真境禹餘天宮,治金闕寥陽寶殿,是道之元炁、九真之祖、洞玄教主和無上經寶的象徵,是玉晨之精炁、慶雲之紫煙,玉暉煥耀,金映流真,結化含秀,廣宣經籙,傳乎萬世。開皇元年,靈寶道君曾託胎於西方綠那玉國,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瓊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誕於鬱察山浮羅之嶽丹玄之阿,名曰器度,字上開元,及其長,乃啟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靈寶大乘之法十部妙經。道教以陽極陰生的夏至為靈寶道君聖誕。
  • 《度人經》要義淺釋
    值此舉辦丙申年內地正一派初授籙法會之際,我們道教正一派同門濟濟一堂,宣講經典,至為難得。按照活動的流程安排,現在由我同大家一道共同學習探討《度人經》。《度人經》作為《道藏》首經,對後世道教影響很大,是我們道教徒需要認真奉讀,自覺遵守和身體力行的主要經典。只有讀懂、領悟了《度人經》並且能按照經文的要求去做,才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道士。
  • 西南交通大學【道教儀式】線上課程教學大綱
    七、宋元符籙派道教儀式的傳承和變革: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童初大法、靈寶大法、凈明道、北帝法等新道派/法的產生和傳衍與正一、上清、靈寶三大舊符籙道派的復興和革新(之一)(主講人:李志鴻;預習人:待定;日期:4月14日)閱讀文獻:[天心]DZ567《上清北極天心正法》[神霄]DZ1219《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
  • 道教經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闡釋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是道教的經典之作,相傳是太上老君西遊龜臺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後經仙人轉傳,為葛玄所得,筆錄而傳之於世。即經文中葛玄所說:"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之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
  • 江西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道緣深遠,道教文化深厚
    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尊稱他為「太上老君」,以其《道德經》為修仙境界的主要經典。他們一般以煉丹畫符、服食神藥等為手段,以引氣養生、修煉成仙為目標。儒釋道三家是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道教既是以中國本土思想為指導,又是在本土上生長出來的宗教,在中國發揮著特殊作用。
  • 靈寶一高開啟《道德經》研學活動之旅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魏紅亮 何可可8月28日,靈寶一高初中部全體師生及部分家長一行200多人,來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函谷關,開啟2020年「《道德經》靈寶函谷關以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豐富厚重的人文底蘊,吸引著每一個前來參加研學活動的學子。活動中,師生依次參觀了函谷關太初聖宮、雞鳴臺、瞻紫樓、碑林、城樓、箭庫、古道等古蹟,聆聽歷史故事,探尋歷史遺蹟。接著,大家身著漢服,在老子金像前的廣場上,齊聲誦讀《道德經》的相關篇章。
  • 道教三寶是哪三個?
    道教是我國本土宗教,它與中華民族同源,伴隨著炎黃子孫成長,直到今天,道教雖然不為人孰知,但它在無形之中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那麼,你知道道教人士奉行的三寶是哪三寶嗎?其實,道教三寶對三種人群有著不同的意義。現在,就由小編帶領大家認識一下道教三寶吧。
  • 道教正統神仙簡介之三清
    三清,在正統道教中是指玉清、上清、太清三位道教的至高神。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即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分別指: 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太衛玉晨大道靈寶天尊、太清境三教宗師混元皇帝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 《上清經》中的「存思」之法
    《上清經》第一卷為《誦經玉訣》,講述修煉者在進齋室人定誦詠《大洞真經》三十九章之前的整套存思禮儀。該經的卷二至卷六的三十九章經詳細地介紹修煉者存思的具體過程,每章分別記載神的名字和所鎮守的人身部位及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