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在我國高等農林院校,化學實驗一直是對設在各有關的化學理論課之中,處於從屬地位。在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時,主要以理論的考試成績為依據,沒有也無法反映學生的動手能力及實驗操作技能的水平。不少教師和學生不同程度地表現出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加上實驗教學內容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很少聯繫專業與實際,教學設備、教學方法和手段陳舊、落後,難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因而無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改革化學實驗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已刻不容緩。
針對上述情況早在1986年河北農業大學在合併有機、分析、普化及物化三個化學教研室的同時,將有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普通化學實驗合併為一門「化學實驗」,單獨設課,單獨考核記分,並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逐年進行了改進。實踐證明,這樣做有利於師生更加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有利於學生自己動手,提高操作技能,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的能力,有助於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增強教學責任感。1989年此項改革獲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近十多年來,更有山東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一批高校進行了這方面的試驗和改革,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1998年4月在南京農業大學召開的「全國高等農、林、水院校面向21世紀化學教學改革研討會」上,代表們肯定了這一做法。並認為化學實驗課的改革勢在必行,獨立設課是趨勢,是方向。
我們在以上改革思路和改革成果的基礎上,將原來附屬在各有關課程中的普化實驗,有機實驗,分析實驗以及物理化學與膠體化學實驗和儀器分析實驗,全部從中分離出來,時行高度綜合,建立化學實驗課程的新體系,形成一門獨立、完整、系統的新課程———「實驗化學」,並組織全國12所高校共同編寫了「實驗化學」教材。
即將出版的「實驗化學」教材具有以下特點:
適應21世紀著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進行整體化知識教育的教育思想,教材以介紹化學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手段和實驗操作技能為主要內容,與有關化學課程相適應,與農林水各專業相聯繫,以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突出創新精神和化學素質的培養,將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其主要任務,其中大大壓縮了驗證性實驗,並吸收了部分高校教學改革的成果,充實和豐富了教材內容。
其次,考慮到現階段各高校開設化學實驗課的具體情況和大多數院校化學分設教研室的現實以及專業性質和需要的不同,「實驗化學」分上、下兩冊。上冊可供農、林、水產各專業使用,下冊可供生物類、環保類及食品類各專業繼續學習使用。
而且各校各專業可根據自身需要和具體情況,選用教學內容。教材中適當安排了一些綜合實驗,自行設計實驗及部分選作實驗,以利於學生對實驗化學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利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教材中適當安排了一些微量及半微量實驗,這不僅是實驗化學發展的一個趨勢,同時也培養學生節約化學試劑、減少環境汙染,樹立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