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戰略支援微信公眾號 作者:韓阜業、葛利鑫
守護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夢
——記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婦產科主任醫師張蘭梅
從小耳濡目染的軍營薰陶,39年的軍旅生涯,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婦產科主任醫師張蘭梅有著一股明顯的「軍人風範」。
「一眼就能看出來是軍人,那氣場就不一樣。」同事們對張蘭梅的評價是:說話簡要清晰,做事乾淨利落,學術精益求精,工作嚴謹細緻。
「婦產科是臨床醫學四大主要學科之一。」張蘭梅對記者說,很多人對婦產科不夠了解,認為只是生個孩子那麼簡單,而這門學科包含了很多內容,所以對於婦產科醫生來說是:「涉面廣!協作強!情況急!壓力大!收穫多!」
「首先就是要時時刻刻做學生。」儘管張蘭梅是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婦產科的主任,但她還要堅持每天閱讀大量的學術文獻,並積極參與各類學術會議。「涉及面太廣了。外科的、內科的甚至是內分泌的,都要不斷地跟蹤最新技術。」張蘭梅說,一般科室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是「逆水行舟,慢進則退」。
「張主任不僅自己堅持學習,還經常給我們發送最新資料,督促我們跟著一起學習。」婦產科醫生王敏說。
「婦產科的患者最大的特點就是,說不準什麼時候需要手術。」張蘭梅說,我們的工作有點像是「擊鼓傳花」,沒有主治與否的區別,每名醫生都必須是最好的,隨時要能「拉得出、頂得上、搞得定」。
「這也就是婦產科非常強調『協作』的原因。」張蘭梅把記者帶到教研室,指著各種設備說,「在這裡,我們每周都要一起學習文獻,一起研討病例。」張蘭梅鄭重其事地說,擔負了這份責任,就註定要學習一輩子。
「其他科的手術可以約定時間,可以反覆商討方案,我們不行,分娩說來就來,並且每一秒鐘都是牽扯到生死。」一說起手術,張蘭梅臉上立刻嚴肅起來,這要求婦產科醫生要有「快速決斷」的能力。
「快速決斷」並不意味著手術能夠快速結束,婦產科一臺手術經歷七八個小時的「戰鬥」是經常遇到的。「有時面對一些腫瘤患者,我們要慎而又慎、細而又細地進行處置。」張蘭梅說,尤其是遇到子宮是否保留的問題,更是需要非常謹慎。
2011年,一位來自內蒙古自治區的患者,專程來找張蘭梅醫治。「自治區的醫院已經給我們判了『死刑』,告知我們已經沒有治癒可能了。」患者父親說,他們是抱著最後一線希望來找張醫生的。
「那次治療我們切除了腫瘤,保全了患者的子宮。」張蘭梅說,患者是真真正正獲得了「生」的希望。
「但醫生的能力終究是有限的。」張蘭梅望著桌子前的厚厚一摞資料,面露難色地說,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疾病以現在的科技水平是無法治癒的,作為醫生,我們總有無能為力的時候。
「這就需要對患者和家屬做好溝通工作。」無論張蘭梅多忙,她總會抽時間多次和患者及家屬溝通病情,她說,「這是一種人文方面的關懷,在疾病面前,患者是弱者,我們醫生要做好解釋工作。」
「我們所說的『壓力大』,也是因為婦產科的病患牽扯到的至少是三個家庭的幸福。」張蘭梅說,肩負多個家庭的幸福,我們婦產科醫生沒有理由休息啊!
張蘭梅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是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下班的。「有時下了班,我必須要在辦公室睡上一小會兒,才敢開車回家。」張蘭梅說,因為有一次她下班後疲勞駕駛,發生了剮蹭事故。
「無論多麼累,我們心中一直是幸福的。」張蘭梅說,我是一名軍人,像那些保家衛國的戰士們一樣,我守護的是一個個家庭的幸福夢。
34年的從醫生涯,張蘭梅走邊境、上海島、進深山。「我曾經執行過「和諧使命」任務,乘坐「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到過亞丁灣為護航部隊及外軍官兵進行醫療服務,航行18174海裡,歷時118天。」張蘭梅驕傲地說。
也正因為常年為邊遠地區民眾送溫暖,為基層部隊醫生傳授技術、知識,張蘭梅在2018年當選了中國婦女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她在崗位上積極宣傳會議精神,激發了廣大婦女的工作熱情。
「我覺得,婦產科醫生是最有成就感的職業,收穫得最多。」採訪最後,張蘭梅講述了一段奇特的經歷。
「那次我是和朋友們在公園裡遊玩,一個婦人帶著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興奮地向我打招呼。」張蘭梅回憶起往事,嘴角不自覺地上揚,婦人反覆解釋自己當年分娩時羊水栓塞,是被張醫生救好了,現在孩子和自己都非常健康,他們十分感激張醫生。
「那次搶救確實非常驚險,僅輸血就用了5萬毫升。」張蘭梅說職業生涯中遇到過很多驚險,但她時刻銘記,越是驚險越需要醫生的冷靜決斷和頑強堅毅,那次搶救進行了48個小時,非常成功。
「作為醫生,我要對得起手術室外面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神啊!那可是好幾個家庭的幸福啊!」張蘭梅最欣慰的就是病人在痊癒出院時,向自己投來的滿是感激的眼神和嘴角洋溢的幸福微笑。
「那種感受,比幸福還幸福,比甜蜜還甜蜜。」張蘭梅笑著說。
「從戎,保家衛國;行醫,救死扶傷。」張蘭梅對自己的「軍醫」身份非常自豪,她說,「中國夢強軍夢對於我來說,就是守護一個個家庭的幸福夢,我願意為之奮鬥終身。」
作者 | 韓阜業、葛利鑫
來源 | 解放軍報社戰略支援部隊分社
監製 | 鄒維榮
責編 | 韓阜業
編輯 |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