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傳,6月21日這天下午,某校的大喇叭在喊:再不回課堂的同學,罰寫1500字的《日食》作文……
教室空空如也,學子流連室外,翹望「天狗食日」,依依不捨……
又罰!?
興許,此乃好事者的一個「段子」。
不過,某事霎時而至,學生趨之若鶩,某時某刻閃現某個興奮點,類此之事在教學中可是時有所現。
此刻,為師當如何?
課程有計劃,教學有秩序;老師日有所教,學生課有所獲,是為學校教育。
學子饒興趣,事物好新鮮;老師現炒現賣,學生所見所得,是為教學隨機。
學校教學無序則亂,教學缺乏隨機則刻板,我師好為難!
廣東首位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劉清湧先生心得總結:「萬物皆備於我的語文教學。」(1980年,廣東首批特級教師17人,中語僅一人,且當時尚含海南。)劉老師的眼中「俯拾皆語文」 ,他的課堂,捭闔縱橫,看似信馬由韁,實則若網在綱,提綱挈領之間,叫人恍然大悟,久久不忘。此與魏書生老師教學之出神入化,可謂異曲同工。一代名師的教學,如此收放自如,所依者無非豐富的知識經驗與紮實的專業功底。
突發奇想,若是劉老師魏老師之於「天狗食日」的「輿情應對」,想必因勢利導,由此觀察自然,掌握細節,探討緣由,陳述表達……斷非索然入室,坐而論道。此謂順水推舟,取「四兩撥千斤」之功,如粵人諧謔「懶人有懶計」,何樂而不為呢?若非要謅個理論,可謂教學的隨機性——不確定性原理,已然深涉哲學了。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而後凋也。」
優秀教師的教學風格,往往閃耀於教學隨機的每每「輿情應對」中。
哪位為師者又何嘗不是時時在此等「大概率」的應對之中呢!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各師各法,貴在得法。
當下研究教學言必稱科學,曾記否:尚有哲學,尚有藝術。
有道是:科學求真,哲學求善,藝術求美。
我謂教學隨機,更似教學藝術,不失其真,務求其善,盡求其美。
恰似一場當春好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作者簡介:吳惟粵,廣東省特級教師,編審;廣東嶺南教育研究院首席專家;教育部「國培」專家;廣東省教育廳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研究員;華南師範大學兼職教授;華南師大、廣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普通教育學術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小學「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教育家」培養項目、「中小學名師」培養項目導師;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原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課程學術委員會學術顧問;廣東省教師繼續教育學會副會長。
廣東嶺南教育研究院
微信公眾號:嶺南教育資訊
掃碼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