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好嗎?」
「新年快樂!」
聽到這群小學生字正腔圓地齊聲用中文朗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記者有些驚訝,因為這並非在中國,而是肯亞首都奈洛比的一所學校。

更讓他們驚訝的是,對於肯亞學生來說,學習中文可不只是課外興趣班,到2020年,漢語將成為肯亞小學的正式課程,跟已經列入課程中的法語、阿拉伯語和德語一樣。而為了搶得先機,不少學校已經率先開設了漢語課。
不只是肯亞,在南非,漢語自2016年以來就成為學生們的選修語言課程。而在去年12月,烏幹達部分中學也正式開設了漢語課程。
烏幹達學生正在學習中文(美國媒體報導截圖)
不過CNN的報導也指出,針對漢語課程在非洲大陸上「遍地開花」,也有人提出應該警惕教授漢語的機構對非洲施加「政治影響」。
對於這種「莫須有」的懷疑論調,南非羅德斯大學的非洲語言研究教授一語道出了真相:「鑑於中國是非洲大陸許多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非洲人不學習漢語才是真的太幼稚了。」
來自中石化的中國工作人員在教蘇丹同事說中文(「東非人」新聞網站)
在過去20年中,中國與非洲大陸之間的經濟關係日益增長,雄心勃勃的非洲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把漢語作為到中國尋找夢想的工作,或者從中國在非洲大陸日益增強的影響力中獲益的途徑。
剛完成在華學業的馬拉威《民族報》記者伊馮妮·孫杜對此深有體會,她說:「包括馬拉威在內的非洲大部分國家,那些希望學業深造的人之前都是優先前往英國或美國。自中國開放之後,他們偏愛中國,因為中國提供了之前達不到的機遇。」
接受香港《南華早報》採訪時,一名正在學習漢語的塞內加爾學生給出了這樣的理由:塞內加爾規模最大的道路和建築都是由中國人修建的,如果情況一直這樣發展下去,漢語的發展勢頭會更加強勁。「我認為相對於法語之類的語言,很快漢語就將處於有利地位。」
非洲學生在上中文課(非洲新聞網站African Argument)
在不少觀察人士看來,漢語在非洲越來越受到歡迎的背後,是中非合作的雙贏的結果。
倫敦經濟政治學院研究中非關係的學者伊拉裡亞·卡羅扎指出,中國文化機構在非洲大陸的持續擴大是中國「軟實力」增強的一部分;而對於非洲國家的政府而言,引進中國文化機構也是對非洲年輕人未來的投資。

在這一點上,南非基礎教育局負責人姆韋利的觀點也很鮮明,中非合作是雙贏的,沒有所謂的「入侵」或者「統治」。
「學習漢語不僅是維繫貿易關係的需求,更是向我們的年輕人提供了求職海外的機會。」姆韋利這樣強調。

烏幹達國家課程開發中心的專家亨利·阿德拉蒙古尼補充稱,漢語之所以被納入課程,是因為它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他說:「我們希望給烏幹達年輕人提供機會,讓他們能夠到國外就業、接受教育和經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給他們提供學習漢語的機會。」
對此,非洲本地媒體看得很清楚,非洲新聞網站African Argument這樣評價:「對於許多非洲人來說,中國已經成為『經濟成功』的代名詞,說漢語的能力甚至被視為獲取優質工作的必然途徑。」
甚至,就連CNN的記者自己也坦言,中國與非洲任何國家都沒有殖民歷史的關聯,所以中國在這方面的崛起才引人注目。當然,甚至因此遭人嫉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