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家做好吃又美味的果乾:小小果乾的魅力。
隨著春天的慢慢走近,很多節假日也開始向我們走來,閒暇時在家你們都會做什麼?
都說趁著春光出門旅遊,可是節假日的景區最別致的景色就是人,既有人山又有人海,所以小喵選擇窩在家裡刷劇。
不知道你們最近有沒有什麼好看的劇推薦,反正經過專業老師的教唆,小喵在刷BBC。刷到給腫瘤患者做手術的那集有點難受,因為我正開心的嚼著牛肉乾,看完後決定這個星期吃素。
所以簡單整理了一下常吃果乾的做法,一起來跟著學吧。
第一種是烘乾類果乾,很多廠家會說凍乾果幹,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太可信的。低溫狀態下植物細胞失水速度很慢,除非是大成本製作才能大批量做出總乾果幹。一般需要脫水存儲的食物才會用到凍幹技術,比如耐貯存的面。果乾想達到凍幹的口感不難,不過不一定非用這種技術,而且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出來,一起做做看吧。
準備好想吃的水果,比如草莓。
現在滿大街都是賣草莓的,下班回家路過時不妨買些試試。小草莓洗乾淨對半切開,如果大一點的可以切成三塊。讓切好的小草莓陰乾水分,一般鋪開來放一個小時就差不多了。然後將其均勻地碼放在烤麵包時的矽油紙上。把烤箱溫度調到100度,正面烤45分鐘背面烤45分鐘,因為中間要將其拿出來翻個,注意帶個手套小心燙手。怕把草莓烤壞的話可以選擇低一點的溫度,但是烤制時間要相應加長。
烤出來的草莓幹可以出門時放在口袋裡吃也可以在家刷劇的時候吃,不過還有一種就是早上用熱牛奶衝泡燕麥時,放幾顆草莓幹。吃的時候草莓幹外邊是軟軟的牛奶味,裡邊卻是酥脆的草莓香,而且水果做的不會帶脂肪。
包括市面上常賣的脆幹棗也可以用這種辦法做出來,唯一要挑的就是棗子的品種,水分含量越低的棗子烤出來越酥脆。
除了烘乾果乾還有醃製果乾,一般我們都稱其為蜜餞或者果脯。
做果脯可能會比烘乾果乾費點時間,但味道上是不遑多讓的。
果脯適合季節短的和味道酸甜的水果,比如梅子、李子、杏子,都是拿來做果脯的不錯選擇。這種醃製類果乾一般都是選的小型果,果肉纖維含量較高的水果,如果是西瓜蘋果類就不好做了。
杏梅是小喵見過的最能幹的水果,直接吃或者做果乾,剩餘的還能拿來泡酒,但本篇只講杏梅果脯。
做果脯的果子要在洗淨後用鹽水浸泡,鹽水能把果脯不需要的水分帶出去以加長貯存時間,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買的果脯都會帶鹹味的原因。鹽水浸泡兩個小時的果子已經有些微微變軟,把果子上的蒂全部清除乾淨,撈出時控一下水。
大量的白糖和杏梅果子攪拌在一起,糖會一點點融化果子也會漸漸變軟,這個時候要給予其一些攪拌然後再繼續醃製。一個小時後把杏梅和糖一起倒進鍋中,開小火慢熬。不斷的攪拌防止糖和果子粘鍋糊鍋,和熬果醬一樣還需加點檸檬汁,如果沒有檸檬汁用超市買的檸檬粉也可以代替。
攪拌好以後就盛出晾乾,如果著急吃就在烤箱裡烤上上個把小時就好了。記得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去不去核,再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在熬煮的時候放什麼調味粉,這樣可以做話梅等。
拋開這些又熬又烤的果乾,最質樸的其實是那些讓風吹乾的。
紅薯條也屬於果脯的一種,還有柿子幹。人們都知道柿餅卻不知道柿子幹的魅力,知道紅薯條是紅薯做的卻不知是生是熟。
小喵來依次解答這些問題,首先紅薯幹做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熟的,煮熟的紅薯且條或者切片,切得厚厚的那種,用竹篾盛放然後放到有陽光通風好的地方,這樣的紅薯幹口感細膩而且有嚼勁。柿子幹就特別了,因為很多柿子剛摘下來都會很澀,所以直接其乾淨切塊,和紅薯條一起丟到房頂的竹篾上享受晝夜的更替以及風和陽光關懷。大約曬上二十來天就能吃了,也不過是家裡的老母雞孵一窩小雞的周期。曬好的柿子幹因為沒有去皮所以口感很多樣化,不像柿餅除了軟糯還是軟糯。
柿子幹皮在嘴裡是又硬又脆的,再咬就是帶著韌勁的部分,然後是軟糯的最裡邊的部分;沙沙的柿子肉配上幹韌的外層和帶著微微脆感的表皮,這種果乾不是烘乾和醃製能做出來的味道。
現在轉眼已經四月份了,說不定下次眨眼就是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