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繼續每天說這句話就夠了

2020-09-17 摘下月亮送給你

昨天,早飯時間。CC拖拖拉拉的不肯吃早飯。因為要準時送到校車上,所以奶奶急得像個熱鍋上的螞蟻,一直催快點吃,一會兒咱們不能遲到。

CC拿著筷子一動不動,突然冒出一句:「我中午不想在學校吃飯睡覺,我想回家。」奶奶如臨大敵,畢竟我們現在這種情況,她中午不太可能回得來,於是不容反駁的問:「為什麼!」

當然,CC也進行了反駁:「我想媽媽!我想回家!」奶奶下意識的回絕:「你都這麼大了還想媽媽,你已經是小學生了,不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了。再說,小學放學多早啊,4點多就回家了,比幼兒園還早一個小時呢。你上幼兒園都不想媽媽了,現在就想媽媽了?別生么蛾子逃避吃飯了,快點的。」

顯然,CC是沒心情吃飯的,她更磨蹭了,原本搭在碗邊的筷子,都滑到餐桌上了。奶奶看著時針一圈圈的轉,焦慮的坐都坐不住了,生怕來不及,也是沒有心情安慰CC的。

我立馬介入了這場「祖孫之爭」——「媽,今天我送CC上校車吧,你帶D寶玩吧。」

「CC,不想吃今天的早飯就不吃吧,跟媽媽說說,為什麼中午不想在學校了呢?飯不好吃嗎?中午睡不著嗎?還是跟小朋友相處的不開心?」

「飯好吃,小朋友也開心,我就是一到吃飯睡覺時候就想你,想回家。」

「我也是想你的,我每天一到中午都時刻關注著微信群,手機一響我就要看看是不是老師發你們照片啦,我得看看我的CC吃飯的樣子,睡覺的樣子呀。」

聽到我的反饋,CC安心了許多。「可我還是很想你。」

「那不然我們帶個玩偶去吧,中午的時候你把它帶到你床上,跟你一起午睡,讓它陪著你。」

CC眼睛一亮,可以嗎?當然可以,現在你先吃完飯,然後去找一個玩偶吧。對話耽誤的時間不到一分鐘,CC立馬呼嚕呼嚕吃完飯,麻溜的找好了一個玩偶,跟我出了門。

一路開心的說,我要把玩偶放在我枕頭底下,每天中午都跟它一起睡。至此,早餐紛爭結束了,目送著CC的校車離開,回家的路上我想了很多。

「一個6歲的孩子,新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學習著陌生的知識、相處著陌生的同學,執行著陌生的一日流程,在吃飯或午睡停歇的某一刻,想媽媽、想家,有錯嗎?」自然沒有。

我初中開始住宿,最開始還因為種種不習慣,半夜偷偷躲在被窩裡哭呢。可為什麼我們下意識的,就會否定孩子的感受呢?而且,還不遺餘力的,把這件事一路從小做到大。

2歲的時候孩子跟你說:媽媽我吃飽了。你回答:你才吃多點就飽了,把碗裡的吃完了。為什麼啊?他明明都告訴你吃飽了?他不可以偶爾不想吃完嗎?

4歲的時候孩子跟你說:媽媽,我不喜歡王老師。你回答:王老師哪裡不好了?又會彈琴,又會跳舞,對你嚴厲也是為你好~為什麼啊?他明明都說不喜歡了,他不可以不喜歡某個老師嗎?

6歲的時候孩子上一年級跟你說:媽媽,我不想上小學。你回答:上小學多好啊,可以交新朋友,可以學本事。為什麼啊?陌生的環境,孩子有抗拒之心不可以嗎?

18歲的時候孩子跟你說:我不想報師範。你回答:師範有什麼不好的,女孩子家家的畢業以後當老師有個穩定的工作不好嗎?為什麼啊?她不可以有自己喜歡的未來嗎?

28歲的時候孩子跟你說:我不喜歡這個相親對象。你回答:有什麼不好的, 有車有房有穩定工作……你有啥不滿意的?為什麼啊?她沒有對某個優質男沒有好感的權利嗎?

不知道為何,有時候父母與孩子好像天生相剋。他們的每一個訴求,都剛好長在我們的否定點上。我們當然很愛孩子,這裡面的哪一句答案,不是老母親用人生經歷凝結出來的愛。但是,我們又總是帶著「自以為是的條框」去愛,以期望得到一個「方方面面令人滿意」的孩子。

TA們最好是個情緒管理大師,不會失控、不會發脾氣、不會害怕、不會尖叫、不會頂嘴,最好被批評都能沒感覺、永遠不會有負面情緒,喜怒不形於色。

TA們最好是個學習的永動機,可以一直沉迷學習不知疲倦,自覺的寫作業、讀英語、讀完英語練鋼琴永遠不要需要父母催。

TA們最好能自律到極致,不用催、不用管,可以按部就班的把自己所有該做的事都安排好。

TA們最好能察言觀色、八面玲瓏,在父母心情愉悅的時候調皮搗蛋、在父母心情不好時謹言慎行,永遠不給父母丟臉,不給別人添麻煩,做個乖孩子。

陳可辛曾拍過一部微電影:《三分鐘》。

講述的是一位列車乘務員媽媽,因為跑的是中國最長的一條線,一趟就要歷時6天,許多時候只能把兒子丁丁交給小姨照看。

為了讓TA好好學習不給小姨添麻煩,離別之前媽媽嚇唬丁丁說「如果背不會乘法表,就上不了好小學,也就見不到媽媽了。」

又一次她值班,妹妹帶著丁丁在老家凱裡站臺,利用列車停靠的三分鐘,與媽媽見面。短暫的三分鐘,單是組織旅客上下車就已經耗掉了1分多鐘。等她終於能把孩子抱緊懷裡跟他說說話的時候。孩子什麼都沒說,反而是背起了九九乘法表。

「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

時間一秒一秒地過去,她焦急的對孩子說:「今天時間不夠了,咱們先不背了好不好?」

孩子頓了頓,不說話,妹妹打斷她:「讓他背完吧,丁丁已經準備好久了。」還有45秒的時候,丁丁嘴裡依舊背著:「五七三十五,五八四十……」

還有29秒的時候,列車門即將關閉,她不得不上車了,最後問孩子:「還有什麼要和媽媽說的嗎?」孩子仿佛聽不見,繼續背著乘法表「六八四十八,七八五十六……」在車門關閉的那一剎,孩子終於大聲背完最後一句:「九九八十一!」

乘法表終於背完了,可是火車也已經開動,母子之間沒有再多說任何一句話的機會了。這個短片,我看一次,哭一次。

我們總是站在成人立場去審判孩子的行為和感受,並下達要求、給予指示。這種上帝視角,讓我們覺得:那些我們認為不重要的事,孩子就應該覺得都是小事;那些我們認為莫名來的情緒,孩子就不應該無端生出。

不反抗、沒情緒的孩子,是聽話了,是省心了,但背後是為了換取父母之愛,放棄自我意志、忽略自我感受的妥協。這樣孩子雖懂事卻莫名讓人心酸。

孩子本來就是問題的創造者、麻煩的帶來者、父母修行路上的攔路者,做父母沒有貪圖省事這回事。如果你只想快刀斬亂麻的要個結果,那麼過程你就會失去很多。

兒童心理學家在艾莉森、把父母分為兩種,一種是木匠,一種是園丁。木匠式父母,是奔著一個「塑造一個成品」去養孩子的。

所以,一旦出現不符合成品要求的部分,忽視、否認、壓制!而園丁式父母:會澆水、施肥提供適合生長的環境,必要時修建讓你不要長歪、助你成才,但花草樹木可以各自美麗。

這一世,作為父母,我們會幹預孩子很多事,管他的學習、管他的習慣、管他的擇偶、管他的就業,但這個過程中過,唯一不能忽略的,就是始終承認和接納孩子的感受。

C媽說

養CC這麼多年,我覺得十分幸運的一點是,她從不避諱向我敞開心扉,即便是在爸爸/奶奶/老師那吃了癟,她也會來找我訴說,聽我開解。

我覺得父母一場,父母之於兒女最大的價值就是接納。

孩子幸福的至高點,就是被父母無條件接納。

長大後與父母漸行漸遠,唯有回到父母身邊的這一刻,他們不必做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同學眼中的好朋友、愛人眼裡的好妻子/丈夫、孩子眼中的好父母,他們就是那個「可以暢所欲言、為所欲為,不管說什麼,都有人會聽、有人願意接納、有父母疼的」幸福小孩兒。

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其實,孩子想要的並不多,先接受他想表達的,再傳遞你所期待的,才是雙贏。

就像開篇的CC,你「聽到」了孩子說話,孩子才願配合你做事。

處理孩子之事,永遠應該先解決情緒,再處理問題。

所以,下次孩子的言論、觀點,不合你意時,請說服自己,先別習慣性去急著否認,等一下、聽一聽好嗎?

相關焦點

  • 摧毀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繼續每天說這句話就夠了!​
    一路開心的說,我要把玩偶放在我枕頭底下,每天中午都跟它一起睡。6歲的孩子,新去一個陌生的環境,學習著陌生的知識、相處著陌生的同學,執行著陌生的一日流程,在吃飯或午睡停歇的某一刻,想媽媽、想家,有錯嗎?」
  •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簡單到你無法想像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瀏覽量兩千萬多的問題是「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看了問題下的各種回答讓人心酸。精心養育一個孩子需要付出十幾年或者二十多年的時間和心血,而摧毀一個孩子卻只需要被忽視。①孩子的【需求】被忽視當受到你的批評之後,孩子小心翼翼地向你確認,你是不是還愛ta,你卻說:「說這些有的沒的幹什麼,還不快去改錯?」當客人家的弟弟對你孩子的娃娃表示喜歡時,孩子堅決守護陪伴自己的朋友,而你卻堅持:「沒事,就一個娃娃,你送給弟弟,我再給你買一個。」
  • 心理上摧毀一個人,到底有多簡單?
    所以,巨大的恐懼和壓力對人的神經系統是會產生影響的,就像有的人怕黑,你把他放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屋子裡,這人便會一直處於緊張焦慮的狀態,最終個人意志被壓垮,據說警察問話經常會用到這一心理效應——給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壓力,這也是為什麼長期的焦慮及精神緊張會引發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原因。
  • 摧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
    導讀:催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文|顧中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摧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有時候,一句說話就夠。破壞力要看是你的說話和行為,與你在孩子原本心中地位,所造成的落差有多大。~~~~~~~~~~~~~~~~~~~~~~~~~小學二年級,常識課老師說到秦始皇修築長城,一個孩子說「修築長城的是工人是百姓不是秦始皇」。
  • 摧毀一個孩子很簡單,父母只需要把他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就夠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孩童教育永遠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但其實,父母也是在不斷試錯中把孩子撫育成人。「如果家長摧毀孩子的自尊心,將孩子貶低到卑微的地位上,那麼孩子可能面臨的就是被毀掉的境遇。」每當孩子完成任務後,楊爍都會用嚴厲的表情提示孩子,或者是提出批評。他想把自己塑造為一名「嚴父」,樹立起父親的威嚴,想讓孩子更好地被馴服以及順從,給兒子做好男子漢的表率。但越是如此,楊雨辰膽怯的心理就越嚴重,他連牙疼都不敢和爸爸講,行動完全受心理限制。這的確使孩子聽話了,可也變得懦弱了;孩子被馴服了,可也被越推越遠了。
  • 高情商的父母,每天對孩子說3句話,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
    父母的言語,能成就孩子,同時也能摧毀孩子。父母是孩子最權威的鏡子,父母的言行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樣子。高情商的父母,每天對孩子說3句話,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所以,孩子,我希望你明白,即便讀書很苦、很枯燥,要學習的知識點很多,讓你燒盡腦汁。用更簡單的哲學語言來講,即孩子要做自己,同時去尋找來自父母的抱持。而一旦孩子與父母產生有全然的聯結,那時雙方都可以被證明。
  • 高情商的父母,每天對孩子說3句話,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
    父母的言語,能成就孩子,同時也能摧毀孩子。 父母是孩子最權威的鏡子,父母的言行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樣子。 高情商的父母,每天對孩子說3句話,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
  • 心理學家:讓一個男人自暴自棄有多簡單?教會這幾件事就能摧毀他
    心理學家:讓一個男人自暴自棄有多簡單?教會這幾件事就能摧毀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做出的任何一件事情,除了上頭衝動以外都是跟隨自己的內心和自己的大腦思考過後而做出的。你內心不想做的事情你自然不會去做,這就是心理學的奧妙之處。很多心理都是通過心理學去解決治療病人的心理疾病。但是相同,如果你想摧毀一個人的內心,擾亂他的心理,你也可以通過心理上的暗示來摧毀他內心的防線。那麼讓一個男人自暴自棄有多簡單?
  • 杭州6歲中產女孩日程表曝光: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但無疑,這是每個家長都無法逃避的話題。觀眾們也對此議論紛紛。到底該順從孩子天性讓孩子無拘無束地玩耍,還是讓孩子提升實力,儘快適應社會的競爭?也許,教育沒有標準答案。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帶給你快樂。」從小用功學習,無疑是提升一個人底氣最好的方式。過於放縱的養育方式,許多時候,真的會毀了一個孩子,它會讓孩子在未來喪失了選擇的權利,變得被動、無所適從。
  • 高情商的父母,每天對孩子說3句話,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三)
    父母的言語,能成就孩子,同時也能摧毀孩子。父母是孩子最權威的鏡子,父母的言行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樣子。高情商的父母,每天對孩子說3句話,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3、要懂得好好保護自己人生在世,在看到世界很美好的同時,更要明白,這世界同樣存在著醜陋和險惡
  • 養廢一個孩子到底有多簡單
    其實沒有任何一個父母不是對孩子充滿著期待的,沒有任何一個父母希望將孩子養廢!但有的時候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非常骨感,對於養育孩子這件事,很多父母總是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錯誤教養,導致現實和期待形成了很大的落差!
  • 毀掉一個大學生有多簡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體會,在等車無聊時、餐廳排隊時或者在家獨處時在低頭玩手機,玩著玩著就會流露出忘乎所以般的迷之微笑,在微信朋友圈、QQ空間、新浪微博看到這樣的感嘆:「有毒吧,又刷了一天抖音」。而且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陷入到短視頻中,無法自拔了。
  • 父母最傷孩子的4句話曝光:養廢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下面是最傷孩子的4句話,提醒父母們一定要嘴下留情,不要再去傷害孩子了。我就不要你了所有威脅孩子的語言中,這句話無疑是殺傷力最大的。因為它摧毀的是孩子對父母全心的依戀和信任。媽媽,你去哪兒?」如此簡單粗暴的話,看似關懷備至,實則讓人心有不服,那又能怎樣?父母的話不能不聽,聽了覺得自己委屈,不聽,就說自己不懂事,頂嘴。這也是為什麼父母總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難管教,道理那麼大的孩子他們啥都懂,但是有效溝通沒有,就出現所謂的父母覺得孩子叛逆,孩子覺得父母不可理喻!
  • 高情商的父母,每天對孩子說3句話,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一)
    父母的言語,能成就孩子,同時也能摧毀孩子。父母是孩子最權威的鏡子,父母的言行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樣子。高情商的父母,每天對孩子說3句話,孩子一天比一天優秀!1、相信你可以郭敬明曾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
  • 毀掉孩子的學習興趣,說這5句話就夠了!千萬別再說了!
    出現這種情況,是學校、家庭、孩子的人際關係、師生關係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父母不當言行對孩子「厭學」情緒的影響。比如,父母常說的這幾句話,很容易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情緒。一位媽媽指著路邊打掃街道的清潔工大爺對孩子說:「你要是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就只能像他那樣掃大街。乍一看,媽媽的邏輯很有道理,仔細一想,有職業歧視的嫌疑,再往深處一想,這句話對的孩子傷害也是巨大的。
  •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容易?簡單到你無法想像
    曾經有個問題,摧毀一個孩子有多容易?很多家長會說我要去給孩子挫折教育。根本不是那麼回事一個人能夠抗挫折,是他有責任感不會輕易放棄自己,有可以庇護的港灣可以溫暖自己,最重要的是擁有希望!這點上我不想再糾結,因為成人的世界,各有各的悲歡離合,我們沒法去完全的評點。
  • 如何讓孩子變得自信又成熟?每天對他們說這9句話
    認為沒有什麼比讓孩子快樂更重要的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把這些重要的話語組合起來,希望孩子每天都能聽到。家長在每天的忙碌中,別忘了讓您的孩子知道您有多愛他們——不僅僅是通過你的行動,更要通過您的語言。這句話代表家長願意支持孩子去嘗試新事物、去探索新世界、去突破自己的能力圈,當然這些前提是您需要幫助孩子了解哪些是危險行為
  • 這6句話,每天說一遍,孩子會一天比一天優秀
    語言在精不在多,可能你對孩子嘮嘮叨叨的說上千言萬語,不及一句話來的有營養。以下六句話,充分發揮了語言的強大魔力,每天堅持說給孩子聽,不久之後,孩子身上發生的變化,會超出你想像。有些父母找孩子說話,好像每天只會問一個問題:作業寫了沒?第一次問還好,天天像念經似的追問,難免引起孩子的反感。其實可以坐在孩子身邊,像朋友聊天一樣,製造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問問孩子這一天過得怎麼樣,有哪些好玩的事要分享,這樣孩子才會打開話匣子,放下所有顧慮,與你談天說地。
  • 摧毀一個孩子,不理他三次就夠了
    從議員到總統,無論身居什麼樣的位置,有多忙碌,增加了多少工作量,歐巴馬總會抽出時間,儘量陪伴在女兒身邊。每天晚上都會和女兒們共進晚餐,並且耐心地回答孩子們的各種問題。,發現了一個更有安全感的虛擬世界,她把現實生活中那些無人理解的情緒訴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