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毀一個孩子,不理他三次就夠了

2020-10-03 心靈耳光師瀟姐研習社

愉快的周末,你癱在家裡的沙發上刷著《乘風破浪的姐姐》,想像著自己也像姐姐們一樣在舞臺上三十而驪,光彩奪目,活出自由。

可眼前一個稚嫩的聲音,把你拉回了現實,粉碎了你的完美幻境。

「媽媽,我們玩一會兒吧。」


剛開始你還挺有耐心:

「你先自己玩,媽媽忙完了就和你玩。」

接著你開始翻看微博,刷抖音,生怕錯過了哪條熱搜,「杭州女子失蹤案」你看得「津津有味」。

這時,孩子又過來問:

「媽媽,我們玩一會吧。」

被孩子這麼一打斷,你突然坐起來,看到孩子他爸永遠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父愛如山,一動不動。你更生氣了,恨不得把他倆趕到鄉下捉雞攆狗。


「你就不能自己玩一會嗎?沒看見我還忙著嗎?」

孩子被你委屈地吼走了,自顧自的玩著,再沒有打擾誰。

夜晚,望著孩子熟睡的臉,忘了白天他煩人的樣子,靜靜地出神。

你開始自責,以後不能這麼對他了,要好好愛他,好好陪著他。

第二天,天亮了,昨晚的一切就像夢一樣,醒了,你還是忍不住衝他發了脾氣。

等到你想放下手機:「過來,媽媽陪你玩會兒。」

孩子已經長大了:

「媽,我快考試了,沒時間玩。」

「媽,我還要陪我女朋友呢,沒時間玩。」

「媽,我在出差呢,沒時間玩。」

後來,你後知後覺,發現孩子環繞在膝下的時間,總共也就那麼幾年。

時間對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願意犧牲你的時間去陪他,他就會抽出空來陪你。

當我們錯過了陪孩子的成長時光,便真的錯過了!

1

大多數家長的陪伴真的只是「陪」


網上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三流媽媽給手機,二流媽媽給玩具。」

一位媽媽總是抱怨,不知道如何和自己孩子相處,一度覺得自己很失敗。

明明自己什麼東西都給他最好的,也花了不少時間陪他,可孩子始終和她不親近,甚至對她有些冷淡。

了解完她和孩子的相處之道,小編恍然大悟,孩子疏遠她絕不是偶然。

她所謂的花時間陪孩子,就是給孩子喜歡的玩具,讓他自己在客廳玩耍,而她自己躺在旁邊的沙發上玩著手機,壓根兒就不會主動與孩子對話溝通。

孩子稍微多問她幾個問題,心情好了耐心回答,心情不好,便不耐煩:

「去去去,問你爸去,這一天天的,就你事兒多。」

大多數家長口中的「陪伴」,真的只是「陪」而已,甚至連單純的「陪」也「陪」不好。

歐巴馬在競選總統期間,也曾自豪地說:

「我未必是一個好總統,但我一定是個好父親,因為在長達21個月的競選時間裡,我從來沒有錯過一次女兒們的家長會。」

從議員到總統,無論身居什麼樣的位置,有多忙碌,增加了多少工作量,歐巴馬總會抽出時間,儘量陪伴在女兒身邊。

每天晚上都會和女兒們共進晚餐,並且耐心地回答孩子們的各種問題。

他和妻子曾是最忙碌的父母,但仍然可以在有限的時間,給予孩子們高質量的陪伴。

哪怕每天15分鐘給孩子講個故事、玩個遊戲、搭個積木,孩子的童年也會因為你的陪伴更加精彩,人格也更加完善。


「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父母和孩子彼此尊重,重視陪伴,努力實現各自的夢想,這是或許教育的真諦!

2

孩子變差,從父母的忽視開始

雜誌《人物》中有一段對中國網紅鼻祖——沉珂的採訪:

「自小被父母打發去跟保姆生活,在現實中孤僻敏感的問題少女沉珂,發現了一個更有安全感的虛擬世界,她把現實生活中那些無人理解的情緒訴諸網絡。」

當年沉珂的自創說唱歌曲、複雜的情感生活,是一大部分90後的青春記憶。
沉珂的家境很好,爸爸是藥企老闆,媽媽常年在國外度假,父母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少之又少。

小學四年級,爸爸將她轉至貴族學校,從此,父母幾乎從她成長的道路上中途退場。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說:「沒有回應,家也是絕境。」

儘管家庭僅僅是沉珂成長過程中的「問題」之一,但無疑是最巨大、最醒目的。

30多歲的沉珂,她在生活裡依舊無法獲得安全感。

長期被父母忽視的孩子,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總在擔心自己給別人添麻煩。

太宰治的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道盡了孩子們的心酸。

長大後的他們,對父母也沒有多少感激之情,關係疏離且淡薄。

——媽,我英語考了97,全班最高分喔!

——剩下那三分錯在哪了?現在會了嗎?

——爸,你能關心我一下嗎?

——你還想讓我怎麼關心你?我給你花了這麼多錢,我還不關心你嗎?


可能很多人的童年都有類似這樣的經歷,考試終於考了第一,家長卻質問為什麼不是滿分,期待表揚的願望落空;

想和爸媽多呆在一起,但爸媽總是工作繁忙,賺錢無暇顧及;

但重要的是,這樣的童年說不上有多糟糕,並沒有遭受虐待、欺凌或者拋棄——相比於那些生活在家暴陰影、家庭破裂等各種環境中的小朋友,我們無疑是幸運的。

但是,恰恰是那些看似安靜的、無害的、不可見的「忽視」,也可能在多年後成為無法解開的「癥結」。

直到開始不斷地進行自我探索,一起回溯原生家庭時,某些被遮蔽的真相,才會慢慢顯露出來。

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遺忘和忽略。

那種被無視、被遺棄的感覺,足以摧毀一個孩子。

3

冷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噩夢

有一部分的父母忙於生計,生活本身也有一些問題讓他們自顧不暇,使得他們沒有多少精力去關心孩子,照顧孩子的感受,更有甚者長期「冷暴力」孩子。

這種「冷暴力」可以是面無表情的忽略和冷漠,也可以是口無遮攔的嘲諷和挖苦。

孩子試圖講道理,柔聲細語,父母無視。

大聲說出來, 被回應的往往都是:

「養你這麼多年,花了這麼多錢,你就是這麼跟我說話的?你這是不孝。」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被父母長期冷暴力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網友董董回答道:

「小學五年級的暑假,母親讓我上輔導班,她問我願不願意,我表示不願意。

母親一個暑假沒理我,那個暑假我基本上沒開口說過話,痛苦地用頭撞牆。

最後寫了封信給母親,說我知道錯了,我想去。

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母親看到那封信時臉上得意的神情,這是我一輩子的羞辱。」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存在性焦慮」,是指無論孩子說什麼做什麼,父母都是一種冷漠和敷衍的態度。

孩子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存在感的,是不被愛的。

曾經一期《奇葩說》,柏邦妮說:「心裡有很多苦的人,要多少甜才填得滿啊?」

馬東答道:「你錯了邦妮,心裡有很多苦的人,一點點甜就能填滿。」

任何一點人間的真情都會讓這些孩子感動得流淚,羅馬並不是一日建成的,童年期遭受的「冷暴力」也許要用一生去埋葬。

它給孩子造成的心理創傷,有可能是一輩子的,比打罵孩子更可怕。

4

給孩子充分的情感回應孩子會更優秀

馬伊琍曾發微博反思自己沒有給孩子充分的情感回應,一味的想要孩子過早獨立。

「我在愚蠢的獨立育兒理念下,堅持在她睡著後,哪怕自己睡著了也會半夜醒來把她抱回小床......

那時的育兒理念多是從小訓練獨立啊,延遲滿足啊,挫折教育啊,現在看全是胡扯!

分明越是滿足依賴感,越是嬰兒時期就得到充分情感回應的孩子,長大才會有安全感,才真正獨立!」

一位二胎網友母親也底下感慨道:孩子依賴父母的時間不會太久。

大多數的父母,都有一個這樣的誤區,認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不夠堅強和勇敢。

所以,用忽視、打罵挫折教育的方式,讓孩子提高抗挫折能力。

殊不知,一個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是經歷了多少苦難和挫折,而是內心儲存了多少幸福和希望。

生活本身給孩子帶來的苦難和挫折就已經夠多了!

感受過無條件的接納,體驗過發自肺腑的快樂,心中駐紮著光明和美好,孩子才會對自己有自信,對生活有憧憬,對生命有敬畏,人間值得,未來可期!

父母的「看見」和充分的情感回應,能讓孩子享受到愛的滋養,美的浸染,給予了孩子獨立和勇敢的底氣,也是孩子一生應對挫折的盔甲。

現在育兒已經不是給口飯吃就可以的年代了。

對於孩子來說,跟爸爸媽媽一起讀的繪本,搭的積木才是最香的,最有意思的!

畢竟他們能依賴你的時間,也就是這麼幾年。

別再忽視孩子了,別讓他們成為父母身邊的「留守兒童」,帶孩子去爬山、去看海、去呼吸新鮮空氣,給孩子的童年留下絢爛的回憶。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摧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
    導讀:催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文|顧中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摧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知愈心理:摧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存在性焦慮」,是指當孩子無論說什麼做什麼,父母都是一種冷漠和敷衍的態度,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沒有存在感的,是不被愛的。一次兩次或許沒關係,但次數多了,那種被無視、被遺棄的感覺,足以摧毀一個孩子。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經常被父母忽視是一種什麼體驗?
  • 「孩子每次哭鬧我都不理他,讓他哭個夠」,這樣的孩子讓人心疼
    文|文兒有陣子我們幾位媽媽聚在一起聊孩子。其中一個說,我家孩子動不動就哭,一用重話說她她就哭個不停,想要東西我們不給了也哭,真不知道她哪有這麼多眼淚。另一位媽媽說,你這一看明顯就是太慣孩子。我家孩子我從來不慣,每次哭鬧我都不理他,就讓他哭個夠,不過也奇怪,怎麼他還是遇到事情就哭?說實話,聽到第二位媽媽的回答時,我還是蠻心疼她家孩子的。雖然說她家孩子跟樂樂差不多年齡,也有快四歲了,哭鬧時估計「控制家長」的成分也有,但每次哭鬧都不理孩子,這樣的反應顯得有點過於「絕情」了。相信不少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都很頭疼。
  • 摧毀一個孩子很簡單,父母只需要把他喜歡的東西,送給別人就夠了
    這樣的家長會讓孩子認為自己是不行的,沒人賞識他,經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孩子」進行對比,希望能夠刺激到他們。有些家長會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的犧牲者,讓孩子從小就承受負罪感,而這些罪惡感可能會讓一個人以自暴自棄的方式度過一生。
  • 心理學:假如想徹底摧毀一個人,只需這三件小事就夠了
    心理學:假如想徹底摧毀一個人,只需這三件小事就夠了假如你想要徹底的摧毀一個人,只需要一些小事就能搞定。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小事,會讓別人的心態慢慢的坍塌,直到徹底被摧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是哪些小事吧。
  • 一個男人有沒有把你放在心上,在你不理他的時候,看這一點就夠了
    一個男人有沒有把你放在心上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問是問不出個所以然來的。所以,女人很多時候都想通過一些方式知道男人對自己的愛。一個男人有沒有把自己放在心上,在你不理他的時候,看這一點就夠了。一個在乎你的男人,是害怕找不到你的,就算是有時候發生了爭吵,他也會想辦法找你。
  • 再這樣媽媽不理你了,看似平常一句話,卻摧毀了孩子心理
    分析原因,逃不出「安全感」這三個字。因為對於涉世不深的孩子而言,未知和恐懼常常伴隨左右。沒有安全感的庇護,孩子容易陷入封閉的自我保護狀態,不敢接觸新事物,不敢交流,缺乏自信。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如果沒有建立好,4-6歲是一個補救期,只是走進孩子的內心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和耐心。
  • 毀掉一個孩子真的很簡單嗎?
    有朋友圈說「摧毀一個孩子特別簡單,只要三次打招呼老師不理就夠了,這孩子便再也抬不起頭來」。其實沒有傳說中的這麼簡單,但確實不難。很多父母會感覺孩子突然變了,這就說明孩子被改變的確實很快。1、沉迷遊戲;上學想著遊戲,放學就玩遊戲;除了睡覺,其他時間大腦和精力都沉浸在遊戲中;毀掉這樣的孩子,一個月足夠了。
  •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容易?摧毀一個孩子很容易只要堅持不停的打擊他​走路沒注意摔了一跤:走路都能摔跤,你還能做什麼?字寫錯了:你眼睛呢?眼瞎了麼?有同學欺負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就欺負你?從不表揚孩子尤其是在第三方在場的時候經常批評孩子尤其是在有第三方在場的時候甚至把他變成你情緒的垃圾桶在單位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回來看自己孩子怎麼都不順眼隨便一個理由就開始打罵
  • 養廢一個孩子,拼命「對他好」就夠了(三)
    養廢一個孩子,拼命「對他好」就夠了(三)小心過度關注,把「好孩子」養廢了《如何讓孩子成年又成人》的作者朱莉·利思科特說:父母的過度關注和幹涉,會導致孩子自理能力缺失、社交能力匱乏、心理承受能力差,造成「成年不成人」的尷尬人生。確實,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小孩」,都是因為被照顧得太周到了。
  • 「別哭了,再哭不理你了」,你以為在給孩子制定規則,其實在毀他
    所以他就不願意給自己的女兒買,但是女兒不依不饒,還用哭鬧的方式來反抗自己的媽媽,於是這位媽媽就說,如果你再哭的話我就不理你了,今天我是不會給你買冰淇淋的,你再哭我們就回家!>一、 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來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多數和諧的家庭都會有一個定期舉辦家庭會議的習慣,或許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家庭裡面並沒有發生非常大的事情需要討論。
  •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理他
    《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說到:「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是真正有害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對情感不聞不問,視而不見」。比起直白的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眼神、身體上的忽略才更讓心痛。
  • 摧毀一個孩子,可能就在你的一句話之間
    安全感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摧毀安全感的方式卻在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孩子在學校製作了一個自己心滿意足的藝術作品,打算拿回家給父母「炫耀」自己的成果。自此以後,孩子身邊再發生任何事,他再也不會與父母分享了······因為對於孩子來說
  • 孩子總是無理取鬧,你會冷處理,對他不理不睬嗎?
    去逛超市之前,小雞仔都會答應我他不會再買玩具,並鄭重其事地和我作出「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的承諾,還用大拇指蓋章認證。可是到了玩具區的奧特曼面前,他永遠無法挪開步伐。鬧著纏著拉著哭著,不給他再買一個玩具,似乎是回不了家的。家裡已經塞滿了各種各樣醜陋的奧特曼。如果你想知道一個孩子是如何無理取鬧的,請去玩具店逛逛,那裡經常上演著兒童打地滾的好戲。或者,隨便攔下一位父親或母親,他們隨口就能給你既滿意又生動的答案。對於那些情緒幾近失控的父母來說,孩子那複讀機播放一般的「我不要!
  • 孩子「十喊九不應」,多半父母犯了「三大忌」,怪不得孩子不理你
    婷婷媽媽忍不住在家長群裡發了條消息,吐槽了一下自己的孩子,並想請教群裡的家長,看誰有好辦法來應對此事。婷婷最近不知怎麼地,對媽媽的話總是愛答不理的,媽媽叫婷婷吃飯,三五聲根本不管事,非得媽媽放下手裡的活,走到婷婷身邊才管事。晚上睡覺前也是,眼看著時鐘已到十點半,雖然第二天不用早起吧,也不能睡太晚呀!媽媽催了七八次,婷婷才去刷牙。
  • 想要摧毀一個孩子,「冷暴力」的威力已經足夠,家長一定要提防啊
    閨蜜說:同事家孩子不過剛上幼兒園大班,從小就是這樣,但凡孩子不聽話,同事就狠下心不理她孩子,孩子越鬧,她就越是不理。現在,孩子就不敢和媽媽鬧了,媽媽說什麼就是什麼。同事也知道現在很多家長都很頭疼孩子的各種鬧騰,她認為就是家長無限縱容的原因,她說越是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越會蹬鼻子上臉,就像她家孩子一樣,敢和爸爸各種鬧,在她面前,只需要自己一個眼神,就會變得很「老實、聽話」。
  • 摧毀一個孩子有多簡單
    有時候,一句說話就夠。破壞力要看是你的說話和行為,與你在孩子原本心中地位,所造成的落差有多大。~~~~~~~~~~~~~~~~~~~~~~~~~小學二年級,常識課老師說到秦始皇修築長城,一個孩子說「修築長城的是工人是百姓不是秦始皇」。
  • 「孩子每次哭我都不理他,現在真懂事」,這樣的孩子讓人心疼
    這天萱萱在玩玩具,發現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玩具壞掉了,沒辦法玩了,便傷心地哭了起來。媽媽詢問她怎麼回事,也安慰她再買一個新的,但萱萱就是止不住地掉眼淚。感到煩躁的媽媽覺得孩子太不懂事,想著"她哭累了就不哭了",放著孩子不管,自顧自做別的事情去了。
  • 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做到這三點就夠了
    只需要做到以下這三點,一個被你寄予厚望的孩子就被毀了。01.逼他外向在很多父母眼裡,內向的孩子,一定是沒有前途的,而外向,才是孩子走到哪都吃香的尚方寶劍。然而,這樣的想法對嗎?結果,過分焦慮的娜塔莎,選擇在演講前一晚自殺,一個正值大好青春年華的少女就這樣喪命。其實,對於內向的孩子,你偏要他變得外向,無異於對一個平平無奇的山雞說,你一定要變成萬眾矚目的鳳凰。況且,內向是性格,不是缺陷,它照樣能讓人成功。
  • 你越高冷,越不理他,他就越愛三大星座男,一個比一個悶騷
    你越高冷,越不理他,他就越愛三大星座男,一個比一個悶騷獅子座獅子座的人熟悉的朋友都知道,他們的性格很霸道也很自戀,自我感覺相當的好。如果有人對他不理不睬的,甚至獅子座付出了熱情還是不理的話;獅子座的人就會產生了興趣,果然是賤。你越不搭理他,他恨不得天天守著你,因為他認為你和別人不一樣。獅子座人就是不能太慣著,不然很容易讓他們養成了習慣,從而會對你變本加厲。如果你表現的對他們過於在乎和關心,那麼獅子座人會立馬掌握彼此關係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