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哭了,再哭不理你了」,你以為在給孩子制定規則,其實在毀他

2020-08-26 哺育樹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可以說父母愛孩子的心是非常深切的,但是正是因為父母對孩子這種深沉的愛,很多時候對孩子來說就像是一個負擔一樣,壓在他們的身上喘不過氣來,因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制定規則,但是父母們卻不知道哪些規則是有利於孩子的成長的,而哪些規則是會毀滅孩子的。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貫徹的教育方式都是說對孩子一定要進行嚴格的管教,大家都認為如果孩子從小就不管教的話,那麼長大以後一定會不得了,很多人都覺得如果孩子小的時候不聽話的話,那麼長大了更會不聽話。所以一些父母就瘋狂的給孩子制定規則,企圖用控制孩子的方式來讓孩子養成完美人格。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說過這麼一句話:「別哭了,再哭的話我就不理你了!」因為很多孩子都喜歡用哭鬧的方式來反抗自己的父母,所以父母們也非常厭倦孩子的哭泣,當孩子一哭的時候,父母們就會用這種話來回擊孩子。但是其實這種類型的話語只是在威脅孩子,讓孩子停止哭泣罷了,並不能夠從根本上改變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前段時間我去公園玩的時候,看見一對母女在樹底下乘涼,這位女兒正在非常大聲的哭泣,因為他想讓自己的媽媽給自己買一個冰淇淋吃,但是媽媽卻覺得天氣吃冰淇淋不合適。

所以他就不願意給自己的女兒買,但是女兒不依不饒,還用哭鬧的方式來反抗自己的媽媽,於是這位媽媽就說,如果你再哭的話我就不理你了,今天我是不會給你買冰淇淋的,你再哭我們就回家!

很多父母在看見這個事例的時候都會覺得非常熟悉,因為大部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是用這種類似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其實在整個事件中,父母們只是知道給孩子制定規則,但是卻並不告訴孩子原因,這只能毀了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想要更好的跟孩子處理好關係的話,並且讓孩子健康成長,那麼家長們可以做好以下幾點:

一、 通過家庭會議的方式來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多數和諧的家庭都會有一個定期舉辦家庭會議的習慣,或許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家庭裡面並沒有發生非常大的事情需要討論。

但是他們卻依舊會沿襲這種家庭會議的習慣,因為在家庭會議上,父母們可以通過溝通交流的方式來了解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並且這種方式也能夠最好的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顧慮,或者說最近一段時間碰到的煩惱事。

讓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越來越好的唯一辦法就是要經常溝通和交流。

二、 共同來制定家庭規則

很多父母和孩子處不好關係的原因就是在家裡的時候只有父母說的才算,父母從來都不尊重孩子的意見,也從來都不聽取孩子的意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感受不到父母對他的尊重,家庭矛盾也就會變得越來越多。

如果父母想要給自己的孩子制定規則的話,那麼最好的方式就是和孩子一起商量著制定,因為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好的理解自己的孩子,制定出一個最正確的規則。

三、 及時的鼓勵孩子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非常需要父母的陪伴和鼓勵的,雖然孩子並不會當面說出自己需要鼓勵,但是他們的內心都是渴望能夠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父母們在生活中一定要積極的肯定自己的孩子,並且鼓勵孩子,當孩子受到了鼓勵之後,他才能夠更加有信心。

四、 不要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有一些父母的情緒發洩方式是有問題的,他們可能在工作中會有一些情緒,但是回家之後,他們卻會把這種情緒發洩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這些父母的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因為如果孩子感受到了父母情緒的發洩的話,他們會覺得非常委屈,他們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會讓父母如此生氣。

所以父母們千萬不要把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如果說是因為孩子而引起父母情緒上不滿的話,家長們大可以平靜自己的內心,坐下來和孩子認真的溝通交流。

父母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就是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發展,父母們可以對孩子進行引導,但是千萬不能夠對孩子進行過度的幹涉!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

相關焦點

  • 「孩子每次哭我都不理他,現在真懂事」,這樣的孩子讓人心疼
    她以為是自己的"不理睬"取得了成效,於是跟其他家長聊天的時候總是自豪地說:"孩子每次哭我都不理他,現在可懂事了,從不亂發脾氣。"直到有一次,有位家長看不過去,在萱萱媽媽炫耀的時候刺了她一句:"你女兒有你這樣的家長,真是可悲。
  • 幽默笑話:別哭了,再哭我打死你哦
    他媽看見了還笑,我一腳就把他踹客廳去了!這回他媽急了,摟著孩子說他才十歲,你不能讓讓嗎?看他哭唧唧的樣子我也心疼了,走過去摸著他的臉安慰道:乖哦,別哭了,再哭我打死你哦……」2、不管他送的iphone7多醜,他送的法拉利顏色多難看,他送的房子位置多喧鬧,我都會一聲不吭地收下。
  • 育兒心理:孩子哭了,為什麼你不要對孩子說「別哭」?
    緊接著,一位年輕的媽媽慌慌張張地趕到孩子面前,一邊幫孩子擦眼淚,一邊焦急地哄著:「別哭……強強好乖……不哭不哭……」常見的家庭「止哭法」哄:「別哭別哭」,「哭鬧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你如果不哭,我給你買糖去」;騙:「
  • 「再哭不要你了,別哭了」媽媽錯了!允許孩子哭比逗孩子笑重要
    每次在新生開學上幼兒園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孩子們哭成一大片的場景,而家長們可能在聽到孩子哭聲的時候可能隨之而來的都會伴隨一句話:「我的姑奶奶可別哭了,再哭我把你扔了信不信。」每次孩子一哭,總能讓父母們感覺到心煩。於是只要能逗笑孩子的方法父母都會嘗試,各種哄,實在不行的話威脅就是必要的手段之一。但是父母卻不知道,其實哭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不一定逗笑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 「孩子每次哭鬧我都不理他,讓他哭個夠」,這樣的孩子讓人心疼
    我家孩子我從來不慣,每次哭鬧我都不理他,就讓他哭個夠,不過也奇怪,怎麼他還是遇到事情就哭?說實話,聽到第二位媽媽的回答時,我還是蠻心疼她家孩子的。雖然說她家孩子跟樂樂差不多年齡,也有快四歲了,哭鬧時估計「控制家長」的成分也有,但每次哭鬧都不理孩子,這樣的反應顯得有點過於「絕情」了。相信不少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都很頭疼。
  • 哭是每個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別哭的家長,只是不斷摧毀孩子
    而很多家長在面對自己孩子大哭大鬧的時候,都沒有辦法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也就沒有辦法冷靜地進行處理。有的家長可能會心疼孩子,不捨得讓孩子哭,費盡心思地哄孩子開心,讓孩子不哭。而有的家長則是為了不讓孩子哭,各種兇孩子,讓孩子閉嘴別哭,讓孩子變得不敢哭。
  • 行了,別哭了,你再哭,我也不會改變主意,不會再拿錢養著你了
    他就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三天前的大吵大鬧不存在一樣,以為我還是鬧鬧脾氣,氣消了就沒事了。圖|網絡但這次不一樣了,我真的累了,我努力壓下心中的火氣,緩了好一會,給他回復了信息。我說:「我要離婚是真的,你不要轉移話題了,好聚好散,如果不是離婚相關的事情,就不要聯繫我了」。
  • 「閉嘴,別哭了!」你在羞辱孩子,還不許孩子哭
    進了校門口快到教室,爸爸勒令孩子不許哭,然後蹲下幫女兒拍拍身上的土,裝作溫柔的樣子把孩子送到老師手裡,老師只以為孩子是不想上學,還讓孩子跟爸爸說再見。不知道這樣的父母,和孩子是什麼仇什麼怨。可是要知道,任何情緒都有他存在的必要,孩子在難過、害怕的時候哭,這是一種正常的情感流露,硬讓孩子憋回去,其實憋住的是孩子情緒表達的自由,長此以往,孩子會覺得想哭的衝動是羞恥的,甚至就不會表達情緒了,這是不適應現在這個社會的。
  • 當孩子哭的時候,有智慧的家長從不說「別哭了」,而會說這兩句話
    「別哭了!」面對孩子哭泣時,有多少家長說過這句話?但大家可知,就這樣簡簡單單的一句子,有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哭什麼哭,別哭了,閉嘴!」簡簡單單一句話,究竟害了多少孩子?看到這個情況,浩浩的母親也陷入了不知所措,但當她得知孩子是因為和別人發生了矛盾,頓時覺得可笑,甚至直接不耐煩地斥責孩子:「就這點小事哭什麼哭?別哭了。」孩子白天忍了一天,晚上看到母親,壓制不住委屈,情緒瞬間爆發,本來是想尋求安慰,可面對母親的這一呵斥,突然覺得自己以為的依靠不是依靠,心瞬間涼到了極點。
  • 你以為的對孩子的小小「包容」,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俗話說,有其母必有其子,這份包容,真的會毀了孩子。可以想像,男孩的未來也會和他母親一樣:不能明辨是非,犯錯逃避責任。父母毫無理由包容孩子犯下的錯誤,這並不是一種愛,而是著孩子成長路上擺好了一塊塊五彩斑斕的絆腳石。
  • 孩子哭了!你卻生氣了!這是為啥?什麼是處理情緒的正確方法?
    回憶每天處理娃的哭鬧,我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大概就是:別哭了,不許哭了,你不哭了成嗎?我們都知道共情是安撫孩子哭鬧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時常會聽到崩潰的自己在大吼大叫:但發現沒,你越吼,孩子哭得越兇。那是因為,如果孩子沒有與你建立有效連接,沒有得到安全感和理解,他們就會繼續努力,希望得到你更多的支持……這意味著更多的哭泣和發脾氣。此時如果告訴孩子們「別哭了」,我們基本上是在說他們的感覺並不重要。
  • 孩子怕做噩夢、哭,別再說:沒事,別哭了,夢是假的
    1.面對女兒噩夢困擾,「別哭,不怕」沒有用我家女兒4歲多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晚上經常做噩夢。記得有一天晚上,睡到半夜,聽到她在抽抽搭搭地哭。意識到她做噩夢了,我拍著她的背說:沒事的寶貝,那只是在做夢,不用害怕。
  • 《小豬,別哭了》:媽媽,收起你不痛不癢的共情
    你能理解他為什麼哭還是好的,重點是很多時候,你根本不能理解她哭啥,所以,導致她哭的時間越來越久。而6歲的姐姐就不一樣。拿不到玩具,搬張椅子自己拿;你不給她玩玩具,她鑽規則空子;你不陪她玩,她拿你以前說過的「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懟你,哭啥?沒什麼好哭的。所以,作為父母,面對孩子哭的時候,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其實孩子也不想哭,哭很可能會被罵,會被爸爸媽媽嫌棄。
  • 切記:讓孩子自己哭,比總是哄著孩子笑更重要!
    你看你衣服都蹭髒了,我還沒批評你呢,你倒哭起來了,快別哭了啊!」可是朵朵卻越哭越大聲,朋友有點不耐煩了,大聲說:「明明你自己搞掉的啊!有什麼好哭的?真是不講理!不準哭啦!」可惜,朋友的話完全沒有管用,剛剛乖巧的朵朵,這會兒不依不饒哭得完全停不下來,本來下午茶後一起晚飯的計劃,也就這樣取消了。
  • 如何讓你的孩子接受「不可以」
    立刻坐在地上哭著打滾,此時此刻,父母就會擔心周圍人的眼光,擔心別人是以為自己買不起而不給孩子買,而且又心疼地上坐著的孩子,儘管家裡堆成山的玩具,儘管坐一次小火車就需要50元,父母依然妥協了。我家裡也出現過這樣的現象。
  • 摧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
    導讀:催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文|顧中蓮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時尚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摧毀一個孩子,三次不理他就夠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允許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當然,允許孩子哭絕不是對孩子不理不睬或者被孩子的哭聲所控制。   孩子嚎啕大哭,該怎麼辦呢?   用大大的擁抱安慰他吧。擁抱代表的是「我懂」。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哭鬧的時候,越是制止哭得越厲害,這是孩子不被理解的一種宣洩。但當孩子被擁抱,他的不開心被理解,他的不滿得到安慰,自然慢慢就平靜下來。
  • 「再偷東西,讓警察把你抓走」,一句話毀孩子,你還以為養成好習慣
    一 在養育孩子時,我們常會碰到一系列棘手的問題,讓人不知所措。比如: 場景一: 蕪湖一個小男孩,被媽媽領到派出所,他哭著說要"自首"。
  • 家長常見的這些舉動,以為是疼愛孩子,其實是在毀他的專注力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在陪伴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可能會發現說,自己的孩子似乎總是很難集中注意力,做事或者做作業的時候總是很容易就分心和專注力。而我們也都知道專注力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孩子如果從小就沒有足夠的專注力,那麼孩子長大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 「再哭就不喜歡你了!」壓抑孩子情緒的表達,可能有以下3種危害
    我媽看到孩子這種情況正準備把孩子抱回家,誰知道我嫂子一把抓過孩子開始對孩子說"不準哭,眼淚趕緊收回去,不然媽媽就喜歡小妹妹不喜歡你了",聽到媽媽這樣的一句話,孩子哭不敢哭,可是讓她笑她也笑不出來,最後孩子憋的吐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