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餘名打工子弟在中國消防博物館經歷「地震」,學習災難逃生知識
|
新京報訊 (記者王卡拉)地板在震動,燈光在閃爍,孩子們蹲在地上,緊緊地抱著身邊一切可以抱住的東西。這是一場從3級演變為5級的「地震」,孩子們從最開始對未知「地震」的害怕,慢慢變得鎮定。「今天的體驗真棒。」從來沒有參與過這類活動的6年級學生陶帥說道。
昨日下午,新京報與伊利集團公司共同發起「防災知識教育」伊利方舟校園安全教育活動。在藍天救援隊志願者的陪同下,40餘名朝陽區未來雙語實驗學校的打工子弟走進中國消防博物館,學習防災知識,體驗火災、地鐵事故、地震等逃生演練。
爆炸場景嚇哭女生
作為亞洲最大的消防主題館,中國消防博物館裡最吸引人的就是體驗館部分。昨日,中國消防博物館特地為孩子們增開了一場體驗活動。「通過親身體驗後,當他們遇到這些災難時,就會多一份鎮定。災難發生時心態是非常重要的。」中國消防博物館辦公室參謀李穎說道。
在體驗館裡,孩子們通過建築消防設施多媒體演示,在實際布景中了解了建築裡有哪些消防設備,會安裝在哪些地方。在火災體驗劇場,孩子們觀看了一場模擬飯店起火引爆加油站的災難小劇情。劇情播放結束時,劇場亮起了紅燈,提示聲音指引孩子們從左側門有秩序撤離。手捂口鼻,彎腰前行,孩子們穿過了一條充滿煙霧的走道,成功逃離「火場」。
李思怡逃離出來後仍有些受驚,眼裡充滿了淚水。「剛剛爆炸的地方有點被嚇到了。」擦乾眼淚,吸了吸鼻子,李思怡讓自己慢慢鎮定下來。事後她表示,這樣的體驗很真實,比課堂裡講的東西要更容易記住。
「感覺像坐搖搖椅」
從「火場」逃離後,孩子們又進入了「震區」。在一個模擬酒吧場所的小場景裡,孩子們要體驗的是3級和5級地震。剛開始時,好幾個女生不敢走進「震區」,在隨同的藍天救援隊志願者的鼓勵下,她們才走上了臺階。
隨著震感的出現,講解員提醒孩子們尋找身邊可以扶握的地方蹲下。孩子們馬上三五成群地蹲下,對未知的震感他們還是有些害怕,但隨著震動持續,有一名男同學大喊:「覺得像坐搖搖椅」。
此外,孩子們還體驗了一把地鐵逃生。在地鐵裡,哪裡有消防設備,如何逃生,講解員都帶領孩子們一一體驗,並在最後教孩子學習兩種結繩方法,在逃生時有可能會使用到。「我會跟爸爸媽媽炫耀的,還會教他們打消防結。」學生孫樂平說道。
■項目簡介
「伊利方舟工程」由中國西部人才開發基金會、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是以兒童安全為主題的安全教育公益項目。該項目旨在通過一系列的專家培訓、案例分析、實地考察、安全演練,最終形成兒童安全問題的全景調研報告並提出因地制宜的解決方案,從而幫助全國各地區建立起適應性、可持續的兒童安全建設模式。
更多詳細新聞請瀏覽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