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種生薑,石頭縫裡才有,看到別隨意挖,它是珍貴的「骨碎補」
生活中,每個人對於生薑都不陌生,它是烹飪菜餚的時候常用的調味品,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生薑的種類有很多,有仔姜、老黃姜、小黃姜等品種,還有一些姜科植物,比如山姜、沙姜等也被認為是生薑的一種。
在南方的一些山裡,有一種很特別的生薑,俗稱「崖薑」,專門生長在山崖上的石頭縫裡,價值十分的珍貴。這種崖薑不是用來做菜的調料,它是一種珍貴的藥材,藥材名為「骨碎補」。
生長在石縫中的崖薑
崖薑的根部粗壯,挖出來之後,形態和生薑很相似。但崖薑的表面有厚厚的一層絨毛,民間也常稱呼它猴姜、毛薑,形容它像猴子一樣,表面有一層棕色的絨毛。其實崖薑並非姜科植物,看它的葉子就知道,它是蕨類植物,在南方地區有較大的分布面積。
它在生長過程中,根系會慢慢紮根於石縫中,如果你在山裡看到這種石頭縫裡長出來的蕨類植物,葉子還是五角形的,那很大概率遇到了崖薑。
「骨碎補」名字的由來
好好的崖薑,為何又叫骨碎補?而且骨碎補這個名字聽起來就讓人感覺很不一般。實際上,它這個名字源於《本草綱目拾遺》:「開元皇帝以其主傷折、補骨碎,故作此名。」
這本書裡說它是開元皇帝,也就是唐玄宗命名的,古代皇帝命名一種草藥,聽上去有點意思,不過這其中是否確有此事已無從考證,但卻讓骨碎補這個名字流傳了下來,一同被人們所記住的還有它的功效。
骨碎補,但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骨頭碎了還能補起來?顯然這是比較誇張的說法,古時候沒有現代醫療條件和技術,只能使用草藥來治病,很多病症都有相應的草藥,常用於傷筋動骨的草藥便是骨碎補。
在《開寶本草》《圖經本草》等書中,都有很多關於骨碎補的記載,認為它尤其適合骨折傷筋這一類的症狀,對它的價值大為讚賞。
請不要隨意採挖
在當今社會,骨碎補也是一種常用的藥材,很多人識得它的形態之後,會去野外挖它。如果是自己用的話,還是不建議大家去挖它。因為它畢竟是一種藥材,用法、用量都很有講究,如果掌握不好量的話,反而不利於身體健康。
是藥三分毒,尤其是草藥,其中的生物鹼成分大不相同,有些可能會損害人體健康,不要輕易用它泡茶、泡酒或者煲湯。一般只有那些藥食兩用的藥材才比較適用於日常生活使用。
另外,由於骨碎補在石頭縫裡生長,如果大量採挖的話,難免會破壞山體,不利於保護自然環境。雖然骨碎補生長的地方海拔不算高,大約在500到700米左右的崖體上,但正因為如此,它距離人類生活的地方還是挺近的,大量去挖掘它的根部,不利於保持水土,所以看到了請別隨意挖。
朋友們,在你們的家鄉是否有這種奇特的蕨類植物?歡迎留言交流哦!